【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四上第一单元《声音》第5课声音的强与弱 课时教案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60063117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0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四上第一单元《声音》第5课声音的强与弱 课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四上第一单元《声音》第5课声音的强与弱 课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四上第一单元《声音》第5课声音的强与弱 课时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四上第一单元《声音》第5课声音的强与弱 课时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四上第一单元《声音》第5课声音的强与弱 课时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四上第一单元《声音》第5课声音的强与弱 课时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四上第一单元《声音》第5课声音的强与弱 课时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课时声音的强与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科学思维:以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事实为证据,分析归纳出物体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有关。探究实践:通过多种方法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的振动情况,建立“物体的振动状态”与“发出声音的强弱之间的联系。态度责任: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难点:通过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振动幅度的不

2、同,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三、评价任务(根据需要设计评价量规)1.活动一能根据要求进行游戏,并且能对声音强弱进行合理猜测。 小组评价量表1评价内容标准星等参与课堂游戏,对声音强弱的原因提出合理猜想。积极参与游戏得1;能依据游戏体验发现声音的强弱跟发声物体振动有关得2。能依据游戏体验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或振幅越小,声音越弱)得2。( )2. 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实验结论。小组实验评价量表2评价内容评价标准星等实验一:探索钢尺发音强弱与什么有关1.积极参与实验,分工明确,得1。2.认真如实填写实验记录表得1。3.能根据实验记录分析出结论

3、:钢尺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钢尺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得2。( )实验二:探索皮筋发音强弱与什么有关1.积极参与实验,分工明确,得1。2.能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究,且能控制变量,得2。3.认真如实填写实验记录表得1。4.能根据实验记录分析出结论:橡皮筋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橡皮筋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得2。( )实验三:探索鼓面发音强弱与什么有关1.积极参与实验,分工明确,得1。2.认真如实填写实验记录表得1。3.能根据实验记录分析出结论: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得2。( )3.根据实验结论,描述声音强弱与振幅大小得关系,并举例说明。 小组评价量

4、表3评价内容标准星等描述声音强弱与振幅大小得关系知道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1;知道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1;语言通畅,清楚1( )能举例说明根据生活实际举出例子,每条1( )四、教学过程学习活动设计意图效果评价(一)情境导入科科和研研终于和解了,研研向科科道了歉,科科决定帮助研研制作乐器。可是他们做出的乐器声音很小,为了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再次找到果果老师。这次果果老师把他们带到实验室一起探究声音的强与弱与什么有关。在果果老师的指导下,他们能找到答案吗?通过故事情境,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学生融入故事情节,对能够联系本节内容的,要给予积极评价

5、。(二)探究活动评价活动一:猜想声音的强弱与什么有关同学们其实生活中有许多声音,它们有强有弱,现在我们做一个游戏,体验一下吧!教师组织游戏:“麦霸”游戏要求:学生平均分成三个小组进行游戏,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游戏。准备三张白纸,每张白纸下边挂一个相同的吊坠(比如羽毛)。每组代表嘴贴着白纸中央大喊,吊坠晃动快的获胜。教师提出问题:声音的强弱怎么形成呢?学生交流提出猜想。预设:生1:跟发声物体振动有关。生2:振幅越大,声音越强。评价活动二:探究声音强弱与什么有关下面我们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吧!实验一:探索钢尺发音强弱与什么有关实验材料:一把钢尺实验步骤:(1)一把钢尺伸出桌面大约20厘米,用一只手压

6、住钢尺的一端。(2)用另一只手轻轻拨动钢尺的另一端,听听钢尺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钢尺是怎样振动的。(3)再用力拨动钢尺,仔细听钢尺声音,并观察发出的声音和它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变化。(4)组内分工合作(可以不同角色相互轮换),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方法声音强弱振幅大小轻轻拨动钢尺声音弱振幅小用力拨动钢尺声音强振幅大分析实验结论:钢尺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钢尺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实验二:探索皮筋发音强弱与什么有关实验材料:一个长钉子、一块木板、一根橡皮筋实验步骤:1.将一个长钉子固定在木板上(注意不要弄伤手),将橡皮筋拴在钉子上。2.轻轻拨动橡皮筋的一侧,听听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并观察橡皮筋是怎样

7、振动的。3.用力拨动橡皮筋的同侧,仔细听橡皮筋的声音,并观察发出的声音和它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变化。4.组内分工合作(可以不同角色相互轮换),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方法声音强弱振幅大小轻轻拨动皮筋声音弱振幅小用力拨动皮筋声音强振幅大分析实验结论:橡皮筋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橡皮筋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实验三:探索鼓面发音强弱与什么有关实验材料:鼓、一些碎纸屑、一对鼓槌实验步骤:1.将纸屑铺在鼓面上(注意保持均匀)。(提示:通过比较轻小物体被弹起的高度来比较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这是利用了转换法。)2.用手轻轻敲击鼓面中央,听听鼓面发出的声音,观察鼓面的变化。3.用力敲击鼓面,听听音量大小,仔细听

8、鼓的声音,并观察发出的声音和纸屑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变化。4.组内分工合作(可以不同角色相互轮换),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方法声音强弱纸屑变化振幅大小轻轻敲击鼓面声音弱轻微跳动振幅小用力敲击鼓面声音强剧烈跳动振幅大分析实验结论: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评价活动三:声音强弱的原理及应用通过实验知道声音的强弱与什么有关。现在咱们根据自己小组实验情况,来回答老师几个问题,教师组织活动。1.分析你的记录,你能发现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吗?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

9、。2.我们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大声说话时,声带振动的幅度大;小声说话时,声带振动的幅度小。我们轻轻走路时,脚步振动的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小;重重走路时,脚步振动的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大。活动一: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游戏感受声音的强弱的效果,并提出猜想。活动二:通过实验验证声音强弱与振幅有关。活动三:交流意见,加深理解,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活动一:教师观察学生是否能够顺利进行游戏,并且能够猜想声音的强弱怎么形成。完成量规1评价。活动二: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完成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并且分析出决定声音的强弱的因素。完成量规2评价。活动三:学生能利用

10、所学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进行讨论,能描述声音强弱与振幅大小得关系,并举例说明。(完成评价量表3)(三)生活应用同学们,人耳为什么能听到强弱不同的声音?还能判断出声音的位置?预设:人耳能听到强弱不同的声音是由于鼓膜的作用。强弱不同的声音,使得鼓膜振幅大小不同。教师:各种强弱不同的声音是直接引起鼓膜的振动吗?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人耳听到声音,是振动物体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在不断地带动下最终鼓膜附近的空气振动引起鼓膜的振动。 展示图解人听到苍蝇声音的过程: 小结:因为物体振动幅度不同,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幅度也不同,传入我们耳中的声音强弱不同。拓宽领域挥新知、知识运用巧迁移。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

11、堂谈论以及对生活现象解释。(四)知识总结学生自主总结,用简报或思维导图等形式,进行展示。帮助学生学会设计思维导图,通过导图总结归纳本节课内容。教师考查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及时给予评价。四、成果集成通过实验总结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五、作业设计【知识技能类作业】1.填空。(1)声音的 ( )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 ( )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 )。(2)想让钢尺声音变大,需要让钢尺振幅( )。(3)声音的强弱与物体( )大小有关。2.判断。(1)用力拉小提琴时发出的声音大。( )(2)物体振幅越大,音量越大。( )(3)我们要让物体音量变大,需要捂住耳朵。( )答案:1.(1)强弱 大 小(2)变大(3)振幅2. (1) (2) (3) 【综合实践类作业】自制一个拨浪鼓,体验声音大小与振幅的关系。六、 板书设计1.5声音的强与弱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就越小;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我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用故事引入,采用了直观教学和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四年级学生非常乐于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将“物体的振动状态”与“发出声音的强弱”联系起来是本课的重点,借此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并且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