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全)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357942660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全)(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名校内部资料第1课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2、 隋炀帝时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第2课1、隋朝的统治跟秦朝很相似,只经历两代皇帝。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实行暴政,最终导致隋末农民起义。(隋朝:581618年)2、618年,唐朝建立,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2、3、唐太宗年号贞观,他在位期间,采取了许多巩固措施,使唐朝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注意“戒奢从简”;整顿吏治;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4、“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为宰相:房玄龄、杜如晦。而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唐太宗把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6、左边这段话唐太宗曾经引用过。这句话的

3、意思是:统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打翻。这句话表明了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第3课:1、唐玄宗前期年号开元,在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2、唐玄宗在位前期的统治跟唐太宗的相似点有: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注意节俭等。3、唐朝经济繁荣表现在:农业方面:水利事业发达;耕作技术和栽培方法的进步;新植物品种的出现(有新蔬菜品种和茶叶。唐朝时,饮茶之风全国范围盛行,江南成为种植水稻和茶叶的重要产地)生产工具的改进曲辕犁和筒车。手工业方面:丝织业发达;陶瓷业发达(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商业方面:商

4、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广州、扬州。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第4课:1、科举制的产生: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诞生2、科举制的完善: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3、 科举制对隋唐的影响: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第5课:1、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2、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中宗时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5、。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3、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其首领被唐玄宗封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4、六诏居民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后来南诏统一六诏,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第6课:1、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都称中国人为“唐人”。2、“天竺”指今印度半岛;“大食”指今阿拉伯半岛;“波斯”指今伊朗。3、隋唐,中日两国交往非常频繁。日本为了学习我们唐朝先进的文化,派遣了许多使者来到中国,这些使者被称为“遣唐使”。4、唐玄宗时,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两国的友好和文化传播作出重大的贡献。5、唐朝时,高僧玄奘西游印度取经,并写成大唐西域记。第7课:1、隋朝杰出

6、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2、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3、李白 盛唐时期 诗歌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 “诗仙”杜甫 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期 诗歌深刻放映历史时代 “诗圣”白居易 辉煌不在的唐中期 直如白话,通俗易懂第8课:1、唐朝著名书法家有:颜真卿和柳公权。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颜真卿,他自创“颜体”。柳公权自创“柳体”,后人把他们并称为“颜筋柳骨”。2、唐朝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和吴道子。吴道子被后世称为“画圣”。3、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因为

7、里面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其内容主要是宣扬佛教。第9课:1、10世纪初,契丹族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辽),都城在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东京(今开封),赵匡胤就是宋太祖。3、北宋宋真宗时期,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宋真宗来到澶州城亲自作战,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4、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在兴庆。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北宋交战,双方损失很大。后来,双方议和,元昊向北宋称臣,北宋给西夏岁币。5、12世纪初,女真族的首领阿骨打,

8、在会宁称帝,国号金,阿骨打就是金太祖。6、金建立后,先灭辽,后又于1127年灭掉北宋。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都城在临安(杭州)。7、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他带领的岳家军英勇杀敌,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后来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岳飞.如何评价岳飞?女真贵族在对南宋的战争中掳掠残杀,对北方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正义的。8、岳飞被害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第10课:1、 五代十国、宋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北方战乱较多,南

9、方相对和平稳定;、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条件比较优越;、江南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南北方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共同开发了江南。2、宋朝政府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很快得到推广。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棉花和茶叶也在江南广泛种植。3、宋朝南方手工业的发展,包括丝织业水平的提高、棉织业的兴起、制瓷业的成就和造船业的发展。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4、南宋最大的商业城市是临安(杭州)。宋朝的海外贸易很发达,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

10、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5、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第11课:1、宋朝人的衣:宋初崇尚节俭,后来统治者的衣饰精美华丽,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宋朝人的食:饮食非常丰富,夜市的小吃很多,有冷饮,肉食以羊肉、鱼为主;宋朝人的住:住四合院,屋顶以草或瓦覆盖,院内还种有花草;宋朝人的行:有牛车、马车、轿,还可骑驴、骡,出门有旅店;宋朝人的娱乐:北宋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的盛行主要是因为当时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宋朝人的节日:宋代最受重视的节日是元旦,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春节。第12课:1、12

11、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建立蒙古国,蒙古贵族尊称他为成吉思汗。2、蒙古建立后,先后灭掉了西夏和金,1271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定国号为元,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后于1276年,灭掉了南宋。3、当时最著名的抗元英雄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表现出文天祥被俘之后,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4、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就开始于元朝。元政府还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已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5、宋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元朝民族融合发展主要表现在:(1

12、)汉族人民开发边疆;(2)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3)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的融合;(4)回族开始形成。第13课:宋元 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2、北宋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该技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欧洲国家有活字印刷术比我国晚约四百年。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 针,并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后来由 阿拉伯人 传入欧 洲。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开始应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广泛应用于战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印刷术 、指南

13、针、 火药 和 造纸术 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英国思想家培根(培根所说的“这三种机械发明”指的是中国发明的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第14课:1、北宋史学家 司马光 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 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 战国 到 五代的历史,该书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2、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唐朝时已出现,最初在民间流行。 词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其中三位杰出的词人是 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 。苏轼(北宋),词风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14、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两宋之交),词风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辛弃疾(南宋),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看。”辛弃疾元曲 由杂剧和散曲组成。代表人物是 关汉卿 ,代表作是 窦娥冤 。5、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北宋大画家 张择端 的代表作,该画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第15课: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的时期。明朝前期加强君权的措施有 :1、在地方上,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 三司 ;在中央 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2、设立锦衣卫和东厂,

15、加强对臣民进行监视;3、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执行削藩政策;4、八股取士。“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这句话的意思是八股的危害相当于秦始皇的焚书,而摧残人材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坑儒还要严重得多。这句话表明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危害很大。明太祖的分封藩王不利于君权的加强。“靖难之役”指的是燕王 朱棣 反对 建文帝 的战役。第16课:14051433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 派遣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条件:(1)、明朝前期,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这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这是最根本的原因。(2)、唐宋以来,我国的造船技术不断提高,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等,这些都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科学技术条件。(3)郑和从小能吃苦耐劳,培养了英勇无畏的气概。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影响):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戚继光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