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陈薇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5篇)

上传人:1520****426 文档编号:358583536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学第一课陈薇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开学第一课陈薇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开学第一课陈薇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开学第一课陈薇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开学第一课陈薇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学第一课陈薇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学第一课陈薇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5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学第一课陈薇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5篇)开学第一课陈薇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篇1 陈薇 “除了热爱,还有身为军人的使命和责任”!病毒是公共健康的最大杀手,是国家安全的隐形威胁。凭着职业敏感和军人使命,陈薇将抗病毒药物作为主攻方向。陈薇率领团队历时10余年,成功研制首个纳入国家战略储备的重组疫苗。这一科研成果,奠定了陈薇团队在该领域的领军地位。 工作热爱、担当责任 面对实验室里十年如一日的寂寞艰辛,陈薇说:“除了热爱,还有身为军人的使命和责任。”身为军人,必须随时准备战斗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凭着敏锐的科研直觉,陈薇预判自己正在研究的干扰素,对SARS冠状病毒有抑制作用。疫情防控十万火急

2、。为了尽快验证这一判断,她率领课题组冒着生命危险,连夜进入生物安全三级负压实验室,与当时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病毒零距离接触。身着厚重的防护服、每次持续工作八到九个小时,其间不吃不喝,甚至不去上卫生间。实验关键阶段,整个课题组连续奋战,在最短时间内验证了干扰素的有效性。历史不会忘记陈薇团队的付出:1.4万名预防性使用“重组人干扰素”喷鼻剂的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 “作为军队科技工作者,更要善于下先手棋、打主动仗” 危急时刻见行动,防疫战场显担当。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陈薇再次临危受命,担任国家抗震救灾专家委员会卫生防疫组组长。她冒着余震的危险率队在废墟上打响了一次又一次战“疫”。“给任务

3、就是给信任。”在陈薇看来,身为军人,就必须随时准备应对下一场战斗;作为军队科技工作者,更要善于在科研领域下先手棋、打主动仗。 穿上这身军装,一切都是应该做的 “别人因为埃博拉走了,中国人却因为埃博拉来了。”在非洲的许多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这里的人一提到中国,都会流露出发自内心的敬佩和感激。 埃博拉疫苗为了研发重组埃博拉疫苗,陈薇先后4次带领团队去非洲,与埃博拉患者零距离接触,开展临床试验。曾经有人问陈薇:“去疫区那么危险的地方,有没有想过万一回不来怎么办?”陈薇的回答是:“穿上这身军装,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在这场不分国界的战斗中,陈薇带领团队凭借着中国军人的血性和智慧,研发出世界首个20

4、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世界为之瞩目,国人为之振奋。临床试验结果,在全球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2017年,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研发的疫苗成为全球首个获批新药的埃博拉疫苗。大爱担当在塞拉利昂开展临床试验的间隙,陈薇和团队访问了一家孤儿院,这里收留了49名被埃博拉病毒夺去双亲的孤儿。“我也是一位母亲,被可爱的孩子们簇拥着,注视着一双双渴望关注和爱护的大眼睛,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真希望不再有孩子因为埃博拉而成为孤儿。”这句话的背后,饱含着中国军人对非洲人民的真情厚谊,彰显了中国军人的大爱担当。 成功的人目标不变,方法在变 荣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求是杰出青年奖”“何

5、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当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先后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两次陈薇赢得了诸多荣誉,但她始终把荣誉的取得归功于团队。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离不开强有力的创新团队和平台。伴随军事科研机构的调整改革,陈薇瞄准生物安全领域学科交叉的特点,积极引入自动化、信息安全、工程力学等专业人才,搭建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梯队。“科研创新永远在路上。”这是陈薇经常说的一句话。在这条路上,她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未来还有无数个难关,等待着她和她的团队去创造。有人问陈薇成功的诀窍,陈薇说:“成功的人,往往是目标不变,方法在变;而目标在变,方法不变的人容易受挫折。如

6、果一个人20多年坚持一个研究方向,专注做一件事,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换了谁都一样会成功。” 带着家人的支持,选择逆行 多年来,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给了陈薇心无旁骛做科研的支持和力量。前往非洲之前的实验攻关阶段,废寝忘食的她让丈夫心疼。多年来他也早已习惯了在能看见她的地方,默默地守候与等待。“在工作中淡化你的性别,在生活中突出你的性别,睿智与亲和并存,执着与从容合一,出色工作,享受生活。”这是陈薇对幸福女人的定义。 每年春节,陈薇和丈夫都穿梭于她的老家浙江和她爱人的老家山东之间,带着浓浓的亲情开始新的一年。然而,2020年的春节,他们以别样的方式开启了新的一年。在自然的顺时针转动中,陈薇选择了

7、逆行。她是女儿、妻子和母亲,而此时,她是专业的院士、勇猛的战士,是有担当的共和国少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正在进行。或许,陈薇和她的研究团队还将经历许多个不眠之夜。让我们默默地祝福与祈祷,愿勇士早日平安归来! 开学第一课陈薇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篇2 3月16日,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 据陈薇院士介绍,按照国际的规范,国内的法规,疫苗已经做了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可大规模生产的前期准备工作。 看到这个消息的瞬间,先是百感交集,而后欣喜若狂。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谢陈院士,感谢所有坚持奋战在一线的勇士们。 一场席卷全球的灾难,让许多低调做

8、研究的幕后英雄们,重新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高龄仍旧上战场的前辈,为保护人民贡献最大的能量,勇敢前进的后辈,也丝毫没有要退缩的坚定。 而陈薇院士,便是这群勇士中的一名猛将。 54岁的陈薇院士,是阻击非典、抗击埃博拉病毒的英雄级人物。 还记得吴京那部让人热血沸腾的战狼2吗? 电影中,医生Dr.Chen保护曼拉病毒“活体疫苗”的情节,其实就是向我们的陈博士致敬。 电影里让人闻之色变的“拉曼拉”病毒,原型就是西非的“埃博拉”病毒。 而陈博士,便是被称为“埃博拉终结者”的陈薇院士。 武汉疫情爆发后,陈院士再次临危受命,冲上前线。 初到武汉,她便带领团队研发检测试剂盒,加快肺炎的确诊速度。 苦战一个多月后

9、,又带来了新冠状病毒疫苗的捷报,给了全国人民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20多年来,陈院士一直走在与病毒“抗战”的第一线。 为国为民,不计个人的安危与生死。 她的人生是传奇的,她是值得我们所有人追随的偶像,通过她的人生故事,可以引领我们的下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价值观。 她的精彩故事,值得所有家长和孩子细细品读。 坚定自己的选择 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 陈薇读研究生的时候,学的是化学工程系,当时是个特别热门的专业。 那时候,她的同学们都把出国留学或者进入一个大公司当成是首要选择,陈薇也想着走这条路,甚至已经选择好了一家特别著名的生物公司。 但人算不如天算,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陈薇知道了军事医学科学院这

10、样一个特殊的单位。 那是一个周恩来总理亲自签署命令成立的单位,担负着国家防御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特殊使命。 心中怀着一腔热血的陈薇,立即产生了参军的强烈愿望。 然而,她的这一想法却遭到了来自家人和好友的反对,大家都认为,入伍就是埋没了自己。 但陈薇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所以,她还是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部队中。 从那时候起,她便开启了携笔从戎的军旅生涯。 陈薇一直都明白,正确选择的重要性。 她选择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炙热,并且坚定地走了下去。 每个人在生活中会碰到很多选择,而每一次选择的累积构成了自己的人生。 一个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得到任何东西都不会觉得幸福。 面临选择的时候,犹豫不

11、决,甚至害怕自己的选择会带来不良后果,干脆不做选择。 这会让人变得畏首畏尾,不能及时把握机会,难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做什么事都瞻前顾后,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人生大事,无时无刻都在面临困扰。 所以,我们要从点点滴滴言传身教中去引导孩子学会选择,把选择权还给他们。 在孩子不断选择的过程中,慢慢会学到一个很重要的事实: 人生是要自己选择的,自己负责的。 坚持下去事情就会迎刃而解 陈薇本身是个特别活跃的人,喜欢文字,当过副主编。 也热爱跳舞,周末的舞会几乎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还特别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是学校咖啡厅的首批服务员。 在别人眼中,陈薇根本不大可能参加纯粹的科研工作。 可命运使然,她最终选择了

12、去军事医学科学院。 她所在的单位,在偏远荒凉的丰台镇,部队生活很单调,也很清苦。 和陈薇一起入伍的同学,很快便陆陆续续地离开了。 只有她,淡然处之,默默坚持。 在知道自己的师弟收入差距已是自己的百倍以上时,她也没有动摇过离开的心,而是继续默默低头搞研究。 几年后,她跨学科考取了微生物学的博士研究生,学习基因工程,成为了一名医学博士。 当年正逢人才青黄不接之际,陈薇被委以重任,开始研究重大的科研任务。 很多人都问过陈薇,出成果的诀窍是什么。 她的回答很简单: 成功的人,往往是目标不变,方法在变; 而目标在变,方法不变的人容易受挫折。 如果一个人20多年坚持一个研究方向,专注做一件事,只要方向正确

13、,方法得当,换了谁都一样会成功。 很多人往往缺乏的是毅力和坚持到最后的勇气,人生中许多事情的成功,从来都没有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坚持和努力才能获得。 成功需要厚积薄发,需要坚持等到临界点的爆发。 每一个梦想的实现,背后都有日复一日的坚持和超常的努力。 所以,一定要告诉我们的孩子,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我们可以自由选择。 但无论选择了那一条,都不要轻言放弃。 只有日积月累的辛苦浇灌,那些令你心动的人和事,那些新鲜靓丽的风景,才不会与你擦肩而过。 不骄不躁 才是行走人生的态度 2003年,非典蔓延。 陈薇的团队率先推出了预防SARS的新药,当时的领导亲自去到他们的实验室,给予高度的评价。 “为党分忧,

14、为民解难,拼搏奉献” 那一年,陈薇获得了“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的称号,各种先进人物的荣誉纷至沓来,主流媒体争相采访。 长时间呆在实验室研究的她,一下子就走到了台前,出现在众人眼前,头顶的光环也越来越闪耀。 这些高度的评价并没有让陈薇迷失自己,用她的话说就是“心态没有多大的改变”。 在陈薇看来,自己只是一个领奖的代表而已。 因为受到老一辈科学家的影响,她对名利的淡泊,已经成为了一种人生习惯,在她看来,继续搞自己的研究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记得以前看过一句话: 浮上去很容易,但要真正沉下来却很难。 深以为然。 那些真正厉害的人,从来不会把“厉害”两个字挂在嘴上,那些安静沉稳、默默努力的人,才是真正有实

15、力的人。 人的一生,难免有浮沉,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倒。 一浮一沉,对我们来说或许正是一种磨练。 因此,浮在上面时,千万不能骄傲;沉在底下时,也不要悲观。 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必须明白,不骄不躁,不气不馁,才是我们应有的人生态度。 相互理解 是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气 在陈薇看来,一个人的事业再起色,如果家庭不幸福,那么人生也是有缺憾的。 她与丈夫相识于去泰山的火车上,两人一见钟情,相见恨晚。 两人刚在一起的时候,物质生活十分匮乏,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相爱。 结婚后,丈夫主动承担了家里的大部分家务,让陈薇可以安心搞研究工作。 他欣赏她的才华和能力,觉得她应该把时间用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而陈薇自己也很感恩丈夫的付出,她不止一次提到: 与研究所所长相比,另一个身份更令她觉得骄傲,一个快乐的母亲,一个幸福的妻子,孝顺的女儿和儿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