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大单元整体教学 教案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57940569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大单元整体教学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大单元整体教学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大单元整体教学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大单元整体教学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大单元整体教学 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大单元整体教学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大单元整体教学 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凡人小事 第三单元 大单元整体教学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单元目标:1、了解不同叙事文章的特征,学习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2、加强文本细读,关注细节描写,通过赏析、品味细节描写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3、品味关键语句,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4、感受平凡人物的复杂性,发现他们身上的爱与善、美与真,加强学生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平凡人物的复杂性,发现他们身上的爱与善、美与真,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语言运用:概述文章内容,积累语言素材,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规

2、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思维能力:勾连文学与生活,探讨品评小人物。审美创造:在阅读中,学习人物描写手法,表现“小人物”形象。【课时安排】共1课时【教学过程】【整体感知】【单元导语】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这些“小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体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本单元指引我们在阅读这些“小人物”故事的过程中,审视人性、理解社会、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同时领略叙事作品的形象美、语言美、意蕴美。本册教材是依主题选择同质文本进行组元,因此教学时要关注选文之间的勾连,适度体现单元整体教学思维。但是,备课时

3、仍然要挖掘单元内每篇选文自身独特的教学价值,形成篇与篇的差异互补。【自主学习】阅读四篇课文,完成预习卡片。学生自主学习,组内交流,课堂展示。文如其人,题目则如人的双眸。一个好的题目,就像一双明慧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好的文章,需要一双靓丽的眼睛,还需要对情节的合理安排,那么,标题和对问题和材料的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初探文本】题目赏析,初探文本学生自主分析,组内交流,课堂展示。明确:阿长与中心人物、中心事件老王中心人物台阶故事线索卖油翁主要人物阿长与“阿长”,鲁迅儿时的保姆,山海经是鲁迅儿时最渴慕的一部书。题目为并列短语,这个文题告诉读者:文章将讲述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文题直接揭

4、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老王作者以“老王”为文题,意在告诉读者此人的普通,也明确告诉读者“老王”是文章的主人公。台阶“台阶”是故事的线索,作者围绕着“台阶”命题立意,简洁而含蓄,“台阶”富有象征意义,象征了父亲的不懈追求,也象征了中国农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在困境中求发展与崛起的精神。另外“台阶”也蕴含着具有中国鲜明特色的农民意识台阶高,地位就高,台阶低,地位就低。卖油翁题目交代了文章记叙的主要人物。1.示例品析:学鲁迅拟标题阿长与山海经,这标题,貌似平常无趣,实则独具匠心。首先,寥寥数语即告知了全文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可谓高度凝练;其二,“阿长”一词,一望便知是下里巴人的俗世称

5、谓,却偏偏与典雅的先秦古籍山海经相提并论。大俗大雅的错位组合,制造了出其不意的幽默效果,吸人眼球,实现了拟题的最佳效果;而且,行文至半却久不提及标题中的山海经,而浓墨重彩以诙谐调侃之语极力刻画一个粗俗可笑的乡下妇女,更使读者置疑标题,引发读者阅读到底的兴趣。可谓神来之笔!2.学生对照示例,品析其他三篇标题的拟题匠心,体会拟题技巧。【活动一】本单元所写的都是小人物,他们的身上却都闪耀着人格的光辉。回顾课文内容,根据卡片提示,选择一位人物,制作人物卡片。阿长与 老王 台阶 卖油翁设计意图:通过人物星光卡的制作,学生回顾课文所学,寻找典型事件,展现人物光辉,把握课文重点内容。通过对典型事件的中“典型

6、”的定义,一方面使学生明确能表现人物主要的精神品质的事件为典型事件,也让学生了解一般情况下,典型的事件,作者会写得更详细,了解叙事类文体中围绕典型事件进行的详略安排的写作方法。【活动二】细察人物显光辉选择一位小人物,从人物的典型事迹中,寻找一处细节描写,体会这一细节描写的妙处。设计意图:单篇课文的学习时,学生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已经进行过详细的分析,在复习环节,让学生抓住关键处品味这一细节描写的妙处,重点是关注作者的观察角度,每一个小人物的细节描写切入点各不相同,比如表现阿长的时候,一句语言描写,一个“三哼经”,就让读者感受到了没有文化的阿长买书之难,更加展现出阿长对“我”的用心与关爱;而卖油翁的

7、一个神态“睨”,将人物不以为然的态度全然展现在读者眼前。学生对细节描写的赏析是比较熟悉的,在写作时却运用困难,原因就在于缺乏对人物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对细节描写选择的不确定、不准确。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细节与人物形象的契合度,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细节描写。【活动三】勾连人物悟光辉小组合作:讨论本单元四位小人物身上有哪些共同点,探究编者将这四篇文章放在一个单元的目的。设计意图:本单元四位“小人物”的身份、境遇各不相同,但是却有着许多共同点。这个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编者意图,从对单篇人物的感知,上升到对四个人物的共性提炼,从而体会到对这一类人的关注和思考,也由人及己,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写作指导】写作指导

8、:抓住细节一 感悟细节描写什么是细节描写?(学生思考,自由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归纳)明确: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刻画,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描写都叫细节描写,只有那些于微小之处表现事物特征或作者情感态度,能够给予读者深刻印象的描写才可称之为细节描写。二 认识细节描写找一找 、品一品第三单元课文中的经典细节,简析其作用。即对人物外貌进行细节描写。如老王:“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作者对老王来送香油和鸡蛋时的外貌进行了详细描写,写出了作者当时惊讶又有些害怕

9、的心态,为后文表达内心的愧怍做了很好的铺垫,这种真实的感受,让读者也仿佛置身其中,难以忘却。对人物脸部的细微表情(神态)进行描写。这对于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性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卖油翁:“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作者描写了卖油翁观看陈尧咨射箭时的表情,只用了“睨”和“微颔”两个词语,就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的态度,非常精彩。景物描写:特定时空下,对能够对人物形象或作品主题有特殊表现意义的景物进行的细微描写。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台阶语言描

10、写:既能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同时又能触动作者或读者心灵的特殊话语。“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阿长与 【注意问题】1.真实。真实的细节是对生活细致观察的结果。如老王中对老王来送香油和鸡蛋时的细节描写(“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可能会令人觉得害怕,不过写出了作者当时那种真切的感觉,让人难忘。2.典型。细节贵在精而不在多,要善于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来写。如台阶中父亲洗脚、踩黄泥等细节描写,都很好地表现了父亲的勤劳能干。3.生动。细节描写用语要生动、简洁,让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卖油翁中写卖油翁观看陈尧咨射箭的表情和动作,只用了“睨”和“微

11、颔”两个词语,就表现了出人物的态度和心理。【课堂练笔】选材布局,学以致用以这样的人让我-为题,写出作文提纲,重在素材的选择和详略安排。【名著导读】名著阅读:骆驼祥子【教学过程】活动一:把握故事情节学生分组讨论,在课前浏览小说的基础上概括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学生推选代表发言,依次梳理故事情节,要求语言简洁。教师归纳活动二:圈点批注 探究方法1.常用的圈点符号。直线“”:画在生字或需要解释的词语下,用以批注时注音或解词。圈字码:用来标示自然段的序号,便于查找内容。波浪线“”:画在文章重要的语句下面,以便加深记忆、理解。圈点“”:标在文中的重点词或优美词语下面。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或旁边

12、,可以批注疑问。感叹号“!”:用在有感叹或惊奇的语句旁边,可以畅言所感。分隔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可以附注层次大意。2.“批”即批语,也指评语,如在文章旁边写上段落、层次大意,用叙述、说明、议论的方式,对思想内容、观点见解、表达方式、作者思路、遣词炼句等加以评论,或提出质疑,或进行鉴赏。“注”,就是注释,如对难字生词、文章背景、作者材料、人物典故、风土人情等等加以解释或提示。“批注”就是把批语和注释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作业布置:用所学方法批注骆驼祥子。【古诗诵读】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过程】一、资料助读让学生在阅读诗歌之前,了解作者、作品及创作背景,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二、初读诗歌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整体认识,为理解诗意奠定基础。三、自主赏析结合注释及诗后的鉴赏文字,学生自主赏析。四、合作探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翻译全诗,画出疑难语句,师生合作探究。五、再读诗歌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诗歌,加深理解记忆。作业布置:背诵诗歌。【结语】不走出自己的圈层,每个人都是被自己立场蒙蔽住的井底之蛙。假若身在高处,学会用低处的视角看看世界。假若身在低处,学会用本真的纯净坚守善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