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名篇默写训练】第05练 必修上册《赤壁赋》《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原卷+解析)-高考语文古诗文复习

上传人:smil****by88 文档编号:359560526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句名篇默写训练】第05练 必修上册《赤壁赋》《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原卷+解析)-高考语文古诗文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名句名篇默写训练】第05练 必修上册《赤壁赋》《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原卷+解析)-高考语文古诗文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名句名篇默写训练】第05练 必修上册《赤壁赋》《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原卷+解析)-高考语文古诗文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名句名篇默写训练】第05练 必修上册《赤壁赋》《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原卷+解析)-高考语文古诗文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名句名篇默写训练】第05练 必修上册《赤壁赋》《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原卷+解析)-高考语文古诗文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句名篇默写训练】第05练 必修上册《赤壁赋》《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原卷+解析)-高考语文古诗文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句名篇默写训练】第05练 必修上册《赤壁赋》《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原卷+解析)-高考语文古诗文复习(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05练必修上册赤壁赋登泰山记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的语句是“_,_”。(2)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3)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表达宇宙万物无穷无尽的句子是“_,_”。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赤壁赋结尾处主客的精神到达了本质的飞跃:“_”忘记了空间;“_”忘记了时间。(2)苏轼赤壁赋中“_,_”两句,指出了月亮圆缺更替、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3)苏轼在

2、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姚鼐在登泰山记中,写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掷具的句子是“_,_”。(2)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夜色已退,晨曦初现,太阳的形体未现,光芒已可见的句子是“_,_”。(3)姚鼐登泰山记中“_,_”两句,描述横亘在阳谷与阴谷分界处的古长城给泰山增添了雄奇的色彩。(4)姚鼐登泰山记中“_,_”两句,写高高耸立的日观峰的所在位置,为下面观日出的主要活动埋下伏笔。(5)姚鼐登泰山记中“_,_”两句,通过云雾障目和冰滑难登突出了登山之艰险,进一步点明了风雪中登山的特点。(6)姚鼐登泰山记中“_,_,_”三句,写作者在山顶上远

3、望所见到的景象。(7)姚鼐登泰山记中“_,_,_”三句,通过描摹色彩,把太阳跃动而雄浑的形象表现得气势磅礴。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渺小的句子是“_,_”。(2)赤壁赋中,苏轼举流水和月亮的例子,辩证地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观点。其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看待万物的句子是“_,_”。(3)苏轼在赤壁赋中侧面衬托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5默写。(1)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侧面写出箫声的魅力的句子是“_,_”。(2)赤壁赋中“_,_”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渺小。(3)苏轼赤壁赋中写清风与明月

4、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是:_,_。6赤壁赋(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2)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_,_”演化而来。(3)苏轼赤壁赋中,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_,_。”(4)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语句:“_,_。”(5)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_,_。”(6)赤壁赋中描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

5、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喜爱的句子:“_,_。”(7)赤壁赋中概写苏轼与客人在江面上饮酒,引吭高歌,朗诵诗经中章节的句子:“_,_,_。”(8)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_”;而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_”,所以不必羡慕江水和明月。(9)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10)在赤壁赋中,苏轼饮酒甚酣扣舷而歌,借用“美人”来抒发情怀的两句:“_,_。”7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1)“_,_”二句,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这也正是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内心写照。(2)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

6、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4)苏轼赤壁赋中,用“_,_”写出经过月亮银辉的浸染,雾气、江水、夜空浑然一体的景象。(5)文中“_,_”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漂荡在浩渺的江面上。(6)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漂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是“_,_;_,_”。(7)歌词中,作者用“_,_”两句表现自己与客人的高雅的情调。(8)作者用“_,_”两句表现自己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并且不甘于沉沦的情怀。(9)文中,作者说“_,_”,借“美人”之喻含蓄地表达自己被远贬天涯、志

7、不得伸的幽思与苦闷之情。(10)文中用比喻正面描写箫声悲凉幽怨的句子是“_,_”。(1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12)苏轼赤壁赋中极尽对音乐的描写,其中“_,_”两句更将无形的音乐具化成有形的动态。(13)“_,_”两句,从侧面写出洞箫声的魅力和吹奏效果。(1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15)文中通过“_,_”两句遥想曹操临江斟酒、执矛吟诗的英雄豪情,渲染其曾经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16)写客人认为他与苏轼只不过在江边过着平凡的生活的句子是“_,_,_,_”。(17)文中写作者与友人在扁

8、舟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_,_”。(18)文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叹个体生命在天地间的短暂和渺小的句子是“_,_”。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_,_”。(2)赤壁赋中,苏轼举流水和月亮的例子,辩证地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观点。其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看待万物的句子是“_,_”,从不变的角度来谈论万物的句子是“_,_”。(3)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山顶雪景的句子是“_,_”。(4)姚鼐登泰山记中“_。_”两句,生动地展示了日出前风扬积雪、云雾弥漫的环境。9补写出下

9、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发出人生短暂而自然永恒的感叹的句子是:_,_。(2)在赤壁赋中,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了“_,_;_,_”的观点。(3)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手法发出天地间生命短暂、个体渺小的感伤的句子是:_,_。(4)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起舞,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的句子是:_,_。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赤壁赋中“_,_”两句,用动植物设喻来表达对人生短暂。个人渺小的感慨。(2)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江水为喻,提出了“_,_”的观点。(3)登泰山记中描写太阳将出时的景色是“_,_”,这是说,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间变得五彩缤纷。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客人认为生命微不足道、渺小的句子是:_,_。(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是:_,_。(3)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诗句是:_,_。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面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