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方案w[全]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357943489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方案w[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职院校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方案w[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职院校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方案w[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职院校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方案w[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职院校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方案w[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方案w[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方案w[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院校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方案(一)实施思政引领工程 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围绕七大核心素养,构建“思政为魂、全面发 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加强劳动教育、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 融合,全面提升学生思想品德,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化思政课程,引领通识课程教育。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类、心理健康类、社会实践类、创新创业类、文体艺术类、职业素养 类、劳动素养类等素质教育通识课程,编写校本教材,开展通识课程教学和师资培训。强化思政进专业课程,引领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融合。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政 元素,加快推进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材、考核方案改革,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将

2、德育、体育、美育、劳育、创新意识与实践融入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实现素质教育到专 业教育的渗透与融合,探索双素质并重的课堂教学途径和方式,改革课程评价指标,增 设素质教育评价内容。强化思政进第二课堂,引领素质教育活动。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原则,将思政 元素引入第二课堂,把第二课堂分为思想品德类、社团活动类、文体与科创竞赛类、职 业技能竞赛类、职业生涯规划类、社会实践类、志愿服务类、创新创业训练实践类八大 类型,并进行系统化构建、标准化设计、课程化实施、规范化管理。制定系统的素质教 育学分认定实施细则,纳入“学分银行”管理。将思政与工匠精神培养相结合,传承认 真专注、坚忍不拔、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

3、职业精神,开展基于“专门化的劳动教育课 程+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职业生涯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 实习实训”的“1+N”劳育训练,构建体现工匠精神的劳动思想教育、劳动技能培育与 劳动实践锻炼“三位一体”劳动教育体系。打造素质教育的实践基地。与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共同建设素质教育“五大”实 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学生素质拓展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 就业创业见习实习基地与大学生社会调研和实践基地,为素质教育提供保障。(二)打造“四互融”的产教育人生态系统与行业互融。关注产业动态,依托学院粤港澳大湾区水利电力产教联盟,建立粤港 澳大湾区水利、电力、智能制造、现

4、代信息技术等职业教育集团,结合产业结构的变化 调整专业设置,依据行业标准进行课程设置与改革,服务产业发展;各专业群契合区域 经济社会需求,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改,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进行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及评价,引领产业发展。与世界知名企业互融。将创新要素资源和企业先进资源引 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工作中,使企业成为产业学院重要主体,引入国际技术标准开发课程体系、培训认证项 目,并进行认证培训及评价,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与领军企业互融。校企之间形成“发展共同体”,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双方在 人才培养、

5、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创新创业等领域真正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合作育人、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共同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合 作建立工程中心,共同开展应用研究和社会服务;合作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共同开 展“双师型”师资培养;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 养培训、模式改革。与中小微企业互融。合作开发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根据中小 微企业的生产、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通过订单班为企业定向培 养适用人才。合作开展项目研发、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等。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沟通协调机制。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高端产业和产业转型升级

6、需 求,依托与行业企业的互融,动态调整课程体系。推进产、研、育、训创结合,建立快 速响应机制,共同研发新技术、新工艺并将其融入到教学中,更新课程内容和标准。建 立完善的校企师资互聘互用互培机制。形成行企校育人共同体,协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 能人才。(三)深化基于生源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改革落实国家高职扩招计划,为不同群体提供多样化的招生方式,试行弹性学制和长学 制,探索“中、高、本”贯通的人才培养改革,依据产业需求确定模块化课程体系,因 材施教,利用智慧技术推动课堂革命,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探索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和供用电技术专业 群试点“中、高、本”贯通的人才培养

7、改革,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标准、课程体系开 发、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运用、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设计学习路径与职业成长路 径同步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借助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和 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按照行业中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专业技术岗位标准,螺旋递进 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实现学生基本职业能力、职业技能、综合职业能力全面持续提升。动态调整满足职业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以悉尼协议专业范式为基准,联合产 教融合型企业,依据职业岗位新要求,确定能力指标,按照专业能力、问题解决、沟通 合作、职业规范、社会责任、项目管理、终身学习七项核心素养,及时调整紧跟产业发 展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8、,制定国际认可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 修订课程标准。推动“智慧技术+”的课堂革命。针对多样化生源特点因材施教,以满足个性化学 习为导向,将智慧技术融入教学过程各环节,全面推行师生互通的数字化学习空间,通过基于人工智能的学习全过程评价与反馈,推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 过程导向教学等教法改革,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主动性。运用 过程性的多元评价方式,通过多元化成果的认证、转换和积累,实现多种学习成果衔接。 完善虚实结合的实训条件,依据职业岗位需求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校企共建在线 开放课程等信息化学习资源,将行业企业新标准、新技术、新工艺、

9、新规范及新设备引 进课堂,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的信息化特色教材。校企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 组建专兼职教学团队,探索模块化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职 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职业胜任性和适应性。(四)开展 1+X 证书制度试点,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积极开展 1+X 证书制度试点。组建行业培训评价组 织,共同开发水利电力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促进行业国家资历框架的构建。率先 申请建筑信息模型和 Web 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开展证书培训,对接证书 标准重构课程体系,形成育训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把证书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育训结合,鼓励学

10、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升学 生职业胜任性和可迁移性,培养产业急需的一专多能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搭建沟通各级各类教育通道。探索“中、高、本”贯通新模式,根据中职、高职、 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差异,面向岗位、培养目标、课程、教程等进行系统化衔接,完善 能力进阶的“中、高、本”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完善高职-普通本科人才培养的学分 互认机制和选拔考核机制,打通高职层次专业学生学历提升通道。开展职业技能等级培 训,长短结合、内外结合,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对各类学习成 果进行认定转换,积累到“学分银行”,完善学分制,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多种学习成 果的衔接

11、,构建终身教育“立交桥”。(五)实施“人人创客”工匠培育工程 以“人人创客”为目标,将工匠精神培育、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打 造课程体系、训练体系、应用体系,构建完整的“人人创客”工匠培育生态系统,培养 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打造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 新方法。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基础普及、专业融合、开放交叉”递进式创新创 业教育专门课程群。开设启蒙课程、创新创业基础必修课程、创新创业网络课程,开展 创新创业基础普及教育,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工匠精神培育、创新创业 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依托专业教育构建通识教

12、育类、专业实践类、实践技能类创 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增强学生创新方法和创业能力。以科研成果产出为目标,以创新 实验项目为载体,依托创新创业大赛,开设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的卓越创新课程, 实施小班制教学,为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提供开放交叉培养环境,进一步培育学生的工 匠精神、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丰富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打造多元化训练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素养。依托实训中心、应用技术协 同创新中心、工程训练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实训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置于技术创 新与产业发展相融合的大环境,鼓励学生加入科研团队,深度参与科研项目进行训练, 提升校内外协同育人效率。围绕创新创业大赛引领专业群建设

13、和课程改革,形成“以赛 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赛教结合”常态化机制。培育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 等社团,组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打造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全国、国际的创新创业品 牌活动,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打造链条式应用体系,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充分整合各种资源,校企共建创新 创业孵化联盟,打造“创客中心众创空间孵化器孵化基地大学科技园”链条式孵化体系,促进创新成果与核心技术产业化,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 产品升级,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推动国际互动交流。(六)完善“全要素”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改进体系1.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围绕“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对人才培养实施过程进 行

14、有效监控。依托学生个性化学业跟踪管理系统,及时采集学生思想表现、生活脉络、 学习轨迹、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全要素”信息数据,实时记录学生的发展情况,通 过分析模型,为每名学生刻画“学生画像”,形成分析报告。2.完善“目标-标准-运行-学习-改进”人才培养质量螺旋递进的常态化自我评价与改 进机制。通过教学诊断与改进系统平台,学生及时调整学习规划与策略;教师根据学生 和系统反馈,及时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策略与方式,并对学生学业、心理、职业生涯 规划方面进行指导;专业建立调研的常态化机制,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及岗位需求变化, 及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根据劳动力市场对学生的检验反馈及产业变化,健全 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自我约束、自我 评价、自我改进、自我发展”质量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