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云南省景洪市初中物理八年级期末提升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

上传人:科*** 文档编号:358778540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景洪市初中物理八年级期末提升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景洪市初中物理八年级期末提升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景洪市初中物理八年级期末提升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景洪市初中物理八年级期末提升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景洪市初中物理八年级期末提升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景洪市初中物理八年级期末提升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云南省景洪市初中物理八年级期末提升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 下列物理量估测正确的是()A教

2、室门的高度约为1.7mB中学生50m跑的速度约为2.5m/sC今天教室的气温约为32D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2、 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喝饮料时常常向饮料中加冰块是利用冰熔化吸热来降温的B发烧时常常用湿毛巾敷额头是利用水蒸发吸热来降温的C人工降雨时向高空播撒干冰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来降温的D将热牛奶放在冷水中冷却主要是利用水蒸发吸热来降温的3、 “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吸热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吸热C“凝重的霜”是熔化现象,

3、吸热D“轻柔的雪”是凝华现象,放热4、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部分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如表1,若一束光从水中射入空气,入射角为,则折射角最接近选项中的()表1入射角折射角ABCD5、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B市区内要求汽车“禁止鸣笛”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D医生利用听诊器查找病因,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6、 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分辨人B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比水中传播快D上课时,听到窗外

4、嘈杂的噪声后关上窗户,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7、 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云缝中射出道道霞光,让我们的世界拥有了无穷奥妙。下列对光的世界的探究中,结论正确的是()A甲图为疫情期间小区安装的人脸识别系统,此系统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B乙图央视春晚节目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临水起舞画面中,舞者在舞台上的“倒影”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C丙图光源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此时飞来一只小虫落在凸透镜上,则光屏上光源的像不完整D丁图小薇按照图示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清晰的像变模糊,只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时,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近视眼镜8、 沙画是将沙子洒在平板灯台上做出各种造

5、型的艺术。灯台下方射出的光受到沙子的阻挡后,呈现出各种画面,如图所示为中学生所做的抗疫沙画。下列成语中描述的现象成因与沙画的光学原理相同的是()A镜花水月B五光十色C海市蜃楼D井底之蛙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医学上用的“B 超”,是依靠次声波能成像的原理制成的B牛顿最早通过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C小孔成像一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红光照射到绿叶上,叶子呈现黄色10、 关于光的知识,下列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会改变B月地之间的距离是1光年C发生漫反射时,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光的传播速度是3105米/秒11、 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面镜

6、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B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C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将远离玻璃板D物体越大,所成的像越大12、 如图所示的图像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A与BBA与DCC与DDB与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3、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第24s后以甲为参照物,乙是_(选填“运动”或“静止”)。在419s,甲和乙的平均速度_(选填“v甲v乙”、“v甲v乙”或“v甲=v乙”)。14、 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这种物质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_,在

7、第6min该物质处于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15、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的 _(填物态变化名称) _热,以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清晨禾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16、 音调表示声音的 _。“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 _;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 _(后两空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7、 他曾致力于颜色现象和光本性的研究。1666年,他用三棱镜研究日光,得出白光是由不同颜色(即不同波长)的光混合而成的,这一重要发现成

8、为光谱分析的基础,揭示了光的颜色之谜,他就是英国物理学家_,他的这一发现被称为光的_现象。18、 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判断:_是入射光线,玻璃在_(选填“CG面的左方”“CG面的右方”“AE面的上方”或“AE面的下方”)19、 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一位同学很粗心地仅画了三条光线,没有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如图所示。其中反射角大小为 _ ;玻璃在 _ (选填“AB左侧”“AB右侧”或“CD上方”)。20、 2021年6月27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晚会在合肥大剧院上演,为了晚会顺利进行学校舞蹈社团的同学们正在紧张地进行练

9、习,当同学们垂直走向舞蹈室内竖立的平面镜时,所成的像将_(填“向平面镜靠近”或“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将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作图题21、 如图,AB,CD是由发光点S发出并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和它在平面镜中的像S。22、 如图,一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OA射向凸透镜。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平面镜的光线和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四、实验题23、 如图所示的刻度尺,分度值是_,物体A的长度_ cm。24、 小林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实验中小林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的目的是便于 _;(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

10、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此时人在玻璃板 _(选填“前”或“后”)观察蜡烛A的像,不断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并在纸上记录下物与像的位置A、A;(3)在蜡烛B处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没有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_(选填“实”或“虚”)像;(4)改变镜前蜡烛A的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分别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这样反复实验的目的是 _(选填“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5)用笔连接AA、BB、CC,发现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 _,且测得像到镜面的距离 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6)小林想进一步探究像与物的对称

11、关系,他应该选取图丙中序号为 _形状的物体进行实验。25、 (1)在“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实验中,请思考并完成以下几个问题:水和食用油的质量应该保持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如何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同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得出了两个方案;让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然后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让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比较它们_。结论:通过实验发现,_(选填“水”或“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更强。(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酒精的热值。加热前酒精灯的质量为,加热一段时间后变为;烧杯中水的质量为,水的初温、末温,水的比热容用表示,用上述符号表达该同学测酒精热值的计算式:_;该同学测算

12、发现,测量值比课本中的“标准值”小很多,请你写出一条产生该误差的原因:_。26、 小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步骤如下:将质量为m的小球从光滑斜面上的A处由静止释放,滚下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将质量为m的小球从光滑斜面上的B处由静止释放,滚下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将质量为2m的小球从光滑斜面上的B处由静止释放,滚下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丙所示。根据上述三次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小球在光滑斜面上从B处滚到底端

13、的过程中,小球的_能转化为动能,小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观察比较_反映出来的,这里用到了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_方法(选填“直接测量”“放大”或“转换”)。(2)为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应选用_两个图来分析,你判断的理由是_。(3)分析甲、乙两图,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在物体的质量相同时,_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因此,在交通运输中要防止_(选填“超速”“超高”或“超载”)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五、计算题27、 如图所示,搬运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540N的物体,以0.2m/s的速度匀速上升了10s,搬运工人所用的拉力为200N。(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的摩擦)求:(1)物体上升的高度;(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3)动滑轮的重力。28、 如图甲,将一重8N的物体A放在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物体A漂浮于水面,浸入水中的体积占总体积的。如果将一小球B用体积和重力不计的细线系于A下方后,再轻轻放入该杯水中,静止时A上表面与水面恰好相平,如图乙。已知B=1.8103kg/m3,g取10N/kg。求:(1)图甲中物体A受到的浮力;(2)物体A的密度;(3)小球B的体积。 参考答案与解析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