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欧阳修作品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58149259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欧阳修作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欧阳修作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欧阳修作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欧阳修作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欧阳修作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欧阳修作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欧阳修作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专题训练-欧阳修作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相州昼锦堂记欧阳修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

2、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节度,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B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C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

3、余光者/盖亦有年矣/D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旦”在文中是“一时、突然”之意,与阿房宫赋“一旦不能有”中的“一旦”意思相同。B“相与”在文中是“一起”的意思,与过秦论“相与为一”中的“相与”意思相同。C“被”是“覆盖、施加”之意,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中的“被”意思不同。D“望”的意思是“希望、愿望”,与送东阳马生序“德隆望尊”的“望”意思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从古到今做官做到将相,富贵之后返回故乡,这从人情上说是光荣的。B

4、文章列举苏季子和朱买臣的事例,说明士人在不通达时,会被人欺侮、看不起。C大丞相魏国公年轻的时候,家境贫寒,中年高中科举,士人们都想仰望他的风采。D文章最后一段交代了写这篇文章的缘由,表达了作者对魏国公的敬仰之情。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2)尝以武康节度,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

5、,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礼,则必然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

6、求其死也,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汝其勉之!”修泣而志之,不敢忘。太夫人姓郑氏,世为江南名族。自其家少微时,治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苦,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节选自欧阳修泷冈阡表)【注】:泷(shung)冈阡表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

7、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祭文之一。这篇文章是欧阳修在他父亲死后六十年所作的墓表。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B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C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D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皇考,文中指对亡父的尊称,与离骚中“朕皇考曰伯庸”的“皇考”意义相同B孤,文中指少年时

8、失去父亲,与陈情表中“祖母刘愍臣孤弱”的“孤”意义相同。C归,文中指女子出嫁,与项脊轩志中“吾妻来归”的“归”意思相同。D及,文中译为赶上,与种树郭橐驼传中“若不过意则不及”的“及”意义相同。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欧母虽然生活艰难,但却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B欧父在为母服丧期间,年终祭祀时,都会流着眼泪感叹无论祭品多丰盛,不如生前微薄的奉养。C欧阳修母亲了解其夫、敬佩其夫,并谨记其夫的遗训,在欧阳修成长的过程中进行谆谆教诲。D欧母坚贞平和,无论家境顺逆,都保持着俭约的家风和乐观的态度,是当之无愧的贤妻良母。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

9、成现代汉语。(1)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2)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9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曾评注此文:“公虽不见其父,而自贤母口中述之,则崇公栩栩如生。”根据文意,说说欧阳修的父亲(崇公)是个怎样的人。请用四字词语分条概括。参考答案:1、B句意:魏国公年轻时就已考取高等的科第,当了大官。全国的士人们,听闻他传下的风貌,仰望他余下的光彩,大概也有好多年了。“自公少时”,介宾短语作状语,位于句首,单独成句,排除AC;“已擢高科”,“高科”作“擢”的宾语,其后断开;“登显仕”,“显仕”作“登”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D。2DA.正确。句意:可是突然坐上

10、四匹马拉的高大车子。/突然不能保有了。B.正确。句意:一齐并肩接踵。/互相援助,成为一体。C.正确。“被”,覆盖,施加。/介词,表被动。句意:只有用恩德施于百姓。/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D.“意思相同”错误。“望”,希望,愿望。/名词,名望。句意:而士人们也把这些寄希望于他。/德行高,声望大。3C“家境贫寒,中年高中科举”错。先祖世代,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官。魏国公年轻时就已考取科举高榜,当了大官。4(1)大概士人在不得志时,在乡里的处境艰难窘迫,那些平庸之辈甚至孩子,都能够轻视欺侮他。(2)(魏国公)曾经以武康节度使的身份来治理过相州,便在官府的后园建造了一座“昼锦堂”。参考译文

11、:做官做到将相,富贵之后返回故乡,这从人情上说是光荣的,从古到今都是如此啊。大概士人在不得志时,在乡里的处境艰难困窘,那些平庸之辈甚至孩子,都能够轻视欺侮他。就像苏季子不被他的嫂嫂礼遇,朱买臣被他的妻子嫌弃一样。可是一旦坐上四匹马拉的高大车子,旗帜在前面导引,而骑兵在后面簇拥,街道两旁的人们,一齐并肩接踵,一边瞻望一边称羡;而那些庸夫愚妇,恐惧奔跑,汗水淋漓,羞愧地跪在地上,面对车轮马足扬起的灰尘,十分后悔,暗自认罪。这么个小小的士人,在当世得志,那意气的壮盛,以前的人们就将他比作穿着锦绣衣裳的荣耀。只有大丞相魏国公却不是如此:魏国公,是相州人士,先祖世代有美德,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官。魏国公年轻

12、时就已考取高等的科第,当了大官。全国的士人们,听闻他传下的风貌,仰望他余下的光彩,大概也有好多年了。所谓出将入相,富贵荣耀,都是魏国公平素就应有的;而不像那些困厄的士人,靠着侥幸得志于一时一事,出乎庸夫愚妇的意料之外,为了使他们害怕而夸耀自己。如此说来,高大的旗帜,不足以显示魏国公的光荣;玉圭官服,也不足以显示魏国公的富贵。只有用恩德施于百姓,使功勋延及国家,让这些都镌刻在金石之上,赞美的诗歌传播在四面八方,使荣耀传于后世而无穷无尽,这才是魏国公的大志所在,而士人们也把这些寄希望于他。难道只是为了夸耀一时,荣耀一乡吗?魏国公在至和年间,曾经以武康节度使的身份来治理过相州,便在官府的后园建造了一

13、座“昼锦堂”。后来又在石碑上刻诗,赠送给相州百姓。我虽然没有获得登上昼锦堂的机会,却荣幸地曾经私下诵读了他的诗歌,为他的大志实现而高兴,并且乐于向天下宣传叙述。于是写了这篇文章。5、C句意: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利益虽然不能遍施于所有的人,重在仁爱之心。我没什么可教你的,这些都是你父亲的愿望。“要于孝”承接前一句讨论的是侍奉父母需要的品质,“利”作下一句的主语,“要于孝”与“利”之间应断开,排除AD;按语境本句讨论如何对待外物,所以“于物”与前语境联系更紧密,是前一句的状语,排除B。6DA.正确。都指指对亡父的尊称。句意:我的父亲崇国公。/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B.正确。都指指

14、少年时失去父亲。句意: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祖母刘刘氏怜悯我从小失去父亲。C.正确。都指女子出嫁。句意:我刚出嫁时。/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D.错误,二者意义不同。赶上;比得上,够得上。句意:我就看不见儿子长大成人了。/如果不是多了就是不够。7B“欧父在为母服丧期间”错误,原文“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是父亲不再为他母亲守孝(守孝期满)刚一年。8(1)在家境贫困时,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来抚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2)他在家里,没有虚夸伪饰之处,像这样做事情,这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啊!9为官清廉,乐善好施,奉亲至孝,居心仁厚,忠于职守。参考译文:唉!我的父亲崇国公,在泷冈占卜吉地安葬六十年之后

15、,他的儿子修才能够在墓道上立碑。这并不是敢有意迟缓,是因为有所等待。我不幸,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立志守节,家境贫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还要抚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母亲告诉我说:“你父亲为官清廉,乐于助人,又爱结交朋友;他的薪俸微薄,常常所剩无几,说:不要让钱财使我受累!我对你父亲有所了解,因而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从我成为你家媳妇的时候,没赶上侍奉婆婆,但我知道你父亲很孝敬父母。你自幼失去父亲,我不能断定你将来有成就,但我知道你父亲一定后继有人。我刚出嫁时,你父亲为他母亲守孝刚一年,岁末祭祀祖先,他总是流泪说:祭祀再丰富,也不如生前的微薄奉养啊。偶然吃些好的酒菜,他也会流泪说:从前娘在时常常不够,如今富足有余,又无法让她尝到!刚开始我遇到这种情形,还以为是刚服完丧不久才这样。后来却经常如此,直到去世。我虽然没来得及侍奉婆婆,可从这一点能看出你父亲很孝敬父母。你父亲做官,曾经在夜里点着蜡烛查阅案卷,他多次停下来叹气。我问他,就说:这是一个判了死罪的案子,我想为他求得一条生路却办不到。我问:可以为死囚找生路吗?他说:想为他寻求生路却无能为力,那么,死者和我就没有遗憾了;何况去寻求生路而又办到呢!正因为有得到赦免的,才明白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