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59753397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660.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解读【人文主题】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围绕“提问”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是继三年级“预测”后的第二个阅读策略单元。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有助于改变学生被动阅读的状态,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编排本单元旨在教给学生提问方法,培养问题意识,提高阅读能力。【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围绕提问策略,本单元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和1篇略读课文,有童话、说明文、散文等不同文体类型,引导学生在阅读不同类型文章时都能够主动提问。每篇精读课文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提问的方法。其中,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引导学生针对课文

2、局部和整体大胆提问。比如我们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第五粒豌豆为什么像“一个囚犯”?为什么它长得却很好?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把这些问题解答出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夜间飞行的秘密重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提问,扩大提问范围,鼓励学生思考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从而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呼风唤雨的世纪则引导学生学习筛选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略读课文蝴蝶的家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提问策略进行提问,并尝试解决问题。“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从态度、方法、习惯等方面对提问策略进行了总结;“日积月累”编排了与提问有关的古代名句,旨在通过背诵积累,引导学生进一

3、步感受提问的意义。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出来”。本单元安排了习作“小小动物园”,习作的重点是找出人物与动物的外貌、性格和爱好等特点的相似之处来写作,让学生掌握如何抓住人物特点进行人物描写,即要抓住人物与动物最突出的相似特点,来突出人物的外貌、性格和爱好等特征。写作时比喻一定要恰当、并注意用词要生动形象。一、单元语文要素册别衔接单元语文要素进阶梳理 阅读要素:提问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阶梯变化:本单元围绕“提问”这一阅读策略,进行了有梯度、有层次的安排,循序渐进地引导我们的

4、学习。从感受提问策略,到学习多角度提问,再到提问并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直到最后综合运用提问策略提问并尝试解决问题,渐次推进,逐步提升。另外,四年级下册中的“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是“提问”这一语文要素的延续,无论是提问策略的学习要求及掌握程度,还是能力的提高幅度都有了新的变化。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五年级上册 写作要素:有兴趣第二单元: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出来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阶梯变化:三年级作为学生学习写人习作的起步时期,承接着

5、低年段的习作要求“有兴趣”,并向“写清楚”过渡;四年级承担着落实“写清楚”的任务,同时又需为高年段的“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做好铺垫,习作要求是注意把人物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出来,需要注意写出特点,比三年级下册的尝试写出特点又提升了一步;五年级则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由“写清楚”到“写具体”人物的特点。二、单元要素课文关联语文要素分课解读及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人文主题:提问 语文要素(阅读):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8.蝴蝶的家自主提问,并尝试解决。7.呼风唤雨的世纪提问并筛选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6.夜间飞行的秘密从多角度提问,扩大提问的范围。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针对局部和整

6、体大胆提问,感受提问策略。语文园地交流平台阅读的时候要动脑筋思考,积极提出问题;可以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要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针对语文要素(习作):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出来习作:小小“动物园”选择一个家里人,找到家人与动物之间的联系,将自己的家比作“动物园”,把家人的外貌、喜好和性格结合起来,综合表现人物的特点。写法策略:1. 学会观察,发现人物的突出特点。2. 抓住家人与动物的相似之处,写出家人的特点。3. 修改习作中不通顺的语句。【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分类 课题课时教学目标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

7、豆21.掌握本课生字词。2.阅读时能积极思考,借助课后第二题的问题清单,整理归并问题,发现提问角度,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情感。并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再次针对整体提出问题。夜间飞行的秘密21.掌握本课生字词。2.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呼风唤雨的世纪21.掌握本课生字词。2.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4.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辩证地看待现代科学技术。蝴蝶的家11.掌握本课生字词。2.能在阅读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试着分类。3.能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尝

8、试解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习作小小“动物园”11.能抓住家人与动物的相似之处,写出家人的特点。2.能主动与同学和家人分享习作,修改不通顺的语句,体验表达的乐趣。语文园地语文园地二11.交流阅读体验,梳理提问策略。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交流学到的提问策略。2.能借助形声字的特点,认识“驻、钞”等12个生字。3.体会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4.朗读、背诵有关提问的名句。合计9【学生学情分析】学生主动提问意识不强,习惯了将提问的主动权交给老师,绝大多数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倾向于接受教材或老师的观点。所以,为了完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老师需要在上课时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充分尊重学生提出的

9、问题,不要让学生感到提出这样的问题没有意义,打消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目标1认识“豌、按”等9个生字,会写“豌、按”等14个字,会写“豌豆、按照”等17个词语。2阅读时能积极思考,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的过程中学习提问,学习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的方法,知道可以针对课文的整体和局部提问。2通过质疑解疑,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豌、按”等9个生字,会写“豌、按”等14个字,会写“豌豆、按照”等17个词语。

10、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3读课文,积极思考,能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学过程任务一借助导读,揭示课题1导读启思,引入主题。(1)(出示图片)同学们,看到这幅图(单元导读页的问号图),你有什么疑问?宋代陆九渊曾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大家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2)点拨:对,读书就怕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学习,收获才多,进步才大。今天,我们一起跟着问号老师走进第二单元,试着用提问的方法学习课文。2揭示课题,初识作者。(1)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2)请看,这就是豌豆荚的图片,谁能描述一下?借助图片理解词语:豌豆、豆荚。(3)指导书写“豌”,注意左窄右宽。(4)齐读课题

11、。(5)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经历了什么?最后怎样?)(6)过渡:同学们很会学习,抓住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提问!在童话作家安徒生笔下,五粒豆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随着安徒生的笔触一起去体验一下豌豆的生活,看看它们别样的人生吧!【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单元导读页引导学生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做好借助问题学习课文的准备。出示豆荚的图片,有利于学生了解豌豆,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读课题并引导质疑,紧扣单元目标“提问策略”。任务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寻找答案。学习始于提问,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还有

12、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记下来。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引导:生字词都认识了吗?请看课件出示按照僵硬预感揭晓青苔囚犯窗框洋溢舒适恐怕玩具枪耐心探出头愉快(1)指名读。(2)开火车读易错词。(3)齐读。3尝试解疑,交流讨论,梳理内容。豌豆理想结果第一粒飞到广阔的世界被鸽子吃掉第二粒飞进太阳里掉进水沟,涨得大大的第三、四粒到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被鸽子吃掉第五粒该怎么样就怎么样长大开花4对照板书,看看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豆荚成熟后,五粒豌豆被一个小男孩当作玩具枪的子弹,在被射出去之前它们各自憧憬未来,飞出去之后经历了不同的生活)5总结方法:同学们,你们太棒了,仅仅只是对课文题目进行提问,就将这么长一

13、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了出来,太了不起了。难怪人们常说:“提问,是一切学习的开始。”【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预习内容进行了指导,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读课文既研究可以解决的问题,又一边读一边想,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批注问题,这都是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读中思考、大胆提问的习惯与能力,并为后面小组整理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做了铺垫。任务三深入质疑,学会提问1组内交流,整理问题。(1)默读课文,想一想:之前所提的问题,有哪些已经找到了答案?还有哪些问题仍然是你心中的困惑?请写在自己的“问题条”上。(2)合并重复问题:面对小组问题清单,你有什么发现吗?(引导学生将重复的或

14、相似的问题在小组内合并)(3)汇总问题,形成小组问题清单。小组问题清单一1.2.3.2.紧扣课后习题,借助微课,明确方法。(1)引导:同学们,提问的方法还有很多,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可爱的问号老师,她要告诉你们一些提问的秘诀,想不想听一听?问号老师:同学们好!我是问号老师。同学们在阅读中会针对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也会针对课题提问,这都是很好的提问方法。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意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你会发现课文中有些内容似乎有些矛盾。比如,课文前面提到“青苔把它包裹起来,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一个囚犯”。后面却说:“窗子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紫色的豌豆花。”这样一读,是不是有点前后矛盾呢?读到这样前后矛盾的地方,我们就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出示问题: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为什么?课文中母亲竟然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多么有趣啊!遇到这样有趣的地方,我们也可以提出问题。出示问题: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读完课文,我们知道五粒豌豆的结局各不相同,那么,当我们读到掉进水沟里的那粒豌豆说的话时,联系五粒豌豆的不同结局,我们还可以提出问题。出示问题:掉到水沟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