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阳岐山中学中考语文猜题卷含解析

上传人:可不****名字 文档编号:359562284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阳岐山中学中考语文猜题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阳岐山中学中考语文猜题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阳岐山中学中考语文猜题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阳岐山中学中考语文猜题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阳岐山中学中考语文猜题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阳岐山中学中考语文猜题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阳岐山中学中考语文猜题卷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狭隘(i) 鞭笞(ch) 干涸(k) 稗官野史(bi)B针砭(bin) 忏悔(chn) 皈依(gu) 杳无音信(yo)C贮藏(ch) 差遣(chi) 龟裂(jn) 相形见绌(ch)D膝盖(q) 谄媚(chn) 羞赧(nn) 同仇敌忾(ki)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A娉婷(png) 妖娆(ro) 佝偻(u) 亵渎(d)B惊骇(hi) 游弋(y) 宽宥(yu) 麾下(hu)C恣雎(z) 嗤笑(ch) 栈桥(zhn) 箴言(zhn)D停滞(ch) 豢养(hun) 绾发(wn) 箪食(dn)3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推祟 海枯石烂 一拍即和 迫不及待B赃物 无坚不摧 一视同仁 扬扬得意C轻蔑 折中是非 九霄云外 不可明状D酗酒 警报叠起 煞有介事 一泻千里4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诗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以“征蓬”“归雁”自比,表达了诗人出使至塞上的欣喜与激动之情。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句表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豁达开朗,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C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翁)这句诗是卖炭翁的肖像描写,写两鬓可见其苍老,写面庞和十指可见其生活之艰辛。D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诗歌开头作者排列了一系列意象,这句诗中“破旧的老水车”形象地说明了祖国过去的落后和衰败。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从表达方式看,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B简爱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主人公简爱虽然贫穷、低微、不美、矮小,但一直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独立人格尊严。C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代

4、表作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对蒲松龄及其作品的高度评价。D骆驼祥子刻画了各色人物形象,如老实健壮的祥子,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而有些心理扭曲的小福子,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虎妞等。6中国人历来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个人福祉与家庭、族群、国家的兴衰密不可分。为了生存与发展,人们难免要离开家乡求学创业,其中有一些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长时间与家人分离,他们会如何保持与家乡亲人的联系呢?为此,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以“思乡情切”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你们小组以古诗词为对象进行研究,发现古诗词中有诸多表现与亲人联系的方式,如白居易望月有感“共看明月应垂

5、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就通过望月吟诗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牵挂。还有“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等等。请依据以上诗句或者自己的积累,说说古代出门在外的人们往往通过哪些方式来与亲人联系。(请简要写出3个)(2)今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建国70周年华诞;今年10月18日,武汉市将承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今年,你们村庄收入大幅增加,社区的环境也越来越美。大家小家喜事连连,这引起网友热议:网名为“我爱小家”的网友说:国家变好,城市变好,社区也变好,这些建设再美好,与我个人有什么关系呢?他们又不能给我发一个大红包。网名为“我爱国

6、家”的网友不同意他的这两个观点,说了一段话,获得了大家的点赞。“我爱国家”说了些什么呢?请你代他写这段话,不少于200字。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鱼我所欲也)_,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报君黄金台上意,_。(李贺雁门太守行)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此夜曲中闻折柳,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了却君王天下事,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8根据相关名著内容,完成小题。阅读水浒传节选内容,回答问题。林冲道:“你看我命苦么!等了三日,甫能等得一个人来,又吃他走了。”小校道:“虽然不杀得人,这一担财帛可以抵

7、挡。”林冲道:“你先挑了上山去,我再等一等。”只见山坡下转出一个大汉来,只见那汉子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林冲正没好气,抢将来斗那个大汉。a.“那汉子”是指 。b.林冲“斗那个大汉”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两个很典型的妇女形象,分别写出她们与“我”相关联的一件事情以及“我”对她们的态度。二、阅读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

8、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1)这首诗歌给我们描绘了哪三幅画画?(2)请简要分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句蕴含的思想感情。10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文后题目知伯索地于魏桓子知伯索地于魏桓子,魏桓子弗予。任章曰:“何故弗予?”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之地,知伯必憍。憍而轻敌,邻国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知氏之命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君不如与之,以骄知伯。君何释以天下图知氏,而独以吾国为知氏质乎?”君曰:“善。”乃与之万家之邑

9、一。知伯大说,因索蔡、皋梁于赵,赵弗与,因围晋阳。韩、魏反于外,赵氏应之于内,知氏遂亡。选自战国策魏策知伯,即智伯,春秋末期晋国执政,为人飞扬跋扈。魏桓子,又称魏宣子,是春秋时期晋国魏氏的领袖。憍,骄傲。君何释以天下图知氏:您为什么放弃让诸侯共同图谋知伯的做法。1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而独以吾国为知氏质乎 (_) (2)以骄知伯(_)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无故索地,邻国必恐;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3知伯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分别从魏桓子和知伯角度加以分析)11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下列小题。总与一缕炊烟有关写下这题目,我仿佛看到母亲从

10、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拂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晚,薄暮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由学校回家的路上。而那时,最迫切的意愿,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莱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几缕炊烟的余烬中,默默地守望着。有时,也柔柔地喊一声:“吃饭了噢。”其实,母亲所能煮的,往往也只是“饭”而已。自每年三月下秧,到八月新谷入仓,这段漫长的青黄

11、不接的日子,一天三顿,翻来覆去的,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有时,我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又是红苕稀粥,又是红苕稀粥!”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黯淡瘦削的脸上,隐现着一丝愁苦和讪然,仿佛她真是不该煮出这样的饭食。偶尔,能听到母亲和父亲焦苦的叹息:“这日子,哎,真是亏了娃们。”声音很低,很低,却沉重如石地砸在我心坎儿上。那时,我才知道,母亲除了如我们一样饥饿外,还承忍了更难以言说的痛苦。现在想来,也真是难为了母亲。那还是大集体时候,父亲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便习了理发、补鞋的手艺,常常走村串户去挣钱。挣了钱,交给队里,由队里核算工分、口粮;可是,父亲常常是挣不够工分的。母亲就只好更累了。

12、除缝连浆补,灶火炊饭,洗锅涮碗外,还得风来雨往地忙活队里。母亲很能干,手脚利索,能挣工分换回一些粮食。虽是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那神情里,满是瑟缩,迟疑。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后来我才明白,母亲那殷勤得有些夸张的举动里,更多的,却是谦卑和愧疚;为她作为母亲却不能煮出更多更好的饭食,喂饱她的孩子。现在,母亲偶尔到我这儿来。吃饭时,仍瑟缩而谦

13、卑地坐在“挂角”的位置。举箸援筷间,也满是小心翼翼。起初还以为是客气,或不习惯。多次让她坐在正位上,说,一家人,用不着那样的。不一会儿,她又不自觉地移到了“挂角”的地方。我才知道,这习惯,跟那时的生活有关,改不了了。便忍不住嘴里发苦,心里发灰,有一种懊然复怅然的感觉,拂之不去。那时,母亲只有过年时最快乐。记得每次煮“年夜饭”,母亲总是风风火火地进进出出,嘴里却悠闲地哼着歌儿。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罗,开饭罗!”在我们敞开肚子,尽情吞嚼母亲做的丰盛饭菜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凝望着我们喃喃地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终于能够天天都那样了。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

14、。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灶火炊饭。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饭菜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不;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问你们啥时能回来吃。读信,我的鼻子就酸酸的,喉咙里也又涩又堵。那时,我才明白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其实知道,自古以来的母亲,都是这样的良善,慈蔼,无私。只是,我不无遗憾地发现,这种传统的母亲,在我们的生活里,已是越来越少。一代慈蔼而伟大的母亲,或许从此就将渐渐地消失了罢。意识到这一点,我不禁为我们的后人,感到深深的悲伤和彻骨的绝望。“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缠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与夕阳、晚霞、风和过去的岁月融在一起。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灼痛、潮润,仿佛正被那烟火熏燎着。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中,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之流的初源。1作者三次写了母亲的“讪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试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第段的作用。3本文语言蕴涵丰厚,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