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58149177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PPTX 页数:17 大小:4.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插秧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插秧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插秧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插秧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插秧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插秧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插秧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我我们们怀怀抱抱着着对对荷荷塘塘之之上上美美景景的的憧憧憬憬,从从童童真真走走来来。今今天天,让让我我们们一一齐齐走走近近杨杨万万里里描描绘绘的的另另一一幅生活图景,一起来学习插秧歌。幅生活图景,一起来学习插秧歌。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

2、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累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终年八十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了解诗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梳理诗歌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表达技巧(重点)感受蕴含于诗歌中的劳感受蕴含于诗歌中的劳动之美(难点)动之美(难点)了解诚斋体 译文:译文:首联:首联:种田的农夫种田的农夫 把秧苗抛在半空,农妇一把接住。小儿子拔秧苗,把秧苗抛在半空,农妇一把接住。小儿子拔秧苗,大儿子插秧苗。大儿子插秧苗。颔联:颔联:斗笠是头盔,蓑衣是盔甲,(但似乎没什么用),雨水还是从斗笠是头盔,蓑衣是盔甲,(但似乎没什么用),雨水还是从头上流入脖颈头上流入脖颈

3、 沾湿肩膀。沾湿肩膀。颈联:颈联:喊他把早饭吃了喊他把早饭吃了 好好歇一会儿好好歇一会儿 ,(那农夫)只低头弯腰,努,(那农夫)只低头弯腰,努力插秧,半天不回答。力插秧,半天不回答。尾联:尾联:秧苗根部还不牢固,栽种还没有完成,(你把饭放这儿),赶秧苗根部还不牢固,栽种还没有完成,(你把饭放这儿),赶紧回去紧回去 照看好那帮小鸭小鹅,(不要让它们来破坏秧苗)。照看好那帮小鸭小鹅,(不要让它们来破坏秧苗)。结合种水稻的基本步骤,看看杨万里的插秧歌围绕“插秧”,作者具体描写了哪些场景?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笠是兜鍪蓑是甲,雨

4、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抛秧接秧图抛秧接秧图拔秧插秧图拔秧插秧图雨中插秧图雨中插秧图呼唤早餐图呼唤早餐图 农夫应答图农夫应答图 作者在首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用的非常精彩,作者为什么要连用这四个动词,请尝试赏析。首联写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首联写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能,配合默契。农谚说农谚说“不误农时不误农时”,插秧关系到来年收成,插秧关系到来年收成的好坏。因此,每逢插秧季节,不论男女老少都要起早贪黑,

5、的好坏。因此,每逢插秧季节,不论男女老少都要起早贪黑,投入到劳动中去。诗中正是根据这一特点,投入到劳动中去。诗中正是根据这一特点,用了用了 四个动词四个动词“抛抛”“”“接接”“”“拔拔”“”“插插”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全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神贯注的神态。赏析首联: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颔联颔联 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思考:本联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值此农忙季节,偏又遇到阴雨连绵,这使得本来就紧张繁忙的插秧劳动更增添了几分艰辛。诗人巧用两个比喻,把他们头上戴的斗笠比作头盔,把身上披的蓑衣比作铁甲。头盔和铁甲都是战士打仗必备的装

6、束,如此比喻,也就将插秧的情景比作了战斗场景,突出了劳动的紧张气氛。诗人以一种貌似轻松的笔调言之,实际上饱含苦涩意味,表现了农民的艰辛以及作者对农民的关心。赏析颔联: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赏析颈联: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颈联颈联 写劳作的忘我程度。写劳作的忘我程度。家人送饭让歇一会儿却无人答话,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如此便写出抢插的紧张程度。赏析尾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尾联:尾联:模拟农夫口吻 说这块田还没有插完,让赶紧照看好小鹅小鸭。写出全家其乐融融的画面。写出全家其乐融融的画面。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

7、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如何理解这里的“只不答”,从这四句能看出劳动人民怎样的品质?农妇农妇招呼招呼农夫农夫休息一会儿,并且说趁着这个时间,赶快吃早饭。休息一会儿,并且说趁着这个时间,赶快吃早饭。“低低头折腰只不答头折腰只不答”是是农夫农夫农夫农夫的反应:他依然低头弯腰的忙活着,连抬头说句的反应:他依然低头弯腰的忙活着,连抬头说句话的功夫也没有。这里话的功夫也没有。这里“只不答只不答”并非一声不吭,而是没有直接回答农并非一声不吭,而是没有直接回答农妇妇“歇歇”或者不或者不“歇歇”。事实上,。事实上,他一边干活,一边回答了他不能他一边干活,一边回答了他不能“歇歇半霎

8、半霎”的原因:的原因:秧苗刚栽下去,根还不牢固,再说还没有栽完,怎么能秧苗刚栽下去,根还不牢固,再说还没有栽完,怎么能“歇半霎歇半霎”呢?他手里的活不能停下,而且还呢?他手里的活不能停下,而且还叮嘱叮嘱 妇人妇人 :你先去回家你先去回家照看一下家鹅和雏鸡。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妙不可言。它使全诗照看一下家鹅和雏鸡。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妙不可言。它使全诗意境得以拓展,主题得到深化。由插秧到家务事,真是忙上加忙,从而意境得以拓展,主题得到深化。由插秧到家务事,真是忙上加忙,从而劳动者的艰辛和劳苦劳动者的艰辛和劳苦全都表现了出来。全都表现了出来。本诗鲜明的反映了“诚斋体”的特点,再读本诗,尝试

9、归纳“诚斋体”的主要特点。可以从诗的内容、语言特点等角度入手。从内容上来看从内容上来看,直接,直接从现从现实生活中实生活中 选取日常生活场景选取日常生活场景,因而既因而既形象自然形象自然,又,又新鲜风新鲜风趣趣,富有生活趣味。富有生活趣味。从语言特点来说从语言特点来说,不用奇,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却用奥生僻的字句,却用浅近明浅近明白的语言,清新自然,白的语言,清新自然,近于近于口语,生动活泼口语,生动活泼。思考:同样是描写劳动的场景,芣苢和插秧歌有什么不同?芣苢芣苢句式整齐,节奏明朗、轻快,自然流露出劳动的喜悦句式整齐,节奏明朗、轻快,自然流露出劳动的喜悦;“;“采采”“”“有有”“”“掇掇”

10、等一系列动词的变换,细腻地描绘出劳动的过程,富于诗情和画意。等一系列动词的变换,细腻地描绘出劳动的过程,富于诗情和画意。插秧歌插秧歌运用运用民歌手法民歌手法,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绘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绘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他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干得热火朝天而秩序井然。的紧张生活,他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干得热火朝天而秩序井然。诗作表现出诗作表现出农家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神。两首诗各具不同的艺术魅力。两首诗各具不同的艺术魅力。两首诗各具不同的艺术魅力。两首诗各具不同的艺术魅力。芣苢重章叠唱,回环往复芣苢重章叠唱,回环往复芣苢重章叠唱,回环往复芣苢重章叠唱,回环往复,令人神往,令人神往,令人神往,令人神往;插秧插秧插秧插秧歌善用口语,浅白流畅歌善用口语,浅白流畅歌善用口语,浅白流畅歌善用口语,浅白流畅。富有自然、新鲜的意趣。富有自然、新鲜的意趣。富有自然、新鲜的意趣。富有自然、新鲜的意趣。主旨插秧歌刻画了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全家上阵、冒雨抢插秧苗的场景,描摹细致,细节生动,描绘出了一幅雨中插秧的农耕风俗图画,表现了农民艰辛的劳动生活和苦涩的生存状况。【解析】选B。“运用了夸张手法”理解错误。应是“运用了比喻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