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读懂“我”要“好好儿活”-任务单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58798178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读懂“我”要“好好儿活”-任务单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2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读懂“我”要“好好儿活”-任务单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2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读懂“我”要“好好儿活”-任务单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2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读懂“我”要“好好儿活”-任务单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2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读懂“我”要“好好儿活”-任务单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2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读懂“我”要“好好儿活”-任务单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读懂“我”要“好好儿活”-任务单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2 第5课秋天的怀念 学习任务单 核心任务:读懂“我”要“好好儿活”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深沉含蓄的抒情特点,深入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2.学习朗读,把握本文感情基调的变化,注意语气、节奏。3.理解本文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母爱和生命。学习资源秋天的怀念、学习任务单、朗读视频学习任务任务一:回顾预习,进入情境听完这首懂你,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秋天硕果累累、大地丰收,是多么美好的季节。然而在作家史铁生的心里,秋天却弥漫着无限的伤感,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家史铁生一起,走进秋天的故事秋天的怀念。首先,让我们回顾预习情况,巩固本课读写知识,做好细读准备。1. 读读写

2、写瘫痪( ) 暴怒( ) 沉寂( )侍弄( ) 捶打( ) 憔悴( )央求( ) 絮叨( ) 诀别( )淡雅 高洁 烂漫( )翻来覆去( ) 喜出望外( )砸碎( ) 仿膳( ) 整宿( )易错点:喜出望外,“望外”意为希望或意料之外,不要写成“忘记”的“忘”。2. 多音字吐 ( )呕吐 ( )谈吐弄 ( )侍弄 ( )弄堂串句记忆法她坐在宿(s)舍的窗前,整宿(xi)整宿地寻找着天上的二十八星宿(xi)。记少余多法现代汉语中,“扁”只在“扁舟”一词中读“pin”,其他情况都读“bin”。3.形近字悴( )憔悴 粹( )精粹絮( )絮叨 紊( )有条不紊覆( )翻来覆去 履( )西装革履形旁辨

3、字法用手(扌)捶(chu)腿才舒服,铁(钅)锤(chu)打铁才过硬。4. 重点词义暴怒:极端愤怒。翻来覆去:来回翻身。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絮絮叨叨:形容说话烦琐啰唆。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淡雅:素净雅致,素淡典雅。5.作家作品。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1967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 年去延安插队。1972 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9 年开始创作,其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属于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6观看课件视频,了解写作

4、背景。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史铁生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整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他发现母亲病情很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秋天的怀念中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来表达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7.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他双腿瘫痪,常年患病,一边和病魔抗争,一边用笔来书写对人生、生命的思考,活出了不一般的生命姿态。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交流

5、阅读感受。任务二: 品析“我”要“好好儿活”文中多次出现“好好儿活”,你觉得史铁生有没有“好好儿活”?很显然,史铁生一开始没有“好好儿活”,后来才做到了“好好儿活”。你能找出相关语句印证吗?活动要求:明确观点,并找出相关语句印证。一人汇报。小组讨论,进行朗读设计,说明设计理由。一人汇报。小组合作朗读展示。组内一位成员从重音、停连、语速、语调等角度点评本组朗读。朗读设计指导:总体来讲,是要读出“我”的“暴怒无常”和母亲的“小心翼翼”。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设计理由。关于“我”的部分:“望着望着”“听着听着”这些词语时需要读得_一点,_一点,表示时间的_,为下面“我”“暴怒无常”的行为蓄势。“突然”

6、“猛地”“狠命地”稍_读,这样更能体现“我”的“暴怒无常”。“不,我不去!”这里需要_读,语速_,语调_。关于母亲的部分:“悄悄地”“偷偷地”“红红的”这些词语需要读得_一点、_一点,以显示母亲的小心翼翼。“总是”需要读_音,音_。“在一块儿”后面的停顿时间_一点,以表示母亲对儿子的安慰。两个“好好活儿”更是母亲对儿子的理解、鼓励与期待,两个都要稍微读_一点、_一点,而且声音要越来越_,以体现母亲的隐忍与克制,同时也体现母亲对儿子的深沉的爱。任务三: 品析母亲的“好好儿活”1.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第1段和第3段,其他同学圈画出描述母亲为了让史铁生“好好儿活”而做的努力的语句。挑选最能触动自己的一

7、句话或几个词,结合语句说说触动自己内心的原因。2. 比较赏析表达效果的不同之处。“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第1段)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第3段)朗读以上两个句子,试着找出两句话的异同,并说说表达效果有何不同。3. 课文一共写到三次看花,在文中勾画相关句子,摘录原文完成表格。次数母亲/妹妹“我”第一次“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不,我不去!”第二次第三次4. 根据上面的表格,讨论: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叙述的?完成下面的图示。明线:_暗线:“我”的_强烈反对_自暴自弃_爱任务四:读写

8、迁移1细节描写(1)知识解说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某个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为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与塑造人物形象服务。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的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的身份、处境等。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常见的种类:场景细节描写 服饰细节描写 语言细节描写 动作细节描写 心理细节描写 神态细节描写 (2)考查形式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请举例分析。选文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请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3)思路点拨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现

9、了人物(精神/品质/心理等),表达了作者(情感)。例句: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赏析:通过说话用词方面的敏感,表现了母亲的细心。“悄悄地”,再次强调了母亲的小心翼翼。这些都体现了母亲对“我”深沉的爱。(4)练习:课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为什么?可以参考上例,自己再找一些,做出赏析。2. 模仿秋天的怀念第 1 段写生气(1)原文再现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开门见山)。望着望着(叠词)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动作描写);听着听着(叠词)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动作描写)。母亲就悄悄地(

10、叠词)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叠词)听着我的动静(动作描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叠词)进来,眼边儿红红的(叠词),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语言描写。)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 (语言描写。)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动作描写),喊着, “我可活什么劲儿!” (语言描写)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 (动作描写) ,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语言描写。)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叠词)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2)学习

11、元素解析A细节描写(见前)。B叠词的表达效果:一是形象性,文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二是确切性,叠字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三是音乐性,叠字可使诗的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3)评价量表序号写作支架赋分自评同伴评教师评总分1运用开门见山方式开头25分2运用叠词进行细腻的描写25分3运用动作细节描写写出人物的急躁性格25分4运用语言细节描写写出人物的急躁性格25分评价说明:习作中使用了该支架记“”,没有使用记“”。(4)示例今天跳舞回来时,我一身怒火。冲进家门,把鞋一踢,把书包一扔,用力地坐在沙发上,嘴里不停地喘着粗气,睁大眼睛直直地盯着电视发懵。外婆被我的这个样子吓到了,便轻轻地问我:“今天跳舞累着了?”“累!累死了了!”我用极其大的声音回答道。外婆听了,赶紧蹲下身来,用手轻轻地捶打在我的腿上。我看着外婆,瞬间眼泪涌了出来。只见外婆又喃喃道:“看来是真累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