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高三自然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外力作用与地貌

上传人:马肖 文档编号:360056087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PPTX 页数:81 大小:42.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高三自然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外力作用与地貌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课件】高三自然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外力作用与地貌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课件】高三自然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外力作用与地貌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课件】高三自然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外力作用与地貌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课件】高三自然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外力作用与地貌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高三自然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外力作用与地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高三自然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外力作用与地貌(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第21课时课时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点拨: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点拨: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内力作用形成地表形态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内力作用形成地表形态的的“粗毛坯粗毛坯”,外力作用则不断的把,外力作用则不断的把“粗毛坯粗毛坯”进行再塑造,使地表形态进行再塑造,使地表形态更加丰富多彩。更加丰富多彩。内力(毛坯)外力(打磨修饰)地表形态+二、外力作用与地貌二、外力作用与地貌:(一)表现形式(一)表现形式 1.风化作用风化作用在温度、水、生物等作用下,岩石由大变小的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干旱在温度、水、生物等作用下,岩石由大变

2、小的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干旱或高纬高山地区。或高纬高山地区。风化作用风化作用 地表岩石在地表岩石在温度变化、水、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不断发生的影响下不断发生崩解破碎,形成大小不等的岩崩解破碎,形成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石碎块或砂粒。风化作用产生风化作用产生的岩石碎块或砂粒堆积的岩石碎块或砂粒堆积在原地,为其他外力作在原地,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用创造了条件。石蛋石蛋1.物理物理风化化温度温度变化化1.物理物理风化化冻融作用融作用2.化学化学风化化3.生物生物风化化 不是一回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

3、。风力作用则指风的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风化作用中对岩石产生破坏的是相对静态的物质(温度、水、生物等),而风力作用中风是动态的。风化作用化作用和风力作用力作用是一回事吗?督查:某驴友在四川巴朗山考察日记中写到:“穿过如茵的低草,继续上行,终于到达此行的目的地流石滩。上方不远处雪山巍峨,近处只见山坡上碎石遍布,砂砾石堆积,呈现一片荒凉的景象。不经意间,突然发现,竟有鲜艳的花儿在碎石间坚毅绽放,经人指点,这就是传说中的蓝莲花”。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流石滩中碎石的形成原理()A.强烈的昼夜温差,产生寒冻劈碎与冻融风化作用,大块岩石崩裂B.冰川广布,风化、侵蚀作用强烈,导致大块岩石崩裂、破碎C.大

4、风多,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强烈,风力搬运、沉积于此D.冰雪融水多,地表径流侵蚀作用强烈,后有地表径流搬运、沉积于此A2.侵蚀作用侵蚀作用 侵蚀作用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侵蚀作用可分为机械剥蚀作用和化学剥蚀作用。辨析:侵蚀作用比风化作用对岩石的破坏更强 风化作用是外力对岩石的静态破坏,侵蚀作用是外力对岩石的动态破坏,两者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风化加快了侵蚀速度,侵蚀将岩石风化物剥离,使风化得以持续进行。3.搬运作用搬运作用搬运作用(搬运作用(transportationtransportation)是指地表和近地表的岩屑和溶解质等风

5、化物被外营力搬)是指地表和近地表的岩屑和溶解质等风化物被外营力搬往他处的过程,是自然界塑造地球表面的重要作用之一。(图示:风力搬运)往他处的过程,是自然界塑造地球表面的重要作用之一。(图示:风力搬运)3.搬运作用搬运作用搬运作用(transportation)是指地表和近地表的岩屑和溶解质等风化物被外营力搬往他处的过程,是自然界塑造地球表面的重要作用之一。(图示:流水搬运)4.堆积(沉积)作用堆积(沉积)作用堆积(沉积)作用是指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的作用。思考:思考: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之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搬

6、运搬运堆积(沉积)堆积(沉积)物物质基基础物物质基基础风化风化侵蚀侵蚀+二、外力作用:二、外力作用:(二)(二)动力因素动力因素动力因素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生物对应地貌主要地貌主要发生在湿生在湿润半湿半湿润地区地区对应地貌主要地貌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应地貌主要地貌主要发生在高山高生在高山高纬度地区度地区对应地貌主要地貌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生在沿海地区对应地貌主要地貌主要发生在生在热带地区地区二、外力作用:二、外力作用:(三)(三)典型地貌:典型地貌:1.流水地貌流水地貌(1)流水侵蚀地貌:)流水侵蚀地貌:a(物理侵蚀)峡谷、瀑布、河道(物理侵蚀)峡谷、瀑布、河道巫巫峡峡典型溯

7、源侵蚀:瀑布典型溯源侵蚀:瀑布典型下蚀:峡谷典型下蚀:峡谷典型侧蚀:弯曲河道典型侧蚀:弯曲河道丹霞地貌:丹霞地貌即以先陆相沉积后流水侵蚀为主所形成的红层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由流水长期侵蚀而成的现象。二、外力作用:二、外力作用:(三)(三)典型地貌:典型地貌:1.流水地貌流水地貌(1)流水侵蚀地貌:b(化学溶蚀)喀斯特地貌 先是海洋环境下形成以石灰岩为主的沉积岩,后地壳抬升,石灰岩性沉积岩露出地表,再经过长时间风化作用与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点拨6:喀斯特地貌峰丛、峰丛、峰林、孤峰、峰林、孤峰、残丘、漏斗等残丘、漏斗等溶洞、地下河、溶洞、地下河、钟乳乳石、石

8、笋、石柱等石、石笋、石柱等区别区别 峰丛峰丛 峰林峰林 峰峰丛是基部相连并成簇分布的石灰岩山峰,峰与峰之间多为马鞍型;峰林峰林是峰丛进一步溶蚀发展的结果,基部微微相连或不相连,成群簇立,坡度陡。云云 南南罗罗 平平孤峰坝子 坝上地地势势平平坦坦,土土壤壤肥肥沃沃,灌灌溉溉便便利利,是当地重要的农农耕耕区区。云南坝子的耕地占全省耕耕地地面面积积的的三三分分之之一一以以上上;贵州的坝子约占耕地的四分之一。四分之一。云贵高原坝子云贵高原坝子地地下下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石笋石笋石钟乳石钟乳石柱石柱督查:(2021江苏七市三调)地球表面形态多姿多彩。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1.该地地貌

9、特征是()A.奇峰林立,崎岖不平B.远看是山,近看成川C.垄沟相间,纵列分布D.地势低洼,湖荡众多2.下列因子中,对该地地貌影响最大的是()A.温差B.风力C.岩性D.植被AC督查: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公园内地貌复杂多样。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神农架进行野外考察活动。图12为“研学小组拍摄的神农架两种地貌照片”。图13为“神农架地形和交通线分布图”。1.1.分别指出甲、乙照片所示的地貌并描述其景观特征?分别指出甲、乙照片所示的地貌并描述其景观特征?2.2.考察发现神农架流水侵蚀地貌广布而流水沉积地貌很少,推测其主要原因?考察发现神农架流水侵蚀地貌广布而流水沉积地貌很少,推测其

10、主要原因?甲甲:峰丛峰丛(峰林峰林)奇峰林立,坡度陡峻奇峰林立,坡度陡峻乙乙:峡谷峡谷 呈呈V V形,形,山高谷深,坡度大山高谷深,坡度大地形崎岖地形崎岖,坡度大;径流流速快坡度大;径流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强流水侵蚀作用强;森林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森林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二、外力作用:二、外力作用:(三)(三)典型地貌:典型地貌:1.流水地貌流水地貌(2)流水沉积地貌:)流水沉积地貌:出山口:洪出山口:洪积冲冲积扇扇河漫河漫滩平原平原河口三角洲河口三角洲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据此完成下面两题。材料:两块相同的木板(模拟土坡)、沙土、草皮、自来水、两个水壶、两个水槽。步骤:在坡度一

11、致的两块木板上铺等量的沙土,其中一个再铺上草皮。用装有等量水的水壶分别在两土坡上以相同高度、速度持续浇水,水流最终分别流入下方的甲、乙两个水槽中。观察坡面的形态变化和水槽中堆积物的数量差异。3.从该实验中可知,沙子逐渐沉到水槽底部的现象是模拟()A.流水侵蚀作用 B.流水堆积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4.若某区域正经历甲图演示过程,则该区域可能发生的相应变化是()A.降水变率减小 B.土壤肥力提高 C.河流含沙量增大 D.风力堆积明显风蚀蘑菇:突起的孤立岩石,遭受风蚀后呈现出上部宽大、下部狭小的蘑菇状形态。成因:主要是距地面一定高成因:主要是距地面一定高度的气流含沙量少,磨蚀作度

12、的气流含沙量少,磨蚀作用弱,只受吹蚀;而近地面用弱,只受吹蚀;而近地面处的气流含沙量多,磨蚀作处的气流含沙量多,磨蚀作用强,加上吹蚀,对岩石下用强,加上吹蚀,对岩石下部侵蚀较强,从而形成蘑菇部侵蚀较强,从而形成蘑菇状地貌。状地貌。二、外力作用:二、外力作用:(三)(三)典型地貌:典型地貌:2.风力地貌风力地貌(1)风力侵蚀地貌)风力侵蚀地貌风蚀柱风蚀城堡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或土体,在风长期吹蚀下,形成一些孤立的石(土)柱。由于岩性软硬不一从而导致风力吹蚀的差异性,结果形成了许多层状墩台,相对高度多为1030米,墩台的顶部都很平坦风蚀壁龛(石窝)陡峭的岩壁遭受风蚀后,岩壁表面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

13、的凹坑,呈现出蜂窝状形态。河西走廊较多风蚀残丘风蚀残丘是风蚀谷经长期风蚀,不断扩展,使风蚀谷之间的地面不断缩小而成为的岛状高地或孤立小丘。风蚀沟槽风蚀垄槽在干旱地区,干涸的湖底常因干缩而裂隙发育,风沿着裂隙不断吹蚀,形成垄槽地形。形成过程:形成过程:在极干早地区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涸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垄脊和宽浅沟槽。雅丹地貌雅丹地貌雅丹地貌雅丹地貌注意:雅丹不是发育在基岩上的,而是发育在注意:雅丹不是发育在基岩上的,而是发育在河湖相的土状堆积物上河湖相的土状堆积物上的。的。是是风蚀土墩风蚀土墩和和风蚀沟槽风蚀沟槽的的垄槽地貌垄槽地貌组合

14、。组合。雅丹地貌雅丹地貌地貌地貌特征:特征:不规则的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沟槽和垄脊相间;垄脊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高度和长度不一,走向与主风向一致走向与主风向一致;沟槽内沟槽内常常有沙子有沙子堆积堆积。北北 形成原因:形成原因:a.a.湖底湖底坡度小坡度小 b.b.定向风定向风吹蚀吹蚀 c.c.湖底干裂隙扩大湖底干裂隙扩大 d.d.走向与走向与风向风向一致一致雅丹是指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下图为甘肃敦煌雅丹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34题。据材料推测,雅丹地貌发育的先后顺序是()纵向沟槽切割,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雅丹体坍

15、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ABCD督查:督查: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1.1.图甲为平顶山状雅丹图甲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的主要成因是推测该地貌的主要成因是A.A.风力堆积形成风力堆积形成 B.B.流水沉积形成流水沉积形成 C C.风力侵蚀残留风力侵蚀残留 D D.地壳运动导致地形抬升地壳运动导致地形抬升2.2.图乙为鲸背状雅丹图乙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盛行高速大风的地方多出现在常年盛行高速大风的地方

16、,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是成因是 A.A.陡坡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迎风坡侵蚀而成 B.B.缓坡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迎风坡堆积而成 C.C.陡坡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迎风坡堆积而成 D.D.缓坡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迎风坡侵蚀而成陡坡迎风坡,侵蚀强;缓坡背风坡,侵蚀弱。陡坡迎风坡,侵蚀强;缓坡背风坡,侵蚀弱。鲸背状雅丹a a a ab b b bb坡为迎风坡,岩石受侵蚀比较严重;a坡为背风坡,侵蚀作用较弱,坡度较缓。1、鲸背状雅丹地貌b坡比a陡的原因是什么?二、外力作用:二、外力作用:(三)(三)典型地貌:典型地貌:2.风力地貌风力地貌(2)风力沉积地貌:)风力沉积地貌:a、戈壁滩戈壁滩1.1.根据根据图中图中新月型沙丘的基本形态新月型沙丘的基本形态画一画图中的盛行风向。画一画图中的盛行风向。风向风向来自于来自于坡度较缓、形状凸出、等高线稀疏一侧坡度较缓、形状凸出、等高线稀疏一侧。方法点拨:方法点拨:迎风坡迎风坡二、外力作用:二、外力作用:(三)(三)典型地貌:典型地貌:2.风力地貌风力地貌(2)风力沉积地貌:)风力沉积地貌:b、沙漠、沙丘、沙漠、沙丘新月形沙丘描述新月形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