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59701257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6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河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22年河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22年河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22年河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22年河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河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河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河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一单选题(共60题)1、教师在讲授完寡人之于国也后,要求学生注意“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种句式的特殊性,并归纳同类用法的句子。下列语句中,含有相同用法的一项是()。A.甚矣、汝之不惠B.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C.佚之狐言于郑伯日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答案】 C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A.意在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借助相关资料自学,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提升自学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B.意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发挥兵教兵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习惯

2、,由传统被动学习逐步向主动学习过渡C.精讲意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寻找方法、规律,提升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D.意在督促学生高效学习,段段清、堂堂清,同时发挥诊断性评价的功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答案】 D3、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准备联系其他同时期作家的代表作,讲授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中的突出地位,下列不合适的是( )A.郑光祖的倩女离魂B.孔尚任的桃花扇C.关汉卿的窦娥冤D.白朴的墙头马上【答案】 B4、阅读下面某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语文课堂教学的看法,按照要求答题。A.这是一种为追求课堂气氛,用“牧羊式”取代“填鸭式”的课堂活动B.语文教师采用

3、了“活动式”的教学形式,课堂上教师一味追求让学生或分组讨论,或交流情感,或表演角色,而把自己仅仅作为一名“旁观者”或其中的“一员”,导致讨论交流的泛化、肤浅化C.这种教学学生可以有效地接受信息、掌握知识、创新思维,活动能力也得到了发展D.语文教学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课堂交流【答案】 C5、教师以“今齐地方千里”一句中的“地方”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古今异义词。下列加点词语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今异义词的是(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口技)B.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C.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4、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D.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答案】 D6、阅读纪念白求恩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A.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反复体味,可以逐步理解文本B.精读过分细化,不利于学生把握思想感情C.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逐渐把握教学节奏、明确教学步骤D.精读环节设置重复、哕唆,应精简步骤,使课程更紧凑【答案】 A7、教学赤壁赋后,教师提出中国古代诗文有“穷而后工”的说法,并让学生自主讨论这种现象,从古代文学家及其作品中找出更多相似的例子。下列对该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A.以学生讨论代替教师直接讲解,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

5、作者的思想感情B.出示与课文相关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创作”与“生活”的关系C.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展开自主讨论,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加写作素材D.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思考相结合,帮助学生学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答案】 B8、某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后,在指导学生研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时运用了以下教学方式。下列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是( )。A.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独立研读文本,提高阅读古代作品的能力B.引导学生合理运用精读、默读方式,由面到点地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深和丰富C.组织学生用历史和现代的观念审视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时代意义和局限等问题D.引导学生坚持在研读的过程中

6、勤查资料,勤做笔记,加深和拓展对作品的理解【答案】 B9、期末复习课上,教师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而”的用法的掌握情况。下列各句中与“足肤皲裂而不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是( )。A.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韩愈马说)C.久而乃和(宋濂送东阳马生序)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答案】 A10、教师在讲解故都的秋时,讲到了“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中,是不合适的”时,举例说明与其修辞手法相同的句子。下列举例合适的是( )。A.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他起床B.罗马经历战争、流血,唯物主义者战士布鲁诺的思

7、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C.他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D.打江山不是容易的,并不是别人做好一碗红烧肉放在桌上,等待你坐下去狼吞虎咽【答案】 D11、教师在教授沁园春长沙这篇文章时,在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思考比较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A.这一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诗词语言鉴赏能力,让学生初步掌握鉴赏古诗词的一般方法。在比较中求同求异,开拓学生思维B.语文学习要立足于教材,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延伸,注重对学生人文主义精神的引导。这一设计有利于学生体会“景语皆情语”的特点,以及掌握赏析文章的方法C.拓展延伸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运用能力,应让学生模仿作者的

8、整体风格写诗D.拓展环节综合了多种能力,有利于学生体会语文学习的综合性【答案】 C12、教师在教授某版初中语文教材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为学生设置了以下作业:A.第一项作业指向对课文主旨的深入理解,通过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B.第二项作业旨在促进读写结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人物特征,通过对课文写作方法的借鉴,提高写作能力C.第三项作业旨在建立写作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作业难度较大,不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D.第四项作业属于拓展题类作业,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活,揭示事物本质,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答案】 C13、以下教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总目标认识错误的一项

9、是()。A.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教师不能人为地进行割裂B.语文教学应注意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C.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D.初中语文阶段的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具有高超的日常口语交际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运用口头语言高效、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答案】 D14、教师开设“古文中的修辞手法”专题活动,指出在诸多修辞手法中不直接说出事物本身,而用与其密切相

10、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的修辞手法被称为借代。借代的本体与借代的事物对象之间的特征具有相关性。教师举出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请学生选出运用了借代这一修辞手法的诗句。下列诗句中,符合要求的是( )。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B.何以解忧?唯有杜康C.明明如月,何时可掇D.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答案】 B15、以下教师对7-9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认识。错误的一项是()。A.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B.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800字C.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D.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

11、,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答案】 B16、阅读望天树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A.教师设计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的要求B.读懂文本、理解文本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联想C.阅读是吸收的过程,而写作是表达的过程、课后作业的设计注重了学生对自然和社会观察与思考的培养,注重了读写的有机结合,也注重并延伸了语言的有效训练D.阅读和写作的结合,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的结合,鼓励学生多观察自然、社会、生活与提倡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体验结合,多样化地落实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

12、值观目标【答案】 C17、某版教科书中涉江采芙蓉一课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A.设置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古人赠花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B.运用多种方式朗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加深记忆C.举例同类主题诗歌,展开对比分析,体会意象“芙蓉”所寄托的情感D.小组合作,讨论诗歌的离别之思,仿写诗句【答案】 B18、阅读背影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A.运用这样的导入,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加深学生对于课文感情基调的了解B.导入体现了师生互动交流的新的教学理念C.导人中互动较多,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见解,但不够简洁D.学生通过导人环节,能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答案】 C19、执教祝福一课,教师让学生思考:“速读课文,想

13、一想课文中有哪些动词形象地凸显出祥林嫂的坎坷经历和悲惨遭遇 试着找出并简要说说你的看法。”对该教学环节评价不恰当的是()。A.以描述人物命运的关键动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研读文本B.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肯定。就能步步深入,明确课文主题C.该题简单易操作、能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与讨论答问的积极性D.运用具体语言材料,引导学生品读文本。符合小说教学规律【答案】 B20、学生在读到“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时,想到梅花在古诗词中常代表高洁傲岸、不同流俗的美好品格,并搜集了一些示例。下列正确的是( )。A.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李白清平调)B.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

14、采莲曲)C.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林逋山园小梅)D.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答案】 C21、作文课上,教师告诉学生写说明文应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B.说明条理清晰明了C.借用场景渲染气氛D.讲究语言精确并恰当【答案】 C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A.在这个片段中、教师抓住了“老爷”这个包含着丰富意蕴的词语大做文章,体现了教师深厚的语言文字素养B.找对语言点后。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引导者的作用,两次引入相关经验或知识给学生铺路搭桥、体现了教师强调要让学生经过努力。自主地获得知识的教学意识C.“但是、既然旧情难忘,为什么又要喊周朴园为老爷呢 ”是铺垫性问题,打开了学生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