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59753408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X 页数:430 大小:18.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30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30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30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30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4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4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单元解读【人文主题】本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即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和花之歌。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丁香结描写了北京城内外丁香的美丽姿态,记述了由“丁香结”生发的联想;古诗词三首分别描述了月夜下的建德江、夏雨中的西湖以及上饶乡村的景色;花之歌则从花的视角描画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谢的现象。本单元这四篇文章,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学会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从阅读的内容

2、想开去”。安排这一要素,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时不仅能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能由课文展开联想,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怎么想开去呢?草原根据课后题提示学生联想自己生活中相似的经历,借以理解作者的深厚情感;丁香结由花的“结”想到心的“结”,由具体事物引发人生思考,课后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作者的感悟。古诗三首通过想象画面、抓关键词、借助注释、同伴交流等方式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体会诗人情感;再通过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诗人创作的背景,深入体会诗人情感。花之歌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再次围绕

3、本单元语文要素,以草原丁香结为例,提示学生在阅读时可以基于课文内容、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比如,阅读草原,读到主客相聚与惜别的内容,可以联想自己与朋友相聚或家人离别的情景,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阅读丁香结一文,作者由丁香结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由此可以想到其他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如梅、兰等,想想这些植物象征着什么,并由这些植物联想到人生。“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既是一种学习策略,也是一种阅读方法。本单元习作要求为“发挥想象,把自己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重点部分写详细”。这是让学生在阅读本单元课文、感受作者丰富想象的基础上创编故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习在习作时要把重点内容

4、写详细。与第一、二学段的想象类作文相比,这次习作想象的角度有所变化,要求以别的事物的角度看世界、体验生活,体现“变形”后的生活世界和经历。根据以上思考,将习作训练要素细化为:1.根据习作要求和提示,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记叙变形后的经历、生活,把重点部分写详细。2.能根据老师和同学的建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3.学会赏析别人的做法,发现优点和不足,乐于表达,乐于分享。一、语文要素册别衔接二上第七单元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二下第二单元读句子想象画面,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下第八单元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三下第一单元“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四上第一单元边

5、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六上第一单元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六上第七单元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语文要素:联想与想象阶梯变化:由此可见,纵观小学语文教学的全学段,给予“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语文要素安排,由关注文本到具体词句,由想象画面到感受、体会、联想自然景色蕴含的情感和哲理,是遵循了循序渐进原则的。二上第七单元观察图片,展开想象,续编故事。二下第二单元仿照例句,展开想象,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二下第四单元根据提示看图发挥想象,借助词语按时间顺序把小动物们一天的经历写下来。三下第五单元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三下第八单元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

6、四上第四单元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四下第八单元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六上第一单元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些。六上第三单元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六下第五单元展开想象,学写科幻故事。 表达要素:想象 阶梯变化:从上表中可见,基于想象力的习作训练从小学低段到小学高段都有涉及。低年级,学生需要借助图片、例句等形式,展开想象,根据一定的图文材料,进行想象创编。三四年级,学生根据阅读文本,如童话、神话等极富想象力色彩的作品,发挥想象,进行想象故事的创编或续编。到了小学高段,根据情节编故事,进一步发挥想象力,并结合之前学过的具体的描写方法,把奇妙的经历写详细。想象习作,在细节上有了更多的要求,如

7、小说的创编,是基于现实生活的艺术加工,科幻故事的创作,要基于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可见,对于学生在想象力方面的培养,是呈现出一个由普世性的鼓励到精雕细琢的过程的。二、语文要素课文关联语文要素分课解读及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1.草原读到主客相聚与惜别的内容, 可以联想自己与 别人相聚和惜别的情景,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丁香结作者由丁香结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由此可以想到其他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如梅、兰等,想想这些植物象征着什么,并由这些植物联想到人生。3.古诗词三首引导学生在朗读古诗中想象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情感。4.花之歌由花的形象想开去,抒发了自己对人生态度的独特感悟:无

8、论处于哪种境遇,总能仰望天空,对光明心驰神往。语文园地交流平台阅读文章时,要注意从对所读内容想开去。人文主题:触摸自然 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语文要素(习作):体会习作的乐趣习作:变形记习作要求为“发挥想象,把自己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重点部分写详细”。让学生在阅读本单元课文、感受作者丰富想象的基础上创编故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习在习作时要把重点内容写详细。习作策略解析:1.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花之歌的基础之上,进行写作,引出话题“变形”,引导学生感受变化的快乐。2.思路点拨,明确变形后的变化:即学生可以通过事物本身来张开想象的翅膀,从自己的已有

9、知识和生活经验积累以及兴趣爱好出发,选择乐于写的内容。结合之前做掌握的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将重点部分进行详细描述。3.借鉴花之歌一课中的丰富想象和叙事方式,让自己的习作内容奇特有趣。【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分类 课题课时教学目标课文草原21.会写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3.理清课文行文思路,借助文中语言文字的描述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4.感受内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和同学交流与人惜别的经历。丁香结21.会写“缀、窥”等14个生字,会写“宅院、幽雅”等19个词语。2.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

10、面写丁香的,品味优美的语言。3.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古诗词三首21.会写3个生字,能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花之歌1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的对人生的思考。3.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习作变形记11.引导学生在阅读本单元课文.感受作者丰富想象的基础上创编故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习在习作时把重点内容写详细。2.本次习作想象的角度有

11、所变化,根据所设定的变形对象的特点及其周围环境,展开想象。语文园地语文园地一1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2.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表达效果。3.说说句子中分号的作用,掌握分号的具体用法。4.了解人名和地名拼音的拼写规则。5.积累并背诵过故人庄,体会诗歌意境,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合计9【学生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具有了自主学习的学习能力,但在学习方法上需要教师进行指导。所以,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既要不断强化“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更要引导学生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既要立足课文,又要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可通过举例或结合课后题,

12、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另外,高年级学生的想象力相比低年级而言,有了一定的束缚,反而不如低年级的想象力丰富。为此,教师在本单元教学时,要善于发现四篇课文的共同特点,即作者在描绘景色时均融入了自己丰富的想象,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1 草 原【教学目标】1会写“毯、玻”等9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9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背诵第1自然段。3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4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教学重难点】1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2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

13、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查找草原风光和蒙古族风情的图片;“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毯、玻”等9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9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背诵第1自然段。3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写作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教学过程】任务一激情导入,揭示课文题目1观察并领悟单元语文要素。(1)观察:请认真观察第一单元篇章页上的插图中画了些什么,自由朗读插图上面的文字。(2)推想:本单元给我们安排了什么样的学习内容?还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阅读和习作的要求?(3)交流:

14、根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要求,我们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应该注意些什么?(4)齐读插图上的文字。2激情导入:今年暑假,老师去了一个美丽的地方,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两张照片。(课件出示草原的照片)大家猜猜这是哪里?3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题。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课件出示: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家。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剧本茶馆等。很多年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第一次到内蒙古大草原去参观访问陈巴尔虎旗,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参观访问记草原。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起去欣赏那儿的美景,结识蒙古族同胞,感受草原独特的风情吧!【设计意图】从单元导语入手,使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以教师展示的草原的照片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草原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