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半年安徽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59980481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下半年安徽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下半年安徽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下半年安徽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下半年安徽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下半年安徽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下半年安徽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下半年安徽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下半年安徽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教学李白行路难,教师安排学生整理能够表现雄心壮志的古代诗词。下列作品符合要求的是A.曹操观沧海B.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C.杜牧泊秦淮D.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参考答案:A题干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把握。A项曹操观沧海抒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B项张养浩;山坡羊i潼关怀古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表现了作者忧国优民的情怀。C项杜牧泊秦淮借陈后主陈权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哪些不从中吸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D项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

2、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故本题选A。2.教学中国的拱桥教师围绕“非凡只会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的是A.汪曾祺昆明的面B.宗璞紫藤萝瀑布C.叶圣陶苏州园林D.梁启超最苦与最乐参考答案:C题干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项汪曾祺昆明的雨,作家的内心深处有着深厚的昆明情结,就是这种魂牵梦绕的昆明情结,让作家在年近古稀的时候,还几度千里迢迢来到昆明,寻觅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本文便是这些“足迹”中一个鲜亮的脚印。不符合题干中“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B项宗璞紫藤萝瀑布,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

3、,徘徊于庭院中,见-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不符合题干中“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C项叶圣陶苏州园林,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表现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赞叹。体现了“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D项梁启超最苦与最乐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论述人生的责任,即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则是人生最大的乐,提出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身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快乐不符合题干中“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故本题选C。5.教学文言文复习课,教师举例说明一-

4、些字词的使动用法,下列例句适合的是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吴均与朱思元书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柳宗元小石潭记D.策勋十二转,赏赐千百强北朝民歌木兰诗参考答案:C题干考查文言文阅读中的文言实词。A项,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翻译为: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奔:指飞奔的马。疾:快。“不以”是“不如”的意思,“以”解为“比得上”。B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吴均与朱元思书,翻译为: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C项,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柳宗元小石潭记),翻译为:那幽深悲凉的气氛,让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凄:形容词的使动用

5、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悄怆:寂静。邃:深。D项,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北朝民歌木兰诗),翻译为:给木兰记了很大的功勋,赏赐了很多的财物。故本题选C。6.教学苏轼承天寺夜游教师尝试引导学生把握本科学习重点,不恰当的是A领悟作者人生态度B.学习本文托物启志的写法C.感受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汇D.品味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乐参考答案:B题干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没有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所以不能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故本题选B。7.学生对“借化”不熟悉,教师用古诗例句来讲解,不恰当的是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

6、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游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参考答案:D题干考查修辞手法。D项,“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中,“黄”,指代黄狗;“苍”,指代苍鹰。A、B、C项均没有使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故本题选D。15.阅读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活标,按照要求答题。活动目标1)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搜集有差交友之道的名言,并识记其中10则。2)了解活动方案的要素,初步学会活动设计方案3)学会大方礼貌、清楚明白地发出“邀请”4)写一篇自我介绍,并大方、清晰地向同学讲述5)聆听他人的发言,能听懂他人发言的意思对该活动目

7、标设计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设置学习情境,联系生活实践,力图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B.体现出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C.活动设计的可操作性较强,能够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效率D.在设定的五项目标中,对于掌握知识的要求显得尤为突出参考答案:DD项,在设定的五项目标中,几乎没有对于掌握知识的要求。故本题选D。二、案例分析题16.案例:阅读某教师讲授八年级课文最后一次演讲的两个环节,完成第16题。导入环节教师: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大学礼堂,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李夫人带着悲泣走到台上,愤怒地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罪行,拉不成声。一千多听众都愤然泪下,而竟有一些歪戴礼帽的特务不顾

8、纠察队的一再制止,在会场中抽烟、说笑、无理取闹,想造成混乱。闻一-多先生本来不准备讲话,看到这种情况,抑制不住心头的愤怒,走上讲台.同学们在课下录制了模仿闻一多先生演讲的视频,下面我们一边播放,同学们一边在书上标记出你感受最深刻的词句,同时观察表演者的表情和动作,遇到鼓掌的地方我们还要鼓掌。拓展环节:教师在总结了本文的学习之后,选取了以下文本,进行了拓展阅读红烛闻一多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问题16.

9、1)评析“导入环节”的优缺点,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10分)2)分析“拓展环节”中教师选择该文本的目的。10分)1)优点:先是背景资料介绍,然后利用演讲视频创设真实情景的方式进行导入。这样的导入能使学生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置身其中、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情境。观看视频时候,根据学生自己的实际感受标记课文内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以及主观体验。5分)缺点:在看演讲视频时,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标往的地方进行鼓掌课文原文对当时演讲的鼓掌进行的标注),是一种比较僵化的方式。所以学生观看讲视频内容受到感染后,应鼓励学生自发动情鼓掌。这样才能够真实地展现

10、出学生认同感。教师在介绍背景资料后,缺乏过渡引导,而是直接观看相关视频,缺乏连贯性。可以加一句过渡语说“接下来发生了什么?那么我一起来看下同学们的视频”5分2)本课;最后-次演讲是在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殉难的追悼会上,面对反动派的无理取闹,肆意捣乱,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作了一次震撼全国的即席演讲。演讲结束后,闻一多先生也不幸惨遭国民党反动派的毒害,那一次演讲也就成了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演讲,是一篇激励人心的战斗檄文,是唤起人民觉醒的施号令,同时也是爱国民主人士的战斗宣言!3分闻一多先生的红烛中,红烛这一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闻一多借红烛表达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11、,毫不顾惜个人得失荣辱的献身精神。3分教师采用闻一多先生的红烛进行拓展阅读。-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也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了迁移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闻一多的内心世界,与作者的情感达成共鸣。4分)17-18)案例: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第17-18题。遇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一次次的遇见会让你离她越来越近。初读易安居士的词,令我印象深刻的不仅是诗词中清丽隽秀的巧妙比拟,亦有闰中人的一点愁怨。让人不由想起戴望舒雨巷中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读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时,使我眼前一亮。我不禁

12、构想出这样一副画面:雨后被濯洗过的绿叶,掩不住那衰败的花,诗人在其中踽踽独行,拈起一瓣花瓣,随口吟出这样阕清丽托俗、感叹韶华易逝的词。她的愁,如无边细雨般,数不胜数吧。后来,无意中读到李清照的生平,才知道这位绝世才女的一生竟是颠沛流离,青年时随夫被卷,入党派纷争,中年时遭遇宋人不堪回首的靖康之耻,之后接连遭受丧父丧夫之痛。她将这些痛苦都化为了愁肠百转,蕴散在了词句之间。“凝眸处,从此又添一段新愁。”这是她缱绻的深情。“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这是她空有才华、一往深情却无处安放的慨叹,从此再没有-一个琴瑟和鸣的如意郎君与她共赏一轮明月。那不是一个小家碧玉的愁肠百结,而是她生命苦难背后深

13、切悲痛的真情流露。打开宋词,你可能遇到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伤,遇到醉翁“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樽前”的沉郁,迎面撞到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回首瞥见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卿卿我我这些诗词长河中翻卷的浪花,姿态万千。千年已过,遇到他们,依然熠熠生辉,给我以生命的感悟和面对生活的力量。有了这种遇见,我们的生命才得以恣意绽放,并且以最美的姿态,展现生命的价值,哪怕你我只是生活中的泡沫,却也坚强,却也绚烂。再读漱玉词,爱恨情仇尽在其中,浅唱低吟犹在耳畔。遇见李清照,月满西楼。17.请从第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段找出一-

14、处病句,分别改正。8分)18.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优点,并结合习作具体分析。12分)17.答案要点第二自然段中的错别字:“一副画面”应为“一幅画面”2分)“清丽托俗”应为“清丽脱俗”2分)第二自然段的病句:读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时,使我眼前一亮。改为:读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时,我眼前一亮。4分)18.答案要点示例一:文章大量引用,文采飞扬文章开头引了王阳明的观点,由此引领全篇,语言显得凝练精辟。从中不难感知作者的文化修养和文学积淀。文章中亦引用了大量诗文作品文章锦上添花,增色不少。如文中数次引用李清照的词和宋代其他文人的词,使文章在内容和文化底蕴上都有所扩展。也增加了

15、文章的可读性与观赏性,调动读者阅读兴趣。结尾文白相间,贴切自然不显斧凿,使文章文采飞扬,意蕴深远。示例二:文章构思新颖,不落俗套。文章以“遇见”为题,内容不落俗套,先写作者与才女李清照的相遇相知,而后由宋词中晏殊、欧阳修、苏轼等人姿态万千的个性与这些经典作品千载流传共性之间引向诗词与人生的关照,这也是一种遇见。由此抒发人生与价值的哲思。新颖别致。任选角度,只需写出一处优点,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有理即可)三、教学设计题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有,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2则不能治性国。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释:选自诸葛亮集卷一中华书局2009年版)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夫f)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