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参观和旅行 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小学美术同步备课资源包(苏少版)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59977525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 参观和旅行 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小学美术同步备课资源包(苏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1课 参观和旅行 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小学美术同步备课资源包(苏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1课 参观和旅行 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小学美术同步备课资源包(苏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1课 参观和旅行 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小学美术同步备课资源包(苏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1课 参观和旅行 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小学美术同步备课资源包(苏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 参观和旅行 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小学美术同步备课资源包(苏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 参观和旅行 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小学美术同步备课资源包(苏少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参观和旅行作者 类型造型表现课时1-2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 参观和旅行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课,教学内容既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又恰值暑假过后,许多学生都有一些参观和旅行的亲身体验,可能还在谈论着暑期参观和旅行的趣闻轶事,或许还沉浸在参观和旅行的美好、愉悦的回忆中,此时设置此课内容适时又应景。本课学习以“感知体验”贯穿始末,以“造型表现”抒发情怀,注重对参观和旅行途中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秀的回想、奇闻趣事的回忆和情感体验的回味,通过以上回想、回忆与回味,抒发对“参观和旅行”的所见、所想与所感,用造型语言表达参观和旅游中最有趣、最吸引人的情景和地方。同时激

2、发学生,通过参观和旅行感受纷繁的世界,获取新鲜的印象,描绘难忘的情景。学生情况:五年级的学生参观与旅行的经历不止一次,参观和旅行中留下深刻印象、值得回忆与回味的见闻也不少,因此本课内容极受学生欢迎与喜爱,此时的学生能够极尽所能地运用语言表述参观和旅行中的趣闻轶事、所见所想。然而从绘画表达来看,此课内容对于学生极为困难,因为,此时的学生尽管有了一些绘画基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一方面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较于欣赏能力与审美能力的提升存在滞后现象,另一方面学生在追求画面的趣味性的同时逐步追求画面的真实感,再加上本课主题所涉内容极为宽泛,学生要表达的画面也极显个性,教师可能无法事无巨细、处处点

3、到。以上情况使得学生的创作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学生也会因为绘画表达能力的欠缺而出现畏难情绪,此时的学生需要人文熏陶的同时更需要技能技巧的辅佐。教学方式、手段: 1. 从名家游记中感受古人壮举的深远意义,激发学生对参观和旅行的兴趣,调动学生回顾自己参观和旅行的经历,品味参观和旅行中的美好记忆;2. 学生结合照片,畅所欲言谈论参观和旅行中所见、所闻和所感,与同学们分享其中的乐趣与收获;3. 通过对名家画作和教材图例的赏析,增进学生对构图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体会色彩语言的艺术性,学习创作表现的方法;4. 通过教师自备的参考图例和课堂的直观演示,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构图、色调,将参观和旅行中最有趣

4、、最吸引人的情景和地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鼓励学生选择单幅画面或多幅连环的形式呈现个性画面;5. 通过有趣有益的拓展和延伸,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将艺术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感悟“艺术即生活”。教师准备: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的梳理,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准备仰视、平视、俯视等多种构图的范画若干,示范所用的工具与材料,以及拓展所用的工具与学生用纸。学生准备:各地参观旅行的照片,水彩颜料、铅笔等绘画工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大师作品以及教材例图的赏析,了解构图与色彩知识,掌握创作技巧,并依据自己的参观和旅行的切身体验,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构图、色调

5、,以单幅或连环画的形式进行造型表现,将参观和旅行中最有趣、最吸引人的情景和地方加以描绘。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回忆、表述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感受参观和旅行中的趣闻轶事,分享快乐;运用分析、探讨等方法了解学习构图与色彩知识;通过直观演示与绘画实践提高造型表达能力,展现参观和旅行的多姿多彩,并以拓展内容来丰富学生的艺术学习、提升艺术修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从参观和旅行的回顾中获得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体会,感受参观和旅行的乐趣与意义,调动学生对参观和旅行的向往与热爱,激发学生运用造型语言表现参观和旅行中美好、难忘的经历,抒发自己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参观与旅行的乐趣与意义,引导学生运用造型

6、语言抒发自己的情感,表现参观和旅行中最有趣、最吸引人的情景和地方;学习构图与色彩知识,提高造型表现能力。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构图表现出自己觉得最有趣、最吸引人的情景和地方,处理好画中人物和景物的主次关系。教学设计一、导入1. 以读书的话题导入,请学生简要交流喜欢的书目和感想,在轻松随意的氛围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体会读书使人快乐、使人智慧。2. 教师出示近期所读的一本书(不呈现书名),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快乐:请学生阅读书中的片段,感受优美文字的同时,体会文章的形式和字里行间所描写的主题,并以此猜测书名或书籍内容。3. 从对书名的揭示引入对徐霞客的简要了解。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明朝人。

7、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中国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观,其一生志在四方,不避风雨虎狼,与长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出生入死。被称为“千古奇人”。二、大胆猜想 尝试练笔1. 以设问的形式调动学生对徐霞客曾经游历过的地方作进行想象,并结合自身的生活阅历与学识能力,尝试着简要勾画出那里的景致。 2. 从学生的小练笔中初涉徐霞客足迹所到之处,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三、画作欣赏 学习构图1. 从名家画作的欣赏中领略徐霞客曾经游历过的自然景观的风貌特点,感受山水之美。引导:从画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你想到了哪里的景致?提示:如果学生看不出画面山水的

8、地域,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提示语。(1)通过张大千的画作让学生感受华山的山势峻峭、雄伟奇险,并从中了解高远的画面构图特点:从下面向上仰视,才觉得高远。比如为了夸大山之高峻或建筑的气势,可以把人物、房屋、树木画得很小;有时也可把峰顶或建筑的顶部推出画外或隐入云层,使人不知其有多高多大。就像古人所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 提示语:“险”啊,号称第一天险。教师引导学生:表现高大景致的构图特点,并出示竖构图的参考图,引导学生以仰视的角度描绘高大的景致。(2)从沈周、吴湖帆表现的庐山画作中进一步体会画面的高远。提示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简要演示山石与瀑布、流水的画法

9、。(3)从祝大年的绘画作品中感受漓江春色,分析构图的变化。提示语:这可是甲天下的山水呀!漓江春色:碧波荡漾,新叶如洗,群峰兀立,帆影点点,一派春意盎然。漓江的春色在画家的笔下呈现出一种整齐、均衡的美感。工笔重彩中富有极强的装饰意味,被烧制成陶瓷笔画,装点在日本的横滨饭店。教师引导学生:以较高的视点来表现宽阔的景致,构图特点是:画家依据自我的观察,以强调近景、中景,由近及远按比例逐渐放小的方式来描绘景致,并出示横构图的参考图。(4)以刘海粟的黄山系列,引导学生在感受画家笔下壮阔雄奇的黄山景致的同时,体会画面的色彩特点,从而品味“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作品意蕴。提示语:迎客松,云海画家十上黄山,描绘自

10、己对黄山的爱恋,色彩运用丰富而强烈,力图主观色彩对自然光色的超越。画中形色绝不束缚于自然外观,而纯属画家对其物象所生情绪的表白。他笔下色彩虽然也源于自然,却超越了自然,显得比自然光色更加丰富而强烈,也更耐人寻味。2. 从欣赏中感受徐霞客曾经游历的人文之秀,了解深远的画面构图。(1)再以日记片段引导学生感受徐霞客游历的足迹不仅踏遍名山胜水,还饱览人文大观,参观了多处静室,并进行了详细记录,为今人了解明朝僧侣的生活起居状况提供了生动的感性资料。(2)从明代杜琼的南村别墅图中体会画面造成的一种具有深远空间的意境,并结合教师提供的参考图,了解画面纵深之感的表现方法。小结:艺术家们也像徐霞客那样酷爱自然

11、、崇尚自然,游踪遍及名山大川,用澄澈的心怀去观察和体悟客观实体的本质和规律,看山水自然激发内心的思绪,以解放的思想、独立的精神,随心所欲、自由驰骋,也让我们感受到这些画作的内在美“情趣”“意境”。四、点题1. 同学们有没有参观与旅游的经历呢?可以请同学们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依据同学出示的照片猜一猜地点,描述景致特点;也可以请学生结合自带的照片,回忆、介绍自己参观和旅行的经历,讲讲途中的趣闻轶事。2. 小结:这些经历不仅使同学们增长了许多知识、增添了许多乐趣,也给同学们留下了许多印象深刻的记忆,今天我们就要一起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富有情趣、意境的“参观和旅行”。(板书课题)五、创作与表现 1. 交流

12、与探讨如何根据自己参观、旅游的印象创作一幅画?同座位议一议,大家说一说。小结:并不是事无巨细地如实描绘就好,而是要重点画出自己觉得最有趣、最吸引人的情景和地方,可以“以景为主表现自然、人文景观”,也可以“以人为主描绘风土人情”。2. 赏析与构思(1)赏析同龄人的作品,感受画面的色调、表现形式、构图特点,以及人物、景物的层次关系等。 埃及文物展画面以人物为主,视角较高,形成俯视的画面效果。旅游画面色彩亮丽、富有层次感,人物较为突出,且在描绘时人物动态活泼、形象可人,整个画面呈现的是快乐和愉悦。海边的阳光高空俯视,展现了宽阔而金灿灿的海滩,描绘了人们或水中嬉戏、或岸边慵懒的情景。乡村游画面以暖色为

13、主,表现了乡村繁荣、热闹的新气象。从高空俯瞰大地以高空俯视的角度表现了山川的壮阔。夫子庙以连环画的形式表现了在夫子庙的旅游印象。(2)学生构思创作设想,描述画面构图。3. 示范与讲解根据学生的构思,教师示范讲解绘画步骤和注意事项。4. 创作与表现(1)画一画根据自己参观、旅游的印象进行绘画创作;重点画出自己觉得最有趣、最吸引人的情景和地方;可以画单幅画,也可以画连环画。(2)学一学铅笔淡彩:可以先用软铅笔画好底稿,再涂上轻淡的水彩或水粉色,干后再用软铅笔加工。也可以先涂上水彩或水粉色,再用铅笔添画。六、评价与回味1. 通过对自己画作的介绍,表达参观或旅游中难忘有趣的记忆,分享快乐与幸福。2.

14、从画面主题、构图、色彩中感受同伴的才能,给予学生赞赏与鼓励。七、拓展与延伸1. 手绘旅游日记的赏析与制作。出示学生制作的简易手绘旅游日记,感受图文并茂呈现出的特殊味道;带领学生用4K或8K卡纸,通过剪、折的方法巧做“8格书”;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将自己的参观和旅行的经历以图文并茂的手绘形式记录在8格书上,并在内页贴上照片、添上文字,加以美化。2. 简要了解我国旅游知识,鼓励学生“爱旅游、爱生活”。欣赏马踏飞燕,认识中国旅游标志。教师在黑板书写“旅”字甲骨文,引入对我国旅游日的了解。结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参观和旅行既能锻炼人的身体,又能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开阔眼界,留下美好难忘的记忆,

15、让我们“爱旅游、爱生活”吧!作业要求本课学生作业主要分为课堂主题创作和课后拓展延伸。1. 课堂主题创作调动学生回忆各自的参观和旅行经历,结合仰视、平视、俯视等构图知识,参考教材图例以及教师提供的构图图例进行绘画创作。本次作业要注意三点:一是引导学生尽量从不同的视角选择画面内容、考虑画面构图,使学生的画作彰显个性;二是在色调的运用上可以融入主观色彩,增添画面色彩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三是学习铅笔淡彩的表现技法,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2. 课后拓展延伸此项作业两个目的,一是以巧妙的方法制作8格书,重在激趣;二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自己参观和旅行的经历记录下来,并在8格书的内页贴上参观和旅行时拍摄的照片,最后加以美化,以此串成较为完整的一段记忆,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感受艺术与生活是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的。教与学的评价教与学的评价始终贯穿于本课教学的整个过程,包含着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向互评,即要立足于学习内容的展开与获得,又关系到学习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还要顾及对学生作业的评价,通过这样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形成良好的学期氛围,促进求知欲的不断激发。 从学习内容看,本课涉及学生对参观和旅行的认识与情感体验,以及对色彩、构图知识的理解与获得。教学要注重启发与引导,让学生从对生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