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57939371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75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含答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含答案1.1.听听声音 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1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中,声音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_发出的声音,一种是_发出的声音。2人的耳朵可以分为_、中耳和_三个部分。3蚊子的叫声是_(弱/强)的声音,雷声是_(弱/强)的声音。4小提琴的音调_(高/低),大提琴的音调_(高/低)。5声音可以用_、_、悦耳和刺耳,等词语进行描述。二、选择题6有经验的人买碗时常常把两只碗碰一碰,通过辨别声音的()来判断碗的好坏。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量7()是让我们感到舒服的声音。A安静的音乐B人们的喧闹C疾驰而过的车辆8声音可分为动物、()的声音三种。A人类生产生

2、活、自然界B昆虫、微生物C植物、人类9车辆在高架桥上行驶时产生的噪声,会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了减少噪声污染,交通部门在高架桥上()。A安装隔音板B安装红绿灯C安装铁栏杆10在城市道路上,常会见到下图所示的交通标牌,它表示()。A禁止吹小号B禁止鸣喇叭C禁止唱歌11下列诗句中描述的声音属于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是()。A谁家玉笛暗飞声B江头蝉使鸣C上有黄鹂深树鸣三、判断题12用力敲击铜锣发声,停止敲锣,仍能听到一段余音,是因为锣面持续振动了一段时间。( )13人说话的声音是由嘴唇振动产生的。 ( )14我们不时地听到各种声音,自己也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 )15我们轻轻拉伸橡皮筋,不会听到声音,

3、这是因为橡皮筋只是形状发生变化,并没有产生振动。( )16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并能从声音那里获得很多信息。( )17所有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悦耳的。( )18我们听到的交响乐是不同种类的音乐混合的声音。( )四、连线题19连线题鸟鸣动物市场叫卖声蜜蜂嗡嗡声 人类生产生活风声流水的声音 自然汽车鸣笛声五、简答题20为什么女生的音高比男生高?六、综合题21下面是一首歌曲的曲谱的一部分,请将曲谱中的音节(数字)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ddsslls11|55| 66| 5 - |1、一 闪一闪亮晶晶,2、太 阳慢慢向西沉,ffmmrrd44 |33| 22| 1- |满 天都是小星星,乌 鸦

4、回家一群群,参考答案1 大自然 人类活动2 外耳 内耳3 弱 强4 高 低5 强弱 高低6 C7 A8 A9 A10 B11 A12 13 14 15 16 17 18 1920 女生的声带细、紧,发声时振动的快,发出的声音高,故女生的音高比男生高。21654321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同步练习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一、填空题1我们说话的声音主要是靠_振动产生的。2竖笛是利用_振动发声和空气柱共鸣的原理制成的。3通过拨动橡皮筋、敲击鼓面和音叉发现,声音是由物体_产生的。4用力拨动绷直的橡皮筋,橡皮筋会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就是_。在鼓面上放上小豆子,敲击鼓面,我们会观察到鼓面上的豆子在

5、_。5人说话时发出声音的器官是_,发声时我们能用手感受到它在_。在耳朵的各部分中,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_。二、选择题6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触水面会引起水的波动,水面的波动是怎样传播的?()A呈圆形向四周传播B呈直线向一端传播C呈直线向两端传播7在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课。关于老师讲课的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老师讲话的声音是由喉咙里的声带振动发生的B老师讲话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学生的耳朵里C老师讲话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发生的8已经停止撞击的钟鼎,但我们依然能听到声音,是因为()。A我们对前面的声音产生了记忆B钟鼎及周围的空气仍在振动 C声音并不是振动产生的9小科用下边装置做模拟实验:他用橡皮筋

6、将一块气球皮绷紧扎在圆筒一端,并在气球皮上挂了一个小泡沫球,然后在圆筒另一端敲击音叉,观察到泡沫球反复弹起。这个实验中气球皮模拟的是()。A发声的物体B传播声音的物质C鼓膜10观察鼓面振动时,在鼓的表面放一些米粒是为了()。A使鼓发出的声音更好听B更清楚地观察到鼓的振动C减缓鼓的振动11如图所示,待悬挂的乒乓球静止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会发生()现象。A乒乓球无变化B音叉停止发声C乒乓球被多次弹开D音叉靠近乒乓球12在演唱歌谱的时候,唱“7”和唱“1”不同,是因为()。A唱“1”时声带振动更快B唱“7”时声带振动更快C唱“7”时声音更响D唱歌时声带的振动没有变化13如图,在凳子的脚上

7、加软垫,楼下的住户感觉移动家具声音轻多了,是因为加软垫可以()。A阻挡凳脚传出的声音B使凳脚更光滑,不发生振动C减弱凳脚与地面碰撞产生的振动14被敲击的音叉会发出长时间的“嗡嗡”声,要让正在发声的音叉立即停止发声?下列做法中可行的是()。A快速用手握住音叉,不让它振动B快速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 C快速将音叉倒立过来15音乐会的最后一个节目是大合唱。唱歌时用到的发声器官是()。A声带B咽喉C口三、判断题16有的声音是物质振动产生的,有的声音不是物质振动产生的。( )17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平静的水面,水面会迅速上升。( )18敲击后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形成波纹,这表明音叉在不停地

8、往复推拉着水面,由此可以推想发出声音的音叉也像推水面一样挤压它周围的空气。( )19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有直接关系,没有物体,就不可能有声音。( )20向小瓶中吹气,瓶中能发出“嘘嘘”声,这是瓶子振动产生的。( )21用打击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水波。( )四、简答题22让正在发声的音叉停止发声,你有什么好方法?五、实验题某科学实验小组探究蜜蜂的发声部位,实验过程如下:实验过程一: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实验过程二:剪掉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实验过程三: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小黑点上下鼓动。实验过程四: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

9、不发声。注意:蜜蜂有一定危险性,不可自行进行实验。23实验使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A减小实验的偶然性B作为实验材料的备用C没有意义24实验过程一和二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_。25实验发现,蜜蜂的发声部位是:_。六、综合题26听听,秋的声音节选片断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唰唰”,是黄叶道别的声音。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嚯嚯”是和阳台的告别的歌韵。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一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蟋蟀的“嚯嚯”声是翅膀_产生的,声音是通过_形式传播的。参考答案1 声带2 空气3 振动4 振动 上下跳动5 声带 振动 鼓膜6 A7 C8 B9 C10

10、B11 C12 B13 C14 A15 A16 17 18 19 20 21 22 用力按住正在发声的音叉,让音叉停止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就消失了。23 A24 蜜蜂的发声器官不是双翅25 蜜蜂双翅翅根旁的小黑点26 振动 波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同步练习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一、填空题12021年12月9日下午,我国三位宇航员在“天宫”授课,他们在空间站内相互之间听到声音是靠_传播的。2悠扬的琴声是靠琴弦_产生的,琴声是通过_传到人耳的。3将音叉放入水中会产生波纹,波纹会向_(填“四周”或“某一方向”)扩散。声音_(填“可以”或“不可以”)在水中传播。4我们每天和老师问好的时候,声音“老

11、师好”是由喉咙里的_振动发出的,老师能听到问好声主要是由_传播的。声音可以在_、_、液体中传播。二、选择题5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了什么?()A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B玻璃罩隔绝了铃音C玻璃罩不传播声音6我们在玩“土电话”实验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说话同学要小声说话,不能让听电话的同学直接听到B说话同学要大声说话,尽量让听电话的同学直接听到C接听电话的时候,电话线不要拉得太紧7当一位同学敲鼓时,他边上的同学就听到了鼓声,说明()可以传声。A敲击的木棒B空气C桌子8小科敲击一根很长的铁质水管,小明在铁质水管的另一端能听到三下敲击声,这是因为声音依次在铁质水管、水、水管中的空气进行了传播,而且传播的速度不同。你认为,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传来的。A水B铁质水管C空气9医用听诊器,就是用管子连接了耳朵和一个空盒。工作时将它空盒的一面贴在人体外,听到人体内的一些声音。这里的声音主要是通过( )来传递到医生耳朵中的。A听诊器内的空气B听诊器的盒壁、管壁C听诊器外的空气10地震发生后缺少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地震丧生人数较多的一个原因。以下关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的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