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机器人沿线行走 教学设计 苏科版六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59977718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课 机器人沿线行走 教学设计 苏科版六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7课 机器人沿线行走 教学设计 苏科版六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7课 机器人沿线行走 教学设计 苏科版六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7课 机器人沿线行走 教学设计 苏科版六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7课 机器人沿线行走 教学设计 苏科版六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7课 机器人沿线行走 教学设计 苏科版六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 机器人沿线行走 教学设计 苏科版六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课 机器人沿线行走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机器人基础”模块中难度较大的一课,综合性很强。本课要用到传感器的使用、电机的使用、变量的使用、条件循环程序设计和分支结构的程序设计,是一节机器人知识综合使用的课程。由于本课容量较大,要讲透所有的知识点需要两课时。传感器、电机的使用,条件循环和分支结构程序设计作为第1课时,程序的完善和调试作为第2课时。具体而言,第1课时讲解机器人沿线行走的前三种情况(直走、左偏、右偏)及变量的使用;第2课时讲解机器人行走的后两种情况(完全左偏、完全右偏)。整体而言,本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机器人沿线行走的原理,即通过灰度传感器来不断地判断行走时的状态,并通过修改电机参数进行实

2、时调整。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学生,教学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结合本节课设计的三个任务,要求明确,较难的环节有自学提示卡帮助,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完成任务时,提倡邻近的同学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三、教学目标与要求1. 了解沿线追踪比赛规则、灰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2. 学会检测学生机器人向左偏、向右偏、完全左偏、完全右偏的情况。3. 学会搭建机器人沿线行走的程序。4. 以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搭建机器人沿线行走的程序,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四、教学重点与难

3、点1. 重点:学会在系统设置中添加和设置灰度传感器,学会检测学生机器人向左偏、向右偏、完全左偏、完全右偏,学会搭建机器人沿线行走的程序。2. 难点:学会检测学生机器人向左偏、向右偏、完全左偏、完全右偏,理解max变量的含义,学会搭建机器人沿线行走的程序。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法、任务驱动法。六、课时安排安排2课时。七、教学准备主题器材、教学课件。八、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 视频导入 播放“机器人沿线走比赛”视频。教师:机器人沿线走比赛比的就是沿着地图上的轨道竞速行走,让我们也来进行一场机器人沿线走比赛吧!引出本课课题机器人沿线行走。【设计意图】积累感性经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机器人沿线走的过程。(

4、二) 新授:机器人沿线走的原理教师:行走是机器人的基础动作之一,那它是如何识别地图上的轨迹线的呢?学生交流讨论。教师:轨迹线和场地颜色的灰度值有较大的差异,机器人就是通过灰度传感器来判断行走时的位置,然后及时调整行走方式,保证始终沿着轨道行走。教师:灰度值的概念我们在之前就已经学习过,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请同学们分组来测试一下场地和轨迹线的灰度值分别是多少。学生分组测试灰度值并记录。教师:通过刚才把机器人放在场地上测灰度值,结合“机器人沿线走比赛”视频,想想看在机器人沿线行走的运动过程中,机器人与黑线之间一共有哪几种情况。学生交流讨论。五种情况:机器人完全在线上,机器人向左偏,机器人向右偏,

5、机器人完全左偏,机器人完全右偏。教师:我们需要依据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与黑线的位置关系,来搭建相应程序。【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识,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三) 搭建程序教师:下面我们就开始搭建机器人沿线行走的程序。1. 新建一个程序。2. 自定义两个变量black、max。black表示场地和轨迹线感光值的中间值,max表示机器人在运行中的状态。教师:black的值就是我们刚刚测试的场地和轨迹线的灰度值的中间数,同学们算算是多少。学生计算black的值。教师:关于变量max,我们可以事先规定好,max0表示机器人向左侧偏,max1表示机器人向右侧偏,max2表示机器人在

6、轨迹线上。我们可设定max的初始值为“2”。学生定义变量black、max,完成程序初始化操作。教师:下面我们需要设置灰度传感器。1. 单击“系统设置”菜单中的“传感器设置”命令,设置通道1和通道2都是灰度传感器。2. 在工作区添加两个“灰度传感器”控件,分别设置属性为“灰度传感器(1通道)”和“灰度传感器(2通道)”。学生完成灰度传感器的设置操作。【设计意图】万事开头难,教师详尽细致地演示过程,帮助学生克服难点知识,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操作,以便开始程序部分的学习。(四) 情况一:机器人在黑线上教师:下面我们先来搭建机器人完全在线上时的程序。1. 添加一个“单分支”控件,设置其属性为“条件一:

7、灰度传感器(1通道)的值black”与“条件二:灰度传感器(2通道)的值black”。2. 在该“单分支”控件中添加一个“直流电机”控件,设置直流电机1正传、速度15,直流电机2正传、速度15。学生完成机器人在线上时的程序。【设计意图】从最简单的情况入手,开始搭建程序,树立学生对本课编程部分的信心。(五) 情况二:机器人左偏教师:地图上的轨迹不总是直线,在遇到转弯或曲线时,机器人就会由于惯性而偏离黑线,这时我们就要对机器人的运动方向进行校正。我们先来思考一下:当机器人向左偏的时候,传感器会读到怎样的灰度值呢?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当机器人向左偏时,左边的传感器就在地图的白色区域,而右边的传感器还

8、是在黑色的轨迹线上。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来搭建机器人左偏时对应的程序。1. 添加一个“单分支”控件,设置其属性为“条件一:灰度传感器(1通道)的值black”与“条件二:灰度传感器(2通道)的值black”。2. 在该“单分支”控件中添加一个“直流电机”控件,设置直流电机1正传、速度15,直流电机2停止。学生完成机器人左偏时的程序。【设计意图】过渡到较为复杂的情况,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环境思考,以便更好地理解该段程序的意义。(六) 情况三:机器人右偏教师:机器人右偏的情况与左偏正好相反,我们该如何搭建该段程序?1. 添加一个“单分支”控件,设置其属性为“条件一:灰度传感器(1通道)的值black”与“

9、条件二:灰度传感器(2通道)的值black”。2. 在该“单分支”控件中添加一个“直流电机”控件,设置直流电机1停止,直流电机2正传、速度15。学生完成机器人右偏时的程序。【设计意图】该部分编程给了学生更多自主操作的机会,既检测学生之前的学习效果,又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第2课时(七) 情况四:机器人完全左偏教师:在我们之前所考虑的左偏和右偏的情况下,机器人都是还有一半部分在轨迹线上的。但当机器人完全脱离轨迹线时,情况就不同了,传感器又会读到怎样的灰度值呢?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当机器人完全左偏时,左右边的传感器就都在地图的白色区域上了,这时max的值为0。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来搭建机器人完全左偏

10、时对应的程序。1. 添加一个“单分支”控件,设置其属性为“条件一:灰度传感器(1通道)的值black”,“条件二:灰度传感器(2通道)的值black”以及“条件三:max0”。2. 在该“单分支”控件中添加一个“直流电机”控件,设置直流电机1正传、速度15,直流电机2反转、速度2。学生完成机器人完全左偏时的程序。【设计意图】引发迁移,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机器人沿线走的另两种情况有更加深刻地理解,并得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八) 情况五:机器人完全右偏教师:机器人完全右偏时,左右两边的传感器都在地图的白色区域上,我们只能根据max的值来区分完全右偏和完全左偏。完全左偏时,max的值为0;而完

11、全右偏时,max的值为1。请同学据此来搭建机器人完全右偏时的程序。1. 添加一个“单分支”控件,设置其属性为“条件一:灰度传感器(1通道)的值black”,“条件二:灰度传感器(2通道)的值black”以及“条件三:max1”。2. 在该“单分支”控件中添加一个“直流电机”控件,设置直流电机1反转、速度2,直流电机正传、速度15。学生完成机器人完全右偏时的程序。【设计意图】举一反三,完成机器人沿线走的完整程序。(九) 比赛体验教师:请同学们将搭建好的完整程序保存并编译,然后一起来进行机器人沿线走比赛吧!学生保存并编译程序,参与机器人沿线走比赛。【设计意图】通过参与比赛,享受学习的成果,分享成功的喜悦。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