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青海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之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题库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59549120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青海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之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题库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23年青海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之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题库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023年青海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之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题库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2023年青海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之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题库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2023年青海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之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题库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青海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之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题库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青海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之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题库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青海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之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题库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1、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A.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B.劳动关系民主化C.物质帮助权D.保障劳动者的报酬权【答案】 A2、()组是企业中最基本的协作关系和协作形式。A.作业B.管理C.执行D.操作【答案】 A3、(2016年5月)以下关于劳动争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存在劳动关系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利益争议B.是否遵循法律法规和合同规范是利益争议的实质C.权利争议通常是因签订、变更劳动合同所引起的D.不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可能成为劳动争议的当事人【答案】 A4、 ()是政府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

2、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A.财政政策B.收入政策C.金融政策D.货币政策【答案】 D5、将关键事件归并为若干绩效指标,并建立绩效评价等级的绩效考评方法为()。A.行为观察法B.关键事件法C.加权选择量表法D.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答案】 D6、工业企业近几年采用的(),就是采用更加精确量化指标,核定定员人数的一种新探索。A.“全员定额法”B.“生产定额法”C.“劳动出勤率法”D.“零基定员法”【答案】 D7、下列选项中属于人力资源费用中人工成本的是( )。A.招聘费用B.培训费用C.劳动争议处理费用D.工资【答案】 D8、( )是以逻辑推理和演绎分析为

3、基础的学习风格。A.主动型学习B.反思型学习C.理论型学习D.应用型学习【答案】 C9、 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业人员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五项要求”是()A.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公道正派、服务群众、勇于奉献B.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C.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遵纪守法、奉献社会D.创新进取、遵纪守法、办事公道、服务群众、与时俱进【答案】 B10、绩效薪酬在现实运作中也有不少缺点,不包括()。A.对员工行为和成果难以进行准确的衡量,在绩效考核体系指标设置不合理的情况下,容易使绩效薪酬流于形式,可能导致更大的不公平B.绩效薪酬设计不合理,绩效薪酬会演变为一种固

4、定薪酬,人人有份C.绩效薪酬制度多以个人绩效为基础,这种奖励以个人为中心来获得奖励薪酬的制度不利于团队合作D.绩效薪酬属于高激励薪酬【答案】 D11、职能制组织结构的优点不包括()。A.有利于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B.提高了企业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C.有利于提高各职能专家自身的业务水平D.有利于各职能管理者的选拔、培训和考核的实施【答案】 A12、职工的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月。A.6个B.12个C.18个D.24个【答案】 B13、( )与缺勤率和流动率量负相关。A.组织承诺B.组织氛围C.组织效率D.组织规范【答案】 A14、()用来判断培训项目给企业带来的回报。A.情感成果B.效果

5、性成果C.技能成果D.认知成果【答案】 B15、下列关于发布广告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广告是内部招募最常用的方法之一B.有广泛的宣传效果,可以展示单位实力C.发布广告要注重广告媒体的选择和广告内容的设计D.工作空缺的信息发布迅速,能够在一两天内就传达给外界【答案】 A16、(2015年5月)制定企业定员标准,核定用人数量的基本依据是制度时间内规定的总工作任务量和各类人员的()A.工作成效B.工作工时C.劳动效率D.生产效率【答案】 C17、()包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资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等。A.劳动标准制度B.促进就业法律制度C.职业培训制度D.社

6、会保险和福利制度【答案】 A18、四班轮休称()。A.四班二制B.轮休制C.四三制D.运转的轮休制【答案】 C19、直线职能制结构下,职能管理部门是总经理的参谋和助手,其对业务部门实行的是()。A.垂直式领导B.直接指挥C.间接指挥D.监督和指导【答案】 D20、面试开始,作为(),应当向应聘者作一简要说明,这有利于应聘者了解面试的目的和程序,以保持应聘者的自信。A.考官B.主考官C.现场管理者D.考试单位【答案】 B21、工作岗位评价结果有多种表示形式,但不包括()。A.分值形式B.排顺序形式C.等级形式D.比例形式【答案】 D22、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

7、)。A.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B.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C.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0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D.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4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0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答案】 B23、招募渠道收益成本比等于某招募渠道吸引人数除以()再乘以百分之百。A.为其付出的总量B.为其

8、付出的成本C.为其付出的总费用D.为其付出的利润【答案】 C24、为下属提供了清晰准确的努力方向,对员工具有更加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的是()。A.绩效管理法B.绩效标准法C.直接指标法D.目标管理法【答案】 B25、劳动争议按劳动争议主体划分,不包括()。A.个别争议B.个人争议C.集体争议D.团体争议【答案】 B26、在有关范畴中,属于道德评价的是()A.“正常”与“不正常”B.“应该”与“不应该”C.“明白”与“不明白”D.“满意”与“不满意”【答案】 B27、下面关于优选培训方法要求说法错误的是()。A.保证培训方法的选择要有针对性B.选择最合适的培训方法C.保证培训方法与培训目的、课程

9、目标相适应D.保证选用的培训方法与受训者群体特征相适应【答案】 B28、在没有成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中,集体合同由()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A.职工代表B.企业人事部门的主管C.社团法人D.职工所在部门负责人【答案】 A29、下列选项不属于劳动定额管理环节的是( )。A.劳动定额的修订B.劳动定额的评估C.劳动定额的统计分析D.劳动定额的制定【答案】 B30、管理者训练法的简称是( )法。A.TMPB.SMPC.MTPD.STP【答案】 C31、下列关于集体合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集体合同为定期合同B.口头形式的集体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C.我国立法规定集体合同的期限为35年D.现阶段我国法定

10、集体合同的附件主要是工资协议C项,集体合同均为定期集体合同,我国劳动立法规定集体合同的期限为13年。企业订立集体合同可以在13年中确定适应本企业的集体合同期限。【答案】 C32、社会保险对劳动者提供的是()。A.基本生活保障B.生活保障C.医疗保障D.养老保障【答案】 A33、( )是指在特殊情况下,劳动者实行的少于标准工作对间长度的工作时间制度。A.标准工作时间B.正常工作时间C.计件工作时间D.缩短工作时间【答案】 D34、以下有关优选培训方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保证培训方法的选择要有针对性B.保证培训方法与培训目的、课程目标相适应C.保证选用的培训方法与受训者群体特征相适应D.保证

11、培训适应各个领域要求【答案】 D35、集体合同由()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A.工会B.企业人事部门C.企业法人D.职工所在部门负责人【答案】 A36、企业劳动分工的形式不含()。A.职能分工B.职责分工C.技术分工D.工种分工【答案】 B37、下列关于人员招聘数量与质量评估说法错误的是()。A.有利于改进招聘方式和方法B.能为企业员工培训开发、绩效评估等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提供重要的信息和依据C.有利于找出招聘活动中的薄弱环节D.是招聘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答案】 D38、以下有关工作岗位评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岗位评价的中心是现有的人员B.以岗位员工的工作活动为对象C.工作岗位分析的进一步延续D.为岗位的分类分级提供了前提【答案】 A39、根据劳动法等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分立、合并、转让的,承继单位()原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责任。A.不必承担B.协商是否承担C.应当承担D.自愿选择承担【答案】 C40、学习层面的评估一般可以通过( )的方式进行。A.访谈B.考试测验C.观察D.问卷调查【答案】 B41、()用于测定从事某项特殊工作所具备的某种潜质。2010年5月三级真题A.人格测试B.能力测试C.兴趣测试D.道德测试【答案】 B42、参与式培训法是()的方法。A.以学习知识为目的B.调动员工积极性C.以掌握技能为目的D.针对行为调整和心理训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