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课教案6篇

上传人:雨**** 文档编号:358979488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劳动课教案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劳动课教案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劳动课教案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劳动课教案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劳动课教案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劳动课教案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劳动课教案6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劳动课教案6篇小学劳动课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木加工技术变化和发展的过程,理解技术革新的意义。 2、认识、了解常见的木工工具,学习、掌握一些简单的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 3、学会基本的木料截取与连接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 教师:木工工具若干,有关木工技术的录像,图片或资料。 学生:小钢锯、钉锤、起子、钢笔、直尺、大头针、乳胶、砂纸、木边料等,有关木工技术的信息资料。 三、活动过程 1、出示、交流活动前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到的一些关于木工技术的资料。 如:鲁班的故事。 教师介绍一些木工工具的使用与注意点。 小钢锯的调整使用。 钉锤的使用。 起子的使用。 2、介绍木材的特点和用途。 楠

2、木泡桐水曲柳水杉香樟。 3、解读、明确更各种劳动工具的操作规则与使用注意点,练习使用各种劳动工具。 注意点介绍: 工具使用。 纪律。 工具摆放。 空间。 4、组织学生进行对边角料的截取和连接。 学生操作。 教师从旁指导。 小学劳动课教案篇2 一、主题活动背景 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推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进行,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成果,促进地方教材的进一步开发和建设,并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逐步地探索研究总结反馈整理逐步调整教学活动环节,完善教学活动过程,最终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落到实处。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对我们这些农村一线教师来说,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首先

3、要明白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点,增近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二、主题活动内容 当前,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新时期崭新的任务面前,21世纪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和职业技能的优秀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大改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学校一项开发研究的一门校本课程,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占椐着

4、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科学家、生物学家们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过去从手的延伸到脑的扩张,今天人们用脑用双手创造了原始社会无法比的成就。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科学种植,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和特点,提高他们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对提高小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作用是其他学科、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具有实践性。从心理、生理的发展规律来看,具有独特的创造意识。因为通过学习基础知识,认识自然并进一步改造自然。 学生从小能在自己不断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亲近自然,与大自然接触,与大地接触,逐步了解植物生长

5、的特点,懂得科学种地给人们到来的益处。懂得只有通过自己双手创造出来的东西更有意义和价值。 三、主要活动内容 教师组织学生在校园内的花池和试验田里种花、种草、种白菜、韭菜、栽葱、种树等。在不同的时间及时对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 四、活动年级 _小学五年级。 五、活动目标 1、使学生知道我们国家是个农业大国,当农民也要做一个有头脑,懂科学会种地,种好地的农民。 2、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小参加劳动实践,掌握劳动技能和科学的种植方法,做个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小农民 3、通过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进一步亲近自然,与大自然接触,与大地接触,种植各种植物,逐步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和特点。

6、 4、使学生懂得科学种田能给农民带来很多好处,提高生活质量。 5、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提高科学种地的意识。 6、使学生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东西更有意义和价值,懂得劳动最光荣。 7、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做好不同季节植物生长过程的记录。 8、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利用科学知识科学地指导种田。 六、活动重点 通过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进一步亲近自然,与大自然接触,与大地接触,逐步了解植物生长的特点;掌握劳动技能和科学的种植方法,做个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小农民;懂得科学种田能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七、活动难点 培养

7、学生从小热爱劳动,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东西更有意义和价值;懂得劳动最光荣。 八、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照相机,学生准备铁锹、钉耙、锄头、铲子、各种植物的种子、须根花、草、记录本等。(记录本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 2、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课前动员,使学生积极参加劳动实践,做好笔记了解植物不同季节的生长、发育过程。 九、活动时间安排 每星期四下午综合实践活动课,记录的时间要求可以采取不定时记录。因为,植物生长的环境(地方)不同,生长的速度也不同,还受施肥、浇水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十、活动用具和场地安排 活动用具包括照相机进行拍照,电脑进行收集相关数据,长皮尺和钢卷尺在学校进行实地测量,笔记

8、本进行真实数据的记录和计算等。 场地安排包括学校教室、各功能室、灶房、走廊、围墙等。 十一、活动的不同阶段 1、准备阶段; 2、实施阶段; 3、总结与交流阶段; 4、展示学生记录的植物生长过程和学生的劳动成果阶段。 十二、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不同阶段 (一)准备阶段: 1、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前动员。(学校为了使同学们从小懂得科学种植,给同学们提供一片实验田和花池,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种上自己喜欢的花、草、蔬菜、粮食作物、树木等。既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参加了劳动实践活动,在劳动中掌握科学种植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又能美化学校的环境。 2、通过课前动员激发学生的种植兴趣。 (二)实施阶段: 1、教师带领学

9、生平地,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自己喜欢植物的种子和实验地。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分组、选负责的组长。 (1)按组分配任务。第一组,种玉米;第二组,种金娃娃萱草;第三组,种韭菜、葱;(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要详细、全面)。 (2)安排小组人员开始观察、记录、并在不同的阶段拔草、浇水、施肥各负其责; (3)教师对学生要进行不定期观察记录的检查和指导。 (4)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的总结与交流科学种植的小窍门。 (5)教师要为学生及时提供农用肥料、浇水用的工具等,为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提供及时的服务。请学生及时汇报自己负责种的花、草、蔬菜、玉米等的长势情况,对植物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护理工作。如,除草

10、、浇水、施肥等。 十三、具体的指导内容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为学生提供科学种植的书面材料进行讲解,并在实践中进行科学的指导。 2、电脑查找科学种植技术的方法,要与北方地区气候差异区别对待,多请老农进行指导,正确处理种植方面出现的有关问题。 十四、选择实践方式 教师指导,父母点拔与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 十五、确定成果展示 到了秋天,教师请学生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和小档案一起展示给大家,让大家和我们一起感受丰收的欢乐,感受到自己劳动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 十六、具体内容的指导 1、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选择种植的植物。 2、对学生的观察记录进行跟踪指导。 3、请学生把自己小组的小档案与其他小

11、组记录的小档案经常拿出来相互进行交流,丰富自己的种植经验。 4、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让学生把自己种的植物种子收集起来,蓄根花的根用箱子保存起来,为明年的再次下种做好充分的准备。 十七、活动组织后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开发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活实践性。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开展各项活动,这也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个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提供了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通过亲自体验,进行劳动、学习、积累丰富的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

12、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的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小学劳动课教案篇3 一、指导思想 劳动是生活的基础,是幸福的源泉,也是每个人走向成功和辉煌的惟一途径。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我校少先队通过开展以“红领巾爱劳动”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学校、家庭、社区三个层面参与不同类型的劳动,培养少先队员积极劳动的热情,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并能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活动主题 红领巾爱劳动。 三、活动时间 20_年_月_日10_年_月_日。 四、活动范围 五年级全体学生。 五、活动内容 1、

13、了解2个全国劳模的名字和他们的事迹; 2、清理自己的“小天地”(铺床、叠被子、整理书桌、打扫自己的房间等); 3、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洗菜、淘米、洗碗、扫地、拖地等; 4、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小区清理花坛内、广场等处的垃圾; 5、在父母的协助下,会蒸米饭,学会做一道菜等。 六、成果展示 将劳动成果拍成照片,并和父母一起将反馈表填充完毕,以班级为单位将成果于5月3日之前上交学生处进行评比存档。 小学劳动课教案篇4 一、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小网袋成品,编织示意图或投影片,广口玻璃瓶、罐或大词典、厚书等便于固定袋口绳的教具。 2、学生准备:编网袋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二、教学重、难点 绳与绳之间的打结。 三、教学过程 (一)展示提问,导入课题。 1、展示小网袋作品。 2、提问:网袋有什么用处?它啊是如何编织成功的?(引入绳结编织法) 3、编网袋需要哪些材料、工具?(检查材料、工具的准备) (二)演示讲解,动手操作。 1、学生自学图示,了解编织过程,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 2、借助投影或实物演示一步步讨论,明确编织过程: 固定袋口绳(可拉直粘贴在课桌边)。 对折线绳骑搭在袋口绳上(排列要整齐) 打第一排结(各绳结要与袋口绳等距离。如没把握,可先做上记号,再打结)。 大第二排结:在记号处从相邻的两个结中各取一根绳合并在一起打结。 将袋口绳环系在广口瓶、罐的沿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