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作文主题训练文化传播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58149248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3.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专题复习:作文主题训练文化传播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专题复习:作文主题训练文化传播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专题复习:作文主题训练文化传播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专题复习:作文主题训练文化传播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专题复习:作文主题训练文化传播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专题复习:作文主题训练文化传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专题复习:作文主题训练文化传播(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文主题训练-文化传播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如果要说这个夏天哪个词语最为流行,那么非yyds莫属。yyds是“永远的神”汉语首字母缩写,最早出现在电竞圈,随后这一词语“破圈”,被用来表达高度的赞美。夸赞东西好吃,yyds;为体坛强者欢呼,yyds;被好剧俘获,yyds放眼看去,几乎满屏都是yyds。当越来越多的赞美都用“yyds、绝绝子(绝了,表示极好或极差)”来表达,当搞笑的内容都以“xswl(笑死我了)”来评论面对当今“缩写”网络流行语盛行的社会现象,社会上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的人大力推崇,认为这种彼此传递情绪可以“秒懂”的交流方式,既高效又有趣,何乐而不为?有的人心存忧虑人们丰

2、富、具体的对话内容似乎也在高度简化和概括中被“牺牲”掉了,很多时候的心中所想难以再付诸文字,离开“梗”就不会说话了我们该为满屏yyds而担忧吗?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观点。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央视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以舞台式话剧为载体,创新设计270度立体舞台,综合运用环幕投屏、增强现实(AR)、实时跟踪等新科技手段,开拓架构出“历史空间”“现实空间”,彰显中华典籍生生不息、经久不衰的价值追求,使典籍从少数学者的案头“飞入寻常百姓家”。河南卫视的端午奇妙游让网友擦亮双眼。节目样态上的创新,

3、提高了节目的可接受程度。特别是开场水下舞祈,舞者在水下衣袂翩跹,拂袖起舞,仿佛再现了曹植洛神赋“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的景象,让观众沉醉其中。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在校报“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专栏与你的同龄人分享。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年来,随着古装剧IP的火热,汉服备受年轻人的青睐,以汉服为代表的古风经济正不断走热。2018年,共青团中央为“中国华服日”正式“盖章”,选定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开展文化活动,汉服文化传播推广正式发

4、出官方声音,汉服文化热度此后不断上涨。“穿汉服游苏州园林”“宋制明制汉服发型教程”“汉服亲子照太美了。”在抖音、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汉服爱好者和商家通过图文、视频、直播等形式,整合极具多样化的资源进行分享传播。在南京老门东、西安大唐西市等景区,齐腰襦裙、琵琶飞袖,穿着古装的年轻人通过传统文化“破圈”“出圈”,撬动着庞大的古风经济与旅游市场。有人戏称,如今在各大景区游览,如果没有遇到穿着汉服的年轻人,反而不正常了。请你针对材料中汉服“出圈”现象,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4阅读下面的材

5、料,根据要求写作。如今,网络用语不断出新,像“人艰不拆”“柠檬精”“锦鲤”“凡尔赛文学”“给力”“粉丝”“打工人”等,其中有些成了日常用语。有人认为,网络用语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也有人表示,他们不喜欢这些网络用语,也不能理解它们为什么会流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我国民间自古以来就有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的传统。畲族的丰收节、藏族的望果节、彝族的火把节尽管时间不同、形式各异,但寄托的情感是相通的。2018年6月7日,国务院公

6、布关于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是我国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为何要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给出了解释: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有利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对于“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学而不化,非学也”,这句话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庸言,曾

7、被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引用。如果只知道学、却不懂得把学问化用,那么并不能算作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教行于上,化成于下。化,这是学以致用的重要一步。在国学里讲的“文化”,既是常作名词使用,更要当作动词看待。周易中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把社会人伦中的规律道理化入人心、推行天下,这就是“文化”的意义,是为了实现“以文化人”的作用。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许多电影在国内市场大热,热度却很难传递

8、到国际市场,这已成为中国电影人和中国电影观众心头的一个结。“中国电影走出去需要新的思维、路径”。近日,在一场电影论坛上,与会专家对过去这些年中国电影“走出去”的策略与方式进行了反思。他们认为,电影“走出去”是一种跨文化传播,走向国际市场的影片不仅要能代表本国文化,还要有对他国文化的“穿透力”,同时线下商业院线也非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唯一路径。根据以上现象,对于中国电影如何“走出去”,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近几年来,网络流行语正以不可抵挡之势席卷而

9、来。从前几年流行的“神马都是浮云”“蒜你狠”“正能量”,到最近几年流行的“锦鲤”“佛系”“C位”“燃烧我的卡路里”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了年轻人表达情感的主要语言方式之一。有人认为这样的表达更直接、更准确,也有人觉得网络词汇让语言变得简单粗暴。材料二:对2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3.4%的受访者平时会使用网络流行语,67.4%的受访者认为过多使用网络流行语会遗忘原有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材料内容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1略【详解】本题考查

10、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为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为时事型材料。材料由网络热词“yyds”谈起,意在引导学生对目前社会中“缩写”网络流行语盛行现象的关注与思考。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语言文字表达的形式,不仅是作为人们交流的手段和工具,还是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播方式认知的具体体现。对“满屏yyds是否担忧”问题的看法,折射出考生们对时代发展中的不同语言体系的认知与思考。考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担忧:1.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维护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严肃性,才能保证语言文字的良好传承和发展。即便是网络流行语,也不能完全放任自流。2.用符号、字母等“缩写”式网络流行语

11、的盛行,导致语言表达方式的单一,使得表达更精确、生动、优美的词语被冷落、遗忘。“万能”流行词的场景适用性之高,助长了人们思考和表达的惰性,是“文字失语”的表现。长此以往,势必造成人们在使用语言文字表达过程中所产生的精神的享受、思索的兴味、沉思的回味和思想的快乐都快被扼杀了。3.“缩写”网络流行语的盛行,呈现出语言文字社会功能走向退化的趋势。网络语言交流的价值只被当作传递实用信息,词汇日益贫乏的背后,折射出语言似乎已失去了沟通心灵和精神的美学作用,反映出我们今天的心智、情感、精神和创造力,越来越趋向于衰弱和萎缩的现实,这正是此类网络语言流行的社会隐忧。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文化上的警醒。(2)不担忧

12、:1.语言最基本的功能是交流,使“言”能及“意”就基本完成了其交际的目的。对于网络上层出不穷的新表达,是虚拟世界独特的表达方式,是年轻人张扬个性的表现,使得网络表达更简便形象、亲和幽默。2.对于网络上这些突破规范的表达,我们不必将其看得太严重。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维护好主流阵地的语言文字规范不动摇,可以持一种相对宽容的态度。3.随着作为流行语“土壤”的社会持续变迁,富有独创性的流行词汇将会层出不穷。在更新迭代、匆匆而过的网络语言流中,眼下的一些流行词不出意外也会慢慢被人们忘却,逐步退出舞台。保持语言的多元性,维持语言发展的蓬勃力,才是抵抗语言退化的真正要义。(3)对“满屏yyds是否担忧”问题

13、的亦可辩证解读,立意指向“单一”与“双向”都可呈现,侧重一方角度的理解挖掘或是两者结合论证均可。行文中,考生需对观点理解展开具体的理由论述,亦可结合具体事例展开例证,勿流于泛化空洞。立意:1.唯有纯粹的语言才能保障思想的纯粹。2.维护中国汉语的神圣地位,我辈义不容辞。3.网络流行语是对传统汉语的侵蚀。4.汉语因海纳百川而博大精深,故步自封会制约汉语的发展。5.我们要理性看待“yyds”,既要有“拿来”,也要有舍弃。2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材料作文。由材料可知,两个节目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文化内容形式创新,融入时代元素,创新传播手段,聚焦中

14、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魅力、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讲述传统故事、传统民俗,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这说明文化创新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考生要结合材料来谈“传承与创新”,两者不能偏废并要能阐明相互关系方为符合题意。立意:1.传统与文化传承,是民族之魂,是国家之魄,需守正又要创新。2.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3.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4.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5.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它不仅要求我们尊重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要求我们善于转化和发展

1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作标题的10个思考角度:1.飞入寻常百姓家出自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它说明,传统文化不能只停留在考古所、博物馆,应该通过创新的方式,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最终走进大众,飞入寻常百姓家。写作文时,表达这层意思,可以用“飞入寻常百姓家”作标题。2.去伪存真做“减法”传承传统文化时,要去伪存真做“减法”。毕竟,传统文化中虽然有无数精品,也有大量糟粕。对于其中的糟粕,比如,愚孝,女德,就应该扔进火炉,烧成死灰。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符合当代社会的需要。写作文时,表达这层意思,可以用“去伪存真做减法”作标题。3.师夷长技做“加法”传承传统文化时,不能闭门造车,应该海纳百川,多与各国交流。比如,对于国外保护传统文物、文化的好做法、新技术,可以引进和吸纳。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更好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写作文时,表达这层意思,可以用“师夷长技做加法”作标题。4.科技创新做“乘法”科技可以为传统文化赋能,使其变得更直观,更生动,继而深入人心。央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采用舞台剧方式,重现了伏生、宋应星等古人的事迹。内容是传统的,方式是现代的,科技创新做“乘法”,让年轻人大呼过瘾!写作文时,表达这层意思,可以用“科技创新做乘法”作标题。5.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如果洛神赋只是文字,虽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