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法与情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58149240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法与情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法与情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法与情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法与情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法与情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法与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法与情(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文主题训练-法与情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美国加州某个湖里淹死了一名5岁的男孩,当地某报的摄影记者约翰哈特不顾治安员的制止,快速地拍了照片。画面中死者的上身暴露着,救护人员在安慰死者的哥哥,而他正悲恸地痛哭,因为是他带着弟弟游泳造成了这个悲剧。该报有不使用尸体照片的规定,但主编罗伯特本特里考虑到那些照片会提醒人们当心孩子游泳的安全,同意发表这张照片。报纸出版后,受到读者的谴责,引起新闻界的争议,其中一位报纸编辑认为:“我们相信一张照片比1万字的文字更有助于人们注意水中安全。”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

2、,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位家境不好的大三女生的母亲范女士把女儿小徐春节假期收到的上万元红包“没收”了,说是要作为女儿明年的学费。女儿心里很不舒服,向报社新闻热线电话咨询,询问老妈的做法是否合法。如果违法,她该怎么做才能要回来。该话题一抛出,便引爆报社律师群,几十位律师各抒己见,持续热议。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想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6年下半年,“共享单车”横空出世,其用车方便、价格低

3、廉、绿色环保的特点获得了广大市民的认可。同时,关于共享单车“被虐”的新闻也层出不穷,被用户偷回家、造价不低的单车“被肢解”“被上树”“被焚烧”让人们开始为“共享单车”的命运捏一把汗。最近一则消息则给了人们希望。北京市昌平区一男子先后5次将停放在某大学门口的“共享单车”骑回家中,并据为己有,最终被“共享单车”公司工作人员发现并报警。记者今天获悉,男子李某已因涉嫌盗窃罪被昌平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某小学副班长小赐利用检查作业的权

4、力,向另外6个孩子要钱;某初中学生兰兰不注重个人卫生,被同寝5名女生一起打耳光;某高中6名高二女生持刀威逼5名学妹脱光衣服,拍裸照。小到挖苦嘲讽、歧视孤立、网络攻击,大到殴打羞辱、威逼勒索、斗狠约架,校园欺凌给无数孩子的身心带来了伤害。同学之间本当恭而有礼,却为何如此伤害?校园欺凌又当如何杜绝?请根据材料,结合自身生活,针对以上问题,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农民老张是家里主要劳动力,是村里的扶贫对象。为了尽快脱贫,他把自家房子后面的一片林地铲平,开荒种芭蕉。直到园

5、林部门把他告上法庭,他才知道他铲掉的树木中包含有五十多棵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樟树。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老张将面临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法律制裁。对此案件,检察机关认为应该严肃法纪,从重处罚,以起到震慑作用。但辩护律师认为:张某砍伐樟树,不是为了牟利,而是认知上的错误;惩治犯罪固然重要,但已经被破坏的林地并不能因此得以恢复;而被告一家人的生活很可能因此被毁掉。建议对张某从轻处理。老张主动向园林管理部门认错赔罪,并主张承诺在被毁坏林木的土地上负责种植两千株珍贵树木,并负责护理,以赔偿损失,弥补过错。园林部门对老张的承诺表示认可,同时请求司法机关对老张从宽处理。法院判决张某构成非法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6、罪。鉴于张某与园林部门已经达成和解,还表示将积极地在破坏的林地上种植并护理珍贵树木,恢复林地生态,所以酌情予以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以上各方的言行及事件的结果,引起广泛热议。请你综合以上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参与讨论,表明你的看法,阐述你的观点。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6阅读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据媒体报道,2016年10月24日,上海市人保局网站公示了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名单,多名市民发现疑似有过医闹行为的一名女教师欲落户上海,遂向媒体和人保局反映情况上海市人保局表示,将对相关情况进行复核。目前,

7、事件在网上持续发酵,不少市民表示难以接受有过如此行为的人享受落户政策。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世界的各个国家,不时有校园欺凌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恶劣的案件。案件中那些心灵被扭曲的孩子作案手段之残忍,令人触目惊心。校园欺凌事件不一定在校园内发生,也可能发生在放学后、虚拟网络中。面对日益严重的校园欺凌事件,世界多国包括中国在内都加强了立法等相关惩戒措施。但也有不同的声音。澳大利亚南澳大学的里戈比认

8、为:我不认为法律是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的成功途径。在很多情况下,它仅仅是在提醒孩子,他们的所作所为是错的。作为学生,对此你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请发出你的声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8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每天在上7点,82岁的退休教师老陈总会出现在家门口公园的长凳上,一个人静静地读着书报纸。数十载的人生经历,太多的苦难,但有了墨香的陪伴他似乎拥有了无限的承受力。下乡知青王一生,是阿城小说棋王中的主人公,母亲生前留下的一幅无子棋,他始终带在身边,狂躁而迷茫的青春因这样的陪伴有了一份可贵的定力。“父亲说,你写多久

9、,我们就活多久。这种默默的陪伴一直支撑着我。”郑渊洁陪伴也是一种力量,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孤岛,失去了陪伴,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朗读者卷首语要求:综合以上材料的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例文:为记者和报纸点赞美国加州某个湖里淹死了一名5岁男孩,当地报社记者约翰快速拍下照片。照片中死者的上身暴露着,他的哥哥正悲恸地痛哭。照片在报纸上发表后,受到读者谴责,引起新闻界争议。记者拍照片时,治安员加以制止;照片发表后,引起轩然大波。人们之所以反应如此之激烈,是认为记者的做法侵害了个人的隐私,在伤口上撒盐,让悲者更加伤痛。那么,人们的想法有没有道理

10、呢?俗话说得好,井越淘,水越清;事越摆,理越明。纵观整个事情,记者的做法并未严重伤害到个人的隐私。该照片中没有特写小男孩的面部表情,没有暴露他的私密部位,何来侵犯隐私呢?虽然上身裸露着,但这刚好是当时游泳现场的再现。裸露上身,是全世界的男人在公众场合都能够做的事情,大家也并不以此为羞。何为隐私?隐私就是不愿公开的个人私事。比如,个人如厕,个人沐浴等,这些是隐私。只要是在公众场合中做的公开事情,都不能算是隐私。小男孩和他的哥哥,在天然湖泊里游泳以至发生不幸,即属于此例。记者的报道,是他的例行工作,只是报道了公开场合中不少人已经知道了的公开事情而已。人非草木,孰能无情?5岁的小男孩不幸溺亡,这是人

11、间大悲,这是人间至痛。逝者为大,理应得到尊重。然而,记者的报道,理性客观,并没有幸灾乐祸,不存在往伤口上撒盐的道理。弟弟死后,哥哥恸哭,这是自然而然的人性情感流露,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弟弟死亡,在年幼的哥哥的内心,必然留下严重的心理创伤。说不定经记者这么一报道,热心公益人士会向这位哥哥伸出援手,对他进行心理疗伤。这样,岂不把坏事变成好事?毕竟逝者已逝,活者仍要继续生活啊。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此事古难全。人们能做的,就是及时提个醒,来减少旦夕祸福,来减少人间惨剧。在此点上,报纸主编罗伯特可谓考虑周全。他认为,刊发照片,可以提醒人们当心孩子游泳的安全。另一位编辑认为:我们相信一张照片比

12、一万字的文字更有助于人们注意水中的安全。刊发照片,总结血的教训,报纸尽到了正常报道下的提醒功能义务,不应指责。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过去,发生了人间灾难和人间惨剧,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捂着盖子不报道,严密封锁消息。事实证明,这并非好做法,遭到人们诟病。报道战场上的血流成河,为的是迎来人间和平;报道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非洲小童,为的是呼吁抛弃战争告别贫穷;报道大灾大难,为的是争取支援减少伤痛由此,我不由得为记者的这张照片叫好,为报纸的勇于刊发而击节赞叹!为他们点赞!【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记叙类材料作文题。作文材料所述的这一悲剧事件中,涉及多个主体:拍下照片的摄影记者约翰哈特,同意

13、发表照片的主编罗伯特本特里,谴责此事的读者,对刊发照片持支持态度的某位报纸编辑。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站位和角度。就拍下照片的摄影记者约翰哈特而言,他不顾治安员制止、未经过死者家属同意、不尊重逝者的行为显然应该被指责,但他要拍下这些照片的动机及其后续的意义,却值得我们思考。而对于同意发表照片的主编罗伯特本特里,以及对刊发照片持支持态度的某位报纸编辑,他们希望借此提醒人们注意水中安全的初衷无疑值得肯定,但是将照片发表出来的行为是否会损害逝者的尊严、是否经过死者家属同意,会不会给他们带来二次伤害,却也是值得深思的。而那些谴责他们行为的读者和新闻界同仁,也许也是从这些方面去考虑的。写作时,对于该事件,

14、可以从其中某一方的角度入手,表明自己对此事的态度。如,若是赞同记者、主编等人的做法,认为可以将照片公布发行出来,则应指出这是为了增强人们的水中安全意识,这个善意的初衷不该被否定;而且,就方式方法而言,事故的现场死者及其痛不欲生的亲属的照片的强大视觉冲击力,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强化读者对儿童溺水事件的关注和警觉,也可以减少人们的侥幸心理,进而减少和杜绝儿童溺水事件的发生;正所谓只有触目,方能惊心,所以,为能达到警醒他人的目的,特殊情况下可变通职业规定,规则可以为生命让路。若是与那些质疑的读者一样,认为刊登“尸体照片”弊大于利,则可指出报纸刊登这样的照片,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暴力宣传,是一种恐吓行为

15、;而且将“尸体照片”直接刊登在报纸上,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和漠视,将会给死难者家属带来更多的伤害。所以,新闻工作者要恪守职业操守,不能随意打破规定。立意:1.勿忘规定,坚守初心。2.莫让规定绑架生命。3.生命安全教育不应被规定所挡。2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记叙类材料作文题。审读此则材料,可从母亲、女儿、整体等三个角度切入。从母亲的角度:不论家境如何,母亲为培养女儿都付出了很多,作为母亲,为家庭和女儿着想,把女儿的可观的红包收入作为她的学费,于情于理都是合适的,只是她需要用恰当的方式与女儿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女儿明白不能只顾自己、只会索取而不懂得责任和孝顺。从女儿的

16、角度入手:作为女儿,已经从母亲那里得到了许多,而且已经成年了,虽然自己的红包可以自己做主,但是,毕竟是家庭成员之一,有责任和义务减轻家庭的负担,减轻母亲的负担,把红包给母亲,用于自己的学费,既是对母亲的理解和回报,更是为自己的学业添加保障。如果诉至于法律,虽然有法可依,但是却输掉了亲情,输掉了道理,输掉了良心,输掉了孝心,有可能成为自私自利没有感恩之心的人。而从整件事来看,我们也可从中看到情理与法律的“相爱相杀”。写作时,可以从母亲的角度入手进行论证,论述沟通的重要性。对此,在具体论述过程中,可以引用一些古今中外善于沟通的典型事例来说明有效沟通可以让我们的工作“锦上添花”。也可以从女儿的角度论述,论述不能只关注自身得到的,也要多关注一下他人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