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2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课题 谁的得分高单元第一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教材分析谁的得分高是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1节。本课是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谁的得分高游戏引入1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在探索和掌握两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 100以内数的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打好基础。学习目标1.学习目标描述:能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并能简单的分析数量关系,
2、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2.学习内容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100以内连加的应用。学生对连加的运算顺序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过,本课只是数目变大了。三个数连加的笔算方法尽管在形式上有些变化,但与两个数的加法笔算算理相通,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帮助学生体会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算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学习100以内的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方法,探索算法的多样性。难点理解将两个竖式连写的算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 复习旧知1.放鞭炮。揭示:计算连加,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2.用竖式计算。46+32= 29+32=揭示: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二、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你们玩过套圈游戏吗?师: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今天正在玩套圈游戏,想知道他们得比赛成绩吗?师: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谁的得分高。板书课题:谁的得分高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学生自由说说。学生:想。通过学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
4、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知做准备。通过交流,拉近师生的距离,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讲授新课一、获取信息课件出示:师: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反馈: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30分,第三次得41分。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笑笑第一次得23分,淘气第一次得分比笑笑高。师:既然是游戏就有输赢,为此淘气和笑笑争论不休,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说了些什么?课件出示:师:他们谁说得对?与同伴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明确:淘气说得不对,虽然他的确是有两次都比笑笑得分高,但不能就说淘气肯定获胜,因为淘气的总分不一定比笑笑的总分高。笑笑说得很有道理,像笑笑说的那样,淘气两次比笑笑多得分且合起来多
5、得了2分,而笑笑却一次就比淘气多得了3分,所以笑笑的总成绩更高,应该是笑笑获胜。师:争论了这么久,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什么?二、探究计算方法课件出示:算一算,他们分别得了多少分?到底谁获胜?师:三次比赛后,淘气一共得了多少分?想想应该怎样列式?师: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师:那么这个加法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分组交流。 反馈:(1) 我把十位和个位数字分别相加,20+30+40=90,4+1=5,90+5=95。(2) 我用竖式计算:师:还可以怎么算?师:请看,老师是这样计算的。课件出示:师:老师用的这种竖式与大家的一样吗?反馈:第一种是两两相加列竖式计算;第二种是直接将三个数相加。师:你们喜欢哪一种
6、呢?反馈:我喜欢第二种方法,因为将三个数直接相加更加简洁。师:用竖式将三个数相加,在计算方法上与两两相加列竖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三个数相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笔算方法是一样的。但在书写格式上有些不同,为了便于大家记忆,我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字“高楼式”。师:三次比赛后,笑笑一共得了多少分?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算。展示:23+44+29=96(分)师:现在你知道谁的得分高吗?反馈:9596,笑笑获胜。 三、总结方法师:用竖式计算连加需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用竖式计算连加,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同桌相互
7、交流,然后集体交流。学生:可以分别算出他们得了多少分,然后比较。学生独自思考,然后集体反馈:算式是24+30+41。学生:这个算式有三个加数,是连加。学生分组交流计算方法,然后集体反馈。学生疑惑。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说说。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学生独自算一算,然后集体展示反馈。学生自由说说。通过说说获取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同时为后面解决问题提供帮助。通过判断“他们谁说得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同时为提出“算一算,他们分别得了多少分”做好铺垫。引导学生采用多少方法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让学生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
8、验算法的多样化。在交流与比较中,优化出算法,同时感受到竖式简便写法的合理性和简洁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所以本环节完全交给学生自主完成,让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课堂练习1.用竖式计算。34+32+17= 56+13+11=2.照样子,填一填。3.小兔摘了36个果子,小猪摘的个数和小兔同样多,小猴摘了17个,它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果子?4.拓展应用:某学校图书室新购一批书。童话书32本,科技书比童话书多14本,两种书一共有多少本?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讲完新课后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可以使学生及时进行知识反馈,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
9、于开发学生的智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说说。 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板书谁的得分高 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 利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本节课的新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秋游教学设计课题 秋游单元第一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教材分析秋游是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2节。这一课是用秋游的情境并配有文字来呈现数学信息。问题1,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观察图,从图中收集信息,培养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来收集信息的能力。在学生说清图意之后,让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提数学问
10、题。问题2,教科书给的两种方法,是两种算法的思路。在上课时首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再引导学生交流,让学生说清楚每一步的意思,对于连减的竖式,教师要给子必要的指导。问题3,教材改变了情境,是由秋游衍生而来的乘车问题,这道题和例题的数量关系是类似的,主要是让学生独立解答,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用列式计算。学习目标1.学习目标描述:创设具体的情景,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并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算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学习内容分析:秋游是学生在已有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连减法计算,教材注重利
11、用情境图发展学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话,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以及数学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数学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算式中每一步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重点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难点利用连减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够正确计算。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二、 复习旧知1.小兔回家。揭示:计算连减,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2.用竖式计算。5624= 7034=揭示:笔算减法,相同
12、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一当十。二、导入新课师: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凉了。在这金秋送爽、天朗气清的日子里,XX学校组织了一次秋游活动,同学们在游玩的过程中不仅领略了秋天的美景,同时还学习了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板书课题:秋游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学生:好。通过学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知做准备。通过交流,拉近师生的距离,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讲授新课一、获取信息课件出示:师: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反馈:这条船可以坐90人。有两队,一队有45人,另一队有25人。二、解决问题师: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
13、位?你能帮工作人员算一算吗?请列出算式,并与同伴说说你的想法。师:为什么用连减计算呢?,师:你能用竖式算算吗?师巡视指导,然后展示学生的计算:904525=20(人) 或 师:通过用竖计算连减,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得出:减法也可用前两个数的差直接与第三个数列竖式相减。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笔算方法是一样的,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从十位借一当十。师:还有可以怎么算出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反馈:可以先算两队一共有多少人,再用可乘人数减去两队总人数,就是船上还有多少空座位。45+25=70(人) 9070=20(人)师:经过大家的认真思考和计算,我们终于知道了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三、深化感知师:大家秋游结束后,准备乘车返回学校。课件出示:师: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谁来说说。师: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