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凌源市普通高中高二6月联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大** 文档编号:358437654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凌源市普通高中高二6月联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凌源市普通高中高二6月联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凌源市普通高中高二6月联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凌源市普通高中高二6月联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凌源市普通高中高二6月联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凌源市普通高中高二6月联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辽宁省凌源市普通高中高二6月联考语文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辽宁省凌源市普通高中高二6月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材料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乙己药明天风波阿Q正传等篇都是对旧中国灰色人生的写照。尤其是出世在后的阿Q正传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现在差不多没有一个爱好文艺的青年口里不曾说过“阿Q”这两个字。我们在接触灰色的人物的时候,或听得了他们的什么“故事”的时候,阿Q正传里的片断便浮现在眼前了。我们不断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遇见“阿Q相”的人物。我们有时自己反省,常常疑惑自己身上是否也免不了带着一些“阿Q相”的分子,但或者是由于忽于饰非的。同理,我又觉得“阿Q相”未必全然是中国民族所特具的,似乎这也是

2、人类的普通弱点的一种。至少在“色厉内荏”这一点上,作者写出了人性的普遍弱点。 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辛亥革命,反映在阿Q正传里的,是怎样的叫人气短呀!乐观的读者或不免要非难作者的形容过甚,近乎故意轻薄“神圣的革命”,但是谁若亲身在“县里”遇到这样的大事,一定会觉得阿Q正传里的描写是写实的。我们现在看了七八两章,大概会仿佛醒悟似的知道十二年来政乱的根因罢!鲁迅君或许是个悲观主义者,在呐喊中他对劝他做文章的朋友说道:“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

3、的临终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朋友回答他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了,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子的希望。”因为“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所以鲁迅君便答应他朋友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后来,在故乡中他又明白地说出他对于“希望”的怀疑。 但是阿Q正传于辛亥革命之侧面的讽刺,我觉得并不是因为作者抱悲观主义的缘故。这正是一幅极忠实的写照,极准确地依着当时的印象写出来的。作者不曾把最近的感想加进他的回忆里去,他决不是因为感慨目前的时局而载了悲观主义的眼镜去写他的回忆;作者的主意似乎只在刻画出隐伏在中华民族骨髓里的不长进的性质“阿Q相”。我以为这就是阿Q正传之所以可贵、流行极广的主要原

4、因。不过同时,也不免有许多人因为刻画“阿Q相”过甚而不满意这篇小说,这正如俄国人之非难梭罗古勃的小鬼里的“丕垒陀诺夫相”不足为盛名之累。 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君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而这些新形式又莫不给青年作者以极大的影响,必然有多数人跟上去试验。丹麦的大批评家布兰兑斯曾说:“有天才的人,应该也有勇气。他必须敢于自信他的灵感,他必须自信凡在他脑膜上闪过的幻想都是健全的,而那些自然来到的形式,即使是新形式,都有要求被承认的权利。”这位大批评家的这几句话,我们在呐喊中得到了具体的证明。除了欣赏惊叹而外,我们对于鲁迅的作品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摘编自茅盾

5、读) 材料二: 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里借主人公之口说:“喜剧依照西塞罗(罗马作家)的意见应该是人生的一面镜子,世态的一副模样,真理的一种表现。”莎士比亚同样借哈姆雷特之口说:“演戏的目的是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鲁迅创作阿Q正传,也正是给自己的同胞塑造一面开出反省道路的镜像。阿Q、堂吉诃德、哈姆雷特等偏重反映人类精神状况的艺术典型就是一种讽世的镜子,人们可以从中照出自己的精神面貌。它们最重要的哲学启悟显义就是:对人们的认识逻辑、方法进行反思,启示人们正确地认识自己与认识世界。高尔基称赞契诃夫的作品“能够使人从现实性中

6、抽象出来,达到哲学的概括”。哲学境界是文学作品最难达到的巅峰。 鲁迅写阿Q正传也正是“从现实性中抽象出来,达到哲学的概括”,成为给人们开出反省道路的经典镜像。 缺乏认知能力,始终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以及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浑浑噩噩,糊里糊涂,以自我为中心,瞧不起城里人,也看不起未庄人。得意时趾高气扬,欺侮弱者;失败时又靠精神胜利法,化失败为胜利,在“瞒和骗”中寻求圆满。阿Q的这种性格是世界非文明时代人类荒谬性的象征,塞万提斯通过堂吉诃德这一不朽的形象表现了人类易于脱离客观物质世界的发展变化、陷入主观主义误区的普遍弱点。鲁迅则通过阿Q这一活生生的艺术形象,表现了当时中国的一种昏聩颟顸、自

7、欺欺人的精神现象,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易于逃避现实、退入内心、寻求精神胜利的精神机制和普遍弱点。阿Q正传实质是鲁迅这位思想家型的文学家创作的哲学小说。阿Q是一位与世界文学中堂吉诃德、哈姆雷特、奥勃洛摩夫等典型形象相通的、着重表现人类精神机制的、特异型的艺术典型,可以简称为“精神典型”。以这些典型人物为镜子,人们可以看到自身的精神弱点,“由此开出反省的道路”。 (摘编自陈漱渝、张梦阳的意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阿Q身上似乎具有人类的普遍弱点,因此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阿Q相”的人物时,会不自觉地自我反省。B鲁迅在阿Q正传中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政乱发生的

8、根本原因,从侧面讽刺了辛亥革命。C侧重于反映人类精神状况的艺术形象能让人们对认识逻辑、方法进行反思,启示人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世界。D阿Q以自我为中心,得意时欺负弱者,失意时利用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他的这种性格是人类荒谬性的象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Q正传是对旧中国灰色人生的写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在今天爱好文艺的青年几乎都说过“阿Q”两个字。B材料一运用引证法,如引用呐喊中的文字来介绍鲁迅创作呐喊的缘由,也能借此说明鲁迅可能是一个悲观主义者。C鲁巡的阿Q正传刻画出了隐伏在中华民族骨髓里的“阿Q相”,作者认为这是阿Q正传影响深远的原因之一。D材料二运用对比

9、论证,把鲁迅与塞万提斯、莎士比亚进行对比,证明了阿Q与堂吉诃德、哈姆雷特一样,都是艺术典型。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材料一阿Q正传具有重要意义的论据的一项是( ) A阿Q正传中的革命对象不但依旧执掌政权,而且“骤然大阔”,发了“革命”财,而应在革命中得到解放的民众却依然任人宰割。B阿Q正传所揭示的“阿Q精神”,作为一种社会和历史的“病状”,将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中作为“镜子”来时时警诫人们。C阿Q正传发表了一百多年,对其阅读与争论也进行了一百多年,虽然不断出现误读,但最终都能回到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本意。D阿Q正传在反省民族灵魂方面达到的深刻性,超越了民族和阶级界限,“精神胜利法”极具中国特色,

10、同时又具有人类的普遍性。4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呐喊对中国新文坛的贡献。 5两则材料都谈到了鲁迅作品阿Q正传,但论述的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打彩戴智生 我的老家有个习俗:端午节宴请亲友,摆的是流水桌。 所谓流水桌,就是来一拨人上桌菜,来拨人上桌菜,开席无定规,菜肴是一模一样的;宾客用过的碗筷,主人决不肯立刻清洗,皆堆积在门前的木盆里。谁家用过的碗盘摞得高,就证明谁家亲朋好友多,是面子也是荣耀。 亲友酒足饭饱,观龙舟,打扑克,悉听尊便。 我好些年头没有回去了。 父亲生前,带我回过几次。父亲从小随爷爷在城里安了家,老家还有父亲的一

11、位堂弟。按理说,我应该称父亲的堂弟叫叔叔,“做我女儿吧?”叔叔似真似假。他有两个儿子,没有女儿。婶婶打趣,他们百年之后,女儿打发“八仙王”的垫肩布,就指望我了。叔婶说的是久远的事,我只当是玩笑话。 那时我还小,我们两家来往密切。叔叔上街常来我家落脚,带点辣椒或鸡蛋。我家也会送他些火柴、肥皂。叔叔家有喜事,一定请父亲到场,奉为上宾。 父亲英年早逝,叔叔同我们一样悲伤,葬礼上几次哽咽落泪。他全家人都来了,忙前忙后,抬棺柩的“八仙王”也是叔叔带来的,丧事由他一手操办。之后,叔叔来得少了;我有了继父,叔叔好像再没来过。 我出嫁时 ,也忘记了通知他。这么些年,忙工作,忙家庭,我几乎忘记了这位乡下的叔叔。

12、今年端午节,一早接到一个电话,苍老的声音呼我小名,我辨不出声音,叔叔自报家门,开口就邀我去他家看龙船,并说有车来接我。 这颇为意外,也有一点点为难。 我知道老家有个习俗,出嫁女回去看龙舟,是要打彩的。怎么说,我也算村里出来的姑娘。打彩是给自家上船的兄弟披红绸,还得打爆竹、买烟送红包,慰劳全船的人。不花上两千块,面子上过不去。 同爱人商量,老公倒也大方:饿肚也要争饱气! 我们准备去银行取钱办礼品,叔叔两个儿子竟然上门了。两兄弟轮廓没有变化,进门就姐姐、姐夫叫得山响。他们是专程来接人,茶也不喝,火急火燎地拉我们上车。 我说:“东西还没准备好呢。” 大弟说:“老爸有交代,人去就行,什么都不用准备。”

13、 上了车,我嗔怪他们:“知道我的地址,平时也不见你们来家坐坐?”大弟说:“老爸腿脚不便,我们前几年在外打工,回来没两年,合伙办了加工厂,都忙。这不,刚打听到你地址,今天就来了。”大弟按了一下喇叭,接着说:“现在村里日子好了,打了三条龙船,要热闹一下。我们也要划船,特意早点接你们。” 我心里立马打起鼓,好像龙舟竞渡时的“咚咚锵”。 二十公里的县道,个把钟头就到了。小弟先下车,跑回家拿出一挂鞭炮,噼里啪啦一阵响,烟雾还没散尽,我看见叔婶驻足门旁。叔叔有点佝偻,凝重地点着头;婶婶手拿一把勺,满脸的笑已见皱纹。他们明显有了老态! 房子不是以前的老屋,是翻新的楼房。路过的邻里问:“谁来了?” “街上的亲

14、戚!”婶婶高声地回答。 “啥亲戚?” “女儿呗!” 婶婶一只手牵住我的手,引我进了屋。屋里还有不认识的人,大家让开了座,弟弟一边递烟倒茶,叔叔陪我们坐了下来。他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嘴里不停地道:“来了就好!来了就好!吃了饭让弟媳带你们去看龙船。” 我又想到打彩的事,便讷讷地说:“可我、可我还没有准备打彩的礼。” “准备好了,准备好了,我帮你们准备好了!” “这怎么行?该我出的我出!” “知道你们不容易我们自己人还计较什么喽!” 叔叔的话,让我有些汗颜。我说:“真不好意思!你看,你是长辈,我都是空手来的。” “人来了就好。我们不是东西亲,是人亲!”叔叔一板一眼地说,双眼突然泛红,竟先流出两滴老泪来

15、。顿时,我的眼睛红了起来。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打彩”为线索,讲述了端午节当天“我”受叔叔的邀请回老家看龙船,叔叔为“我”准备好打彩礼的故事。B小说插叙父亲去世后,“我家”与叔叔家的关系从密切到疏离,为下文作了铺垫,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情合理。C在“我”小时候,婶婶想让“我”做她“女儿”的想法,既表现了婶婶对“我”的喜爱,也表现了“我家”与婶婶家关系亲密。D小说中两次写叔叔落泪,其中第二次是叔叔对“我”父亲的怀念以及为“我”的疏远而感到难过。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综合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如运用动作、语言描写来表现弟弟们朴实、勤劳、孝顺懂礼。B“饿肚也要争饱气?”一句既表现了丈夫支持“我”回乡看龙船,也表现了丈夫争强好胜的性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