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59753415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88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单元解读【单元主题】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第二个识字单元,由动物儿歌古对今操场上和人之初4篇识字课组成,旨在通过集中识字的形式,完成识字任务。教材编排的识字形式丰富多样,特色鲜明,贴近学生生活。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识字教学,语文要素是“了解形声字的识字规律,并学习运用这一规律自主识字”。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在教学中,边读边体悟,感受大自然和生活的美好。打电话的口语交际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和实践性。教学中,引导学生打电话把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接电话能听清楚主要内容;接打电话时注意使用礼貌用语。【阅读训练要素】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学

2、习用不同的节奏诵读儿歌、对子等不同形式的韵语。2.背诵古对今人之初。3.了解身边小动物的习性和四季气候、景物的变化,保持探索自然的好奇心。4.和大人一起读寓言故事狐狸和乌鸦,明白“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的道理。【识字写字训练要素】1.认识58个生字和1个偏旁,会写28个字。掌握借助拼音、课文彩图、熟字加减、定位联想等识字方法。注意生字的结构,把握同结构汉字的书写规则。2.继续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学习运用这一规律自主识字;能在语境中辨析形近字和同音字。3.运用音序查字法查生字,查字典有一定速度。4.正确、连贯地读好“蜻蜓展翅、和风细雨、鸟语花香、朝霞、初始、性格”等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

3、部分词语。5.积累歇后语,了解歇后语的特点,初步感受歇后语短小、通俗、形象的特点。【表达训练要素】1.知道打电话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独立打电话和接电话。2.打电话时,能用上礼貌用语,把话说清楚;听电话时,能听清楚主要内容。【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是识字教学。动物儿歌是童谣,运用学生熟悉的小动物名称和生活习性学习生字,古对今人之初是韵语识字,操场上是看图学词学句。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逐步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感受识字的乐趣。【学生学情分析】低年级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符合年龄特点的识字游戏与朗读活动。本单元采用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两种方法,并有机结合。课

4、上利用多媒体图片、小视频等创设情境,在随文识字过程中,以多种游戏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逐步学会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在写字时,让学生轻松掌握写字要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教学要点 字词识写认识60个生字和9个偏旁,会写23个字和2个笔画。归类认识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能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反义词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喜欢学习汉字。发现草字头和木字旁所代表的意思,初步感知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了解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能按规则正确书写。语言积累正确朗读课文。背诵画大小多少升国旗悯

5、农(其二)。积累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带量词的短语。阅读理解图文结合,感受古诗画中描绘的景色;知道学习用具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懂得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理解国旗的含义,知道升国旗是一种庄严的仪式,懂得尊敬国旗。借助拼音朗读古诗悯农(其二),懂得要爱惜粮食。和大人一起读拔萝卜,了解故事内容。口头表达辨析易混淆的音节,读准平舌音、翘舌音、鼻音和边音。初步尝试续编故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养成爱惜文具的好习惯。6 画【教学目标】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有”等10个生字和走之这个偏旁。会写“水、去”等4个字。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教学重难点】

6、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生字,认识偏旁。2.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7个生字和1个偏旁,会写“水”字。2.正确朗读古诗,感受诗中第1、2句描绘的景色。3.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有无”“远近”2组反义词。【教学过程】任务一诗画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古画唐寅的画鸡。(1)引导观察:这是古代的一幅画。你们看,画上有什么?(2)引导发现:除了有画,你还发现了什么?(3)师:这幅画里既有画,也有诗。唐寅在画的旁边写了

7、一首诗: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这首诗既是一首谜语诗,也是一首题画诗。古人真有意思呀!2.出示课题。导入:咱们今天也要学习一首谜语诗,这首诗就叫画。3.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公鸡的图片生动形象,容易激发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同类型的谜语诗激趣,让学生浸润在古代书画文化之中,既猜谜又赏画。任务二以图入文,初读诗句1.出示插图,引导观察。(1)老师这儿有一张画,也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大家仔细看一看:这里面都有哪些景物呢?(课件出示课本中的插图)(2)提示观察顺序:我们观察景物时要注意顺序,一般是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或是从整个画

8、面慢慢看到画中间的景物。(手势比画)(3)初识反义词:同学们,老师有个问题,“远”和“近”是一对什么样的词?(意思相反的词)画中都有哪些景物?我们按由远到近的顺序来找找吧!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总结。(板书:山水花鸟)3.出示诗句,引出课文。教师题写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4.借助拼音,初读古诗。(1)学生自由朗读诗句,要求:用铅笔圈出生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2)同桌互读。(3)指名分行展示读,相机正音。(4)男女生赛读。(5)全班齐读。【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古画到诗句,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读通诗句,让朗朗上口的诗句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

9、刻的印象。任务三随文识字,指导朗读1.学习前两句诗,认识生字。指导观察画(由远到近),理解这首诗的前两句。课件出示: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1)山是什么颜色?为什么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在户外活动时,远处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2)识记“远、近”2个字。指名读。提示:“远”是整体认读音节,“近”是前鼻音。引导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认识新偏旁“走之”。你见过哪些带有“辶”的字?说一说: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一看,谁离你远?谁离你近?(3)认识“色”字。指名读。“色”可以组哪些词?(颜色、色彩、五光十色)(4)引导交流:为什么这儿的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10、”)竖起你们的小耳朵,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你听得到吗?如果你到有瀑布的地方玩,听得到水流动时的声音吗?水流动时的声音是怎么样的?说说看。(哗啦啦)(5)认识“有、无”两个字。你在这两句诗里还找到了哪一对意思相反的词?(有、无)扩词。出示带有“有、无”的词语。课件出示:yu ku w xn w zhn shn yu yu q w l 有 口 无 心 无 中 生 有 有 气 无 力yu tu w wi y w su yu有 头 无 尾 一 无 所 有(6)引导: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应该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7)认识“听、声”两个字。出示“听

11、”字,与形近字“近”进行区别比较。你怎样记住它?加一加,换一换,读一读。扩词。(听见、听到)字源识“声”字。a.猜字:同学们,这个甲骨文是什么字?课件出示:b.识记:这是声音的“声”。古人发现拿着小锤敲击乐器就能发出声音,后来这个字演变成现在的样子。(出示简化后的“声”字)c.上学的路上,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在公园里散步时,你听到了什么声音?2.指导朗读前两句诗。(1)指名读。(2)表演读。“看”和“听”,你可以用动作做出来吗?如果我们在朗读这两句诗的时候带上动作,那么就更有趣了。谁来试一下?(用课件展示“看”和“听”的动作视频)(3)古代的诗人是很讲究用词的,看前面两句,其中有两组意思相反的词

12、,远对近,山对水,有对无,多整齐!那我们能不能也读整齐呢?我们配合着动作一起来读。(4)看手势,指导朗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韵律美念出来。)(5)男女生比赛读。【设计意图】分句朗读诗歌,结合语境学习生字,结合生活感受理解诗歌,体会诗句的语言文字美。在语境中识字,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任务四书写指导,展示评价1.指导书写“水”字。(1)观察字形。我们刚开始学习写字的时候,要好好地练习这个“水”字,因为这个字里面包含了很多常用笔画,尤其是它的撇和捺。我们要写出每个笔画的特点来。(2)指导书空笔顺,强调第二笔、第三笔和第四笔。(课件展示田

13、字格中的“水”字,第二笔横撇、第三笔撇、第四笔捺都变色)第二笔的转折处与右边撇和捺的交叉点要对称,就像小朋友裙子上的腰带一样,一样高才好看。(3)观察田字格中的占位。(提示:竖钩在竖中线上)(4)教师范写,学生临写。教师强调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5)展示评价。教师评价,生生互评。(6)评后对照范字再写。2.出示“去、来、不”,引导学生把关键笔画写好。【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的控笔能力不强,在写字初期,要做到一字一得,关键笔画的指导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第2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多种识字方法,认识3个生字,会写“去、来、不”3个字。2.朗读课文第3、4句,

14、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3.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任务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1.复习旧知。(1)开火车认读词语。课件出示:远近有无来去出色听见还在有声有色(2)“说反义词”游戏。上节课我们找到了藏在前面两句诗里的两组意思相反的词,你们还记得吗?师说:远。生说:近。师说:有。生说:无。2.你知道诗里还有一对意思相反的词吗?(课件出示第3、4句诗,“去”和“来”变红)3.认识“来”字。引导:你会怎么记住它?预设:“米”字加一笔。字谜:小米戴帽子。4.指导书写“来”字。(课件展示带田字格的“来”)(1)指导笔顺,指名书空。(2)观察占位。竖压在竖中线上。(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4)师生评价,再写一个。5.指导书写“去”字。(课件展示带田字格的“去”)“来”的反义词是“去”,“去”字怎么写?(1)指导笔顺,指名书空。(2)观察占位。竖压在竖中线上,上半部的竖要写得短一点。点拨:撇折张开多大才合适呢?(用手势展示)(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6.指导书写“不”字。(1)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不”字怎么写?加一加:“下”字左边加一撇。(2)指导笔顺,指名书空。(3)观察占位。竖压在竖中线上。竖从撇上起笔,不要在横与撇的交叉点上起笔。(4)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字,检查学习效果,总结反义词识字方法。“来”和“去”在笔画上有共同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