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齐桓晋文之事》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上传人:s****6 文档编号:359560589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齐桓晋文之事》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语文】《齐桓晋文之事》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语文】《齐桓晋文之事》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语文】《齐桓晋文之事》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语文】《齐桓晋文之事》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齐桓晋文之事》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齐桓晋文之事》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字 ,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 的代表人物。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时开始周游列国,先后到齐、宋、魏、鲁等国,游说诸侯,宣扬“”“”,始终不受重用。晚年返回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孟子和孔子一样,成为封建统治者尊崇的偶像;到唐代,已将孟子和孔子并称;元、明时称其为“”。一、孟子简介名轲子舆儒家学派仁政王道亚圣二、孟子的主要思想1 1、人性方面、人性方面:认为人性本善。2 2、政治方面、政治方面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仁政思想仁政思想:主张以仁治天下。以仁治天下,称之“王道”(仁政)。以暴

2、治天下,称之“霸道”(暴政):君主凭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3 3、价值观方面、价值观方面:强调舍身取义。1、作者。有三种看法。有三种看法。孟子本人,孟子本人,他的门徒,他的门徒,他们师徒合著。他们师徒合著。后一种观点是司马迁在后一种观点是司马迁在史记史记中提出的,得到更多人的认同。中提出的,得到更多人的认同。2、内容、体例。孟子孟子是模仿是模仿论语论语的,主要记录孟子的言行。的,主要记录孟子的言行。3、篇目。共七篇,即共七篇,即梁惠王梁惠王公到孙丑公到孙丑腾文公腾文公离娄离娄万章万章告子告子尽心尽心。各篇又都分上、下两篇。各篇又都分上、下两篇。4、影响。是是论语论语之后儒家最重要的著作,

3、汉文帝时列为博士科之后儒家最重要的著作,汉文帝时列为博士科目。南宋成为目。南宋成为四书四书中的一书,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书。明清科举考中的一书,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书。明清科举考试八股文,题目都来自试八股文,题目都来自四书四书。三、孟子一书简介战国时期,列强纷争,各国诸侯都野心勃勃,都想争霸中原。战国时期,列强纷争,各国诸侯都野心勃勃,都想争霸中原。他们对外连年征战,对内盘剥人民,致使广大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他们对外连年征战,对内盘剥人民,致使广大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而齐国在东方诸侯中号称强国,齐宣王子承父业,也野心勃勃,在而齐国在东方诸侯中号称强国,齐宣王子承父业,也野心勃勃,在稷下扩置学宫,招揽学

4、士,任其讲学议论。稷下扩置学宫,招揽学士,任其讲学议论。本文是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齐国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记录。当时,本文是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齐国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记录。当时,齐宣王想仿效齐桓公、晋文公谋图霸业、统一天下,并以此询问孟齐宣王想仿效齐桓公、晋文公谋图霸业、统一天下,并以此询问孟子。于是孟子围绕行王政、弃霸道的主题与齐宣王展开了一场论辩。子。于是孟子围绕行王政、弃霸道的主题与齐宣王展开了一场论辩。四、历史背景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1-201-20段),引出保民而王的观点,并指出齐宣段),引出保民而王的观点,并指出齐宣王能够保民而王,却不为。王能够保民而王,却不为。第二部分(第

5、二部分(21-3321-33段),论述齐宣王行霸道而王的危害,应段),论述齐宣王行霸道而王的危害,应行王道。行王道。第三部分(第三部分(34-3534-35段),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段),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五、整体了解学习第一部分(1-20段)(一)整全了解第一部分(1-20段),分三层:第1层(14段)、引出观点:保民而王(行王道)第2层(514段)、指出齐宣王有条件行王道第3层(1520段)、指出齐宣王非不能行王道,而是不为(二)词句梳理,文意解读。1、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2、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3、

6、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4、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说说行王道的事吧这些人不得已。“以”同“已”,停止说第一部分的第一层、引出观点:保民而王关心霸道转谈王道畏难心理保民而王即可5、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6、曰:“可。”7、曰:“何由知吾可也?”8、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血祭恐惧颤抖的样子接近、走向之乎的合音释放却通“欤”我从胡龁那里听闻这事知道可保民而王!从哪里可看出?畏难心理9、曰:“有之。”10、

7、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11、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12、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有(对我误解)百姓土地狭小这样哀怜区别,分别吝惜应答词,对表判断,就是疑问代词,哪里本来诧异受死的地方13、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14、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没有什么妨碍究竟是什么想法判断词行仁政的方式形作

8、动,远离可保民而王!从哪里可看出?以羊易牛有不忍之心第一部分的第二层、指出齐宣王有保民而王的条件。15、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16、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17、曰:“否。”这样做这样做心动的样子,心动的样子,指有同感指有同感报告报告视力视力 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整车的柴草整车的柴草相信相信信心不足信心不足是不为,非不能是不为,非不能回头再去想它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却想不出是为什么18、

9、“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19、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20、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区别区别表现表现跃过跃过指出齐宣王不王,是不为,并不是不能!同同“欤欤”到达、推及到达、推及偏偏、却偏偏、却同同“肢肢”为什么说齐宣王是能够行王道的?原因一:行王道,是折枝之类的小事。宾前置宾前置判断句判断句宾前置宾前置被动句被动句判断句判

10、断句视力视力泰山泰山表判断,确是表判断,确是表判断,确是表判断,确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同同 型型,作动,示范,作动,示范正妻、贤妻正妻、贤妻治理好家国治理好家国以至以至拿拿大大超过大大超过用秤称用秤称用尺量用尺量原因二:行王道,推广恩惠即可第一部分的第三层、指出齐宣王不王,是不为,而非不能尊敬,动尊敬,动推及到推及到爱护爱

11、护兼词,之于兼词,之于偏偏、却偏偏、却同欤同欤没有用来没有用来的办法的办法(三)小结第一部分(1-20段),引出保民而王的观点,并指出齐宣王能够保民而王,却不做。以羊易牛:有不忍之心保民而王,是折枝之类保民而王,推恩惠即可(有条件)(是小事)(很简单)学习第二部分(21-33段)(一)回顾。第一部分(1-20段),引出保民而王的观点,并指出齐宣王能够保民而王,却不做。以羊易牛:有不忍之心保民而王,是折枝之类保民而王,推恩惠即可(有条件)(是小事)(很简单)(二)词句梳理,文意解读。21、“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22、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23、曰

12、:“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24、王笑而不言。25、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用用(这方法这方法)因为因为绚丽的颜色绚丽的颜色左右受宠爱的人左右受宠爱的人表反问,难道表反问,难道使使行动起来行动起来使使危险危险最想要的东西最想要的东西表选择,还是表选择,还是行霸道!行霸道!目的是目的是?状后置状后置状后置状后置形作名,美味食物形作名,美味食物形作名,轻暖衣服形作名,轻暖衣服26、曰:“否,吾不为是也。”27、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

13、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28、王曰:“若是其甚与?”29、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统治统治攀援攀援严重严重恐怕、可能恐怕、可能目的是称霸!目的是称霸!使使朝拜朝拜如此如此如此如此像像兼词,于之兼词,于之中原中原行霸道称霸不能实现!行霸道称霸不能实现!行霸道称霸行霸道称霸后果严重!后果严重!论证方法是论证方法是?30、曰:“可得闻与?”31、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32、曰:“楚人胜。”33、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

14、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回到回到行王道好!行王道好!谁谁抵挡抵挡使屈服使屈服通通“途途”总计面积总计面积行霸道称霸行霸道称霸后果是必败!后果是必败!宾前、状后宾前、状后论证方法是论证方法是?论证方法是论证方法是?通通“盍盍”,何不,何不如果如果(三)小结。第二部分(21-33段)内容一、指出:其所为是行霸道,其目的是称霸,其结果是必败。二、提出:要行王道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学习第三部分(34-35段)(一)回顾。第二部分(21-33段)内容一、指出:其所为是行霸道

15、,其目的是称霸其结果是必败。二、提出:要行王道比喻论证、类比论证(二)词句梳理,文意解读。34、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同同“昏昏”,糊涂,糊涂聪明聪明 请允许我请允许我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认错!认错!请教!请教!愿试!愿试!35、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

16、,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规定规定同同 蓄蓄,养活,养活妻子儿女妻子儿女荒年荒年丰年丰年动词,走向动词,走向轻易轻易哪里哪里 讲求讲求摆脱死亡摆脱死亡足足论述恒产的重要性论述恒产的重要性至于至于纵逸放荡,行为不轨纵逸放荡,行为不轨一定的道德观念一定的道德观念同同“网网”,张开罗网陷害,张开罗网陷害接着接着 名作动,处罚名作动,处罚有道德操守的读书人有道德操守的读书人副词,就副词,就举正面例子举正面例子举反面例子举反面例子本段第本段第1 1层、论述制恒产的重要性。层、论述制恒产的重要性。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不何不统一天下统一天下本段第本段第2 2层、提出具体措施:层、提出具体措施:重耕织,重耕织,重教育重教育状后置状后置名作动,穿名作动,穿小心从事小心从事告诫告诫状后置状后置通通“斑斑”宾前置宾前置这样这样 却却生长繁殖的时令生长繁殖的时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