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59931767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1、以()为主的教学方法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直接性和真实性的特点。A.语言传递B.直观感知C.实际训练D.探究活动【答案】 B2、人们在游览过“万里长城”后,在头脑中留下了生动的长城形象。这种记忆是()A.情绪记忆B.形象记忆C.动作记忆D.情景记忆【答案】 B3、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阶段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A.初中一年级B.初中二年级C.初中三年级D.高中一年级【答案】 B4、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如恐惧、痛苦等会对操作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

2、效果越差。这说明情绪具有() 功能。A.适应B.动机C.信号D.组织【答案】 D5、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地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来影响集体,这种把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以增强管理效果的管理方式被称为( )A.常规管理B.民主管理C.目标管理D.平行管理【答案】 D6、一位鞋商一天把他的销售人员叫来吩咐说:“给你个任务,把鞋卖到非洲去,你若能完成,我将会给你丰厚的回报,若不能你就不用回来了。”这时候销售人员非常苦恼,他觉得老板这不是难为人吗。怎么可能把鞋卖给非洲人呢,那里的人根本就不穿鞋的。对这件事情他非常生气,甚至想辞职不于。这时候他朋友告诉他说这不是很好的机会吗,就是

3、因为那里的人不穿鞋,所以才是巨大的市场,听完朋友的一席话,销售人员豁然开朗。这位朋友用的策略是()。A.认知转换法B.情绪宣泄法C.注意转移法D.自我放松法【答案】 A7、“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所针对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B.激情C.应急D.应激【答案】 A8、赵老师的思想品德课的主题为“孝”.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给父母或其他长辈洗一次脚。赵老师的做法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答案】 A9、下列关于气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气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B.人的气质

4、是通过后天因素造成的C.气质有好坏之分D.气质能决定一个人未来成就的大小【答案】 A10、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的是( )。A.科学知识B.信息技术C.文化发展D.政治体制【答案】 B11、对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为让他不怕猫,可以先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然后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是一种()行为改变法。A.代币奖励法B.行为塑造法C.系统脱敏法D.肯定性训练【答案】 C12、人们欣赏名画蒙娜丽莎时,陶醉在 “永恒”的微笑中,感到非常愉悦。这种情感属于()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自豪感【答案】 C13、有关环境对个

5、体身心发展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B.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被动的C.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D.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答案】 B14、学校心理辅导的高级目标是()。A.学会调适B.寻求发展C.进行诊断D.进行治疗【答案】 B15、“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答案】 C16、学会写“石”字后有助于学习写“磊”,这种迁移符合( )。A.水平迁移B.顺向迁移C.垂直迁移D.具体迁移【答案】 D17、在托尔曼的迷宫实

6、验中,小白鼠在没有获得强化之前,学习已经存在,只不过未表现出来,也就是在未受奖励的学习期间,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称为()A.操作性行为B.辨别学习C.潜伏学习D.获得【答案】 C18、2013年单项选择: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20分钟为一个课时。这种出现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文纳特卡制B.活动课时制C.道尔顿制D.特朗普制【答案】 D19、“灯是照明的工具。”这种认识反映了()A.思维的间接性B.思维的直觉性C.思维的概括性D.思维的灵活性【答案】 C20、(2021年下半年真题)在课

7、程和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曾出现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之争,这是对哪一关系的争论?()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B.知识与能力C.分科与综合D.知识与思想【答案】 B21、中国教育史上()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实质上是美育的超美育功能认识的一个代表。A.蔡元培B.杨贤江C.陶行知D.晏阳初【答案】 A22、“钢笔”这个概念必须同时具有两个属性,即“以金属做笔身”和“书写工具”。这个概念属于()A.析取概念B.抽象概念C.合取概念D.具体概念【答案】 C23、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的调查方法类型是()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个案调查D.重点调查【答案】 D24、“三

8、岁看大,七岁看老”体现的是()对人格的影响。A.同辈群体B.家庭教育C.早期童年经验D.社会文化环境【答案】 C25、教师角色态度动态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A.学生的表现、要求和反馈B.领导批评C.家长意见D.社会舆论【答案】 A26、下列关于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包括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和永恒主义课程理论B.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格莱,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赫钦斯C.永恒主义教育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与活动课程理论存在着本质的差别【答案】 C27、课程资源的核心是

9、( )A.教科书B.教材C.课程标准D.课程计划【答案】 B28、2012年单项选择:上初中以来,刘俊好像突然不认识自己了,“我到底是谁?我将来做什么呢?”这类问题常常困扰着他。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他处于哪个发展阶段()A.亲密对孤独B.勤备对自卑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信任对不信任【答案】 C29、晓丽在课堂上学习完10个英语单词后,自习课上她通过朗读、书写、编口诀等方式记住这些单词以防止遗忘的发生。此时,晓丽的记忆过程处于()阶段。A.识记B.保持C.回忆D.再认【答案】 B30、教师在课堂上提问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时,通常会不由自主地将眼光停留在那些优秀的学生身上。这种现象反映的

10、是()A.从众效应B.木桶效应C.期待效应D.投射效应【答案】 C31、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干扰?()A.消退抑制和干扰抑制B.倒摄抑制和干扰抑制C.前摄抑制和消退抑制D.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答案】 D32、从影响形式看,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具有( )。A.间接性B.直接性C.公开性D.开放性【答案】 A33、研究显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A.初中二年级B.初中三年级C.高中一年级D.高中二年级【答案】 A34、 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是()。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隐性课程【答案】 A35、从规则到

11、例子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发现学习【答案】 B36、西汉时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A.相对独立性B.继承性C.历史性D.永恒性【答案】 C37、(2021年下半年真题)教师:“面粉可以做什么”?A.精细性B.流畅性C.变通性D.反思性【答案】 C38、学会写“石”字后有助于学习写“磊”,这种迁移符合( )。A.水平迁移B.顺向迁移C.垂直迁移D.具体迁移【答案】 D39、文艺复兴后主张恢复古希腊重视美育的传统的学派是()。A.行为主义B.科学主义C.经验主义D.人文主义【答案】 D4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品德评价法D.实际锻炼法【答案】 B41、使学生“跳起来摘桃子”的教学原则是( )。A.巩固性原则B.量力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答案】 B42、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验的()。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答案】 B43、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这种理论是()。A.干扰说B.同化说C.动机说D.痕迹衰退说【答案】 A44、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名言。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