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开学第一课》素材大全

上传人:专业****店 文档编号:359753477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9.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开学第一课》素材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23《开学第一课》素材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23《开学第一课》素材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2023《开学第一课》素材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2023《开学第一课》素材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开学第一课》素材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开学第一课》素材大全(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开学第一课素材大全【新闻事件】新学期来了,2023年开学第一课也如期而至。节目以“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八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二十大代表、航天员、科学家、文化学者等,以奋斗者的第一视角,讲述新时代奋斗故事,呈现伟大奋斗精神,鼓舞大青少年博学笃行,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对广大中小学来说,更好地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树立中华民族共用体意识,以时代的建设者和佼佼者为榜样,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才是最好的“开学第一课”。节目邀请了“八一勋章”获得者、二十大代表、时代楷模、航天员、科学家、文化学者、一线劳动者代表等同志,用富有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人生经历和

2、奋斗足迹,传播知识,传授美德,培育学生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广大青少年立体感受广阔的社会现实和伟大的时代进程,传递出清晰的价值导向“强国复兴有我”。【精彩瞬间】01.典籍故事儒藏工程首席专家王博教授,为同学们讲述世代流传的典籍背后的守护故事,并回顾儒藏编纂人汤一介先生皓首穷经汇聚儒藏的过程,让同学们更能感受到薪火相传的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我们是谁?我们要到哪里去?对于中华儿女来说,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是一堂不能缺少的课。开学第一课从文化传承工程、中华文明探源的考古新发现等角度溯源历史,寻脉中华。儒藏是收藏儒家文献的宝藏,若要做完全本儒藏大约需要10亿字

3、,绝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很难读完。那么,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力气来整理它?节目中,儒藏工程首席专家王博教授说,通过儒藏我们可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影响了我们两千多年的思想。自古以来,中国都非常重视文献的整理和编撰,而文献的传承离不开历代有志之士对文脉的守护,也正是因为在不同时期的一批批读书人,他们孜孜以求、殚精竭虑,才有了五千年未曾中断的中华文明。节目中,王博教授为同学们讲述了儒藏编纂人汤一介先生皓首穷经汇聚儒藏的过程。他表示,在做儒藏编纂工作时,汤一介已有76岁高龄,那时他已被查出来肝硬化,病情一直反复。当时有人问他,为什么要编儒藏?汤一介说了八个字,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他说:“将中华文化

4、发扬光大,是知识分子应有的对国家对民族的担当与职责。”2014年6月27日,已是肝癌晚期的汤一介坐着轮椅出席了儒藏精华编百册出版发布会。短短73天后,汤先生离世。当时他说:“我想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愿意为这个工程来尽我的力。”这种精神让人感动敬佩,也激励着我们勇担文化使命,赓续精神文脉。02.“我最想念的是那些我身边的战友”课堂里,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飞行员陶伟,以及驾驶新型战机为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护航的飞行员张威,带同学们感受解放军战士不畏牺牲,保家卫国的无私精神。1953年5月17号,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不满19岁的陶伟在对敌空战中,首创志愿军空军120米近距离击落敌机的战绩,创造了“空中拼刺刀

5、”的范例,激励着一代代空军官兵搏击空天,守卫长空。陶伟回忆,那时候战斗很激烈,5月16日空战了四次,17日空战了两次,击落了七架敌机,击伤一架,一共八架,牺牲了飞行员四个。张威说,在战争中牺牲的飞行员,年龄最大的29岁,最小的才19岁。“19岁的那个飞行员,我们一块儿参军,一块儿学飞行,一块儿分配到部队,我们是非常亲密的战友。”陶伟说,说心里话,他最想念的是那些身边的战友,空战没有他们是不行的。张威是歼-20的飞行员。2022年9月16日,张威奉命首次驾驶歼-20为第九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护航。当搭载着志愿军遗骸的运-20飞入我国领空时,歼20长机飞行员用无线电与运-20对话。“我部歼20飞机

6、两架,奉命为你护航,长空祭忠魂,英雄归故乡。向志愿军忠烈敬礼!”“身后是我们志愿军的遗骸,前方是祖国家乡,请志愿军烈士们看好了。请你们抬头看一看,看那蔚蓝色的天空,那是我们祖国的领空,看一看那湛蓝的大海,那是我们祖国的领海”说着说着,张威忍不住哽咽。双机所飞过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海域,每一座岛屿、山峰都在用山河无恙四个字告慰忠魂。03.“上进心、好奇心、初心”新学期第一天,正在太空出差的神十六航天员还为全国中小学生送上独特的开学礼物,分别是“上进心、好奇心、初心”。朱杨柱说,在高三时他想过,如果上不了天,那么他就来研究上天的东西。在高考填志愿时,他唯一的志愿就是国防科技大学的飞行器系统与工程专

7、业。但是翱翔天际的追求和梦想在他心里一直没有磨灭。“现在我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航天员,在我们中国空间站里遥望美丽的地球。”朱杨柱说,永不抛弃,不放弃,我们的人生就一定会有收获。桂海潮表示,他要送给大家的礼物是一颗好奇心。“20年前,正在上高二的我从校园广播里听到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心中点燃了对航天的兴趣。此后的20年里,我从一名学生成为一名高校老师,又幸运地成为一名航天员。”“正是对太空的好奇心指引着我选择并坚持,希望同学们勇于探索,奔向自己心中的梦想。”他说。景海鹏说,为了实现第一次飞天梦想,他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25年前,面对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庄严宣誓,要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祖国的载人航

8、天事业,我想这是一名航天员的初心。”他表示,如今,中国空间站已经全面建成,进入应用与发展新阶段,在轨要开展诸多领域的大规模科学实验和试验。在未来,我国还将实现载人登月,在月球上留下中国人的足迹。我国还将完成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还要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等等。“同学们可以想一想,下一个实现梦想的就是你们自己了。”景海鹏说。【相关链接】人民微评:开学仪式感要有“教育味”近日正值开学季,关于“开学仪式感”的话题引发网络热议。这些“仪式感”通常是在班级教室里用气球、彩带、拉花、彩印KT版等一次性用品装饰,再搭配一些小零食、小礼品。孩子开学第一天来到教室就像来到派对现场一样,注意力都被花里胡哨的

9、仪式感布置所吸引,把新课本、新知识冷落在了一旁。开学季,究竟需不需要仪式感呢?我以为,开学仪式感对学生来说,重要且必要。毕竟学生在家里玩了一个假期,生物钟乱了,心也“野”了,开学时搞一个温馨、郑重的欢迎仪式,可以让学生感觉又站在了成长的新起点,重新燃起学习的热情。只是,我反对那种“家委代替、老师包办、铺张浪费”的仪式感。这样的开学仪式感,不惜耗费财力、物力、人力,搞得家长焦虑、老师疲惫,真正的主角学生反而成了形式主义的工具人,白白丧失了开学教育的契机。真正有效、有意义,能被学生铭记的开学仪式感,应该是充满“教育味”,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生动场景,比如扫扫教室、谈谈趣事、翻翻书本、做做规划让学生在开

10、学第一课上有参与感、获得感,重新建立起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校、学生与学习的熟悉感,最终实现育人的本质,而大可不必“为仪式而仪式”,在形式上出尽“花招”。开学的仪式感,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创造。为办好开学活动,一般家委会成员会和老师提前进行讨论,做出相关策划书,确立主题和细节后,便各司其职,有的网购材料,有的前往教室布置,有的当好后勤于是,开学前一周,家长成了最忙碌的人,学生反而置身事外。开学仪式感应该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创造的,而不应该由家长代办,甚至成为家长的负担。经历两个月的假期后,学生回归校园,亟需重新建立与老师的联系。这种联系,与其用所谓的惊喜来制造快感上的一时满足,不如老师切切

11、实实地与学生一起设计、布置、劳作,在过程中一边笑,一边干,分享假期的趣事,畅聊新学期的期望。这样的互动,既让老师在学生中树立了榜样和威信,也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真诚用心、真挚情感和真切付出,由此,学生对老师就会亲之,重之,信之。这样建立起来的亲密感和信任感,岂不是更加牢固?开学的仪式感,朴素或许更显真诚。孩子们穿过拱门,敲击准备的鼓,寓意为“一鸣惊人”;桌子上放着寓意“心想事成”的橙子,“平平安安”的苹果,以及“聪明伶俐”的大葱;再从老师手中领取寓意“越来越棒”的棒棒糖这些仪式,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总感觉在讨好学生,暗示学生运气大于努力的不切实际感。与收到花样的礼物形成对比的,是一群学生将假期里布

12、满灰尘的教室收拾干净。劳动,一项传统而朴素的开学活动,但朴素反而更显真诚。学生重返校园,拿起扫帚,拎起抹布,提起水桶,拿起拖把,把自己的教室打扫得窗明桌净。学生亲自参与劳动,亲身体验劳动,亲眼看到通过劳动创造的美好,心中自会生出“劳动创造美”的劳动观。让学生用实际劳动打开新学期的序幕,岂不是开学仪式感中一种更好的寓意和寄托?开学的仪式感,也要随着孩子的成长而“长大”。低年级的孩子可能对仪式感的注重强一些,但孩子到了高年级,对仪式感的重视程度往往就会降低,他们的心智更加成熟,也慢慢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思考,曾有一个初中生告诉我:觉得绑气球、放苹果、扎彩带的装扮稍显幼稚,而且浪费。因此,低年级强调仪式

13、感的形式,体现童真童趣,尚且情有可原,但到了高年级,开学的仪式感也应该学会“长大”。“仪式教育”不在于布置教室、拉横幅、放气球,而是要给学生们上好“开学第一课”,借助开学第一课注重对学生的精神品格、能力素养进行引导。比如,教室谁来扫?学生能大声地说出“我来”“交给我”“我可以做好”,这是责任担当;如何设计欢迎新同学?分发新课本如何更有效率?学生主动提出些金点子,这是创新思考;这学期要在哪些方面努力?给自己树立目标,做好规划,这是主体意识和自我管理。开学的事,本身就属于学生自己的事。学生长大了,从小时候由家长带着报到,到自己独立报到,学生也应该在开学中学会承担责任、主动作为,自己给自己制造庄重的

14、仪式感,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级的仪式感?新学年开启,新生活值得期待和展望,适当的仪式感是需要的。只要开学仪式感合情、合理、合度,最重要的对学生的成长有所帮助,那这样有“教育味”的仪式感,才会真正点亮孩子们新学期的希望与火光。(作者单位系深圳市光明区光明中学)【16年主题总结】2008年:首届开学第一课在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的背景下,以“知识守护生命”为主题,对全国孩子们进行应急避险教育和生命意识教育。2009年开学第一课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背景下,以“我爱你,中国”为主题,为全国中小学生展示了一台爱的主题班会。2010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我的梦,中国梦”,节目分为“我的梦”、“坚持梦想”、“

15、探索梦想”、“中国梦”4个篇章。2011年开学第一课,以“幸福在哪里”为主题,在由孩子、家长、学校、社会构成的全景视野中,讨论“如何让中国孩子拥有幸福”。2012年开学第一课,以“美在你身边”为主题,通过运动美、坚持美、梦想美和自然美向大家介绍身边美。2013年开学第一课,以“乘着梦想的翅膀”为主题。2014年开学第一课,以“父母教会我”为主题。2015年开学第一课,以“英雄不朽”为主题。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通过一个个英雄的故事,共同缅怀这段历史。2016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先辈的旗帜”,围绕“长征精神”,为同学们讲述红军长征路上的故事。2017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

16、是“我的中华骄傲”。中华骄傲,是文化的骄傲,是民族的自信。这份骄傲和自信,深深镌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里,流淌在中华文化的血脉中。2018年开学第一课,以“创造向未来”为主题,通过“梦想、奋斗、探索、未来”四个篇章,在“创造精神”指引下,探讨梦想的崛起、探索的力量、奋斗的重要和未来的美好,以充满前瞻性和未来感的设计,引领广大中小学生感悟创造精神的魅力和重要意义,鼓励孩子们锻炼实践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培育创新精神,在新的时代节点上,更好地向未来出发。2019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通过讲述为了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而不懈奋斗的动人故事,带领同学们见证伟大祖国的发展历程。2020年开学第一课,主题为“少年强,中国强”,普及防疫知识、弘扬抗疫精神。2021年开学第一课“以理想照亮未来”为主题,通过一个又一个真挚动人的故事,抒写了一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