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王阳明作品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戴** 文档编号:357941965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王阳明作品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王阳明作品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王阳明作品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王阳明作品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王阳明作品练习(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王阳明作品练习(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王阳明作品练习(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专题训练-王阳明作品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示弟立志说王阳明予弟守文来学告之以立志守文因请次第其语使得时时观省且请浅近其辞则易于通晓也因书以与之。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世之所以因循苟且,随俗习非,而卒归于污下者,凡以志之弗立也。故程子曰:“有求为圣人之志,然后可与共学。”人苟诚有求为圣人之志,则必思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安在。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惟以其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则我之欲为圣人,务去人欲而存天理。则必求所以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求所以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则必正诸先觉,考诸古训,而凡所谓学问之功者,然后可得而讲,而亦有所不容已矣。夫

2、所谓正诸先觉者,既以其人为先觉而师之矣,则当专心致志,惟先觉之为听。言有不合,不得弃置,必从而思之。思之不得,又从而辨之。务求了释,不敢辄生疑惑。故记曰:“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苟无尊崇笃信之心,则必有轻忽慢易之意。言之而听之不审,犹不听也。听之而思之不慎,犹不思也。是则虽曰师之,犹不师也。夫所谓考诸古训者,圣贤垂训,莫非教人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若五经四书是已。吾惟欲去吾之人欲,存吾之天理,而不得其方,是以求之于此。则其展卷之际,真如饥者之于食,求饱而已;病者之于药,求愈而已;暗者之于灯,求照而已;跛者之于杖,求行而已。曾有徒事记诵讲说,以资口耳之弊哉!夫立志亦不易矣。孔子,圣人也

3、,犹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立者,志立也。虽至于“不逾矩”,亦志之不逾矩也,志岂可易而视哉?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是以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正目而视之,无他见也;倾耳而听之,无他闻也。如猫捕鼠,如鸡覆卵,精神心思凝聚融结,而不复知有其他,然后此志常立,神气精明,义理昭著。一有私欲,即便知觉,自然容住不得矣。故责志之功,其于去人欲,有如烈火之燎毛,太阳一出而魍魉潜消也。(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予弟守文来学告之/以立志/守文因请次第/其语使得时时观省/且请浅近

4、/其辞则易于通晓也/因书以与之B予弟守文来学/告之以立志/守文因请次第/其语使得时时观省/且请浅近其辞/则易于通晓也/因书以与之C予弟守文来学/告之以立志/守文因请次第其语/使得时时观省/且请浅近其辞/则易于通晓也/因书以与之D予弟守文来学告之/以立志/守文因请次第其语/使得时时观省/且请浅近/其辞则易于通晓也/因书以与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是古代用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如马说爱莲说师说都是这类文体。B以,在文章加点处的意思与苏武传中“前以降及物故”“始以强壮出”“何面目以归汉”的“以”完全不同。C五经四书,合称为“四书五经”,详细记

5、载了中国早期思想文化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儒道的重要思想。D魍魉,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川精怪。一说为疫神,也可代指影子。文章此处主要指的是人的“私欲”。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守文是王阳明先生的弟弟,他请兄长给他详细说说有关于立志的事宜,阳明先生于是写了此文,希望他能立志。B世上的人之所以跟从大众,得过且过,随顺恶俗旧习,最终死于道德沦陷,都是因为没有立志。由此可以看出,只有立志,才能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C在作者看来,立志是不容易的,君子要无时无处不以立志为事,志向不立,浩然之气无法升腾,就好像木之根断、水之源枯一样。D作者认为,立志

6、有助于君子求学,而立志又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摒除私欲,专心致志,志向才能长久。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苟诚有求为圣人之志,则必思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安在。(2)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5“为学须先立志”,那如何才能立志?请结合王阳明先生告诫弟弟“立志”的方法,进行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教条示龙场诸生王阳明诸生相从,于此甚盛。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其慎听毋忽!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

7、;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勤学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改过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

8、改过。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习者乎?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饬也。诸生试内省,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于改过从善之心。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昔为寇盗,今日不害为君子矣。责善“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若先暴白其过恶,痛毁极诋,使无所容,彼将发其愧耻愤恨之心,虽欲降以相从,而势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为恶矣。故凡讦人之短,攻发人之阴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责善。人以是而加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师也,安可以

9、不乐受而心感之乎?使吾而是也,因得以明其是;吾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盖教学相长也。诸生责善,当自吾始。(有删改)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B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C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D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

10、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龙场:古地名,即修文县龙场驿,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王阳明被谪贬至贵州龙场当驿丞,他在此僻壤中克服困难,并日夜反省,有了顿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B百工:中国古代主管营建制造的工官名称,后沿用为各种手工业者和手工业行业的总称。此处与韩愈师说里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百工”一样,有尊敬劳动者之意。C廉耻忠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是大成至圣孔子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一说是宋代理学家、思想家朱熹总结出来的,因而后世称“朱子八德”。D教学相长:语自西汉戴圣的礼记学记,意为教与学可以互相促进与增长,教授与学习,不但能使学生

11、得到进步,同时也能让教师原有水准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得以提高。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阳明认为,凡欲成事,必先立志。志为贤则可贤,志为圣则可圣,若人未立志,则会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荡奔之中“杳不知其所之也”。B王阳明认为,人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即便曾有过,只要能改之,则不害为贤为君子。人懂得基本的道德准则并以之律己,是乃大善。C王阳明认为,朋友之间,应互相监督和提醒,从而使对方的品格臻于至善,同时,在对朋友的劝诫上还要讲究方式方法,否则也会激之为恶。D选文是王阳明给执着追随他来到龙场驿继续跟他学习的学生们的勉励,同时也是他对学生提出的特别严厉的要求,从中可看

12、出王阳明是严师。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苟有谦默自持,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2)人以是而加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师也,安可以不乐受而心感之乎?10王阳明在文中认为,人立志有何好处?答案1、C句意为:我的弟弟(王)守文来学心学,我告诉他先从立志开始。守文因此请求我按立志的顺序写成文章,使得能够时时观照内省。并且请求言辞通俗易懂,容易透彻的了解。因此把这书信写给了他。“予弟守文”作主语,“来学”作谓语,结构完整;“告之以立志”的主语是“我”,故应在“告之以立志”前后停顿,排除AD。“守文”作主语,“请”作谓语,“次第其语”作宾语,应在“其语”后

13、停顿,排除B。2CB几句中的“以”意义完全不同。文章加点处的“以”,动词,认为。句意:既然认为那人是先行者而向他学习。“前以降及物故”的“以”,通“已”,已经。句意: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始以强壮出”的“以”,介词,在,于。句意:苏武在壮年的时候出使匈奴。“何面目以归汉”的“以”,介词,凭借、拿、靠。句意:还凭什么脸面回到汉朝去呢?C“详细记载了以及儒道的重要思想”错,“四书五经”只是详细记载了儒家思想,没有道家的。D“太阳一出而魍魉潜消也”中的“魍魉”,私欲。句意:就如太阳一出而人欲顿消失无踪。3B“最终死于道德沦陷”错,原文是“而卒归于污下者”,应理解成“最后变成道德低下的人”,而不

14、是理解成“最终死于道德沦陷”。4(1)一个人假如真的(确实)有成为圣人的志向,那么他必定会思考圣人会成为圣人的原因在哪里(或者:圣人为什么会成为圣人)。(2)老师受到尊重,然后真理才能受到尊重;真理受到尊重,然后人们才知道敬重学问(认真学习)。5(1)首先要明确“圣人之志”,即“去人欲而存天理”。(2)其次要做到“正诸先觉”,以先觉者为师,得师引领,直上正路。(3)最后要做到“考诸古训”,即从古人先贤留下来的经典中参悟圣贤之道。参考译文:示弟立志说王阳明我的弟弟(王)守文来学心学,我告诉他先从立志开始。守文因此请求我按立志的顺序写成文章,使得能够时时观照内省。并且请求言辞通俗易懂,容易透彻的了

15、解。因此把这书信写给了他。做学问一样,首先要立志。志不立,如同种植植物而不种其根,却一门心思只培育灌溉,终究劳苦无成。世人之所以因循苟且,随波逐流,最后变成道德低下的人,都是没有立志的缘故。所以程颐说:“能立下圣人之志的人,才可与其结交谈学问。”一个人假如真的(确实)有成为圣人的志向,那么他必定会思考圣人会成为圣人的原因在哪里。圣人成为圣人,只是因为他们心纯为天理而无私欲。那么,如果我要成为圣人,也不过是追求天理摒弃私欲罢了。要想如此,必然会探寻“保存天理摒弃私欲”的方法。要想找到去人欲存天理的方法,就要考证先觉醒的人,研究他们教导的话,研究他们做学问的功夫,然后得到有用的,但也不是所有的都容纳。所谓“正诸先觉”(就是求证于先觉者,先觉就是历史上那些圣人和我们身边“心中全是天理而无一丝私欲”的人),既然认为那人是先行者而向他学习,则要一心一意,只听从先行者的话。倘若我们的想法和他们的话语有所不合,也不可轻易弃掉,认真思考为上;如果思考后仍无良好结果,那就辨析。一定要搞清楚先觉们的话中深意,搞清楚其话中深意后,就不要轻易生疑惑。因此学记中说,“老师受到尊重,然后真理才能受到尊重;真理受到尊重,然后人们才知道敬重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