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熟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上传人:大** 文档编号:358437548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熟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熟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熟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熟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熟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熟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熟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熟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材料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人礼治的理念始于3000年前的殷周之际。有鉴于商纣王腐败失德而亡国的教训,周公提出了勤政爱民的“德治”纲领,并将它转换为可操作的制度体系,史称“周公制礼作乐”。其后经孔子与七十子后学,以及孟子、荀子等人的弘扬和完善,礼乐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西汉以后,作为理论形态的仪礼周礼礼记先后被列入学官,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极之深远。随着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礼乐文化成为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 礼记说:“礼也者,理也。”礼就是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的社会生活规范,大到政府的典章制度,小

2、到人际交往的规矩、个人修身养性的法则,乃至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无不在礼的范畴之中。儒家礼乐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几乎涉及古代社会的所有领域,略举数端如下: 在理论层面提出礼是人类自别于禽兽的标志。孔子最早提出“鸟兽不可与同群”的命题,七十子接着展开深入讨论,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不是有没有语言能力,而是能否按照礼的要求在生活。礼记冠义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因此圣人“为礼以教人,知自别于禽兽。”懂得“自别于禽兽”,就是有了文化自觉。 为了唤醒人的文化自觉,儒家把礼作为文明与野蛮相区别的标志。儒家提出“天人合一”的理论,认为人类与自然之道相贯通,礼就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故在礼的设计上

3、,处处依仿自然,使之与天道相符。左传说:“礼以顺天,天之道也。” 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也是中国人高雅的生活方式。在人际交往中,通过在称谓、站位、迎送、宴饮等环节上精心设计的各种仪节,体现尊老敬长、孝亲睦邻、自谦敬人、和谐为上的理念。即使是由于空间阻隔,双方只能用书信交流时,也有特殊的礼貌用语。人们在行礼过程中体味崇高、庄重、肃穆、威武、豪迈、仁爱、和乐等多种情感。 (摘编自彭林礼仪之邦如何重振中华之礼?) 材料二: 一般人对于礼乐有一个肤浅而错误的见解,以为礼只是一些客套仪式,而乐也只是弦管歌唱。孔子早见到这个普通的误解,曾郑重地申明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乐

4、的许多属性都可以“和”字统摄,礼的许多属性都可以“序”字统摄。程伊川也说:“礼只是一个序,乐只是一个和。” 欧洲第一位写伦理学专书的亚理斯多德就以为人生最高目的是幸福,而幸福是“不受阻挠的活动”,他所谓“活动”意指人性的生发,所谓“不受阻挠”可以解作“自由”,也可以解作“和谐”。从来欧洲人谈人生幸福,多偏重“自由”一个观念,其实与其说自由,不如说和谐,因为彼此自由可互相冲突,而和谐是化除冲突后的自由。和谐是个人修养的胜境。内心和谐,他才可以是健康的人,才可以是善人,也才可以是幸福的人。社会也是如此,一个有幸福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无争无怨相安和谐群策群力的社会,因为如此社会才有他的生存理由,才能有最

5、合理的发展。 “和”是个人修养与社会发展的一种胜境,而达到这个胜境的路径是“序”。和的意义源于音乐,就拿音乐来说,“声成文,谓之音”,一曲乐调本是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声音配合起来的,音乐和谐与不和谐,就看这配合有无条理秩序。音乐是一种最高的艺术,像其他艺术一样,他的成就在形式,而形式之所以为形式,可因其具有条理秩序,即中国语所谓“文”。就一个人的内心说,思想要成一个融贯的系统,他必定有条理秩序,人格要成一个完美的有机体,知情意各种活动必须各安其位,各守其分。就一个社会说,分子与分子要和而无争,他也必有制度法律,使每个人都遵照。世间决没有一个无“序”而能“和”的现象。 “和”是乐的精神,“序”是

6、礼的精神。“序”是“和”的条件,所以乐之中有礼。先秦儒家中,荀子最精于诗礼,也见到这个道理,他说:“凡礼始乎税(从卢校,税训敛),成乎文,终乎悦恔”(从卢校,恔训快乐)。“文”者条理秩序,是礼的精神,“悦恔”即快乐,是乐的精神,礼之至必达于乐。 乐之中有礼,礼之中也必有乐。“乐自内出,礼自外作”。乐主和,礼主敬,内能和而后外能敬。乐是情之不可变。礼是理之不可易,合乎情然后当于理。“乐不可以为伪”,礼也不可以为伪。内不和而外敬,其敬为乡愿;内不合乎情而外求当于理,其礼为残酷寡恩,内无乐而外守礼,其礼必为拘板的仪式,枯渴而无生命。 就偏向说,虽是“仁近于乐,义近于礼”,而就本原说,乐与礼同出于仁-

7、儒家所公认的最高美德。仁则内和而外敬,内静而外文。就其诚于中者说,仁是乐,就其形于外者说,仁是礼。所以礼乐是内外相应的,不可偏废。儒家常并举礼乐,如单说一项,也常隐含另一项。 (摘编自朱光潜乐的精神与礼的精神儒家思想系统的基础)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乐是周公在吸取历史教训基础上创制的,经过孔子、孟子等人的弘扬与完善,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B作为一种社会生活规范,礼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其范围广泛,甚至包括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C欧洲人认为“自由”是人生最高目的的幸福,这与朱光潜说的“化除冲突”后的“和谐”本质上是一样的。D荀子精于诗礼,他认为“礼”从自我约束

8、开始,然后形成条理秩序,最终达到“乐”的境界,这体现了“乐之中有礼”。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儒家看来,礼是人类与禽兽、文明与野蛮相区别的标志,人应该按照礼的要求生活。B礼是社会活动的准则,古人很注重礼仪,如烛之武退秦师中晋文公撤军,鸿门宴中的宴会座次都合乎礼仪。C孔子用“礼呀礼呀,只是说的玉帛之类的礼器吗?乐呀乐呀,只是说的钟鼓之类的乐器吗?”来反驳人们对礼乐的错误认识。D朱光潜认为,“礼”“乐”两者既可以说是“外”和“内”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辅相成的关系。3下列选项,不能直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礼乐关系的一项是( ) A子曰:“兴于诗,立

9、于礼,成于乐。”B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C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D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4关于礼乐文化,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传统礼乐文化中有不少积极、合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礼乐”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二、现代文阅读(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炊烟芬芳高杉 看到方志敏到村里来调查,王箩筐高兴有了向救命恩人展示成绩的机会。几天前,乡里传达了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方志敏“让苏区的每一位老表都吃上过年的年糕”的指示,老百姓那

10、个高兴啊。每人十斤稻谷,对于上顿不接下顿的日子,虽说是杯水车薪,但毕竟给要过年的父老乡亲带来一点希望,让大家看到共产党的政府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对老百姓的好。乡苏的同志告诉大家,这是方主席领着队伍攻下了县城,缴获敌人的稻谷。为夺取这些粮食,牺牲了好几个战士。乡村干部都心肝宝贝似的管护着这些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稻谷,生怕有一点闪失和差错。这些天,王箩筐安排双岗看守,直到最后一户人家把稻谷领走,他才睡了个安稳觉。“大家工作不错,我代表省政府感谢大家!”看到方志敏动身要走,王箩筐说:“方主席,你不要慌着走,我还没汇报工作呢。今天大年三十,我家还有点烧酒,得跟你这救命恩人喝一壶!”其实,他心里很矛盾。他

11、真的希望方志敏到他家吃饭,可又怕婆娘忍不住说出那件事儿。志敏拱拱手:“一把手,谢谢啦,过了年我再喝你的酒。咱们的检查还没完呢!咱们到村后山上看看!”一听方志敏不去他家,他脸上表露出失望,内心却又有一点儿小庆幸。方志敏要到村后山上去,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王箩筐求助似的看看李长贵,李长贵也是一脸懵懂,只是向他示意一下,做了个头前带路的暗示。他只好带领一行人向后山走。 站在后山上,整个樟树湾子展现在众人眼前。正是做午饭的时候,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冒着青中带灰的炊烟,整个小山村笼罩在淡淡雾霭中,好一幅淡雅的乡居图!方志敏望着袅袅炊烟,露出欣慰的笑容。看到方志敏高兴,大家也受到感染,纷纷说笑起来。忽然

12、,方志敏指着一家茅草屋顶,问王箩筐:“一把手,那个没冒烟的烟囱,是谁家的?”王箩筐仔细数了数街巷和屋顶,说:“好像是李三老汉家。”方志敏看了王箩筐一眼,说:“咱们去看看!” 推开一片柴门,走进一座茅屋。一张破木床上,一个白胡子老汉喘息着躺在那里,听到有人进来说话,睁眼看了看又闭上眼睛。屋里冷锅凉灶,很长时间没动烟火的样子。王箩筐走到窗前,对老汉说:“李家二叔,省里的方主席来看你了,看你吃没吃上年糕,怎么还没生火做饭啊!”方志敏的大名,在当地家喻户晓。一听这,老汉挣扎着坐起来,紧紧拉住方志敏的手,连咳嗽带喘地说:“谢谢方主席你发的稻谷,我给你磕头啊!”方志敏忙阻止,说:“老人家,使不得,使不得,

13、要谢就谢共产党,谢苏区政府吧。我们的工作没做好,让您老人家受苦了!”在老人断断续续的诉说中,方志敏了解到,考虑到老人年老体弱,王箩筐安排人把分的稻谷给他送到家,老人也摁了手印。干部都认为完成了任务,没想到他这几天犯了气喘病,别说做年糕,连碗水都烧开不了了。 李长贵见状忙对方志敏说:“我们的工作不深入,请主席批评。”看到王箩筐这些村干部忙忙活活地烧水做饭,方志敏说:“每个村都要查查,看看还有没有类似情况,一定要保证每个老百姓都过好这个年。”李长贵说:“我马上回乡里通知各村,落实你的指示!”看到李长贵匆匆离去的背影,方志敏对大家说:“你们忙,我走了!”王箩筐拉着方志敏的手,恳切地说:“到饭点儿了,

14、好赖吃点儿再走!”方志敏说:“我到山前刘家沟去,说好了到那儿吃饭,顺便开个会,都等着呢!”方志敏转身对床上的李三老汉说道:“老人家,放心,村干部会给你治好病,也会让你吃上年糕的!”李三老汉向方志敏点了点头,招了招手。方志敏一一和大家握手告别,最后,握到王箩筐,对他说:“一把手同志,再细心一些!”王箩筐紧紧握住方志敏的手,使劲晃了晃,仿佛在用这种有力的动作表达他下定的决心。其实,他心里还有个秘密:这次分稻谷亏了秤,他没让保管、会计吭声,自家承担了十七斤半的损耗,气得婆娘到今天还不理他。 前山阳坡上,方志敏坐在一棵巨大的香樟树下,他从随身带的布包里掏出两个菜团子,这就是他大年三十的午饭。粗大的树身

15、挡住了寒冷的北风,但樟树湾子的炊烟还是随风飘了过来,方志敏贪婪地翕动着鼻孔,嗅出了母亲做饭时的那熟悉的炊烟的香味,心里温暖了许多。 (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事发生地是闽浙赣省苏维埃根据地,起因是政府主席方志敏要让苏区的每一位老乡都能吃上过年的年糕。B方志敏称王箩筐为“一把手”,并委婉地拒绝喝酒,表现方志敏对王箩筐工作的担心,希望他更贴近群众一些。C李长贵不但自我批评,还请方志敏批评,并表示马上回乡里通知各村落实指示,体现了基层干部真诚为民的工作态度。D写方志敏“嗅出了母亲做饭时的那熟悉的炊烟的香味”,表现了方志敏对苏区人人吃上过年的年糕的满意,塑造了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运用全知视角叙事,不但能全方位地刻画方志敏、王箩筐的言行举止,还能直接深入人物的内心,表现其思想性格。B小说两处写王箩筐的秘密。前面不说破,是为了制造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后面揭开谜底,让读者恍然大悟。C小说注重环境的刻画,其中“淡雅的乡居图”与“粗大的树身挡住了寒冷的北风”形成鲜明对比,深化了小说的主题。D小说善于通过心理描写展现人物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