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云南省红河州、文山州高三三模语文试卷

上传人:大** 文档编号:358437708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8.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云南省红河州、文山州高三三模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届云南省红河州、文山州高三三模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3届云南省红河州、文山州高三三模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3届云南省红河州、文山州高三三模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3届云南省红河州、文山州高三三模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届云南省红河州、文山州高三三模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云南省红河州、文山州高三三模语文试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届云南省红河州、文山州高三三模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江南 ”是一个历史形成的复杂概念,不同时代、不同人群对江南的地理内涵与文化意义都有不同的理解与阐释。从历史上看,“江南”这个词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即地理江南、政区江南、经济江南与文化江南。 首先是地理的江南,唐代以前,古人对江南的看法基本上是地理意义上的。先秦及秦人眼中的“江南”,主要指长江中游以南的地区,即楚地(今湖南、湖北)。汉人眼中的“江南”包括的地域更有扩大,指长江以南除四川盆地之外的广大地区,实际就是字面意义的“长江之南”。晋室南渡以后,“江南”地理概念所指的中心,

2、逐渐由西向东,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转移。其次是政区的江南,从唐代开始,江南逐渐演变为一个行政区。安史之乱之后,作为监察专区的“道”逐步实体化,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区。宋代改道为路,设有江南东、西路。元代之后,江南主要是作为经济区的江南。明清之后,环太湖地区的东南区域成为备受国家倚重的经济区,所指就是“八府一州”之地,即当时最为富庶的苏南、浙西地区。 三国孙吴立国,特别是永嘉南渡之后,作为一个文化“区域”的江南渐次形成。周振鹤在释江南中指出,江南具有地域、经济和文化三层内涵。如果说地理、政区、经济的“江南”,其核心在物理空间、经济产业与政治运作体系,是对“何处是江南”的探求;那么想要理解“文化江南”,

3、似乎更应当去关注人们在何种意义或期待上去看待江南,也就是“江南是什么”。 历史地理学家张伟然先生认为在唐人心目中,江南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区。作为独特的文化区域,“江南”是“佳丽地”,是“好山水”,江南的山、水、特有的物产植被以及经济地位是形成其特有文化品格的重要因素,也是唐代人心目中这个文化区域所独有的特点。美学研究者刘士林先生则认为“诗情”与“审美”是江南文化的本质特征。笔者认为,“文化江南”应当由山、水、诗、书四个维度构成。这里的“诗”是指广义的文学,“ 书 ”则是指与书籍撰写、制作、流通、存藏有关的技术、产业与运作制度。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文化江南”的形成过程,就是江南山、水不断对

4、象化、审美化、人文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诗”与“书”是山、水审美化、人文化的重要推动力;与此同时,作为审美对象与自然禀赋的山水,也为江南文学的发展与书籍产业的勃兴提供了滋养与资源。山水与诗书互相形塑,造就了风格独特的“文化江南”。作为客体的自然山、水与作为主体创造物的文学、书籍互相成就,互相促进,而作为主体人的实践活动即是这种互相交融的原动力。“文化江南”的形成过程是作为主体的人发现、创造江南的山、水、诗、书的过程,也是江南山、水、诗、书滋养、形塑“人”的过程。 晋室南渡之后,陶渊明在九江发现了田园;谢灵运、孙绰则在浙东发现了山水的价值。“庄老告退,山水方滋”,诗人将山水客体化为认识的对象,

5、发现了山水的价值,而山水融入了主体,成为诗人生命的一部分。宋代词人辛弃疾在信州所写“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则更是将山水主体化,让人处于客体的位置,人成了山水的对象。 对于山水与诗(文学)的关系,刘勰文心雕龙提出文学“得江山之助”的命题。中古以降的诗人文士对此多有 阐发 ,认为山、水不仅提供了文学创作的素材,也形成了文人独有的风格特征。浙江省近年也提出“以诗(诗词曲赋)串文”“以路(水系古道)串带”,分别绘就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瓯江山水诗路“四条诗路”,正是走在历史的延长线上。这一计划为文化浙江,也为文化江南提供了经济一体化之外的文化一体化的 尝试 。然而,作为重

6、要文化符号的“书”的研究与开发,还有不小的空间。 书籍是中华文明的载体。中国的书籍不断向东亚与世界传播,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江南自中古以降即是书籍生产、流通、存藏的重要区域,造纸、制墨、制笔以及活字印刷、饾版工艺的产生与改进皆与江南地区紧密相连。从这个意义上说,“书”又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文化元素,对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江南地区与书籍生产的相关行业及书籍行业至迟在南朝就非常发达。为何江南书籍业如此繁盛?当然也与江南的山、水、诗有关。一方面,书籍生产依赖于造纸,江南繁茂的竹、木、藤为造纸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材料,江南的水资源也是造纸、印刷业所必需;另一方面,文化、文学创作的繁荣

7、也为书籍业的发展提供了文化资源。 同时,书籍业的勃兴也造就了大量的文化人与文化世家,江南地区也成为藏书之地,文献乡邦。乾隆年间,四库七阁,江南独有其三既是朝廷对文化江南的肯定与表彰,同时也刺激了江南文化的发展。除此之外,江南还是书籍东传的重要枢纽。我国的书籍通过江南这个区域向整个东亚传播,远传日本、韩国,形成了王勇先生所说的“东亚书籍之路”。 唐代诗人殷文圭题吴中陆龟蒙山斋:“万卷图书千户贵,十洲烟景四时和。花心露洗猩猩血,水面风披瑟瑟罗。”说明在唐代人眼中,江南吴中的代表元素便是“万卷图书”与“十洲烟景”。乾隆年间朱象贤闻见偶录云:“专以鬻书为业者谓之书坊,江南、江西、浙江省有之,他处则无,

8、偶有店铺,亦此三省人也。”此皆足以说明,无论是实际的情形,还是在人们的认知与期待中,“书”都是“文化江南”的组成元素与重要表征。 (摘编自冯国栋江南的山水与诗书)1下列对材料加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南”是一个历史形成的包含地理、政区、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含义的复杂概念。B“书”在文中是构成文化江南的一个维度,是与书籍相关的技术、产业与运作制度。C“阐发”指中古后的诗人文士在刘勰之后对山水与文学的关系做出的进一步的阐释。D“尝试”在文中指浙江省“以诗串文”“以路串带”,绘就“四条诗路”的实际做法。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人眼中的“江南”

9、包括长江以南除四川盆地以外的广大地区,就是字面意义上的江南,但是地域要比先秦、秦人眼中的大。B文化江南在孙吴立国、永嘉南渡后渐次形成,其过程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江南山、水不断对象化、审美化、人文化的过程。C辛弃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这里他把山水当成了客体,而人仍然是主体,但人成为了山水的对象。D从书籍与文明的关系以及江南与“书”的关系看,“书”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文化元素,对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有重要意义。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理解“文化江南”首先要探求“何处是江南”,然后再去关注人们在何种意义或期待上去看待江南,也就是“江南是什么”。B在介绍了历史地理

10、学家张伟然和美学研究者刘士林的观点之后,作者对文化江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且观点与两人毫无二致。C如果陶渊明没有发现田园,谢灵运、孙绰没有发现山水的价值,山水有可能融入不了主体,也就不能成为诗人生命的一部分。D唐代诗人殷文圭题吴中陆龟蒙山斋一诗可说明,在人们的认知与期待中,“书”是“文化江南”的组成元素与重要表征。4江南为什么会成为“书籍东传的重要枢纽”?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本文是一篇社科类学术文章,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南河春晓从维熙 春节的夜晚,南河两岸的村落响着爆竹。 在这年节的午夜里,有一个高个子的年轻人,顺着河滩走过

11、来了。他有时走得很慢,有时又迈大步急走,不论快走慢走,眼睛好像不够使唤,一会儿望望这黑茫茫的村子,一会儿眼神又落在白杨树林。走到河渡口的时候,他停住脚步,胸脯有些颤抖地吸了两口气,掏出一块手绢把脸上的汗珠擦干。忽然,他低下头看见泛着亮光的南河水,忍耐不住蹲下去,用仅有的一只手捧起一口水来喝了,笑纹立刻爬满了他的脸面。他低声地说:“南河水,还是冬暖夏凉啊!”他慢慢地站起来,擦干了嘴角,往前走了两步。他几次张开嘴像是要喊什么,都没喊出声来最后,他把头仰起来,把一只手卷成喇叭筒,朝摆渡房里喊: “朱大爷!” “朱大爷睡着了吗?”声音焦急、不安。 没人回答。粗犷的南河水,拧着漩涡卷着波浪,扑上岸来,溅

12、湿了这个年轻人的鞋。他话音提高了,清脆地叫道:“嘿!醒醒!给摆过去呀!” 这时候渡口房的灯才亮了,摆渡朱四的咳嗽声传出来,篙竿打水的声音也传过来,老头子嘟嘟哝哝的话音也送到年轻人的耳朵里:“这是谁呀?大年晚上还要来摆渡。” “我!”年轻人要试试老头的眼力。 渡船桅杆上的灯亮了,在这青年的浑身照了一下,朱四老头的脸立刻冷下来:“哼!是个复员军人!毛主席的军队,没你这号的兵,一张嘴就嘿!醒醒没大没小的,也不称呼个什么,倒省着费嘴皮子哪!”老头子一口气说完,脸上冰冷得像块青石。 “我喊你了,你没听见。”年轻人微笑着。 “来!上船吧!除非我这朱四老头子,大年大节的谁半夜还摆船!”老头子继续嘟哝。 那青

13、年忍不住了,把脸贴近老头: “朱大爷!您看看我是谁?” “看什么?我摆过很多复员军人哩!”老头子抬起头,灰白掺杂的眉毛一扬,两只老眼在青年脸上停了一霎,忽然,他全身颤抖了一下,手里的船篙险些落水:“啊!”他把整个身子转了过来:“你你是满” “对!我是满祥。”年轻人摘下草绿色的军帽。 “你,这是复员了?”老头子压抑着激动问。 “对!回家种地来了!” 朱四老头使劲撑了一篙,船靠近岸。老头子激动得浑身发抖,刚才冰冷的表情飞跑了,他连话也没说,朝渡口房跑去。 “朱大爷!回来!” 朱四站住脚。 “您去干什么?” “把兰子喊醒哇!” “别了,”满祥两眼朝摆渡房的窗口望望,“天都过半夜了,日子还长着哪!”

14、满祥说话有点前言不搭后语。 “屋里坐会儿吧!” “快鸡叫了,先去看看娘!” “去吧!”老头子叹口气,“你家加入合作社了,我这号的穷棒子骨,等着入穷社啦!” “朱大爷!咱们还不是一个船上的人吗?” “哎!不是天狗吃日头去了,有空再扯这陈谷子烂芝麻的事儿吧!”老头子避开满祥的眼光,忧闷地说。 “您这话缠在哪块根上?” “快走吧!”朱四老头强笑着,“你娘盼你都盼得眼蓝了。” 满祥离开河堤。本来,他是怀着欢欣来和朱四老头见面的,却让朱四老头刚才几句话说得心里有些不安了;他感觉冷热性子的朱四老头,像喝了闷酒似的,那么低沉,那么忧闷。“这是为什么呢?土改前的老贫农” 满祥一边走一边想,一共是离家九年了,参

15、军的时候人还没有枪高,瞒着岁数,胡搅蛮缠地参加了部队,几年来,在枪林弹雨里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当过司号员、骑兵在抗美援朝的战争里,反扑马良山的时候,被敌人打断了一只胳膊,回国之后,他当了荣军学校的学生,分配工作时,他向组织上提出来:“我要回我们南河,参加合作社。”他没多耽搁一天时间,大年节前,他推却了伙伴们的挽留,赶回南河他出生的故土来了。 “脚下踩着的地,许是合作社的吧?”满祥在黑茫茫的原野上走着,北风呼啸着,他心里热辣辣的,一点也不觉得寒冷。 村口两棵耸天白杨,像迎接深夜归来人似的,晃动树枝,几条狗汪汪地叫起来。满祥顾不得一切,心跳着奔向篱笆院门,满祥决定平静一下自己的心情,站在篱笆外边自己命令自己:别心跳了。但,这是无效的,他完全丢失了战士的勇敢,他的心越跳越快了,跳得要挨近嗓子眼儿。他声音颤颤抖抖地喊人开门。 院子里传出细碎的脚步声,篱笆门“吱”一声开了。 “谁呀?” 银丝发的老太太探出头来。 高个子、长着两个高大颧骨的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