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物理《第36讲 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复习讲义

上传人:徐** 文档编号:359954755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物理《第36讲 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复习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物理《第36讲 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复习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物理《第36讲 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复习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物理《第36讲 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复习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物理《第36讲 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复习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物理《第36讲 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复习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物理《第36讲 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复习讲义(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6讲 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目录复习目标网络构建 考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 实验目的、器材、原理、步骤、注意事项、误差分析【提升必考题型归纳】考向1 实验原理与操作考向2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考点二 创新实验方案【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 实验方案的改进 【提升必考题型归纳】考向1 实验原理的改进考向2 实验器材的创新考向3 实验思路的创新 真题感悟1、 理解和掌握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实验原理,并会做出必要的误差分析。2、能够在原型实验基础上,通过对实验的改进或者创新,做出同类探究。考点要求考题统计考情分析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2023年山西卷第2

2、3题2020年浙江卷第18题各地高考对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这个实验的考查近几年频度不是太高,考查难度不大。考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知识点实验目的、器材、原理、步骤、注意事项、误差分析1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停表和刻度尺。(2)探究影响单摆运动周期的因素。(3)学会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2实验原理当摆角很小时,单摆做简谐运动,其运动周期为T2,由此得到g,因此,只要测出摆长l和单摆的周期T,就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的值。3实验器材单摆、游标卡尺、毫米刻度尺、停表。4实验过程(1)在细线的一端打一个比小球上的孔径稍大一些的结,将细线穿过球上的小孔,并把细绳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制成单摆。(

3、2)将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端,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使铁夹伸到桌面以外,让摆球自然下垂,在单摆平衡位置处做上标记,如图所示。(3)用毫米刻度尺量出摆线长度l,用游标卡尺测出金属小球的直径,即得出金属小球半径r,计算出摆长llr。(4)把单摆从平衡位置处拉开一个很小的角度(不超过5),然后放开金属小球,让金属小球摆动,待摆动平稳后测出单摆完成30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计算出单摆的振动周期T。(5)根据单摆周期公式,计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6)改变摆长,重做几次实验。5数据处理(1)公式法:利用T求出周期,算出三次测得的周期的平均值,然后利用公式g求重力加速度。(2)图像法:根据测出的一系列摆长l

4、对应的周期T,作lT2的图像,由单摆周期公式得lT2,图像应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如图所示,求出图线的斜率k,即可利用g42k求重力加速度。6误差分析产生原因减小方法偶然误差测量时间(单摆周期)及摆长时产生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从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单摆模型本身摆球要选体积小,密度大的最大摆角要小于57注意事项(1)悬线顶端不能晃动,需用夹子夹住,保证悬点固定。(2)单摆必须在同一平面内振动,且摆角小于5。(3)选择在摆球摆到平衡位置处时开始计时,并数准全振动的次数。(4)小球自然下垂时,用毫米刻度尺量出悬线长l,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然后算出摆球的半径r,则摆长ll

5、r。(5)一般选用1 m左右的细线。考向1 实验原理与操作1某同学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1)如图所示,用游标卡尺测摆球直径。摆球直径d= mm。(2)实验操作步骤如下:A取一根细线,下端系住一个金属小球,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B用米尺(最小刻度为1mm)测得摆线长l;C在摆线偏离竖直方向较小夹角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D用秒表记录小球完成n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得到周期;E.改变摆线长,重复B、C、D的操作。该同学采用两种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第一种方法:根据每一组T和l,利用求出多组g值,然后计算g值的平均值,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第二种方法:根据每一组T和l,在图3中描点,然后连线;根据

6、图线的斜率,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a.如果实验中测量摆线长l和单摆周期T的偶然误差都比较小,那么,第一种方法求出的重力加速度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根据该同学在图2中描出的点,请在图中描绘出T2l图线 ;c.该同学从图中求出图线斜率k,则重力加速度g与斜率k的关系式为g= ;代入数据求得g= 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16.50 小于 9.73(9.689.78)【详解】(1)1根据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律,该读数为(2)a.2单摆的额摆长应为摆线长与摆球半径之和,第一种方法根据求出重力加速度时的l为摆线长,该长度小于摆长,因此第一种方法求出

7、的重力加速度小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b.3舍弃偏差较大的第二个点迹,用一条平滑的直线将其它点迹连接起来,尽量使点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作出图像,如图所示c.4令摆球直径为d,根据则有根据图像有解得5根据图像有解得考向2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2甲、乙两同学利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1)甲同学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如图所示,他测量的读数应该是 cm。接着他正确测量了摆线长,加上摆球半径,得到了摆长l。(2)为了测定该单摆的振动周期T,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将摆球拉离平衡位置一个小角度,从静止释放开始计时,小球第一次回到释放点停止计时,以这段时间作为周期B将摆球拉离平衡位置一个小角度

8、,从静止释放开始计时,小球第30次回到释放点停止计时,以这段时间除以30作为周期C将摆球拉离平衡位置一个小角度,从静止释放摆球,当小球某次通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数为0,以后小球每次经过最低点时,他依次数为1、2、3,数到60时停止计时,以这段时间除以30作为周期D将摆球拉离平衡位置一个小角度,从静止释放摆球,当小球某次向右通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同时数30,以后小球每次向右经过最低点时,他依次计数为29、28、27,数到0时停止计时,以这段时间除以30作为周期(3)他根据正确方法测出了摆长l和周期T,计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g 。(4)甲同学用上述方法测量重力加速度g,你认为最需要改进

9、的是 。(5)乙同学没有测量摆球直径,只正确测得了摆线长为l,和对应的单摆振动周期为T。然后通过改变摆线的长度,共测得6组l和对应的周期T,计算出T2,作出lT2图线,在图线上选取相距较远的A、B两点,读出与这两点对应的坐标,如图所示。乙同学计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g 。(6)乙同学没有测量摆球直径,把摆线长当成了摆长。你认为他这种做法会不会引起实验的系统误差 (填“会”或“不会”)【答案】 1.86 CD 需要改变摆长多做几次实验,测得多个g值,再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 不会【详解】(1)1测量的读数为(2)2 A将摆球拉离平衡位置一个小角度,应当小球第一次回到释放点停止计时,以这段时间作为周

10、期,计时应该当小球通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且不能只计一次,这样实验误差太大,故A错误;B将摆球拉离平衡位置一个小角度,应当小球第一次回到释放点停止计时,故B错误;C将摆球拉离平衡位置一个小角度,从静止释放摆球,当小球某次通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数为0,以后小球每次经过最低点时,他依次数为1、2、3,数到60时停止计时,以这段时间除以30作为周期,做法正确,故C正确;D将摆球拉离平衡位置一个小角度,从静止释放摆球,当小球某次向右通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同时数30,以后小球每次向右经过最低点时,他依次计数为29、28、27,数到0时停止计时,以这段时间除以30作为周期,做法正确,故D正确。故选CD。

11、(3)3根据单摆周期公式化解的(4)4 需要改变摆长多做几次实验,测得多个g值,再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5)5 根据单摆周期公式化解的将AB两点的数据代入可得,联立可得6根据可得可得即可知乙同学没有测量摆球直径,把摆线长当成了摆长。你认为他这种做法斜率不变,在用斜率计算重力加速度不会引起实验的系统误差。考点二 创新实验方案知识点:(1)实验原理的改进:借助光敏电阻测时间(2)实验器材的改进:用杆线摆替代线摆考向1 实验原理的改进1某学习小组学习了单摆的相关知识后,想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1)赵同学找到实验室的光敏电阻等元件,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记录振动周期,在摆球运动的最低

12、点的左、右两侧分别放置一激光光源与光敏电阻,光敏电阻与某自动记录仪相连,该仪器显示的光敏电阻阻值R随时间t的变化图线如图丙所示,则该单摆的振动周期为 s(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2)王同学则利用计算机绘制了a、b两个摆球的振动图像(如图丁所示),由图可知,两单摆摆长之比 。(3)李同学每次用同一套实验装置,用同样的步骤进行实验,但所测得的重力加速度总是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A开始计时时,过早按下秒表B测周期记录全振动次数时,将n次全振动误记为次C摆球的质量过大D计算摆长时,只考虑悬线的长度,没有加上小球的半径【答案】 2.000 B【详解】(1)1单摆在一个周期内两次经过平衡位置,根据图线丙

13、的变化规律可知,该单摆的周期为(2)2由图丁振动图线可知,两单摆的周期之比由公式,可得两单摆摆长之比(3)3根据题意,由单摆的周期公式可得A开始计时时,过早按下秒表,周期的测量值偏大,则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小,故A错误;B如果振动次教多数了一次,即偏小,偏大,故B正确;C摆球的质量过大,不会影响单摆的周期与摆长,所以不影响重力加速度的测量,故C错误;D算摆长时漏加小球半径,则偏小,求得的偏小,故D错误。故选B。考向2 实验器材的创新2同学们用如图所示的“杆线摆”研究摆的周期与等效重力加速度的关系。杆线摆可以绕着立柱来回摆动(立柱并不转动),使摆球的运动轨迹被约束在一个倾斜的平面内。具体操作步骤

14、如下: (1)测量“斜面”的倾角。将铁架台放在水平桌面上,在铁架台立柱上绑上重垂线,调节杆线摆的线长,使重垂线与摆杆垂直。把铁架台底座的一侧垫高,使立柱倾斜。测出静止时摆杆与重垂线的夹角为,则“斜面”的倾角 。(2)根据斜面倾角,求出等效重力加速度。(3)测量杆线摆的周期。尽量减小摆杆与立柱之间的摩擦,将摆拉开一个较小的角度,轻轻释放摆球。用停表测量摆球全振动次所用的时间,则单摆的周期为 。(4)改变铁架台的倾斜程度,重复实验,将所需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序号(5)为了直观体现周期与等效重力加速度的关系,请在坐标纸中选择合适的物理量与单位,补全缺少的数据点并绘图 。(6)通过图线,可以计算出在摆长一定的情况下,摆的周期与等效重力加速度的关系。若忽略球的尺寸,本实验中的摆长应为 填“摆线”、“摆杆”的长度,摆长为 结果保留位有效数字。【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