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模拟题05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358799277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模拟题05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模拟题05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模拟题05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模拟题05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模拟题05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模拟题0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模拟题05(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4分)(共4题;共24分)1.诗文填空。 (1)深林人不知, _。 (2)马上相逢无纸笔, _。 (3)_,百般红紫斗芳菲。 (4)双兔傍地走, _。 (5)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而引发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 _。 (6)木兰诗中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画线字注音。 (1)夏天是一个燃烧的季节。狗吐着舌头,蝉_(fn zo)地鸣叫,柏油马路被晒得软软的,鱼浮出水面来换气。 (2)他们在台上一唱一和,配合得十分_(m q),博得观众阵阵掌声。 (3)窗外是亘古 _不变的苍茫夜色,灯火明亮的

2、大桥有川流不息的车辆,这座城市看上去永远没有悲伤。 (4)聪明的人时常清除内心的污秽 _,就如同工匠清理银矿中的杂质。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B.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C.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D.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

3、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4.综合性学习。 爱国主义是。种崇高而神圣的情感,为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一系列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1)开展“爱国事迹颂扬会“时,某同学搜集到了以下材料,请你用一句概括其主要内容。 2016年3月24日上午11点,一名穿着老军装的老人,骑着摩托车车出现在湘潭东方红广场,引来不少市民侧目。摩托车上插着几面红旗,老人李天银一身红军战士的装扮,面庞黢黑、清瘦,头发一尺多长。因为热爱祖国,两年半前,他骑着一辆摩托车踏上了红色宣传之旅,一路上风餐露宿,靠路人接济走完了全国大部分城部市。(2)举行“爱国主义朗诵

4、会”时,一位同学刚朗诵完黄河颂,另一位同学接着要朗诵老山界。如果你是主持人,请拟写一段串词。 二、阅读与鉴赏(46分)(共4题;共46分)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节选)(1)句照应木兰诗前文的“ _,_;句可用后面的“ _,_”来概括。 (2)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时,诗中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表现了木兰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木兰替父从军表现

5、了( ) A.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B.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C.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D.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6.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颌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平?”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念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道之。【乙】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子百步

6、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过曰:“善射,可教射也矣。”养由某回:以毕日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 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气力倦,弓 拨矢钩,一发不中,前功尽矣。“【注释】养由基:人名,楚将,善射,支左屈有:伸直左臂持弓。弯曲右臂引弓持箭,是一种正确的射箭法。少焉:一会儿。弓拨矢钩:弓拉不开,箭歪斜。拨:不正。钩;弯曲。(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尝射于家圃_ 释担而立_尔安敢轻吾射_ 笑而遣之_子乃曰可教射_(2)下列各组画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钱覆其口 以我酌油知之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百发百中C.睨之久而不去

7、 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D.公亦以此自矜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人皆日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4)这两则短文中养由基与陈康肃公有什么相同之处? (5)这两则短文分别讲了什么道理? 7.名著阅读 (1)小说骆驼祥子中祥子三次买车的结果是: 第一次_;第二次_;第三次 _。(2)有人说:假如曹先生能及时回京,虎妞不死,小福子不死,祥子就不会走向堕落。你同意吗?请结合小说谈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8.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于先生 于先生的眼睛很亮,但他喜欢眯着。于先生给我们上课时,曾对他的眯眼习惯做过解释。于先生从前是公

8、社的公安员,公安员要经常“凝视”生活,他就顺理成章地养成了这个不好也不坏的习惯。“写文章也是这样,要凝视生活!”于先生凝视着我们,开始了他的作文课。 于先生是我初中时候的语文老师。于先生教我们写作,常常要我们在文章的末段用抒情手法。“啊”于先生把头往后一仰,胸脯挺起,两臂像扇子一样张开却又停住了,然后改变一个姿势,俯身在讲台上,竖了一根手指(往往是右手的食指,因为用红笔批作文,他的食指往往是红的)在嘴前,于先生悄声道:“抒情,是的抒情是味精,要使文章有韵味,一定要抒情。”于先生教我们写作,他自己也写,于先生的文章发表得很多。于先生一发表文章,总要拿到班上读给我们听。于先生要读自己的文章,神色有

9、点诡秘,又有点羞涩。于先生的稿费领到不少,我听我们班一位姓黄的同学说(黄同学是教工子弟,家住于先生隔壁),于先生一领稿费,就要他老婆炒个鸡蛋给他补脑子。所以每次于先生一掏他的上衣口袋找稿子,我心里就想,今晚于先生肯定又有炒鸡蛋吃了。于先生读他自己的文章时,我们静悄悄的,但快到末段时,全班同学都会不约而同地把头往后一仰,就像一片稻穗被风吹了一下 , 齐声发出了一声“啊”。为什么知道于先生要念末段了呢?因为于先生在念末段前,总会稍稍停顿一下,清一清嗓子再念。后来我们和于先生之间渐渐有了默契,于先生读末段前的那十几秒时间,于先生用来清嗓子,而我们则用来酝酿发“啊”声的情绪。“啊”我们喊一声,于先生笑

10、了起来。 于先生教作文教出了名气,十年前,于先生的一批弟子曾经获得了华东六省一市及县、校、年段等各种各样的学生作文竞赛奖。于先生把我们从初一带到初三,我们班学习园地里,总是贴满了作文奖状和一页页在风中哗哗作响的范文。于先生的弟子可以冠“于家军”的美名。我虽不是“于家军”中的人,但我当年是真心为“于家军”感到骄傲的。于先生也曾表扬过我的作文。我记得是一篇学校的一天,开头我这样写景:“校园操场边有一排合欢树,它们大概是因为合欢,才紧紧地长在一起吧?”于先生在这句话下面给打了一条醒目的波浪线,还把文章拿到班上读给大家听。于先生的红色波浪线太迷人了,后来我当了语文老师,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我最爱用又最

11、吝啬用的评点符号,也就是这种红色波浪线。 于先生的弟子中最出色的应该算那位姓赵的女生,她是我们那一代少年中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于先生还宠爱过一位姓潘的山区孩子,潘同学性格内向,喜欢玩手指,常常十指叉在一起捏得满手嘎吱嘎吱响。赵同学后来考上了复旦大学,潘同学后来好像落第,此后杳无音讯。我不知道当年于先生的作文弟子们,是否还记得于先生那时的眯眼动作,感叹词“啊”,以及那些激动人心的红色波浪线。 至于于先生,我是前日刚刚遇上的。人胖了些,穿一套漂亮的西装,还是喜欢凝视人,而且让我快乐的,是他还记得我。我问于先生的近况,他告诉我,在台湾街买了店面,做水暖设备的生意。我替于先生高兴。于先生有了钱,这是好事

12、。【注】公社的公安员:公安员负责公社的治安和调解工作。(1)第段“写文章也是这样,要凝视生活!”一句中“凝视”可用_这一词语来替代。 (2)第段画线句运用了_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 _。 (3)如何理解第段的画线句“我最爱用又最吝啬用的评点符号,也就是这种红色波浪线”? (4)于先生留给作者印象最深的三个习惯是什么? (5)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着重描写了于先生独具特色的教学,引起作者对于先生的好感,体现他对先生的喜爱之情。B.第节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于先生上课充满热情。C.第节介绍于先生两个学生的不同人生结局,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作者对潘同学最终落第的无限伤感。D.

13、文章语言在自然质朴中不乏轻松幽默,很好地刻画了于先生的性格特点,读来令人回味无穷。(6)于先生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三、写作(50分)(共1题;共50分)9.请以“难忘那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请你从“期盼“慈爱“坚毅“失望”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4分)1.(1)明月来相照(2)凭君传语报平安(3)草树知春不久归(4)安能辨我是雄雌(5)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1)烦躁(2)默契(3)gn g

14、(4)w hu 3. C 4.(1)老人为传播爱国思想,骑摩托踏上红色宣传之路。(2)一曲黄河颂写尽了诗人对黄河的挚爱之情,接下来要朗诵的老山界则是闪耀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名篇,让我们跟随陆定一的脚步,重走长征路,感受革命先辈的情怀。 二、阅读与鉴赏(46分)5.(1)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2)写征途,渲染悲凉气氛,借以烘托木兰思念亲人的感情;写战地生活,渲染紧张森严的气氛,借以烘托木兰的豪情壮志。(3)A 6. (1)曾经;放下;怎么;打发;竟然(2)B(3)慢慢的用勺舀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中穿过去,而钱一点儿也没有沾湿。 别人都说我射得好,你竟说可以教我射箭,你为什么不来替我射那柳叶呢?(4)养由基与陈康肃公的箭术都很高超,但两人也都很骄傲自满。(5)甲文:阐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应该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不可自傲。 乙文:适可而止,取得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