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写作指导:命题作文“刚与柔”讲评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58433172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5.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写作指导:命题作文“刚与柔”讲评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写作指导:命题作文“刚与柔”讲评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写作指导:命题作文“刚与柔”讲评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写作指导:命题作文“刚与柔”讲评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写作指导:命题作文“刚与柔”讲评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写作指导:命题作文“刚与柔”讲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写作指导:命题作文“刚与柔”讲评(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命题作文“刚与柔”讲评【思路引导】要写好本题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刚”与“柔”的内涵。从字面来看,“刚”与“柔”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如下:刚,坚硬(与柔相对);(性格或态度)强硬;(意志)坚毅。柔,软;使变软;温和(与刚相对)。可见“刚和柔”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刚”是一种高尚的气节、坚定的信念、坚不可摧的意志、矢志不渝的毅力。如乌江自刎的项羽、豪放的苏轼、不屈于元兵的文天祥、舍生取义的谭嗣同 以及辛弃疾 、邓世昌、林则徐、荆轲、花木兰“柔”反映的是人良好的素养,表现为灵活机智的应对能力,随和低调的处事方法、悲天悯人的细腻情怀、任劳任怨、耐心细致等。如忍辱负

2、重的蔺相如 、卧薪尝胆的勾践、受宫刑的司马迁 “刚”与“柔”之间的关系:刚能制柔,柔能克刚;人生既不能缺少柔,也不能没有刚,需要刚柔相济。刚和柔要适度,为人至刚易折,至柔则无力,做到刚柔适度,才能达到圆满的境界【写作素材】精彩句段:1、刚而不柔,脆也;柔而不刚,弱也;柔而刚,韧也。2、至刚之物,未必至强;至柔之物,未必至弱。3、开天辟地,刚之力也;水滴石穿,柔之力也;刚柔相济,人生之道也。4、小溪扭动纤细的身躯流向前方是柔,而它那种奔向大海的执著追求是刚;梅花外形娇小是它的柔,而在严冬之中傲雪盛放是它的刚事物都有着刚与柔两面,只是表现不同而已。5、刚是一种精神,而柔是一种手段。巧用柔的手段并不

3、代表失去刚的精神。李小龙的截拳道恰是利用了这一点才名扬天下。生活,有时候就是一场竞争。那些看似强大刚硬的人他往往无法很好地在社会中立足,不是这个社会容不了他就是他容不了这个社会,而那些懂得巧用柔劲的人却可以得心应手,因为他们懂得隐忍懂得卷土重来的道理。6、刚有刚的雄伟,柔也有柔的缠绵。刚是“大江东去”,柔是“杨柳岸,晓风残月”;刚是“动如脱兔”,柔是“静如处子”;刚是“金刚怒目”,柔是“菩萨低眉”。让刚与柔相互贯通,相互统一,就如西格夫里萨松的诗,“我心中有猛虎,亦能细嗅蔷薇”。刚柔并济,是一种明亮但不耀眼的光辉,刚柔并济,是一种绚丽但不繁杂的色彩;刚柔并济,是一种甘甜但不噪舌的美味。刚不是鲁

4、莽,不是暴躁;柔也不是退让,不是懦弱,不是胆怯。刚柔并济,柔中带刚,方能彰显人生大智慧。7、从古到今,刚柔相济的成功者大有人在:项羽 既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迈刚烈,也有“虞姬虞姬奈若何”的似水柔情;李清照既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更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柔情;康熙既有执法严明的刚毅 ,也有爱民如子、为民着想的柔情;鲁迅既有对敌人“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刚正,也有对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温情。 【例文】刚与柔老子曰:上善若水。水这灵物,无时无刻不在显示它的智慧。“滴水穿石”,何其刚也;“顺流而下”,何其柔也。水的智慧在刚与柔之间彰显。小到个人,大至社会,他们的魅力与精神也同水

5、一样,在这一刚一柔之间展现得淋漓尽致。苏轼:在刚与柔之间彰显人格魅力。“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有力的双手,一手牵着拼命往前跑的猎狗,一手擎着勇猛的苍鹰,千骑的军队踏起滚滚黄尘,你酝酿着半醉的胸胆,出猎密州。是啊!微霜的双鬓又有何妨?被贬黄州又有何妨?你这铮铮铁汉不是依旧高唱“共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么?这便是苏轼的刚,贬后的他依然豪情万丈,失意的他依旧心怀天下!他有一颗刚强的心,不畏强权,不畏挫折。苏轼的柔亦是动人心扉。同是一曲江城子,记梦却为我们展现了曾大笔挥下“大江东去”的豪放词人的柔情一面。“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王弗何幸,生得

6、苏轼十年相守,死后亦得词人十年相思。当他为亡妻种下十万株松苗,当他十年后写下这感人肺腑的天下第一悼之词,苏轼便注定以柔情男人名义流传千古。他的柔情抚慰了亡妻的魂灵,他的柔情诠释了文人君子应有的风范。苏轼在刚与柔之间找寻到了人生的定位,他的人格魅力在刚与柔之间溢满天地!香港:在刚与柔之间传达香港精神。还记得菲律宾人质事件吗?香港媒体在这一事件中的表现向世界传达了香港精神。在事件一发生香港媒体就跟踪报道,满足人民的知情权,并谴责菲政府,要求力查真相,严惩真凶。最令人感动的是,当得知香港有仇菲事件,香港媒体立即发表文章表示谴责。香港媒体用理智与善良告诉世界:什么是香港精神。香港精神是激烈谴责菲政府的

7、刚硬,是坚持正义;是真切关怀无辜菲人的温柔,是善良宽容。香港人坚守自己的刚与柔。他们能空前团结却不群情激愤;他们能善良宽容,却不放弃追责而纵容罪恶。苏轼用刚强的心灵撑起宋词的天空,用似水的柔情抚慰受伤的心灵,在刚与柔之间为君子写下注脚。香港媒体用刚硬的态度击退罪恶,用善良的柔情宽容无辜,在刚与柔之间诠释香港精神。刚柔并济,才让他们既显出了气质,又展出了力量,于是,从一只在角落里发光的萤火虫转变成了一颗闪耀在天空的令人仰望的星辰。柔与刚,看似一对矛盾,却是这世上最和谐的统一体。站在柔与刚的边缘,左边是柔,右边是刚,俯首拾起,再用心加以糅合,便铸就了一个刚柔并济的精彩人生。 刚与柔踏寻历史的足迹,

8、在刚与柔的水乳交融中,有两颗熠熠闪光的明星分外夺目。“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锦书难托,无奈思念,你翻山越岭,终又在那棵海棠树下遇旧人,只可惜“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那时的海誓山盟犹在,那时的你侬我侬仿佛依稀,只是叹“东风恶,欢情薄”,旧人早已嫁做人妇,再相见,只能遥遥对望,泪眼婆娑。你问唐婉,会不会恨自己太无用,可是相视不语,一切尽在不言中。于是,夕阳熹微,你依旧站在那海棠树下,望着她回家,一如三年前将她“逐”出家门一样。晚风拂过,瓣瓣海棠飞下,落在你的头上、身上,更沉沉地打在了你的心上。你无奈叹息“满城离索,莫莫莫!”夕阳下,佳人的身影越拉越长,你转身,心中纵有万

9、般不舍,也只能黯然神伤,只道“错错错!”转身那柔情转身,面对飘零的中原大地,你褪去柔情,只剩下铮铮铁骨,你多渴望有朝一日可以“五百里分麾下炙”,多渴望“王师北定中原”,可是,世事太纷繁,太复杂,“身未老,鬓先秋”的你耐不住寂寞,只得“万里觅封侯”,可上天似乎与你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国破家亡终成现实,可你却依旧心存希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你连死都带着牵挂,叹世之英才陨落矣!梦里,你是否和唐婉携手坐在那棵海棠树下看着太平的人间相视不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你寻寻觅觅,可寻觅到的只是冷冷清清的房屋,只是大宋飘摇的命运。雁过也,你正伤心,回首,看那未完成的金石录,你潸

10、然泪下,你叹命运不公,为什么生硬地塞给你那么多快乐而后又生硬地抢走。夫死国亡,你似乎失去了前行的方向。走进那昔日与夫吟诗歌赋的小园,黄花,满地堆积,愁绪,洒满大地。这一般缜密的小女子情思,怎不惹人怜?可你与他们不同,痛过之后,你重新上路,高呼“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你誓与大宋共存亡。只是那庸碌的国君、谄媚的大臣让你不知所措。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你承受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痛苦?可你刚毅,坚强,永远让世人倾慕我在想,倘若没有唐婉的离开,没有河山的破碎,这个历史会不会有陆游?倘若没有明诚的离世,没有大宋的倾颓,会不会有易安这一介名士?刚烈与柔情,水乳交融中映衬出人性的美妙。 要辨明关系型

11、作文话题要素间的关系。关系型话题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再如“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话题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

12、就不会有“伟大”。还可理解为: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而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对“向前看与向钱看”则要理解为“我们要一切向前看,决不能一切向钱看”。3.并非绝对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这个话题,我们可理解为

13、“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再如“名师与高徒”,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4.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谦虚与表现”,对此就可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对“成人与成才”也要理解为“要成人,更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再如“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辨清关系至关重要。关系辨明了,

14、思维就有了方向,审题立意的任务也就基本上完成了,构思成文的速度也就大大地加快了。当然,构成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如上四种关系是常见的,但远不是关系的全部。审题时须根据具体题目作具体分析,从而做到既快捷,又准确。关系型作文的审题立意误区 误区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既然是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时就应当重点把握话题内部两个关系之间的关系,关涉两点,在两点之间寻找突破口。而我们的考生在审题时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恰恰是割裂了两者的联系,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以致造成偏题、离题。如浙江省高考话题作文“人文素养与发展”,话题内部存在一种条件关系-人文素养的高或低,制约着发

15、展空间的大小。考生在审题时即要全面审视这种条件关系。但从考生作文来看,许多离题作文都没有能从两者关系入手,而是或空谈人文素养,或大侃发展,这种“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最后造成严重失分。误区二:泛论关系,不见重点。有的考生在行文中泛论关系,最终使文章陷入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的泥潭。关系型话题作文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004年高考全国卷话题作文“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在审题时考生当然应准确把握两个关系之间的关系,如果考生在审题时能以“遭遇挫折”为侧重点,能够从如何对待挫折这个角度切入去行文,而不是流于表面的于两者关系泛泛而谈,那么文章将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有力的拓展。误区三:另起炉灶或偷换话题。有些考生根本不了解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彻底抛开了话题,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广东卷要求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作文,有考生由引出话题的那则冯妇的寓言推出一个结论应该了解实际情况后再采取行动,做事不能太轻率。以为这样就符合题意,其实是完全理解错了。另外,注意偷换概念。换词也应尽量避免。即使是同义词也应尽量用话题中的词,以免产生曲解。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