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西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题(五)及答案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58314477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江西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题(五)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23年江西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题(五)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23年江西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题(五)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23年江西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题(五)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23年江西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题(五)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江西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题(五)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江西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题(五)及答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江西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题(五)及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1、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原子利用率为( )。A.50%B.75%C.100%D.25%【答案】 C2、重在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获取和加工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方式是( )。A.纸笔测验B.档案袋评价C.作业评价D.活动表现评价【答案】 D3、下列属于“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的是( )。A.培养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能力B.养成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C.知道物质燃烧的必要条件D.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答案】 C4、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是()。A.化学

2、课程目标B.化学教学内容C.学生的科学素养基础D.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答案】 A5、做酸碱中和实验时,将5 mL 5的盐酸和5 mL 3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观察现象。A.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溶液由粉红色变为无色B.反应完成后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HClC.打开盐酸的瓶塞能观察到“白烟”现象D.实验室盛放3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使用的是玻璃塞【答案】 B6、()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A.智力B.性格C.能力D.气质【答案】 B7、某学生运用“如果一种物质中的元素处于中间价态那么这种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规律,得出“一氧化碳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这种学习运用的

3、逻辑思维方法是()。A.演绎B.归纳C.分类D.类比【答案】 A8、教材观念的转变,促使教师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化学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下列关于化学教材的“二次开发”的说法错误的是( )。A.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进度B.教师可以随意提高教材内容的难度C.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顺序D.教师要敢于质疑教材,超越教材【答案】 B9、在课上,教师不仅描述化学事实,而且加以深入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种方法是( )。A.讲述法B.讲解法C.讲演法D.谈话法【答案】 C10、学习活动组织与评价设计包括( )。A.设计教学策略B.设计教

4、学媒体C.设计评价方式D.以上三项【答案】 D11、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原子利用率为()。A.50%B.75%C.100%D.25%【答案】 C12、某教师在“金属资源的保护”的教学中。这样导入课题:“家里用的铁制水壶和铝制水壶坏了以后不用了,放置在一个角落里,一段时间后会有什么现象?你怎样保护你骑的自行车,防止其生锈?”该教师采用的导入方法是()。A.实物导入B.旧知导入C.直接导入D.社会导入【答案】 D13、化学概念内容的编写应体现的特点是( )。A.B.C.D.【答案】 A14、高中化学课程中,体现化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和侧重探究能力和方法培养的是( )。A.实验教学B.化

5、学与技术C.物质结构与性质D.有机化学基础【答案】 A15、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下不属于学情分析内容的是()。A.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B.分析学习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中的未知知识C.分析学生如何来进行学习D.分析学生的兴趣及性格【答案】 D16、学段教学设计进行的工作中,要求编制( )A.课程教学计划B.课时教学计划C.课题教学计划D.学期教学计划【答案】 D17、下列关于教学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讲授法以学生的活动为主B.演示法应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关于事物及其现象的感性认识C.运用谈话法教学时,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面向

6、全班D.运用练习法时,教师要适当地进行个别的指导【答案】 A18、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习情景素材”方面增加了要求学生了解“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富营养化污染与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等内容。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变化是( )。A.与时俱进,重点关注健康、环境等社会热点问题,着力体现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价值B.坚持能力为重,着重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C.着重突出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D.总体控制内容总量和难度,加强了学科和学段的衔接【答案】 A19、化学教学情境设计的常见途径可能有:A.B.C.

7、D.【答案】 D20、化学变化过程中有的还伴随着颜色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溶液遇单质碘后,溶液由无色变成紫色B.AgBr固体见光分解后,剩余固体呈银白色C.新制氯水呈浅黄绿色,久置后溶液几乎无色D.紫色石蕊溶液通人SO2,溶液最终变成无色【答案】 C21、下列教学目标属于“过程与方法”范畴的是()。A.知道DH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B.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C.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说明化学反应的本质D.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答案】 B22、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最丰富的情景素材是( )。A.实物B.化学实验C.投影仪D.模型【答案】 B23、化学教学研究的一般方

8、法,主要包括( )。A.B.C.D.【答案】 C24、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B.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C.课程资源越多越好D.课程资源就是教科书【答案】 B25、小唐同学对所需知识进行了归纳,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KMnO4和MnO2都是氧化物B.合金和合成材料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C.过滤和蒸馏都能降低水的硬度D.实验室收集氧气和氢气都可以使用排水法【答案】 D26、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B.C.D.【答案】 C27、某学生运用“如果一种物质中的元素处于中间价态那么这种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规律,得出“一氧化碳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9、”。这种学习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A.演绎B.归纳C.分类D.类比【答案】 A28、下面关于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有关规定,说法错误的是( )。A.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B.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C.教材审查实行编审合一D.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答案】 C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油脂、蛋白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B.蛋白质、油脂、聚乙烯都是高分子化合物C.煤的液化,石油的裂化过程都有化学变化D.蛋白质溶液遇CuSO,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答案

10、】 C30、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只有B.C.D.【答案】 D31、下面不属于化学l的主题的是( )。A.认识化学科学B.化学实验基础C.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D.物质结构基础【答案】 D32、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石灰用作食品抗氧化剂B.盐类都可做调味品C.铝罐可久盛食醋D.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答案】 D33、重在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获取和加工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方式是()。A.纸笔测验B.档案袋评价C.作业评价D.活动表现评价【答案】 D34、某教师在进行“常见的酸”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了解盐酸、硫酸、硝酸、醋酸的性质,

11、然后总结出了酸的通性。该教师运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 )。A.归纳法B.演绎法C.实验法D.探究法【答案】 A35、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列出的教学目标“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中“初步”属于()。A.行为主体B.行为动词C.行为条件D.表现程度【答案】 D36、“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内容标准,该内容所属的高中化学课程模块是()。A.物质结构与性质B.化学反应原理C.化学与技术D.实验化学【答案】 B37、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该环节主要包括( )。A.B.C.D.【答案】 D38、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是( )。A.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B.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C.以海水、金属矿物质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D.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答案】 D39、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A.就地焚烧B.发酵后作农家肥C.加工成精饲料D.制造沼气【答案】 A40、下列不属于即时表现评价的是( )。A.提问交流评价B.课堂练习评价C.课堂实验操作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