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亲昵 教学设计 苏少版三年级上册美术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59977741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课 亲昵 教学设计 苏少版三年级上册美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14课 亲昵 教学设计 苏少版三年级上册美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14课 亲昵 教学设计 苏少版三年级上册美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14课 亲昵 教学设计 苏少版三年级上册美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14课 亲昵 教学设计 苏少版三年级上册美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4课 亲昵 教学设计 苏少版三年级上册美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 亲昵 教学设计 苏少版三年级上册美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亲昵作者 类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 本课是“动物朋友”单元的最后一个课时。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对各种动物的形态体征、繁殖生存等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还对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些讨论与交流,并且以手工制作、绘画操作等多种形式加以创作实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动物、人物造型表现的基本方法。本课旨在巩固以上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领悟动物和动物之间、动物和人之间、人与人之间和睦、友善、互助的关系,对生活中情意领域的相关内容加以充分领会和理解。父母和孩子割不断的亲情,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之间

2、都存在着纯真的感情。亲昵是非常广义的概念,在表现时可以运用陶艺的方法,表现对象不仅可以表现人和动物,还可以让表现让自己感动的一个场面,创作出“亲昵”这一主题的作品。学生情况: 三年级的学生在前面几节课中已经学习了用陶艺和绘画表现不同的动物和人物,有了一定的造型基础,所以本节用陶泥来表现主题,也是符合孩子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的。教学方式、手段:本课将通过启发、演示、观察、体验、欣赏等方法进行主题教学活动。教师准备:上网浏览并下载一些表现“亲昵”主题资料,如文字、图片、大师的画以及视频,陶泥和工具。学生准备:陶泥、工具和毛巾。课前查阅有关亲昵的资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活动中逐步理解“亲昵”的

3、内涵,激发情感冲动,产生创作欲望。由“感觉感知感受感动”的内化过程,向“表演表述表现表达”的外化过程进行转换。过程与方法目标:以泥塑的方式塑造动物、人物等主体形象,尝试用陶艺的手法去表现主题、表达感情,提高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各种有益的感知和体验活动,感受亲情友情,学会释放、表达爱心爱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认识、了解不同亲昵行为的形态特点,感受到什么是亲昵,通过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亲昵的不同动态特点,学会用泥塑进行创作表达的方式方法。教学难点:在创作中,学会表现动物或人物亲昵时的表情、姿态、组合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一、导入阶段 激发兴趣教师出

4、示一些词语:握握手,点点头,问声好,拍拍掌等等。师:我们上新课前先来做一个小游戏,请同桌位的同学相互做做这些动作,说说这些词语和动作都表达了什么意思?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师总结:这些动作和词语表达了同学之间友好、喜欢、亲密、亲切的关系,这些词语我们用一个词概括就叫“亲昵”。(出示课题:亲昵)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境,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之后的教学起到铺垫作用。二、欣赏图片 深入体会1. 师出示PPT课件: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字眼,因为有爱,所以有了这些动人的画面,一起来看看摄影大师给我们留下的美妙瞬间吧。 (PPT播放人与人亲昵照片)师:这些美妙的瞬间是不是也勾起了你和爸爸妈妈之

5、间亲昵场景的回忆呢?你们是用哪些方法表现“亲昵”的呢?把你的经历和大家一起分享。师:小朋友们讲的,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无间的友好感情。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字眼,亲昵是生活中最动人的景象,不仅仅是人类,人类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也会用“亲昵”来表达他们的亲情、友情和爱心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如何表达的。(欣赏一组图片)师:每个画面、每个表情、每个姿态都是动物们独特的爱的表达。哪一个画面最能打动你,你能和同学一起来模仿一下吗?瞧!这两个同学模仿的大熊猫和小熊猫在一起头靠着头,多亲密呀!瞧!这两只大猩猩一看就是好朋友,相互挠着痒痒!看,同学们模仿得如同真的一般,这些动物多像一家人啊!师:动物

6、没有人类丰富的语言,它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情感,我们也可以用独特的方式留下它们动人的景象。2. 你听过人类和动物之间的故事吗?(播放视频)哪些情节能打动你? 这些是人和动物亲昵的照片,能得到动物的信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他们做到了!思考:多么感人、多么温馨的场面啊!小朋友们,这样和谐、美好的“亲昵”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原来在这些亲昵的举动中包含了友情、亲情和爱心。(老师板书:亲昵等于爱、友情、亲情)其实在生活中这些美好的场面到处都有,只是我们可能没有留意到。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亲昵”是世界上最美、最动人的景象。只要你用心去感受就一定

7、能够感受到。今天就请你找一找、做一做,用紫砂泥把最动人的情节表现出来!设计意图:“亲昵”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用绘画或制作的方法难以直接表达,因此教师分别出示了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亲昵的几组画面,引发学生讨论,为下一环节做铺垫。三、欣赏感悟 启发创作访问艺术家:师:让我们来欣赏艺术家们是怎样把亲昵的画面定格在瞬间的?1. 这是挪威雕刻家维格兰德为一座公园所做的雕塑,给你怎样的感觉?你更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在奥斯陆的弗罗格纳公园,维格兰德花费了四十年时间塑造了数以百计的浮雕、圆雕、群雕。这些雕塑规模宏大、造型各异,公园也因此成了世界闻名的“雕塑公园”。 2. 罗马尼亚布朗库西的吻 3.

8、 我国汉代的陶俑 4. 清代的砖雕 5. 摇椅上的母子设计意图:紧扣主线欣赏艺术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艺术家是如何观察表现生活中“亲昵”的场面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带来了不竭动力。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用陶泥来表现亲昵这个主题,看看同学们是怎么做的?(出示PPT课件) 用黏土做成的两个好朋友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也许是久别重逢,也许是依依不舍地道别。 从独特的视角,抓住了父亲和孩子之间游戏的瞬间,你感受到了作品背后那真挚的情感了吗?师:看了这些作品,请你们说说打算通过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亲昵?设计意图:欣赏是儿童表现活动的基础,通过欣赏,儿童将自己模糊不清的构思用语言表达出来,同

9、时儿童还借助范例发现亲昵的多种表现方法。只有当儿童对欣赏的作品感兴趣,才会将自己要表现的兴趣与意愿相联系,并在作品中表现出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创作。四、示范指导 学生创作看看老师做的亲昵时的神态表情是什么样子的,重点夸张眼睛和嘴巴。 1. 眼睛的刻画:在泥球上用勺子工具刻出月牙形眼睛。 2. 嘴巴的刻画:同样的方法刻画嘴,夸张嘴部表情,挖出大大的嘴巴,贴上厚厚的嘴唇,安装牙齿和舌头。眼睛嘴巴3. 身体的刻画:先捏出身体的高度,用工具分出两条腿,让“他”能站立起来,再在两侧安装手臂,用泥片和泥条装饰做衣服,你们会了吗?将头部安装上去,注意调整表情,站不起来怎么办?做双鞋子好吗?可以做得大一点,这样可

10、以站得稳些。 老师请两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做脚,捏出脚的形状,装上鞋面、鞋帮和鞋带。给我们做的人物装上脚吧,看,站立起来了。请刚才和老师一起制作的同学把你们的作品也组装起来。看!真了不起,怎样让“他们”亲昵起来?老师请两个同学来做做这个动作好吗?还可以怎样表现亲昵?(学生演示组合)瞧,多么亲昵的一家啊!亲昵是世界上最动人的景象。师:就让我们抓紧时间,开动脑筋,用你们的小手捏出亲昵的瞬间。可以是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人之间或人与人之间的故事。 五、创作与表现 1. 学生以4-6人为一小组进行活动制作,在组长的组织下,围绕“亲昵”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各组将组员叙述的经历加以巧妙筛选和艺术加工,可以分角色

11、进行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体验本课的学习主题。 2. 学生选择一个典型的内容,进行分工创作。六、反思与评价各个小组选出代表将自己的作品向全班同学做介绍,相互说说本组的创作内容以及创作的思路,并将作品布置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情感超市”展示栏中。七、拓展延伸师:同学们,除了用泥来塑造,我们还有很多表现手法。(播放图片:其他表现手法) 这幅单色线条作品,浓淡虚实处理得很妙,同时表情也很生动。 这幅久别重逢,采用了水粉色和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来表现,色彩亮丽,浓淡虚实处理得很妙。 深色卡纸做底,用水粉画的动物一家,用笔用色都非常大胆,生动地表现了小鹿爸爸、妈妈带着小鹿外出觅食的情景。 撕纸贴画,非常富有想

12、象力,小朋友运用了色彩的对比、色块面积的对比,同时恰到好处地进行了添画。课后我们可以尝试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你会发现每种表现手法都有它的独特之处。小结:今天我们用陶泥制作出了许多动人的“亲昵”场面。其实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些亲昵的动作能收获更多的友情和亲情!现在能不能把你的这种友好送给我们的老师,送给你的好朋友,送给和你有矛盾的同学呢?(在音乐中学生表现“亲昵”)作业要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具体分工用陶泥来合作完成“亲昵”的场面。可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昵,也可以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亲昵,还可以表现动物和动物之间的亲昵。教与学的评价 教的过程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同学之间的游戏是否愉快。老师和

13、同学准备的资料是否涉猎到日常生活中有关“亲昵”的方方面面。在学习的过程中,思想认识是否有提高,人文知识是否有收获,是否会“寓情于景”“借物抒情”,是否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的评价:本课重在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小组活动、班级活动中的自我评价、生生互评为主,同时兼顾教师点评。反思和总结本课学习中,全班同学对学习有持续、高涨的热情,他们联系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内容,并对其加以充实和延伸。学生视野开阔、思路宽泛、想象充分、能力增强、方法多样、表现丰富,在情意、认知领域有积极有效的收获,在操作、能力领域有切实有益的提高。课堂的重心要倾向于学生实际操作,要保证孩子们有足够的动手制作的时间。再多的启发、再多的想法到实际成形时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需要在操作中再启动智慧去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实践才能促使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其中包括学会协作、直面困难、思考周全、互帮互助、坚持不懈等品质的形成。不同教学策略设计孩子们的想象天马行空,玩泥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对孩子来说教师的引导要尽可能多给些启示,尽可能给予方法上的支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具体分工,组合起来1课时可以完成学习任务,也可以用2课时。本课教学也可用绘画和其他手工制作的形式表现。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