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北京市大兴区精华学校高三三模语文试卷

上传人:大** 文档编号:358437853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北京市大兴区精华学校高三三模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3届北京市大兴区精华学校高三三模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3届北京市大兴区精华学校高三三模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3届北京市大兴区精华学校高三三模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3届北京市大兴区精华学校高三三模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届北京市大兴区精华学校高三三模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北京市大兴区精华学校高三三模语文试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届北京市大兴区精华学校高三三模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材料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许多经典作品,都是从道、气、天下等本原性、形而上的范畴大处着眼,追源溯流的。如刘勰的鸿篇巨制文心雕龙,即肇始于对天地开辟和宇宙自然之道的追溯,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也大多如此。红楼梦想落天外的开篇便本于此。天人合一,补天唯人;补天的弃石,人世间即为贾宝玉与生俱来的“通灵宝玉”。这样,石兄与宝玉和贾宝玉,便构成了一体而二名,连类而并称的审美关系。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数字往往负载着特定的文化含蕴。“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百年三万六千五百日,就是一个人的一生。“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

2、,也就是这“零一块”,成为全书主角,更是大有来头。古代占筮时,用蓍草50根,拿出一根放在边上,这没有直接使用的“一”,即为“不用之用”“非数之数”,不用而用,方为大用。这块仙界的弃石,到了贾府中,依然是“富贵闲人”,在“水作的”大观园里,他是唯一的“泥作的”,是不能无一,不可有二,也不能替代的“零一人”。 总之,弃石与宝玉一而二,二而一,不仅是出入红尘,造历幻缘,历尽离合悲欢、兴衰际遇的主角,还代表着一双慧眼,一颗悲悯的心。红楼梦毕竟不是一曲哀婉缠绵的爱情悲歌,而是对人之在世的关注。正是在“石头”所形成的叙事空间内外,文人穷究天人之际、思索人类生存意义的理念才得以展示,在理想与伦理现实、人生意

3、义的二元张力中,“人之为人”的生存意义才得以凸显,也正是在这一点上,亦可谓“灵”之境界。 (取材于孙福轩、孙敏强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看来,顽石的粗糙、磊落、奇崛、坚硬,使其自然不同于经过精雕细刻的玉的华美、高贵、光滑、温润,注定不能成为廊庙之器。“石”虽然与“玉”并称而为“玉石”文化,却体现着与玉迥然不同的文化精神和审美取向。某种意义上说来,“石”的坚劲、奇崛等特性也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象征。 要而言之,中国古代玉石文化实际上可以再细分为玉文化和石文化。玉文化在政治、经济等活动中有着中心和主流地位,而石文化则似乎处于边缘地位,更多地偏重于艺术的、审美的领域。石头为文人雅士

4、所欣赏;宝玉则为贵族、大臣、商贾、仕女所注目。文士欣赏石头的,是其自然而然的怪异、奇崛、丑陋与古意;贵族、商贾着眼于宝玉的,是其作为富贵的象征属性。因此,石头是在野的,而宝玉是庙堂的。 值得指出的是,古代封建社会越发展到晚期,玉文化中有关道德的内涵就越是淡漠,其作为权力、地位和财富的象征的性质则越是得到彰显。而作为没落贵族的浪子和具有诗人气质的小说家,曹雪芹在玉与石二者之间的情感倾向和审美取向则是显而易见的。小说中贾府人物玉字派中,如贾珠早亡,贾珍、贾琏、贾瑞等皆为滥淫之物,贾环、贾琮、贾璜等也大多不堪,似乎告诉读者,玉是越来越不行了。而表而出之者惟有宝玉,曹雪芹却从一开始就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

5、,他是被弃的顽石,是“假”宝玉。因此,红楼梦正是通过“顽石灵玉”中心意象表达了民间文化向庙堂文化的游离和对庙堂文化的解构。 (取材于曾昭阁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青埂峰顽石(具有情根的石头)与赤瑕宫神瑛侍者(赤而有病的神玉)在人间“实境”中合二为一,以宝玉为体,两者本有十分深刻而微妙的联系,它们是叠和同一的。“神玉”是自尊褒美的说法,“顽石”是谦虚讽刺说法,实际二者都是一体的。“赤”比喻赤诚肝胆,没有一点虚伪,所谓“婴儿子”之美好心灵;同时“侍者”身份为他人操心服务的无私精神也喻示了其纯善赤胆的本性。“瑕”指玉上的小斑点,脂批所谓“玉有病也”。病有病根,玉的病根即是“情根”,所以赤瑕宫神瑛侍者与

6、青埂峰顽石是完全重合的两个意象。 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顽石中,女娲为何单将这一块弃于“青埂峰”下,而不弃于其他地方,或者说作者为何单用“青埂峰”作为石头被弃之处的地名?显然,作者有所寓意,他是告诉读者:这块顽石之所以被弃,不是无缘无故的,因为它可能是有“瑕”“病”,而不能被用来补天,它的“病”就是它的“情根”。后面接着又言:“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整个补天被弃的过程不是如作者文字表面所写,仅是多出一块这么简单的理由,而是有深层的理由可以解释的:经女娲之手被锻炼的石头所具有的意志感情超出于凡人,而成为一种极端赤诚纯挚的情志,代表了人所具有的情志的最美好的极端;这个极端在通灵的石头那里就

7、成为它的根,决定其石头物性无生命的不觉悟状态进入到人类智性有生命的觉悟状态,所以,称之为“情根”。但这由通灵觉悟而产生的“情根”因为极端而成为超出于凡人理解“病根”,不能为凡事功利所用,因而被女娲所代表的群体利益和凡众功利的最高领导者所抛弃。这里,作者并不是否定儒家入世的群体功利观,而是展现了现实中“情”(人情意志之实)与“用”(功利物事之实)的矛盾,同时贯穿了一个“物极必反”的原理,从中推演出情极而悖实用的现实。 (取材于何诉的相关文章)1下列对三则材料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许多经典作品的开篇具有相似的特点,如文心雕龙和四大名著。B占筮时用蓍草50根、补天石有3650

8、1块都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数字文化意蕴的体现。C封建社会晚期玉文化中有关道德的内涵趋于淡漠,财富权势的象征意味逐渐加强。D人情意志若走向极端则难以为凡事功利所用,其中贯穿了“物极必反”的原理。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对红楼梦中若干神话意象之间的关联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补天的弃石和贾宝玉与生俱来的通灵宝玉在审美关系上实为一体。B“玉石文化”中石的坚劲奇崛和玉的高贵温润实为一体两面互相依存。C顽石的“情根”,也是其所居之处“青埂峰”的谐音。D赤瑕宫神瑛侍者与青埂峰顽石可被视为是完全重合的两个意象。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对红楼梦艺术特点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从补天石神话入手

9、,是一种大处着眼、追溯天地开辟和宇宙自然之道的写作特征。B我们不能仅仅将红楼梦视为一曲哀婉缠绵的爱情悲歌,而要更多关注其中所展现的“人之为人”的生存意义。C红楼梦符合中国传统文人审美,表达了民间文化向庙堂文化的游离和对庙堂文化的解构。D红楼梦展现了现实中人情意志和功利物事之间的矛盾,从而否定了儒家入世的群体功利观。4下列对三则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为闺阁女儿作传,男性主人公贾宝玉在其中仅提供故事的叙述视角,本质上是“无用”的。B贾府中所有玉字派的人物都是负面形象,体现作者在“玉”和“石”之中弃玉而取石的审美取向。C红楼梦构思精巧,许多事物的名称或取本义,或以谐音,在故

10、事情节之外产生了丰富的意蕴。D我国古典文学作品具有相似的创作特色和传承不变的文化内涵,读者在研究解读时应追根溯源,才能理解其真意。5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红楼梦开篇的“补天石”意象做出了解读。请简要说明每则材料的解读角度,并概括其主要结论。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

11、,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 之 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 勤 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 其 庶几召我。”君子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 豫 ?”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 特 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

12、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超然有远举之志。其后 以 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 而 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猬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

13、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取材自苏轼贾谊论,有删改)【注】昼:地名。趣然:超然远去的样子。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而 卒 不能行其万一者 卒:最终B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 勤 也 勤:尽心尽力C夫子何为不 豫 豫:准备,预备D岂 特 父子骨肉手足哉 特:只是,仅仅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将 之 荆,先之以冉有 胡为乎遑遑欲何 之 B王 其 庶几召我 尔 其 无忘乃父之志C其后 以 自伤哭泣 乘骐骥 以 驰骋兮D一朝尽斥去其旧臣 而 与之谋 秦人拱手 而 取西河之外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14、 A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尽才而郁郁死去。B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怎么能在顷刻之间,突然就对人痛哭起来呢!C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一个谋略不被采用,怎么知道永远不再被采用呢?D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苻坚那样一个平常之辈,竟能占据了半个中国,大概就因为此吧!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了作者的观点:贾谊是辅佐帝王的人才,却未能让自己的才能得以施展。B第二段写“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意在批评贾谊不善于“待”与“忍”。C第三段作者用孔子、孟子的事例意在说明贾谊如果像他们这样努力勤勉、自爱其身,就不会留下遗憾了。D第五段通过苻坚的事例和贾谊的遭遇劝告君主,用人应果断积极,以免人才因性情狷介造成悲剧。10文学写作上有个笔法叫“宕开一笔”,即当文章中谈到某个问题时,表面上暂时先放开这个话题,转而谈论他人他事,实则仍然围绕中心话题,此即所谓“放”;一旦时机成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