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二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59703150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河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二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22年河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二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22年河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二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22年河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二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22年河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二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河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河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二(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河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二一单选题(共60题)1、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菜肴香气扑鼻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双氧水分解成水和氧气分子是可再分的C.压缩氮气分子间是有间隔的D.冰与水的性质不同分子的结构不同【答案】 D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蓝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冒白烟【答案】 C3、教材分析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化学教材分析的依据包括( )。 A.B.C.D

2、.【答案】 B4、某学生运用“如果一种物质中的元素处于中间价态那么这种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规律,得出“一氧化碳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这种学习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A.演绎B.归纳C.分类D.类比【答案】 A5、下列关于化学发展趋势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由宏观向微观B.由定性向定量C.由形象到具体D.由经验逐渐上升到理论【答案】 C6、建立真实、有感染力的化学事件或问题基础上的教学是( )。A.支架式教学B.情境式教学C.探究式教学D.启发式教学【答案】 B7、只有在化合物中才能存在的化学键是( )。A.共价键B.非极性键C.氢键D.离子键【答案】 D8、下列教学目标中属于“过程

3、与方法”类目标的是( )。A.能举例说明Fe、Fe2+、Fe3+间的转化,写出主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B.运用列表比较的方法.归纳总结各类金属化合物的性质C.掌握乙醇这种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应用D.了解温度、浓度、压强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答案】 B9、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纤维素的水解产物制取B.可由乙烯通过加成反应制取C.与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D.通过取代反应可制取乙酸乙酯【答案】 C10、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X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Z与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Y与W同主族。下列

4、说法正确的是( )。A.X与Y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B.离子半径:r(Y)r(W)r(Z)C.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强D.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答案】 A11、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下列不属于化学教材分析内容要素的是()。A.设计化学作业B.挖掘教材内容的教学价值C.把握教材的重难点D.分析和理解教材内容【答案】 A12、下列关于活动表现评价表述正确的是( )。A.活动表现评价主要形式是自我评价B.活动表现评价既评价学生的过程表现又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C.活动表现评价主要形式是教师评价D.活动表现评价只能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开展

5、【答案】 B13、短周期元素A、B、C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与C在周期表中位置上下相邻,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与C可形成共价化合物B.A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C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C.原子半径:ABCD.B的氧化物的熔点比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高【答案】 C14、在一个单元教学内容中,教学的难点()。A.就是教学的重点B.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C.不是教学的重点D.是固定不变的某些知识点【答案】 B15、在“制取氧气”教学中。某教师通过复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继而过渡设问“如此重要的气体如何才能获得呢”引入

6、新课。该教师运用的导入方法是( )。A.旧知导入B.实验导入C.问题导入D.直接导入【答案】 A16、化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工业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设计了问题“使用塑料制品对人类是有利还是有害”,由学生分别代表化工产品生产者、消费者、环保工作者就此问题发表观点。这种教学方式属于( )。A.科学探究教学B.小组讨论教学C.角色扮演教学D.社会调查教学【答案】 C17、下列关于高中课程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B.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5个模块C.每个课程模块2学分,36学时D.有机化学基础属于选修模块【答案】 B18、化

7、学学习活动的定向环节主要是()。A.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B.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C.得出相应的结论D.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答案】 A19、某问题为“北京市正在实施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其中修缮长城使用了大量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俗称是?”该问题属于( )。A.记忆水平的问题B.评价水平的问题C.应用水平的问题D.理解水平的问题【答案】 A20、下列有关水的知识中,可以用氢键的知识来解释的是( )。A.水比硫化氢气体气体稳定B.水的熔沸点比硫化氢的高C.氯化氢气体易溶于水D.0,水的密度比冰大【答案】 B21、在学习“爱护水资源”内容时,某教师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初步掌握节约水

8、的一些基本方法。”这一教学目标属于( )。A.认知性目标B.技能性目标C.体验性目标D.结果性目标【答案】 D22、下列教学目标属于“过程与方法”范畴的是( )。A.知道DH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B.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C.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说明化学反应的本质D.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答案】 B23、小玲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A.见表格选项AB.见表格选项BC.见表格选项CD.见表格选项D【答案】 B24、下列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水平的行为动词是( )。A.解决B.迁移C.测量D.参观【答案】 D25、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相应的条件下可以大量共存

9、的是( )。A.0.1mol/LAlCl3溶液中:K+、H+、NO3-、SO42-B.能与Al反应生成H2的溶液:NH4+、Ca2+、NO3-、Cl-C.能使pH试纸呈深红色的溶液:Fe3+、Cl-、Ba2+、I-、SCN-D.Kw/c(OH-)=110-12mol/L的无色溶液中:Na+、HCO3-、Cl-、K+【答案】 A26、下列表述不属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是( )。A.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B.宏观特征与物质性质C.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D.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答案】 B27、某学生运用“如果一种物质中的元素处于中间价态,那么这种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规律,得出“一氧化碳既有氧化性又有还

10、原性”。这种学习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A.演绎B.归纳C.分类D.类比【答案】 A28、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有突出贡献的化学家是( )。A.门捷列夫B.拉瓦锡C.道尔顿D.阿伏加德罗【答案】 A29、在化学探究活动中,除了要考虑知识值不值得探究以外,还要考虑这个知识能不能够探究,下列中作为探究问题的是( )。A.食盐能否溶于水中B.什么样的溶液能够导电C.醋化反应按什么方式脱水D.同位素物理性质相同吗【答案】 B3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7H16。的烷烃,含有3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B.聚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还能使KMn04。酸性溶液褪色C.甲苯中所有原子

11、都处于同一平面D.相同质量的甲烷和乙烷完全燃烧.乙烷耗氧量多【答案】 A31、()测验是在一个大的教学单元或一门课程学习结束之后进行的测验,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学生经过一定阶段学习后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是对阶段教学效果的总评价。A.诊断性B.形成性C.终结性D.过程性【答案】 C32、衡量化学学习任务是否完成和完成质量如何的决定性因素是( )。A.教师的化学教学活动B.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C.学校的化学教学资源D.学生的实际能力【答案】 B33、下列各选项中,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中最高水平的行为动词是( )。A.感受B.关注C.珍惜D.树立【答案】 D34、在0.1mol/L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

12、下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加入少量0.1mol/LHCl溶液,溶液中c(H+)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答案】 B35、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化学教学时最常用的工具和手段,下列哪一项不是教学语言具有的特点( )。A.科学性B.逻辑性C.启发性D.人文性【答案】 D36、在0.1mol/L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加入少量0.1mol/LHCl溶液,溶液中c(H+)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答案】 B37、教材观念的转变,促使教师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化学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下列关于化学教材的“二次开发”的说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