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2-2地球的结构教学设计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57940484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2-2地球的结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2-2地球的结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2-2地球的结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2-2地球的结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2-2地球的结构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球的结构【教材简析】本课在本单元的定位是桥梁与纽带,主要承载着两个任务:一是对第1课学习内容的延续,进一步对地球的内部构造进行学习,包括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组成、地壳的运动等,丰富和完善对地球整体认识。二是为第3、4两课学习地震、火山喷发形成原因奠定知识基础,知道地球内部是运动的。最后安排一个制作地球模型的活动,增强学生对地球结构的感知,进一步激发兴趣与培养实践能力。【学生分析】学生对于地球内部结构并不是一无所知,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有时会冲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但对于组成地球结构的三个圈层缺乏深入的了解,更没有认识到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会引起地形地貌的变化。学生对地壳由岩石组成有所了解,

2、但具体到岩石的分类就不是很清楚。本节课将带领学生一起探索未知的学习内容。【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阅读资料,知道地球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认识到地球是有结构的,知道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知道地壳在不断运动着。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比较地球结构模型,能认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特点。探究实践:通过了解地球内部构造,能制作一个实物模型模拟地球的结构。态度责任:乐于参与地球结构模型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保持对探究地球内部构造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在不断地运动着;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难

3、点:制作地球模型的活动,增强学生对地球结构的感知。【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橡皮泥(红、黄、蓝三种颜色)、地球内部结构的相关资料、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课件、视频资料、班级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聚焦1.谈话: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表面的特点,我们现在看到的地球表面和地球的构造有关。2.课件展示本课聚焦环节的“火山口”图片,提问:“这是一个火山口的图片。看到这张图片,你们对地球内部的样子有什么猜测?”3.提问:地球的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地球的结构。(板书课题:地球的结构)设计意图:聚焦本节课探究的主题,并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建立联系。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内部结

4、构奥秘的强烈好奇心。二、探索(一)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1.提问:地球的表面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地球的内部是怎样一番景象呢?2.(课件展示地球内部结构的图片)教师: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1)地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由岩石组成。厚度各处不一样,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5千米,大洋地壳平均厚度为7千米。(2)地幔,位于地壳以下地核之上,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顶部和地壳一起合称为岩石圈。岩石圈以下是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发源地。(3)地核,是地球内部构造的中心圈层,是地幔以下到地球中心的部分。3.学生完成活动手册第一项,标出地球的内部结构。设计意图:通过对地球内部结构的图片

5、的观察,让学生对地球内部的三个圈层形成清晰、直观的认知,为后面进一步探究“地壳的组成”“地壳的运动”奠定了知识基础。(二)了解地壳的组成1.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还知道了最外层的地壳部分是由岩石组成。组成地壳的岩石分为哪几类呢?我们前面研究过的岩石又属于哪一类呢?2.学生阅读教科书24页至25页“了解地壳的组成”部分,自学后完成活动手册中第二项:填写组成地壳的岩石种类及典型岩石。3.交流研讨。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完善关于岩石的认知结构,并加深学生对于地壳组成的认识。(三)了解地壳的运动1.提问:地壳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什么力量使地壳运

6、动的?地壳的运动又会产生什么自然现象呢?2.学生阅读学习关于地壳运动的相关资料。3.教师课件展示教材中25页岩层受力产生弯曲变形的图片。提问:“阅读材料以后,你们能解释一下岩层为什么会发生弯曲变形呢?”4.学生交流研讨。5.教师补充讲解:地壳运动也称为构造运动,推动着地壳的演化,是地震和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其最直观的结果是造成岩石的变形。不同年代的岩石或岩层,由于地壳运动而受到力的作用发生弯曲或断裂,形成褶皱和断层等地质构造。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形成更为直观的认识,进而对第一课中弯曲岩层的形成原因形成一个科学的解释;也为后面学习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形成原因奠定知识基础。(四)做一个地球构造模型1.教

7、师:为了进一步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我们用橡皮泥来制作一个地球结构模型。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橡皮泥分别代表地核、地幔、地壳三个圈层结构,从里到外逐层制作。2.提问:每层做多厚比较合理呢?3.出示各圈层厚度的数据:地球三个圈层中,地壳最薄,且横向变化大,各处厚度不一,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地幔的厚度约为2865千米;地核的平均半径约为3400千米。4.教师与学生根据上面的数据进行计算,算出地核半径与地幔厚度的比例,学生按照这个比例完成地球结构的模型的制作。5.切开地球结构的模型,观察它的剖面。设计意图:通过制作地球结构的模型,真实体验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加深对地球构造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动手实践的能力。三、研讨1.提问:地球内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有哪些现象或证据支持你的观点?2.学生研讨、交流。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回顾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加深对地球内部结构的认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