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之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项练习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58433292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之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项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之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项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之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项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之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项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之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项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之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项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之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项练习(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古代诗文阅读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项训练勾连教材之真题1.【2022年新高考I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送别李白唐代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14.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6分)2.【2022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15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勾连教材之模考题3

3、.【2023届苏州中学、淮阴中学等四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 iywooq :fId: iywooq 16题。江南归附后不仕述怀南宋 艾可叔舟在中流进退难,发虽种种此心丹。死为元亮终书晋,生是留侯本事韩。贫贱不忧知有道,乱离最幸是无官。岁寒谁似东篱菊,禁得投簪日日看。注艾可叔,南宋度宗咸淳四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投簪:“簪”,固冠用的簪子;借代弃官。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船在水中的进退两难暗示自己仕途的进退两难,虽然老迈但赤诚之心没有改变。B.颔联借用陶渊明和张良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南宋的眷恋、忠诚之心,终究不愿入仕元朝。 C.颈联写人身处穷困、

4、地位低下却无忧是因能坚守道义,遭遇流离时最幸运的是没做官。D.诗人在江南被元占领以后便没有再做官,他借此诗表达离开官场后内心的失落与伤感。16. 陶潜的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与本诗中的“岁寒谁似东篱菊”,都写了“菊”,试分析两句在表达意义上的异同之处。(6分)4.【2023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苏 轼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

5、、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参寥子:即诗僧道潜,常与苏轼相酬和。元祐六年,苏轼因治理有功被召进京任职,临行作此词赠道潜。谢公:指谢安。晋书记载,他身为重臣,却渴望造一条大船,沿水路归东山,后因病重未如愿。西州路:谢安去世后,羊昙经过西州时忆及故人,恸哭而去。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开头,以风向多变以及潮水涨退等景象暗指世事的无常,表意比较含蓄。B“几度斜晖”以转瞬即逝的黄昏,表达诗人对相聚美好却无比短暂的伤感之情。C共赏西湖、访春山之雅事,“空翠烟霏”之妙趣,都强化“诗人相得”的意味。D诗中的情景涉及古代、往昔、眼前、来年等时间

6、维度,气度恢弘,情感深挚。16古人常以“进”“退”代指官职的升、降。苏轼的这首词与另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分别反映“进”和“退”之忧。请结合这两首词分析。(6分)5.【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高三1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卖花声题岳阳楼张舜民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注释】元丰六年(1083),诗人获罪贬往郴州,途经岳阳楼,登楼而作本词。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是()A起首两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濛的秋天景象,渲染了浩渺凄迷的意境。B诗人因

7、遭贬来到此地,又将离此南行,内心十分苦闷,听曲自斟全无半点笑容。C“醉袖”用借代的修辞,以衣饰代人,不言醉脸、醉眼,而言醉袖,富有想象之美。D词的上阕写楼内宴饮,下阕写楼外远望,词人因醉酒而吐露真情,结构安排自然。16“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拆,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是杜甫登临而作的登岳阳楼。结合具体诗句,比较两首诗词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广东省惠州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赤壁怀古苏辙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千艘已共长江险,百胜安知赤壁焚?觜距

8、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注】觜距:禽鸟的嘴和爪甲。比喻决胜的武力、武器或力量。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所写之事与赤壁赋“破荆州,下江陵”所依据的历史事实基本相同。B.一二联以描写为主,三四联以议论为主,具体分析了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C.第三句紧承上句士气如云的场景,写千艘战船横布长江,突显曹军雄壮气势。D.“安知赤壁焚”强调了曹军在赤壁的意外惨败,并与结句“未闻”形成呼应。16.请从内容、表达方式、风格中任选两个角度简要分析本诗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不同。(6分)7.【河北省石家庄市20

9、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客至【唐】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客至【宋】陆游官闲身自得,客至眼殊明。静算棋生死,闲分酒浊清。悠然剧谈罢,偶尔小诗成。但恨桑麻事,无人与共评。15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以第一人称叙事抒情,信笔写来,语言亲切自然,平白如话,质朴流畅。B杜诗颈联为“转”,描写主人待客之简;陆诗则颔联为“转”,写宾主相处之欢。C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杜诗主要写前后行为的对比,陆诗主要写心情的对比。D

10、两首诗都有富于情趣的细节描写,极富画面感,表现了主人待客的兴味与心境。16同是客至,两位诗人分别是怎样招待朋友的?除了客至之喜,还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8.【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达标卷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秋浦途中 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渐渐溪风一岸蒲。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社陵无?【注】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15(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穷秋”点出此行季节是晚秋:“萧萧”二字既形容落叶纷纷,

11、也兼写山路上秋雨之萧瑟。B第二句不用动词,却引人想象那两岸蒲草在风雨中摇曳的动态,给读者留下很大的艺术联想空间。C第三句运用拟人手法,把南飞的大雁看成是带来家乡音讯的使者,显现出诗人旅程的孤独与岑寂。D结尾急切的询问,把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怀念,把宦途的感触、羁旅的愁思,直接强烈地表现出来。16(6分)本诗前两句,与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在语言表达及意境、情感等方面有哪些异同点,请赏析。9.【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等2022-2023学年高三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满江红辛弃疾送徐抚干衡仲之官三

12、山,时马叔会侍郎帅闽。绝代佳人,曾一笑、倾城倾国。休更叹、旧时清镜,而今华发。明日伏波堂上客,老当益壮翁应说。恨苦遭、邓禹笑人来,长寂寂。诗酒社,江山笔。松菊径,云烟屐。怕一觞一咏,风流弦绝。我梦横江孤鹤去,觉来却与君相别。记功名、万里要吾身,佳眠食。【注】三山,福州称谓。后汉书马援传记载马援被拜伏波将军。南史王融传载南朝齐王融年轻时自恃才高,急于做到公卿,曾抚案而叹:“为尔寂寂,邓禹笑人。”东汉邓禹辅佐汉光帝得天下,二十四岁即封酂侯,官拜大司徒。云烟屐,登山屐。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开篇以“绝代佳人”与“而今华发”对比,抒发无奈怅惘之情。B.上片羡慕徐抚

13、干年事虽老仍还能为国效力,慨叹自身功名迟暮。C.下片联想到词人在山间赋闲寂寞的诗酒生活,恐无人畅叙幽情。D.词作多处引用典故,抒写送别徐抚干到三山为官时的复杂情感。16.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与本词“明日伏波堂上客”,二句在用典目的上有什么异同之处?(6 分)10.【2023届苏北四市联考语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九月二十八日五鼓起坐抽架上书得九域志泣然有感陆 游一事无成老已成,不堪岁月又峥嵘。愁生新雁寒初下,睡起残灯晓尚明。天地何由容丑虏,功名正恐属书生。行年七十初心在,偶展舆图泪自倾。注九域志:北宋地理名著,以熙宁、元丰间四京、二十三路行政区划为标

14、准。本诗作于庆元二年秋(1196年),作者闲居山阴。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题点明写作的时间、事件、情感,“泣然”饱含诗人的家国之情。 B.首联中诗人不能忍受岁月的不断流逝,抒发了自己年老无成的慨叹。 C.天寒欲晓北雁南飞,诗人以新雁自况,表达了对收复北方失地的信心。 D.尾联直抒胸臆,诗人年老仍初心不改,偶然看到北宋地图不禁落泪。 16.本诗中的“书生”形象和沁园春长沙中“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书生”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1.【2022年新高考II卷】13.【答案】B【解析】B.“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误。三、四句的意思是: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您到了南中一定会很喜欢。诗中并没有谈到友人的风采。故选B。14. 【答案】寓情于景:诗人送别友人,遇芦花飒飒作响,离愁更甚,此景烘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的离情。以景结情: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作结,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2.【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