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第十八传染病管理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359554135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PPT 页数:222 大小:2.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四第十八传染病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22页
第十四第十八传染病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22页
第十四第十八传染病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22页
第十四第十八传染病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22页
第十四第十八传染病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四第十八传染病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四第十八传染病管理(2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婴幼儿的疾病预防第十三章婴幼儿的疾病预防第一节第一节 婴幼儿常见病和寄生虫病的婴幼儿常见病和寄生虫病的预防预防 一、上呼吸道感染5岁以内的幼儿特别容易得病。四季均可得病,以冬春季为多见。年龄稍大的儿童症状较轻,以鼻咽部症状为主,只有流涕、鼻塞、打喷嚏、咳嗽、咽部充血、有压痛等局部症状。婴幼儿多为重症,除局部症状外,还有明显的全身症 状,如发烧、乏力、烦躁不安、呕吐、腹泻等。严重引起惊厥。2护理 (1)高热护理 1)监测体温 每2h给婴幼儿测试体温一次,当体温达到375时为发烧。2)退烧方法 服退烧药退烧,4h服一次。物理降温。可以采用冷敷、酒精擦拭或洗温水澡的方式给病儿退烧,使体温降至

2、38左右。(2)卧床休息,多喝水。饮食有营养,易消化。(3)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3预防 (1)加强体育锻炼 (2)多晒太阳,多参加户外活动。(3)天气变化,及时给婴幼儿添减衣服。(4)冬春季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5)要保持活动室、卧室的空气新鲜。二、腹泻二、腹泻1病因 (1)非感染因素 1)饮食失调。2)身体受热和受凉。(2)感染因素 1)肠道内感染 2)肠道外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统的感染 2症状 (1)轻的,一日泻数次至十余次,大便呈稀糊状或蛋花汤 (2)严重的,多因肠道内感染所致。起病急,一日泻数十次,呈水样便,尿量减少或尿,食欲减退,伴有频繁呕吐。因大量失水,使机体表现为精

3、神萎靡、眼窝凹陷、口唇及皮肤干燥等,严重时会危及生命。3护理护理 (1)腹部保暖,每次便后用温水洗臀部。(2)已有脱水,无论程度轻重,均应立即送医院治疗。无脱水,可服“口服补液盐”,根据袋上注明的量,倒人适量凉开水,搅匀后即可服用,每隔5min喝一勺。(3)腹泻的病儿不必禁食。4预防预防 (1)合理喂养。(2)要悉心照料婴幼儿,避免腹部着凉。(3)注意日常饮食卫生工作。(4)及时隔离患儿。三、佝偻病三、佝偻病佝偻病主要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D,使钙、磷不能正常地沉积在骨骼上,进而影响婴幼儿骨骼的生长发育,严重者可导致畸形。1病因(1)紫外线照射不足。(2)生长过快的小儿、早产儿、多胎儿 (3)人

4、工喂养。2症状症状 (1)早期症状 1)烦躁不安,好发脾气,爱哭闹,睡觉不踏实,容易惊醒。2)多汗、枕秃。3)食欲不好。(2)骨骼改变逐渐出现骨骼变化。前囟门闭合晚,出牙晚,头呈方形,肋骨下缘外翻,严重时形成鸡胸、罗圈腿或X形腿等。全身肌肉松弛,坐、立、走等动作发育迟缓3预防预防 (1)预防先天性佝偻病。孕妇应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多晒太阳。(2)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3)多晒太阳。(4)北方秋冬季出生的婴儿满月后可适量服用鱼肝油或维生素D制剂,用量应遵医嘱,不可过量。四、缺铁性贫血四、缺铁性贫血1病因 (1)体内贮铁不足 (2)饮食缺铁 (3)疾病影响 长期腹泻等2症状症状 (1)一般

5、表现为皮肤、黏膜逐渐苍白或苍黄,以口唇、口腔黏膜及指甲甲床最为明显。(2)全身疲乏无力,易烦躁哭闹或精神不振,(3)食欲减退。(4)诉说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3预防 (1)合理喂养,注意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助食品。(2)纠正婴幼儿偏食、挑食的习惯。(3)及时治疗胃肠道疾病。五、龋齿1病因及危害2预防(1)注意口腔卫生3岁前饭后漱口,3岁以后,可学习刷牙,早晚各一次。晚上临睡前不要再吃东西。(2)合理营养,多晒太阳(3)定期检查 六、肥胖症六、肥胖症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积存使体重超过正常20以上的营养过剩性疾病,轻度:超过2030者为肥胖症;中度:超过3050者为;高度:超过50以上者为 1病因

6、 (1)营养过度 (2)活动过少 (3)遗传 (4)心理因素2危害(1)身体肥胖,动作笨拙,不美观。(2)对健康不利。(3)肥胖的幼儿容易产生饥饿感,而影响其专心学习新知识、新本领。(4)肥胖儿容易存在心理问题。3防治防治(1)限制饮食食物以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为要多吃蔬菜、瓜果等容积较大的食物严格限制零食和甜食(2)多运动散步、游戏、体操、郊游七、蛔虫病七、蛔虫病1.传播途径2症状 (1)婴幼儿营养缺乏。(2)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阵发性脐周疼痛。(3)烦躁,夜眠不安、磨牙。(4)过敏反应。肠梗阻,胆道蛔虫症3预防预防(1)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2)改善环境卫生,讲究饮食卫生。(3

7、)积极治疗蛔虫病.八、蛲虫病八、蛲虫病1流行特点多发生于15岁的小儿。蛲虫又叫小线虫,体如白只要人吃了它的卵,卵就可以在肠子里很快发育成长。肛门一手一口直接传播是小儿自身反复感染的重要途径。经污染的衣裤、被褥、玩具及室内的灰尘 2症状(1)夜间肛门周围和会阴部发生奇痒。(2)睡眠不安,烦躁。(3)由于搔痒可使局部皮肤糜烂。3预防预防 (1)避免重复感染。关键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改掉吃手指头和咬指甲的坏毛病。(3)勤换衣,勤换被褥。第二节第二节 婴幼儿传染病的常识婴幼儿传染病的常识 一、传染病的特性 1有病原体病原体是指病毒、细菌等。2有传染性 病原体经一定的途

8、径进入易感者体内,引起传染病的发生。3有免疫性 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该传染病产生不感受性,称为免疫。二、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环节二、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环节 11传染源传染源是指能够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1)病人 (2)带菌者(带病毒者)(3)受感染的动物2传染途径传染途径病原体传播引起感染的路线或方式叫传染途径。(1)空气传染 麻疹、流感、百日咳、流脑 (2)饮食传染 小儿麻痹、伤寒 (3)昆虫传染 乙型脑炎 疟疾 (4)接触传染 麻风病 (5)医源性传播3易感人群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染途径3保护易感者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9、1控制传染源控制传染源幼儿及工作人员在进入幼儿园之前,都必须进行体格检查2切断传染途径(1)根据不同传播方式采取有效措施(2)把病人以及潜伏期的病人通过隔离等方法控制起来3保护易感者 (1)增强幼儿的体质 (2)预防接种第三节第三节 婴幼儿传染病的预防婴幼儿传染病的预防 一、流行性感冒一、流行性感冒(流感流感)1症状发病急,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全身症状明显,而呼吸道症状较轻。婴幼儿患流感容易并发肺炎。2护理卧床休息,空气新鲜。多饮水,吃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按医嘱服药。高烧时采用合适的方法降温。3预防 增强体质。流感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减少聚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随天气变化增减

10、衣服;接种流感疫苗。二、水痘二、水痘1症状潜伏期约1021d。低热,随后出皮疹。皮疹出现顺序为头皮面部、躯干、四肢。红色丘疹,水疱,痂皮,不留疤痕。丘疹、水疱、痂皮可同时存在,皮肤瘙痒。2护理皮肤清洁,勤换洗内衣、被单。瘙痒,炉甘石擦剂止痒,防止婴幼儿搔抓皮肤,引起感染。3预防空气流通。少到公共场所,不接触病人。病儿及时隔离、治疗,隔离至皮疹全部干燥、结痂,没有新皮疹出现方可解除。接触者检疫31 d。房间开窗通风3 h。三、风疹三、风疹传染性较小,冬春季 1症状 潜伏期1021d。开始类似感冒的症状。在发热的12d内出皮疹,从面部、颈部开始,24h内遍及全身。手掌足底没有皮疹。皮疹一般在3d内

11、消退。出疹期间病儿精神良好。2护理 病儿需隔离至出疹后5d。卧床休息、多喝开水,饮食有营养、易消化。保持皮肤卫生。3预防 可注射风疹疫苗。四、幼儿急疹四、幼儿急疹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不强,1症状起病急,突发高热高热,可达3941。类似感冒症状。高热35d后体温骤降,同时出疹。一天内皮疹出齐,12d内皮疹完全消退。2护理 卧床休息,多喝开水五、猩红热五、猩红热1、流行特点急性传染病,飞沫、刚被污染的食具、玩具、手帕、衣服等间接传染。2症状发病急,高烧扁桃体大。发疹顺序:颈前到上胸部,躯干及上肢,下肢。全身皮肤潮红,散布着鲜红色鸡皮状的丘疹鲜红色鸡皮状的丘疹。在皮肤的皱褶处皮疹密集呈线状分布,称为

12、帕氏线帕氏线。舌乳头肿大,紫红色,像杨梅,称杨梅舌杨梅舌。面部皮肤发红而口周皮肤苍白,称“口周苍白圈口周苍白圈”。皮疹经35d后按发疹顺序先后消退,一周左右皮肤可有小片或大片的脱屑。3预防预防隔离至咽培养不带菌时才能回班(或隔离治疗两周后回班)。接触班:检疫712d(包括成人),消毒。接触者:药物预防。4治疗 (1)对症治疗解热镇痛剂,3硼酸水或淡盐水漱口。(2)早用抗菌药物早用,用足710d。六、流行性腮腺炎六、流行性腮腺炎飞沫传播,冬春季。1症状一侧腮腺肿大、疼痛,后波及对侧,约45 d消肿。伴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若出现嗜睡、头痛、剧烈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2护理卧床休息

13、;多喝开水,吃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吃酸辣的食物;常漱口;服用板蓝根治疗,腮腺肿痛时,可冷敷或以中草药外敷 3预防 隔离病儿,至腮腺完全消肿。接触者检疫观察约3周,可服板蓝根冲剂预防。注射腮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婴幼儿常用护理技术和意婴幼儿常用护理技术和意外事故处理外事故处理第一节 常用护理技术 一、测体温正常体温(腋表)约为36374。测体温最好在进食半小时以后,安静状态下进行。测腋下。测5min二、喂药二、喂药两三岁以上:鼓励,不要吓唬他,不要捏着鼻子硬灌,不把药掺在饭菜里,新生儿、小婴儿或还不懂事的幼儿:喂药。三、滴喂药把药滴在下眼皮内,每次l一2滴。不要点在眼球上四、滴鼻药仰卧,肩下垫枕头

14、,头尽量后仰,使鼻孔朝上,点l一2滴药液五、滴耳药侧着躺,病耳向上,并向下、向后轻拉耳垂,棉花签把外耳道内的脓液擦干净。滴人12滴药液。轻轻按揉耳屏使药液分布均匀。外耳道口塞一块卫生棉球,刚从冰箱内取出滴耳液,要在室温下放一会儿再用六、高热护理六、高热护理冷敷的操作方法酒精擦拭的方法七、测七、测R/P第二节第二节 意外事故处理意外事故处理一、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一、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1、婴幼儿运动机能不完善2、婴幼儿对危险因素缺乏认识3、婴幼儿好奇、好动、活泼、易冲动4保育员对婴幼儿的管理不善二、急救二、急救小外伤浅:泥沙清理干净深、出血:清洁伤口、酒精消毒,不用包扎(2)扎刺的处理扎刺的处理处

15、理:清洗伤口,针或镊子全部挑、拔出,挤出淤血,酒精消毒伤口。扎在指甲里或者刺是金属刺,或难以拔 除,都应送医院处理。(3)剪刀、小刀等文具的划伤与伤口剪刀、小刀等文具的划伤与伤口的处理的处理处理:纱布压伤口止血,止血后,在伤口周围用75酒精由里向外消毒,敷上消毒纱布,用绷带包扎。玻璃器皿扎伤:清水清理伤口,镊子清除碎玻璃片,消毒,包扎。2挤伤的处理挤伤的处理严重时,可出现指甲脱落的现象无破损:水冲洗、冷敷;疼痛难忍时,可将受伤的手指高举过心脏。出血:消毒、包扎、冷敷。指甲掀开或脱落:应立即去医院。3异物的处理异物的处理 (1)眼内异物的处理最多见的是小沙粒、小飞虫等人眼。具体的方法是:闭上眼睛

16、,不可揉搓眼睛。保育员清洁双手后,方可为婴幼儿处理。沙粒粘在眼结膜表面时,可用干净柔软的手绢或棉签,轻轻拭去。若嵌入睑结膜囊内,则需要翻开眼皮方能拭去。翻上眼皮的方法:让婴幼儿向下看,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他的眼皮,轻向上翻即可。若运用以上各法未取出异物,婴幼儿仍感极度不适,有可能是角膜异物,应立即去医院治疗。平时应注意:培养婴幼儿形成爱护眼睛的意识,不用脏手揉眼,不玩尖锐的物品,不互相扔沙子,眼睛不舒服时应立即告诉成人。(2)鼻腔异物的处理鼻腔异物的处理方法是:深吸一口气,用手堵住无异物的一侧鼻子,用力擤鼻,异物即可排除。异物未取出,切不可用镊子夹取圆形异物切不可用镊子夹取圆形异物,否则会将异物捅向鼻子深处,甚至落人气管,危及生命,因此应马上去医院处理。(3)咽部异物的处理咽部异物的处理异物大多扎在扁桃体或其周围扁桃体或其周围,引起疼痛,吞咽时疼痛加剧。最好用镊子取出,切不可采用大口吞饭的切不可采用大口吞饭的方法,方法,否则会使异物越扎越深,出现危险。若无法取出,应立即上医院处理。(4)外耳道异物的处理外耳道异物的处理分两种:一种是非生物异物,另一种是生物异物,如小昆虫等。引起耳鸣、耳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