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诗词三首 课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57939706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PPTX 页数:43 大小:6.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 古诗词三首 课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1 古诗词三首 课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1 古诗词三首 课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1 古诗词三首 课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1 古诗词三首 课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 古诗词三首 课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 古诗词三首 课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 古诗词三首情境导入望庐山瀑布春晓3生字新词榆 畔 更 聒y pn gng gu我会认更gnggng(更替)(更多)我会写孙 泊 愁 寺 榆 畔sn b chu s y pn孙这一笔横要变成提。愁书写时注意上大下小。心字底要写得舒展。寺“寺”的第二横最长。注意不要对齐。书写指导山居秋暝作者简介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后随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唐代诗人、画家。因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悠闲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代表诗作有相思鹿柴等。王维8初步感知阅读任务:1.轻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借助注释和插图,疏通大意

2、。精析文本 空旷的山中刚下过一场雨,天气清凉,傍晚时分让人感受到阵阵秋意。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下来,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竹林里传来喧笑声,原来是一群洗衣的女子归来了;莲叶晃动,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可我还是愿意长久地留在这里。借助注释,试着说一说诗句的意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读前三联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想一想: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明月清泉空山浣女渔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皎洁的月

3、光透过松林的缝隙,洒下了斑驳的清辉,清冽的山泉潺潺地淌过石头,淙淙的流水声在这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亮。你能从这两句诗中找出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句子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青翠的竹林在风中发出喧闹的声音,原来是归来的浣女的欢笑声,挨挨挤挤的莲叶轻轻摇动起来,沙沙作响,有人划着桨,搅得河水哗哗响,那是渔夫在捕鱼。“竹喧”“莲动”“归浣女”“下渔舟”是动态描写,展现了山中的人们悠闲自在的生活、劳动场面。读完这两句你的脑海里浮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有感情地朗读前三联:提示:朗读首联要读得轻缓一些,犹如“空山”的静态画面展现在眼

4、前;朗读颔联,一“照”一“流”,由静到动,语调要变得活泼些;颈联由景入事,朗读时声音要相对响亮、明快,让人感受到动态场景。诗人在山中的生活悠闲自在,怡然自得,诗人做了怎样的决定呢?请用原文回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此时诗人心中生出了怎样的情感呢?对山林美景的喜爱,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之情。这首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中的旖旎风光和山村居民的淳朴风尚,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山水的赞美,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诗歌主旨 山居秋暝 景物:明月 松林 山石 景物:泉流 竹林 浣女 莲叶 渔舟静景动景结构脉络枫桥夜泊想一想“枫桥夜泊”是什么意思。夜晚将船停泊在枫桥边。作者简介

5、 张继,字懿孙,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进士。他的诗作多游览、酬赠送别之作,风格清远,枫桥夜泊较有名。【诗歌大意】漫天寒霜里,月亮在乌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西沉。江边枫叶摇曳,渔船上灯火点点,我看着这些景象,心中充满愁绪,久久不能入睡。此时,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敲响的钟声传入客船。诗人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侯的情景。诗人写的是秋季,因为诗中提到了“霜”。时间是深夜,因为诗中提到了“月落”“霜”“渔火”“夜半钟声”等。在这首诗中诗人写了哪些景物?月落 乌啼 霜满天 江枫 渔火 客船边读边想象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眼看:清冷的月亮渐渐落下,江边的枫树与点点渔火默默相对,岸边停泊着一只孤单

6、的来自他乡的客船。场面清冷、寂静,能感受到诗人远离故土而产生的孤独之感。眼前的景色给你怎样的感觉?有些凄凉、孤独。耳听:归巢的乌鸦的几声啼叫,寒山寺一阵阵悠长的钟声传到客船上来。这样的声音让人感觉如何?身感:霜满天的寒意,难以入睡时的思绪万千。这么美的秋景,诗人是什么心情?找出诗中的一句话回答。江枫渔火对愁眠哪个字最能表达诗人此刻的心情?月落。他看到月亮落下去了。乌啼。他听到了乌鸦的啼叫。这说明他心情不佳,愁绪上心头。同时,诗人还看到了枫树和渔火,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响起,说明他当时并未眠。你从哪些字眼看出诗人愁得不眠?在这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姑苏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清冷、幽静的夜景,令诗人愁

7、绪万千。此时,又听到寒山寺半夜敲响的钟声悠悠传来,引发了诗人悠远的思绪和无尽的感慨,怎一个愁字了得!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慨,再来朗读这首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长 相 思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满族词人,文学造诣很深,艺术成就很高。他的作品大多反映满洲贵族的生活情调,尽管缺少广泛的社会意义,但情真意切,显现着一种华贵的悲哀,一种优美的感伤。“长相思”,词牌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个部分,内容多为思念家乡或亲人。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

8、声。将士们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条条河,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已深,营地里上千顶帐篷都亮着灯。风刮了一更又一更,雪下了一更又一更,将士们被风雪交加的声音吵醒,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是那么温暖、宁静、祥和,哪有这样的寒风朔雪之声。边读边想象“山一程,水一程”的画面,讨论交流:作者“身”在何处?作者和将士们身在征途之中。想象将士们“山一程,水一程”的画面。你想象到了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山:崇山峻岭、悬崖峭壁。水:波涛滚滚、巨浪滔天。从中感受到了将士们行军的遥远与艰辛。“千帐灯”让你想象到一幅什么画面?想象到将士们夜间在荒山野岭中安营扎寨的场面,灯火万千,非常壮观。朗读下阕,边

9、读边想象“风一更,雪一更”描绘的是怎样的场景?“风一更,雪一更”描绘了一幅风雪交加、整夜持续不断的场景,表现了气候环境的恶劣。在下阕中,还有哪里能让你感到风雪交加天气十分恶劣的词语?聒碎你是怎样理解“碎”字的?“碎”意为零星,不完整。这里指将士们的思乡梦碎,思乡心碎。再读读这一句,把关外天气的苦寒、征途的艰辛读出来。难道家乡没有风雪声吗?在家里听到风雪交加的声音,心情和作者在塞外听到时有什么不同?家里是温暖舒适、宁静祥和的。家乡有亲人、朋友相伴,不会觉得孤单、冷清。但是在这苦寒的关外,听到的却只有嘈杂的风雪声。作者在这个时候会格外思念家乡和亲人。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试着把作者浓浓的思乡情读出来。提示:读“风一更,雪一更”时语调上扬,由“梦不成”开始语调下抑。“乡心”“故园”虽不是韵脚,但读时也要适当拉长声音,以读出韵味。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是啊,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故园那美好的画面全都碎了,故园那美好的情景全都碎了,纳兰性德连梦都做不成了啊!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这是怎样一种身心分离的痛苦啊!身向榆关(难)长相思 心在故园(苦)结构脉络 把这首词背诵给家人听,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意。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