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59753418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340.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解读单元整体解读:【人文主题】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历史传说故事”。阅读经典“历史传说故事”,体会人物形象,感悟人物品格,明白人生道理。本单元围绕“历史传说故事”这一主题,编排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故事二则三篇课文。既有文言文,也有根据古代经典改编的现代文,讲述了古代一些很经典的故事:有名士王戎幼年“不取道旁李”的故事;有战国地方官西门豹惩治恶人、造福百姓的故事;有名医扁鹊和蔡桓侯之间的故事;有纪昌在飞卫指导下苦练眼力,终成射箭能手的故事。这些故事生动有趣,发人深省,能给予学生多方面的教益。【 阅 读 训 练 要 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

2、文”。教材在三年级下册安排了“详细复述”的学习要求,本单元是在详细复述基础上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概括能力。本单元围绕这个语文要素进行了精心编排:西门豹治邺引导学生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练习简要复述。故事二则引导学生提取表示故事发展顺序的关键词句,练习简要复述。“交流平台”对简要复述的方法作了归纳与小结。“词句段运用”第二题引导学生体会写具体和写简略的不同表达效果,为学生进行简要复述提供帮助。“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故事”要求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熟悉课文内容。复述前要多读课文,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复述课文内容要注意详略得当,抓住文章主要内容进行详细

3、讲述,次要内容则应简略。如,西门豹治邺中摸清底细这个情节不是主要内容,要简要复述;而惩治巫婆和官绅是本课的主要内容,要讲得详细一些。第三,抓住表示故事发展顺序的关键词句,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复述,做到不遗漏情节。如,扁鹊治病一位,可以抓住表示时间的词句进行复述。【习作训练要素】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话题是“我的心儿怦怦跳”。这是本册习作单元“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基础上的延伸。这个话题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能唤醒他们的生活体验,表达他们的真实感受。写感受强烈的一件事,怎样才能让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写清楚呢?第一,写作前做好充分交流。教学之初,先出示场景,引导学生用

4、关键词概括当时的心情(如:激动、惊喜、紧张、害怕等),绘制“心跳图”,把每个阶段的感受表达出来,同时梳理事情的顺叙。第二,习作指导突出重点。习作指导从“写清楚自己的感受”入手,引导学生理清当时情境下身心的各种变化,恰当地运用表达各种感受的词语,使文章更加的生动形象。第三,习作批改要紧扣习作重点。围绕“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进行精批精改,在眉批和总批中要关注是否是按事情的发展顺来写的,在感受方面,是否写清了当时心里的刑法或身体的反应。第四,习作讲评体现互动点评。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作文,组内成员相互点评,重点交流故事情节描写是否清楚明白。最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借鉴不同程度的习作或针

5、对有问题的习作进行修改。【本单元教学重难点】1.认识33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20个生字,会写12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并能背诵。3.能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4.能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感受人物形象。5.能借助卡片提示的重要信息,讲自己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故事。6.能选取意见感受强烈的事,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学生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但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仍有欠缺,尤其是本单元关于历史传说的故事。每篇课文作者在描写人物形象时,运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

6、过程中,通过启发引导,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内容教学要点 字词识写认识3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0个字,会写12个词语。能正确抄写易写错的词语,并和同学交流汉字中的易错字。能在横格里正确、工整地抄写文段,提高书写的速度。语言积累背诵王戎不取道旁李。能积累描写人物精神风貌的四字词语。阅读理解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能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能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感受人物形象。能交流、总结简要复述的方法。能体会写具体和写简略的不同表达效果。口头表达能借助卡

7、片提示的重要信息,讲自己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故事。能使用恰当的语气和肢体语言,把故事讲生动。书面表达能选取一件感受强烈的事,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能自己修改习作,并誊写清楚。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

8、过程任务一故事导入,交流学法1.讲故事,导入课题。(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凿壁偷光”等故事吧?谁能来给大家讲讲其中的一个故事呢?(2)过渡,介绍世说新语:故事讲得真好!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些都是关于名人的小故事。世说新语中就有许多这样的小故事。世说新语由南朝宋刘义庆撰,原名世说。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轶事。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今天我们学习的王戎不取道旁李就是一篇文言文,它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板书课题)(3)认识王戎,交流学法:王戎是什么人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

9、介绍王戎)教师问: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小结:注释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帮手,学习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多关注它。(4)指导识字:“戎”是会意字,“戈”代表兵器,里面的“”代表铠甲,两部分合在一起指武器。(5)指导书写“戎”字:书写斜钩时要把握好弧度,写得挺拔舒展。两个撇画要写出区别,第一个是竖撇,第二个是斜撇,要写出锋芒。(学生练写)2.释题明义:请学生齐读课题,说说课题的意思。预设学生交流:“道旁”就是“道路旁边”,“李”指的是“李子”, “取”的意思是“摘”。课题的意思是:王戎没有摘取路旁的李子。3.学生交流文言文的学习方法。(1)多读,读正确,读流利,熟读成诵。(2)不理解的地方看注释、看插图、联

10、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3)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设计意图】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课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引出世说新语这本书,了解它的特点是写名士言行与轶事的,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任务二朗读课文,感受文韵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指名朗读,学生评价,重点指导多音字“折”的读音。“折”在“折腾”中读zh,而在“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中应该读zh。(3)出示含生字的句子,指名朗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2.再读课文,正确停顿。(1)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认真倾听,感受句子的停顿,并用铅笔在书上画出停顿符号。(2)学生练习朗

11、读,读准节奏。(3)指名朗读,请学生评价。重点指导“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这一句的停顿。“折枝”是什么意思?指树枝被压弯了。是什么把树枝压弯了?引导学生正确读好语意停顿“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小结:读文言文时,句中词与词之间,要根据意思合理停顿。3.同桌练读、互评,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设计意图】读是理解的基石。在反复朗读中,做到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既为后面理解文意奠定了基础,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文言文独特的韵味,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会。任务三理解文意,练习讲述1.请学生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纠正、补充,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正确理解文意。(1)句子一:王戎七岁

12、,尝与诸小儿游。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尝”的意思,并指导书写。“尝”是“曾经”的意思,写的时候注意:上略短下略长,光字头的竖在竖中线上,“云”第二横与字头大致同宽。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猜一猜“诸”的意思,教师明确并指导书写。“诸”是“众,许多”的意思,写的时候注意:左窄右宽,右边的撇画要写得舒展,和言字旁的提相穿插。明确这句话的意思: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2)句子二: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引导学生借助插图理解“子”的意思是果实,在这里指李子。联系守株待兔 ,理解“走”的古今异义。a.结合注释理解“竞走”的意思是“争着跑过去”。b.勾连旧知:同学们还记得

13、守株待兔中的“走”是什么意思吗?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守株待兔c.小结:“走”在今天就是“走路,步行”的意思,但是在古代汉语中是“跑”的意思。教师启发:“之”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往往用于指代某一种事物。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里的“之”指代的是什么。交流后明确:“之”指的是李子。明确这句话的意思: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3)句子三: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小组讨论:联系上下文,讨论这里的“之”指代的是什么。交流、明确:这里的“之”指代的是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人问之”可以理解为“有人问王

14、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引导理解“此”的意思是“这,这些”,“必”的意思是“必定,一定”。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4)句子四:取之,信然。思考:“之”指的是什么?明确:“之”指李子。结合注释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3.小结“之”的用法。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之”既可以指代某个事物,也可以指代某件事情。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我们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它的意思。4.练习用自己的话讲故事。(1)学生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在小组内讲故事。(2)指名学生分句讲述,相机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

15、练习把故事讲生动。预设:句子一: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提问:这是一棵怎样的李树?诸小儿去摘李子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动作是怎样的?过渡:王戎为什么不摘李子?句子二: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提问:见王戎不动, 众小孩又会怎样追问?王戎是怎么想的?他在说这话时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众小孩又会怎么说?句子三:取之,信然。引导:众小孩尝了苦李后,会对王戎说什么?指名演一演。(3)请学生在全班讲这个故事。要求: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完整;想象人物之间的对话,把想到的内容加进去。【设计意图】将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联系生活等策略融入理解文意中,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方法可依,学得鲜活、生动。在理解文意中穿插古今异义、“之”的多种意思等文言文知识点的教学,让学生学得扎实、高效。任务四领悟道理,熟读成诵1.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指名学生回答。预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