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大** 文档编号:358437861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普通人常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 现代论法理的学者中有些极重视人的因素。他们注意到在应用法律于实际情形时,必须经过法官对于法律条文的解释。法官的解释的对象虽则是法律条文,但是决定解释内容的却包含很多因素,法

2、官个人的偏见,甚至是否有胃病,以及社会的舆论都是极重要的。于是他们认为法律不过是法官的判决。这自是片面的说法,因为法官并不能任意下判决,他的判决至少也须被认为是根据法律的,但是这种看法也告诉我们所谓法治绝不能缺乏人的因素了。 这样说来,人治和法治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人治是法治的对面,意思应当是“不依法律的统治”了。统治如果是指社会秩序的维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社会的秩序可以不必靠什么力量就可以维持,人和人的关系可以不根据什么规定而自行配合的。如果不根据法律,根据什么呢?望文生义地说来,人治好像是指有权力的人任凭一己的好恶来规定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的意思。我很怀疑这种“人治”是可能发生的。如果共同生活

3、的人们,相互的行为、权利和义务,没有一定规范可守,依着统治者好恶来决定。而好恶也无法预测的话,社会必然会混乱,人们会不知道怎样行动,那是不可能的,因之也说不上“治”了。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可是所不同的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的确有些人这样想过。返璞回真的老子觉得只要把社区的范围缩小,在鸡犬相闻而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里,社会秩序无需外力来维持,单凭每个人的本能或良知,就能相安无事了。这种想法也并不限于老子。就是在现代交通之下

4、,全世界的经济已密切相关到成为一体时,美国还有大多数人信奉着古典经济学里的自由竞争的理想,反对用人为的“计划”和“统制”来维持经济秩序,而认为在自由竞争下,冥冥之中,自有一双看不见的手,会为人们理出一个合于道德的经济秩序来的。不论在社会、政治、经济各个范围中,都有人认为“无政府”是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所谓“无政府”绝不是等于“混乱”,而是一种“秩序”,一种不需规律的秩序,一种自动的秩序,是“无治而治”的社会。 可是乡土社会并不是这种社会,我们可以说这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让我先说明,礼治社会

5、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在印度有些地方,丈夫死了,妻子得在葬礼里被别人用火烧死,这是礼。又好像在缅甸有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一定要去杀几个人头回来,才能完成为成年礼而举行的仪式。我们在旧小说里也常读到杀了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以现代标准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子贡欲去告朔之忾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恻隐之心并没有使孔子同意取消相当残忍的行为。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

6、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行为规范的目的是在配合人们的行为以完成社会的任务,社会的任务是满足社会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人们要满足需要必须相互合作,并且采取有效技术,向环境获取资源。这套方法并不是由每个人自行设计,或临时聚集了若干人加以规划的。人们有学习的能力,上一代所试验出来的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这样一代一代地累积出一套帮助人们生活的

7、方法。从每个人来说,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人替他准备好怎样去应付人生道上所可能发生的问题了。他只要“学而时习之”就可以享受满足需要的愉快了。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 【注】对称(chng):相对称呼。忾羊:祭祀用的活羊。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法官在解释法律条文时,可能会受到个人偏见、身体状况、社会舆论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他们的解释不一定是完全客观公正的。B不依靠什么力量,就可以维持一个社会的秩序;不根据什么规定,人和人的关系就可以自行配合:作者认为这种情况是难以想象的。C人们在一起生活,如果其行为、权利和义务全由统治者的好恶来决定,那么社会必然会陷入混

8、乱,人们会不知道该如何行动。D单从行为规范这一角度来看,礼和法律并没有差异,不同之处在于法律是依靠国家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是依靠传统来维持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有些论法理的学者认为法律不过是法官的判决,作者认为这一看法失之偏颇。B镜花缘中的“君子国”人人谦恭有礼、文质彬彬,这即是作者向往的礼治社会。C孔子与子贡一样,对祭祀用的活羊也充满同情,但他更重视礼而不同意去掉忾羊。D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但以现代眼光看,有的礼可能是荒唐甚至违法的。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A礼记:“礼者禁于将然之前,法者禁于已然之后。”B晏子春秋

9、:“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C论语:“道(同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D荀子:“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4有人认为,祥林嫂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请结合乡土小说祝福和材料对这一观点加以分析。 5为什么作者不赞成“普通人常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葬花吟 曹雪芹 宝玉因不见了林黛玉,便知他躲了别处去了。想了一想,索性迟两日,等他的气消一消再去也罢了。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叹道:“这是他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这花儿来了。待我送了去,明儿再问着他。”说着,只

10、见宝钗约着他们往外头去。宝玉道:“我就来。”说毕,等他二人去远了,便把那花儿兜了起来,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 将已到了花冢,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得好不伤感。宝玉心下想道:“这不知是那房里的丫头,受了委屈,跑到这个地方来哭?”一面想,一面煞住脚步,听他哭道是: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

11、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宝玉听了,不觉痴倒。 话说黛玉只因昨夜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至次日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明正未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便随口念了几句。不想宝玉在山坡上听见,先不过点头感叹;次又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

12、知何在何往,将来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始可解释这段悲伤。正是: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 那林黛玉正自伤感,忽听山坡上也有悲声,心下想道:“人人都笑我有些痴病,难道还有一个痴子不成?”想着,抬头一看,见是宝玉。林黛玉看见,便道:“啐!我打量是谁,原来是这个狠心短命的”刚说到“短命”二字,又把口掩住,长叹了一声,自己抽身便走了。 这里宝玉悲恸了一回,忽然抬头不见了黛玉,便知黛玉看见他躲开了,自己也觉无味,抖抖土起来,下山寻归旧路,往怡红院来。可巧看见林黛玉在前头走,连忙赶上去,说道:

13、“你且站住。我知你不理我,我只说一句话,从今后撂开手。”林黛玉回头看见是宝玉,待要不理他,听他说“只说一句话,从此撂开手”,这话里有文章,少不得站住说道:“有一句话,请说来。”宝玉笑道:“两句话,说了你听不听?”黛玉听说,回头就走。宝玉在身后面叹道:“既有今日,何必当初?”林黛玉听见这话,由不得站住,回头道:“当初怎么样?今日怎么样?”宝玉叹道:“当初姑娘来了,那不是我陪着玩笑?凭我心爱的,姑娘要,就拿去;我爱吃的,听见姑娘也爱吃,连忙干干净净收着等姑娘吃。一桌子吃饭,一床上睡觉。丫头们想不到的,我怕姑娘生气,我替丫头们想到了。我心里想着:姊妹们从小儿长大,亲也罢,热也罢,和气到了儿,才见得比

14、人好。如今谁承望姑娘人大心大,不把我放在眼里,倒把外四路的什么宝姐姐、凤姐姐的放在心坎儿上,倒把我三日不理四日不见的。我又没个亲兄弟亲姊妹。虽然有两个,你难道不知道是和我隔母的?我也和你似的独出,只怕同我的心一样。谁知我是白操了这一个心,弄的有冤无处诉!”说着不觉滴下眼泪来。 黛玉耳内听了这话,眼内见了这形景,心内不觉灰了大半,也不觉滴下泪来,低头不语。宝玉见这般形景,遂又说道:“我也知道我如今不好了,但只凭着怎么不好,万不敢在妹妹跟前有错处。便有一二分错处,你倒是或教导我,戒我下次,或骂我两句,打我两下,我都不灰心。谁知你总不理我,叫我摸不着头脑,少魂失魄,不知怎么样才好。就便死了,也是个屈

15、死鬼,任凭高僧高道忏悔也不能超生,还得你中明了缘故,我才得托生呢!”黛玉听了这个话,不觉将昨晚的事都忘在九霄云外了,便说道:“你既这么说,昨儿为什么我去了,你不叫丫头开门?”宝玉诧异道:“这话从那里说起?我要是这么样,立刻就死了!”黛玉啐道:“大清早死呀活的,也不忌讳。你说有呢就有,没有就没有,起什么誓呢。”宝玉道:“实在没有见你去。就是宝姐姐坐了一坐,就出来了。”林黛玉想了一想,笑道:“是了。想必是你的丫头们懒得动,丧声歪气的也是有的。”宝玉道:“想必是这个原故。等我回去问了是谁,教训教训他们就好了。”黛玉道:“你的那些姑娘们也该教训教训,只是我论理不该说。今儿得罪了我的事小,倘或明儿宝姑娘来,什么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岂不大了。”说着,抿着嘴笑。宝玉听了,又是咬牙,又是笑。 (有删改)【注】题目系临时所加。文章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七至二十八回。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节选部分,可知黛玉昨夜曾经去看望宝玉,但是丫环没有开门,黛玉怀疑是宝玉故意不让丫环开门,因而第二天躲着不愿见到宝玉。B黛玉刚说到“短命”二字就“把口掩住”,体现了她对宝玉爱恨交加的心理,这一细节与下文她不许宝玉以死起誓有前后映带之妙。C黛玉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