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南长沙宁乡市教师招聘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59980459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湖南长沙宁乡市教师招聘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年湖南长沙宁乡市教师招聘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年湖南长沙宁乡市教师招聘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年湖南长沙宁乡市教师招聘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年湖南长沙宁乡市教师招聘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湖南长沙宁乡市教师招聘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湖南长沙宁乡市教师招聘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湖南长沙宁乡市教师招聘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第一部分教育理论(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0.95分,共9.5分)1.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 )实施的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A.大部分公民B.全体公民C.正常儿童D.特殊儿童2.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复杂性B.创造性C.主体性D.不范性、3.某小学生非常喜欢和同学一起完成作业并且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该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属于( )A.参与型B.协作型C.依赖型D.竞争型4.根据学生参与人数的不同,小学课外活动可以分为三类

2、,不包括( )A.个人活动B.小组活动C.集体活动D.文体活动5.某小学一年级的教师换了一个新发型,走进教室后一下子就吸引了很多学生的注意。这种注意属于(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分配性注意6.口头造句、看图说话属于小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哪一个阶段?( )A.笔述阶段B.过渡阶段C.准备阶段D.写作阶段7.已经上小学五年级的小明知道偷东西不对,但又很喜欢同桌新买的玩具,最终还是将玩具偷回了家。造成小明品德不良的原因是( )A.存在性格缺陷B.缺少正确的道德认知C.缺乏坚定的道德意志D.缺失理性的道德情感8.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有四大基本理念,下列属于“终身学习”这一基本

3、理念要求的是( )A.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B.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C.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D.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9.小学教师要掌握小学生发展知识,下列不属于其具体要求的是( )A.了解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B.了解关于小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C.了解幼小和小初衔接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帮助小学生顺利过渡的方法D.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少先队活动的联系,了解与其他学科的联系10.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小学教师要富有“四心”,其中不包括( )A.责任心B.耐心C.

4、爱心D.热心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0.5分,共2.5分)11.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教师要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将保护小学生生命安全放首位。( )12.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缓慢且不协调的。( )13.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道德评价往往有很大的片面性。( )14.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15.教师要对教学进行反思,其中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和范围对学生是否适度的反思属于教学前反思。(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16.文文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但是班主任发现,文文上课的时候总是很难集中注意力。常常是听一会儿玩一会儿,经常不自觉地东看看、西看看,甚至一支铅

5、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节课。经过老师的提醒,他准备认真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内容,导致后面的课程也跟不上,所以又去玩其他的东西了。结果可想而知,文文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不理想。文文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该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但是一上课就又不自觉地神游了。根据上述案例分析,面对“文文”这样的小学生,教师可通过哪些方法来改变这种状况?第二部分学科专业知识(80分)四、积累与运用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721小题每小题1.4分,第22小题5分,共12分)1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禅让(shn) 粗糙(co)胚胎(p)怙恶不悛(qn)B.炽热(zh)粗犷(gung)

6、 歼灭(jin) 相形见绌(zhu)C.荫庇(yn)埋怨(mi)谙熟(n)面面相觑(q)D.纤维(xin) 氛围(fn)龋齿(q)浑身解数(xi)18.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宣泄安详明信片再接再厉B.简练缄默挖墙角计日成功C.凑合朝廷水蒸气平心而论D.文身青睐摄像机悬梁刺股19.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人只顾追求个人利益,成天为自己的事奔忙,对群众的疾苦不以为然B.爷爷由于动脉硬化,两只手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现在已经多年不写东西了C.发展经济必须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为了子孙后代绝不能做涸泽而渔的事情D.许多旅行家在描写极光时往往讳莫如深,只说一些

7、“无法用言语形容”之类的遁词2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面对频频发生的踩踏事件,许多专家认为,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习惯培养和逃生技能的训练是避免发生此类事件的关键B.该地煤矿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主要是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和监督管理不力造成的C.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数理化和外语等基础课,而对与这些基础课程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D.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获得成功的21.将下列六个句子重新排序,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其根本就是文化的自觉。这种自觉也是一种自信,如果不

8、能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充满兴趣和信心,就无法真诚地投入其中。这种自觉更是一种责任,要对本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负责。对于以文化为业的人来说,文化自觉尤其重要。这种文化自觉首先是自我的身份认同,要与各种权力保持适度的距离。这种自觉还是一种日常生活的实践,不关注和参与日常生活,就不会有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化产品。A.B.C.D.22.古诗文默写。(1)春潮带雨晚来急,_。(2)_,波撼岳阳城。(3)安得广厦千万间,_!(4)_,水村山郭酒旗风。(5)苔痕上阶绿,_。五、阅读理解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2.8分)(一)阅读以下文言文,回答第2325小题。(12.8分)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

9、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成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或说沛公曰:“秦富十

10、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

11、、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2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4分)A.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B.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C.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D.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24.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4分)A.诽谤者族族:灭族B.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献飨:献酒食款待人C.沛公然其计然:同意D.旦日合战旦日:早晨2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始怀王遣我

12、,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4分)(2)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4分)(二)阅读以下诗作,回答第2627小题。(10分)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26.颈联上下两句中各有一个字最为精练传神,请找出并简要赏析。(5分)27.解析尾联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分)六、论述类文本赏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2分) 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

13、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 由“乐”而生“畏”。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

14、守天、因地制宜。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孟子和荀子都注意到“时禁”的良好效益,可保证后续消费的“不可胜食”“不可胜用”。除了“时禁”,先秦儒者也意识到适度消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