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上半年江苏教师资格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59982291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上半年江苏教师资格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6上半年江苏教师资格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6上半年江苏教师资格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6上半年江苏教师资格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6上半年江苏教师资格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上半年江苏教师资格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上半年江苏教师资格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上半年江苏教师资格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8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某必修教材编排有评说历史的专题“历史的回声”,按照该教材“专题内容”单元构成的方式,下列课文属于该专题的是()。A苏武牧羊B阿房宫赋C赤壁之战D烛之武退秦师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A项,苏武牧羊节选自汉书苏武传,取材自史事“苏武杖汉节牧羊”。作

2、者重在记叙苏武出使匈奴、身陷匈奴,后历尽艰辛、饱受苦难,持节19年而不改其志的历史典故,突出苏武“威武不屈”的操守,但并未对这一典故及人物进行评说,故不选。B项,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杜牧借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出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并以此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时济俗的情怀。阿房宫赋是评说历史的文章。C项,赤壁之战出自北宋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本文详细记载了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其中又以描述战前准备为主。作者重点描述了战略决策的巧妙运用、孙刘联盟的结成过程以及最终抗曹计策的制定但并未对这段历史多作品评,故不选。

3、D项,烛之武退秦师记述的是公元前630年,秦、晋寻衅合攻郑国,而郑国烛之武只身涉险与秦穆公交涉,最终以不卑不亢之态、剖析利弊之言,退秦国之兵的史实。文中也无品评之论,故不选。2在校本课程“成语智慧”的学习中,有同学请教“韦编三绝”“闻鸡起舞”“洛阳纸贵”三个成语分别涉及的人物。教师的回答,正确的是()。A孔子;班超;白居易B司马光;祖逖;白居易C司马光;班超;左思D孔子;祖逖;左思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韦编三绝”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常用以比喻读书勤奋。史记言“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即赞颂孔子为研究周易而反复翻读,以致穿连竹简的牛皮绳都被磨断了好多次。“闻鸡起舞”最早出自晋书祖逖传,

4、用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晋书中记载,相传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在年轻时便立志报国,为精进武艺,振奋精神,半夜一听到鸡鸣,就与好友披衣起床,拔剑练武。“洛阳纸贵”出自晋书左思传,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晋书中记载:西晋时期左思的三都赋历经曲折后为世人所知,风靡京都,盛行一时,“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3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外阅读的教学建议,下列教学行为,合适的是()。A教师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B教师把每周五的一节语文课安排为课外阅读固定课时C教师让学生至少读五本“文学名著简介”,并写读后感D教师让不愿读巴黎圣母院的学生欣赏同名改编电影参考答案:

5、A参考解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三部分“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能力。故A项表述正确。B项,教师的课外阅读教学应根据学情灵活进行课时调整与安排,“把每周五的一节语文课安排为固定课时”的做法并不合适。C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高中必修课程目标“阅读与鉴赏”中指出,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此外,教师在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也应鼓

6、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仅要求学生“写读后感”的方式过于单一。D项,仅仅依靠欣赏同名改编电影,而不对阅读文本本身展开更深层次的分析与讨论,无法达到课外阅读活动的目的。4教师开设了“审美修辞”的课程。该课程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选修课程系列中,所属的系列是()。A诗歌与散文B小说与戏剧C语言文字应用D文化论著研读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修辞属于语言文字基础知识,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习语文,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审美修辞是较为高级的、与美学相结合的关于修辞的概念,

7、符合语言文字应用的条件。5在“文明旅游”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教师请学生运用幽默语言提示人们爱护草地,下列学生表达合于要求的是()。A小草有生命,足下请留情B小草长得好,路过绕一绕C小草绿油油,爱惜记心头D眼前芳香草,千万莫醉倒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题干要求“运用幽默语言”来提示游人爱护草地,不能随意踩压小草,意在考查考生对语体的理解以及对修辞的应用。选项中,A、B、C三项虽然读来都有节奏美,尾字均押韵,但表述方式却过于直白;D项以“芳香草”突出花草的芳香与可爱,以“莫醉倒”夸张修辞花草芳香的影响与作用,并暗示人们不要因为流连花草而踩踏压坏了草地,委婉幽默。6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8、歌行体作品。下列不适合的是()。A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B琵琶行C商山早行D春江花月夜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歌行体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篇幅长短灵活;保留有古乐府叙事的特点,将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生动;冲破格律诗对格律、音韵的要求,平仄不拘;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以七言为主,穿插三、五、九言的句子;诗歌命名中通常有“歌”“行”“歌行”等字眼。A、B、D三项均为歌行体作品,C项商山早行属于五言律诗。7作文修改课上,师生根据作文情况各自提出问题,然后围绕所提问题开展讲评、讨论。对该做法的分析,合适的是()。A学生参与讲评,是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B师生共同讨论,有利于化解

9、师生的矛盾C师生全程合作,凸显了写作过程的评价D评价主体多元,可转变师生的评价理念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学生参与讲评,是教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而不是以减轻教师负担为目的的,A项说法错误。师生根据作文情况提出各自的问题,共同分析讨论,目的在于通过合作多角度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写作能力和作文评价水平,B项说法错误。题干所述作文教学并非是写作过程教学,而是完成写作后进行的作文修改教学,C项说法错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评价建议中提出要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语文课程评价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另一

10、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教师让学生参与讲评,有利于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转变师生的评价理念,D项说法正确。8教学荷塘月色,教师展示“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等多种状态的荷花图片,请学生浏览以感受课文中描写荷花的文字。对该做法的分析,正确的是()。A教师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B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了语言的深层内涵C教师通过比较提升了学生语言感悟力D教师有较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意识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题干中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通过对比展示多种状态下的荷花图片,方便学生直接感知荷花的形态与情韵,有效体会课文

11、中描写荷花的文字,提升对课文的感悟力。故C项说法正确。题干中教师要求学生浏览感受文中描写荷花的文字,并不能直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教师未对描写荷花的文旬进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分析,故无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教师重在引导学生感悟文字,而非激发学生阅读兴趣。9教师请学生每节课前轮流做“五分钟演讲”。演讲内容是最近阅读某名著的感想。对该做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演讲训练序列化B演讲训练常规化C演讲训练生活化D演讲训练综合化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题干中“轮流”一词体现出演讲训练的序列化;“每节课”一词体现出演讲训练的常规化;“最近阅读”这一限定体现出演讲训练的生活化。“综合化”在题中并未

12、得到体现。10教学再别康桥时,教师播放以再别康桥为歌词的歌曲,让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把握诗歌的情感。对该做法的分析,合适的是()。A教师准确落实了学生学习诗歌的目标B教师清楚区分了音乐旋律与诗歌的节奏C教师所用资源未能形象地表现诗歌节奏D教师不宜借用音像材料教学再别康桥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诗歌教学过程中,反复吟诵诗歌是学生初步感知诗歌节奏、韵律,体会诗人情感的最佳方式。A项,题干中教师让学生体会诗歌节奏,把握诗歌的情感,但仅通过播放同词歌曲的方式,是无法实现该教学目标的,故A项说法错误。B项,教师用播放同词歌曲的方式完全代替了学生朗诵,这体现出教师并未能明确区分出音乐旋律与诗歌节奏的区别,故

13、B项说法错误。C项,教师虽然应用音频资源来辅助教学,但诗歌的朗读节奏和歌曲旋律并不一致,以听歌代替朗诵,反客为主,混淆了学生对于音乐旋律与诗歌节奏的认识;并且未对朗诵技巧进行引导教学,所以学生未能形象感知诗歌节奏,故C项说法正确。D项,教师可以根据再别康桥一课的学情,以恰当的方式运用合理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教学,D项说法过于片面。11阅读“戏剧活动”的设计,按照要求答题。第一阶段,学生阅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推荐的课外读物或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寻找感兴趣的材料,改编成剧本。第二阶段,学生举办剧本推介会。大家交流、欣赏各自改编的剧本,评选出优秀剧本,供同学们选择排演。第三阶段,戏剧展演。

14、学生依据事先研制的戏剧表演评价规则,对各个剧目演出情节进行评价,评选优秀剧组、演员等。对上述“戏剧活动”设计的分析,正确的是()。A教师意在强调学生应将阅读结果转化为表演活动B设计体现出以评价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理念C教师搭建校园明星成长的平台,激发了学生兴趣D设计让学生做实施者、评价者,教师则做旁观者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教师设计“戏剧活动”意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外读物,搜集相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与感悟,交流各自的心得,尝试戏剧表演,加深对戏剧作品的体验,而不仅仅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表演,故A项说法有误。题干中教师要求学生评选优秀剧本,研制戏剧表演评价规则并对戏剧表演进行评价,有助于通过生

15、生互评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展开,故B项说法正确。教师通过学生自主搜集资料、选择主题、创作并互评剧本、表演戏剧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C项说法有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在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扮演引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而不是所谓的旁观者,完全不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故D项说法错误。12阅读师说导入环节的课堂实录,按照要求答题。师: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数学老师,他辅导的学生多次在各种数学竞赛中获奖。有一回,一个获奖学生的家长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应该感谢我儿子,没有他,你就不会出名。”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位家长的观点有道理吗?生1:我认为这位家长的观点是正确的!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就是靠毛泽东才名扬天下的,而毛泽东没有老师照样可以自学成才。生2:我不赞成这位家长的意见,因为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养,没有老师,就没有当代文明;没有老师,人类只能处在刀耕火种的原始蒙昧时代。师:同学们的发言反映了对教师的作用有不同的看法。现在我们先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