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名篇默写训练】第15练 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五代史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解析版)-高考语文古诗文复习

上传人:smil****by88 文档编号:359560554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句名篇默写训练】第15练 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五代史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解析版)-高考语文古诗文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名句名篇默写训练】第15练 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五代史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解析版)-高考语文古诗文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名句名篇默写训练】第15练 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五代史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解析版)-高考语文古诗文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名句名篇默写训练】第15练 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五代史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解析版)-高考语文古诗文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名句名篇默写训练】第15练 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五代史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解析版)-高考语文古诗文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句名篇默写训练】第15练 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五代史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解析版)-高考语文古诗文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句名篇默写训练】第15练 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五代史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解析版)-高考语文古诗文复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5练选择性必修中册 屈原列传五代史伶官传序1根据课文屈原列传(节选)相关内容,完成默写。(1)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_,_”,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士遭受排挤的社会现实。(2)司马迁连用两个被动句“_,_”,写出屈原诚实不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引出下文写屈原由于心生怨愤而作离骚。(3)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约,用词含蓄隐晦的两句是:_,_。【答案】 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 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 其文约 其辞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邪”“疑”

2、“谤”“微”。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出身高贵的句子的:“_,_。”(2)离骚中写出诗人身上披着香草,佩秋兰表明自己高洁品质的诗句:“_,_。”(3)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即“_,_”。【答案】 帝高阳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其志洁 故其称物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裔”“庸”“扈”“芷”“纫”“佩”。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_,_”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

3、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做了铺垫。(2)我们读屈原的离骚,会发现屈原在诗中经常用美人香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做出了解释:_,_。(3)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人格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_,_。【答案】 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 其志洁 故其称物芳 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疑”“谤”。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对离骚高度评价,称它兼有国风的“_”和小雅的“_”。(2)屈原列传中阐明离骚治国理想“靡不毕见”的

4、两句是:“_,_。”(3)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辨是非以外,还有“_,_”,揭示出当时朝廷小人当道的黑暗现实。【答案】 好色而不淫 怨诽而不乱 明道德之广崇 治乱之条贯 谗谄之蔽明也 邪曲之害公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淫、诽、崇、谗谄、蔽、邪曲。5屈原列传(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离骚”一词做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_,_。”(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司马迁认为其产生怨气的原因:“_,_。”(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运用对偶的修辞,说明

5、国风与小雅各自特点的两句:“_,_。”(4)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_,_”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5)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做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_,_。”(6)在屈原列传(节选)中,“_,_”两句,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离骚在阐明道理与治理国家方面的独到之处。(7)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_,_。”【答案】 离骚者 犹离忧也 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 好色而不淫 怨诽而不乱 疾痛惨怛 未尝不呼父母也

6、其志洁 故其称物芳 明道德之广崇 治乱之条贯 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需要注意书写的字词有:犹、谤、淫、怨诽、惨怛、芳、崇。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列传中,强调小人当道,正直之人不为所容的两句是:_,_。(2)在屈原列传中,“_,_”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3)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_,_。【答案】 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 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 “离骚”者 犹离忧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的字词有:邪曲、犹、忧。7补写出下列句子

7、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列传中用“_,_”两个句子高度评价离骚的主题宏大、言近旨远。(2)屈原列传中,屈原在回答渔父的话里交代的自己被流放的理由是:“_, _。”(3)屈原以“_,_”的生动比喻,表达了不愿意让自己高洁的品格蒙受世俗玷污的态度。(4)屈原列传中说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的原因是:“_,_,_,_。”(5)司马迁评价诗经中的国风小雅的句子是:“_,_。”【答案】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新沐者必弹冠 新浴者必振衣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谗谄之蔽明也 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诽而不乱【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

8、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迩”“混”“醉”“沐”“振”“谗”“谄”“蔽”“邪”“诽”。8名句默写。(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离骚的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词精到的两句是“_,_”。(2)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痛心于楚怀王被蒙蔽的两句是“_,_”。(3)屈原列传中,称赞离骚“言浅意深”的两句是“_,_”。(4)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高度评价屈原之志的两句是“_,_”。【答案】 (1)其文约 其辞微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谗馅之蔽明也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4)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言名句的能力。考生要注意如下

9、字词:约、辞、疾、谗、馅、蔽、迩。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_”两句写屈原文章文平意深、言近旨远的特点。(2)我们读屈原的离骚时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美人香草作比喻,关于这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_,_。”(3)司马迁屈原列传中,屈原“怨”的缘由是“_,_。”【答案】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 故其称物芳 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平时反复地诵读和巩固,注意字形的正确书写。本题需要注意“指”(通“旨”) “迩”“信”“疑”“谤”等字的正确书写。10名句默写:根

10、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评论屈原离骚所写均为寻常事物但它的意旨极为博大,所举的事例浅近但表达的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_,_。(2)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中经常用美人香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解释:_,_。(3)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屈原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相比,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_,_。(4)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分析了离骚称引古代帝王来讽刺当世政治的句子是:_,_,_,_。(5)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评价屈原的离骚文字简练、表达含蓄的两句是:_,_。【答案】 (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2)其志

11、洁 故其称物芳 (3)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4)上称帝喾 下道齐桓 中述汤、武 以刺世事 (5)其文约 其辞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名句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指”“迩”“见”“喾”“桓”“微”等,要结合诗句的意思去记忆。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列传中,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的根本”这一观点,作者用“_,_”这一常见情况进行论证。(2)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诗经里国风和小雅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3)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