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复习课教案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57939463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复习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复习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复习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复习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复习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复习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复习课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复习课文内容,及其生字词语。2.在前几个单元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圈点 勾画、做摘录等,继续训练默读的技巧,提高对不同体裁文章的分析和把握能力。3.从多方面入手,训练和提高学生概括文章中心的能力。4.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它们所象征的可贵精神。【核心素养】继续训练默读的技巧,提高对不同体裁文章的分析和把握能力。【重难点】1.继续训练默读的技巧,提高对不同体裁文章的分析和把握能力。2.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评价任务】继续训练默读的技巧,提高对不同体裁文章的分析和把握能力

2、。【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生字、词语。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2.课文复习学生浏览问题,再次回顾本单元重点内容:(1)猫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述了作者自己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作者以人道主义的情怀,对三只猫得而复失的过程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描写了“我”与家人悲痛、遗憾的心情,尤其是对第三只猫的歉疚之情,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善于自我反省的精神。(2)动物笑谈是一篇科普文章,作者从一个动物学家的角度,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记述自己观察动物习性和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写出了动物们的调皮可爱,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动物的喜爱和欣赏之情。(3)狼是一篇文言小说,写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争斗不是你死

3、,就是我亡,这是人与动物关系的另一面,故事虽短,但矛盾激烈,情节紧凑,引人入胜。三、反馈矫正,深化提高。1.矫正。教师根据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纠正错误,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清晰的印象。2.深化提高。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蒲松龄狼 (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

4、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苏轼黠鼠赋【注】:拊(f):拍。橐(tu):袋子。嘐嘐(jio)聱(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

5、的声音。虿(chi):蝎子一类的毒虫。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其一犬坐于前 橐坚而不可穴也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2.翻译下面的语句。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3.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结局截然不同,原因分别是什么? 4.两文均“叙事”而“达意”,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1.像狗一样 咬洞 被 对 2.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因此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没有死却装死,用装死的样子求得逃脱。3.甲文中屠户能认识狼的本性,并识破狼的狡诈,善抓时机,行动果敢

6、;乙文中因人精力不专,懈怠疏忽,反受外物左右,被对方的欺骗手段蒙蔽,陷入对方圈套。4.甲文为小说(或寓言),重在突出故事之奇,因此以记叙为主,作者观点十分简要,故事寓含的道理由读者从中意会。乙文为小品(或赋),重在“悟理”,以“黠鼠”逃脱为基础和凭借,着重推演故事的因果关系,进而得出启示,揭示道理。)四、单元小结,增强自信1.本组课文围绕“生命之趣”这一主题编排的,这些课文从不同的侧面记述了人与动物的故事,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展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2.谈谈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你在写作方法是最大的收获是什么?3.对复习情况予以鼓励,增强自信。五、评价检测黄骠马蔡永平清晨,“咚

7、咚咚”传来撞门声。我打开院门门闩,马脸唰地戳到我眼前,唬我一跳。我大声喊:“爹,黄骠马又回来了。”这马是包产到户时生产队分给我家的。它体长臀圆,全身黄毛,鬃毛黑亮,脑门处有一形如圆月的白斑。爹摩挲着马:“好马,秦爷的黄骠马。”秦爷是隋唐英雄秦叔宝,爹最喜欢听小学的陈校长讲隋唐演义。 爹打扫干净放杂物的小屋,马儿住进屋子。天麻麻亮,爹和马儿去嫩草茂密的山坳,马儿“唰唰”啃草,爹吧嗒着旱烟锅;中午天热,爹和马儿去河旁,爹拿刷子给马儿洗澡;傍晚,爹背一捆嫩草,和马儿踏着星星回家;晚上,爹夹起被子到小屋,在马儿咀嚼嫩草声中“呼噜噜”睡得香甜。 黄骠马干活卖力。套上犁铧,马儿扬起四蹄,十几亩山地耕犁得平

8、展展。驾上车子,粪块装得如小山包,马儿走得稳当速疾。驮上几百斤麦子,马儿翻山越岭如履平地。那年,我家庄稼长势最好,仓子里粮食冒尖了。爹摩挲着马儿说:“有你,日子就有盼头了!”第二年我初中毕业考上师范,爹笑得没了眼睛:“我家出秀才了。”可难事摆在面前,家里拿不出学费。爹想尽一切办法无果,最后长叹:“卖黄骠马吧!”邻村的杨二用六百元牵走了黄骠马。爹红着眼说:“等年成好了,再买匹黄骠马。”邻村离家十多里,黄骠马隔三岔五跑回家来。爹斜披衣出屋,“咴咴”马儿嘶鸣,“嘚嘚”挤开我们跑进院中。爹抚摩着马儿身上的鞭痕,咬牙骂:“杨二心忒狠。”半晌午,杨二提长鞭,黑了脸走进院子:“这畜生不拢家,养不成!”杨二扬

9、起长鞭抽向黄骠马,爹一把拉住杨二:“打不得,马儿怀崽呢,要不,我给你退钱,不卖了。”杨二挠头:“这让你太吃亏,白使唤这么些日子,我介绍买家,把这畜生卖到远处去,让你省心。”杨二拿钱走了。我蹦跳起搂抱黄骠马,可心儿惆怅得像压了重担。爹说:“砸锅卖铁,我也要供你上学。”第二天,杨二和一络腮胡汉子开客货车来了。杨二介绍的汉子是他表哥,汉子围着黄骠马看,摸捏马儿全身,汉子微笑点头,递给爹六百元钱。爹牵黄骠马,马儿四蹄蹬地,屁股后缩,马脸蹭爹身子,亮晶晶的大眼流下泪水。爹抱住马头,摩挲着马脸,和马儿喃喃低语。杨二和汉子合力将马儿装上客货车,客货车扬起灰尘走了。马儿拼力扭过头望我们,爹低垂头,我流泪。几天

10、后的清晨,“咚咚”传来撞门声,我打开门闩,汉子撞进来:“前晚马儿跑了。”爹斜披衣出屋:“马儿没回来呀,跑哪儿了?”汉子哭丧着脸:“不会落到马贩子手里宰了吧!”汉子急慌慌地走了,爹搓手跺脚,在院门前来回走。突然,“咴咴”马儿嘶鸣,黄骠马“嘚嘚”冲来,马脸一下扎进爹怀里,爹紧紧抱住马儿。爹找到杨二说:“你带信让你表哥取钱来,马儿不卖了。”杨二凑上前,低声说:“带啥哩,我再介绍买家,五五分成。”爹瞪圆眼:“你不如黄骠马!”汉子来了,摩挲着马儿:“真是好马,孩子上学要紧,我预订小马驹,明年秋上我来拉马驹,再和老哥算账。”阳光朗朗,我、爹和汉子脸上漾满笑容,黄骠马“咴咴”,摇头,摆尾,舞蹄。(摘自小小说

11、月刊下半月2021年6期)1.小说讲述了“我”家与黄骠马的故事。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将下面的横线补充完整。包产到户时黄骠马分给了“我”家 “我”考上师范,爹无奈卖马 买家表哥来找马,马真的跑了回来 2.概括开头段的内容,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3.按照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套上犁铧,马儿扬起四蹄,十几亩山地耕犁得平展展。驾上车子,粪块装得如小山包,马儿走得稳当速疾。驮上几百斤麦子,马儿翻山越岭如履平地。(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爹抚摩着马儿身上的鞭痕,咬牙骂:“杨二心忒狠。”(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4.小说写出了哪些“爱”?请你结合文章的主题和下面的链接材料,重点说说你对人与动物相处的看法。(1. 爹爱护马儿,马儿干活卖力;马隔三岔五从买家跑回,买家建议将马卖到远处;买家表哥用客车拉走了马,爹和马再次分离;买家表哥预定了马驹,黄骠马终于与爹在一起 2.第一段写黄骠马撞门从买家跑回来了。使用倒叙手法,开篇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1)使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生动形象地突出了黄骠马的能干,为下文写爹卖马的无奈和不舍埋下了伏笔。(2)使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爹对黄骠马的疼惜和对杨二的打马的不满。 4.爹对黄骠马的爱,爹对“我”的爱,黄骠马对爹的爱。人与动物相处,要靠爱来维系。只有善待彼此,才能相处得温馨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