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市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模拟试卷A卷含答案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59697516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68.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上海市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模拟试卷A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22年上海市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模拟试卷A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22年上海市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模拟试卷A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22年上海市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模拟试卷A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22年上海市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模拟试卷A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上海市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模拟试卷A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上海市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模拟试卷A卷含答案(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上海市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模拟试卷A卷含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1、阅读有关多媒体运用的教学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多媒体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B.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逼真的情境,增大课堂容量C.多媒体化抽象为形象,使五官官能得以激发,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D.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答案】 D2、以下教师对7-9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认识。错误的一项是()。A.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B.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800字C.欣赏文学作

2、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D.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答案】 B3、在学习完契诃夫的变色龙后,学生对这种短小精悍但却哲理丰富的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趁机为学生补充了世界文学史上“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及其作品的相关知识,其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代表性中短篇小说有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B.契诃夫的代表性中短篇小说有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凡卡C.马克.吐温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著名短篇小说有竞选州长百万英镑等D.莫泊桑“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漂亮

3、朋友等【答案】 C4、在学习杜甫的登高时,看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时,学生问落下的应该是树叶才对,应该把“木”改成“叶”。下列教师评价中能够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一项是()。A.这个问题问得好、其他同学也有这么认为的吗B.有批判意识,敢质疑教材,很好,请为他鼓掌。C.有点道理、看看这首诗中还有没有其他类似的错误D.有自己的想法,这一点值得表扬,能根据作者当时的心境说一下“落木”和“落叶”的区别吗【答案】 D5、教学选修“文化论著选读”系列之(论语)选读时,教师设计教学目标如下:掌握相关文言知识,提高阅读理解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积极向上

4、的人生观。对该教学目标设计评价不正确的是( )A.符合新课标对选修课系列专题目标的总体要求B.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与统一C.教学目标设计缺少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明确设定D.整体设计考虑了学情,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答案】 C6、某教师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后,写了一段学习体会,下列对语文教学评价方式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A.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可以多元化B.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C.要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D.导向功能是当代教育评价最为关注的问题【答案】 D7、某版教科书中涉江采芙蓉一课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A.设置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古

5、人赠花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B.运用多种方式朗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加深记忆C.举例同类主题诗歌,展开对比分析,体会意象“芙蓉”所寄托的情感D.小组合作,讨论诗歌的离别之思,仿写诗句【答案】 B8、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后,教师对“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这一要求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实施,理解错误的是( )。A.应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B.主要由教师自行设计和组织相关探究活动C.应强调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组织策划协调的能力D.应以提高语文素养为目的,进行跨学科学习【

6、答案】 B9、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师将“掌握契诃夫的生平事迹”作为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目标之一。下面对该教学目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教师对知识与能力目标的选择要求理解不正确B.教师将掌握作者的生平事迹与分析作品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混淆了C.教师认为,掌握了作者的生平事迹才能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语言风格D.教师认为,掌握契诃夫的生平事迹是实现全文教学目标的基础【答案】 B10、教学马说时,教师要求学生举出一个与“其真不知马邪”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向子,下列合适的是( )。A.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B.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C.以残年余力,曾不

7、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答案】 B11、在学习完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组歌后,教师为让学生深刻理解并且正确使用学到的修辞手法,给出了以下句子:A.甲同学:第(1)句中用到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云彩和田野比拟成了一对情侣B.乙同学:第(2)句用到了排比和拟人的手法C.丙同学:第(3)句将隆隆的雷声比作剑,是比喻的修辞手法D.丁同学:第(4)句连续用三个“烧毁”是强调的修辞手法【答案】 D12、某教师在教学“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时,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进行教学,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根

8、据所有媒介应用领域,创设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了解有关媒介对人4JJ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并归纳分析,形成学习成果B.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多种媒介运用对语言的影响,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媒介有效获取信息、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态度C.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有关跨媒介的普及性著作进行研习。通过纸质文本、电子文本的阅读,或参观展览等途径,了解跨媒介的特点D.通过实例分析,研讨多种媒介信息存储、呈现与传递的特点,分析合理选择、恰当运用不同类型的媒介对表现主题、传递信息、促进交往所产生的影响,加以总结,形成结论【答案】 A13、阅读某教师的教学叙事片段,按要求答题。A.有助于学生提高阅

9、读效率B.有助于学生提高写作能力C.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总结能力D.有助于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答案】 A14、古代文学复习课上,为帮助学生识记相关文学知识,教师举出几组示例,要求学生找出作品内容与相关景物对应正确的一组。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岳阳楼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黄鹤楼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洞庭湖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华山【答案】 C1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下列是某教师对这一教学建议的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A.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B.语

10、文教学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C.语文教学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D.语文教学应让学生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答案】 D16、教授完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准备推荐一篇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作品来加深学生对安徒生童话的理解,下列不合适的一项是( )A.丑小鸭B.灰姑娘C.红舞鞋D.卖火柴的小女孩【答案】 B17、阅读安塞腰鼓教学设计(节选),回答问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A.教学导人设置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民族文化,还激发了他们对安塞腰鼓文化的兴趣B.听读设计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消除了他们对这种艺术形式的陌生感,使他们获得直观的感受,同时还可以锻炼他们快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C.

11、使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能够真切感受文章的整体气势,把握节奏,通过选取词句,能够让学生准确理解安塞腰鼓的特点D.选取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不利于学生对整体内容的理解【答案】 D18、教师在教授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时,提到用典的修辞,并举出其他诗句的例子供学生加深理解,下列没有使用该修辞的是( )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B.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答案】 C19、在荆轲刺秦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注意“燕王拜送于庭”一句的特殊句式,并归纳同类用法的句子。下列语句含有同类用法的是( )A.

1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B.以其无礼于晋C.夫晋,何厌之有D.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答案】 B20、教学某版高中语文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课时教师设置了下面的导入: A.这段教学导入完全是传统套路的“开局”,方式陈旧,内容单一。使学生没有任何新鲜感B.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开局”索然寡味,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欲C.这段教学导入意在让学生在进入课文前对人物背景有初步认知D.教学导入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故不能使用背景导入,而应使用激疑导入、故事导入、多媒体导入等富有趣味性的导入方式【答案】 D21、下面是一位高中语文教师有关荆轲刺秦王一课的作业练习,阅读并回答问题。A.第一题意在让学生

13、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出故事梗概,对情节作适当概括。荆轲的性格也是在情节的发展中体现出来的B.第二题意在让学生背诵课文的重点段落C.第三题意在让学生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D.第四题意在让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作出自己的评价【答案】 B22、对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表达与交流”方面的实施建议,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B.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C.应鼓励学生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D.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答案】 D23、学习文言文单元,教师建议学生自主归纳词类活用现象,下列语句中不包含名词作状语用法的是( )A.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D.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答案】 B24、阅读某教师关于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教学时,许多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概念认知不清,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总有一些点顾及不到。综合性学习不同于以往的课堂形式,第一,它要求学生要有主人公意识,要有积极参与学习的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